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顛覆了中國傳統(tǒng)大團圓的結尾形式,而以人物悲劇性的命運作結,從而使全書都籠罩著厚重的悲劇氣息。也正因此,《紅樓夢》被王國維視為“悲劇中之悲劇”。
      我國著名文藝理論家朱光潛認為:“戲劇在中國幾乎就是喜劇的代名詞,其中沒有一部可以真正算得上悲劇?!啊都t樓夢》出現(xiàn)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就被顛覆了?!都t樓夢》對中國傳統(tǒng)意識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一反大團圓結局,將人生無所不在的悲劇現(xiàn)象上升到哲學高度來認識。
      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悲劇的主線。寶玉深愛黛玉,卻不能與之生死相守。黛玉的飄然而逝,令寶玉心如死灰??梢哉f,黛玉的死對寶玉來說不僅是愛的破滅,而且也是人生價值的徹底毀滅。寶釵雖然與寶玉成親,相比較之下,也許薛寶釵的命運比林黛玉更富有悲劇性。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也正是作者曹雪芹保護美、展示美,更是悲嘆美被毀滅的藝術空間。大觀園里的悲劇是愛情、青春和生命之美被毀滅的悲劇,眾多女性都沒能逃脫紅顏未衰身先死的悲慘命運,大觀園也最終變成“落葉蕭蕭,寒煙默默”的一片凄涼頹敗景象,與此前“千紅萬艷”的美好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加凸顯出悲劇的況味。
      當我們捧讀《紅樓夢》時,我們不得不為顯赫一時的賈府由盛轉衰、寶釵黛的愛情婚姻悲劇、眾芳飄零的命運悲劇而扼腕嘆息,但在更深層次上,曹雪芹還探討了人生沒有出路的人生悲劇。
      賈寶玉是《紅樓夢》的悲劇軸心人物,作為一個青少年,他的身上煥發(fā)出的是一種新氣象、新精神,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嶄新的價值觀。他對仕途之路非常反感,但無法拋棄對家族、塵世的依賴和眷念,他希望永遠生活在一個與女性水乳交融的、無禮法束縛之苦的、無利祿功名之煩的桃花源式的環(huán)境里。而當他摒棄了傳統(tǒng)的人生價值觀、叛逆了封建秩序之后,卻無法找到自己的出路。因而內心深處充滿著痛苦、焦慮、惆悵,處于極度的苦悶之中,無可奈何之下出家的賈寶玉只是以一種痛苦去消解另一種痛苦,宗教的出世精神與生命意識是有著內在沖突的,他并沒有真正的解脫。寶玉的出家只是求得暫時的內心寧靜,他的悲劇是精神失落的悲劇。
      賈寶玉命運的痛苦結局明顯帶有中國傳統(tǒng)人生哲學,尤其是老莊哲學、佛道思想的印痕。一方面是中國傳統(tǒng)人生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如老莊哲學中有無、真假、生死相生相濟、互相轉化、互為條件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人生哲學中帶有宿命色彩的解脫思想。這種人生態(tài)度雖帶有些許消極、悲觀意味,但更多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人生哲學中一種對待人生和苦難的超脫的精神境界。
      曹雪芹在經(jīng)歷和觀察了花柳繁華、溫柔富貴及榮辱無常的歷史與現(xiàn)狀之后,徒然夢醒,帶著無奈和辛酸完成了對悲劇的追憶與創(chuàng)造,因此諸多評論認為《紅樓夢》不僅是一部家族的興衰史,同時也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興衰過程,暗示了整個中國封建制度已走到了窮途末路。然而結合曹雪芹的家世及其周圍的意識形態(tài)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雖然敏感地察覺到了平靜社會下涌動的歷史前進的暗流,但他沒有也不可能對其骨子里流傳下來的東西完全剔除,他對于逝去的繁華生活依然充滿留戀與懷念;曹雪芹所生活的“康乾盛世”也不會讓他對整個社會失去信心,他在作品中悲劇意識的表露多側重于對人世滄桑的感慨,人生意義虛空的哀嘆。作者對賈寶玉及幾十個青年女性的悲慘命運的描述,是從廣闊的視野展現(xiàn)了美的毀滅。當然,通過對現(xiàn)實和傳統(tǒng)精神中的弊端的淋漓揭露,曹雪芹敏感地捕捉到了這個時代滋生的新生事物,那就是由大觀園中這些青春兒女之真情所演繹的平等、自由、人性和博愛等嶄新的思想意識,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作者的這一觀察思考具有超越時代的進步意義。
      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只是“補天”而已,所以他對舊王朝的種種弊端只是停留在朦朧意識的層面,他并沒有勇敢地達到推翻舊王朝、舊制度的高度。
      考量《紅樓夢》這部偉大悲劇作品,不能忽視它對中國傳統(tǒng)悲劇意識的顛覆。它一反中國傳的美學理論、美學原則,割去了中國悲劇大團圓的尾巴,深刻崇高而又魅力無窮,使得《紅樓夢》無愧為一部震撼人心的藝術杰作。
(摘自陳艷秋《論<紅樓夢>對中國傳統(tǒng)悲劇意識的顛覆》,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朱光潛認為,在《紅樓夢》出現(xiàn)以前,中國的戲劇就是喜劇,幾乎沒有悲劇。
B.大觀園千紅萬艷、凄涼頹敗的前后強烈對比,凸顯了愛情、青春和生命的悲劇。
C.賈寶玉的悲劇是精神失落的悲劇,他有新的價值觀,卻在叛逆后找不到出路。
D.曹雪芹帶著家族由盛及衰的痛苦追憶,創(chuàng)造了寶玉和眾多年輕女性的悲劇形象。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王國維視《紅樓夢》為“悲劇中之悲劇”,因其顛覆中國傳統(tǒng)美學深刻而又震撼人心。
B.寶黛心靈相通卻不能終生相守,黛玉的死對寶玉來說,是愛情和人生價值毀滅的雙重悲劇。
C.賈寶玉出家的結局,帶有中國傳統(tǒng)人生哲學的辯證法思想和宿命的解脫思想的印痕。
D.曹雪芹對現(xiàn)實和傳統(tǒng)精神中的弊端有深刻認識,他的人生理想具有超越時代的進步意義。
(3)下列各項中,最能體現(xiàn)《紅樓夢》顛覆了中國傳統(tǒng)悲劇意識的一項是
D
D

A.甄士隱遭女失家敗變故,悟道解脫。
B.賈天祥正照風月寶鑒,一命嗚呼。
C.嬌杏偶因一回顧,便為人上人。
D.賈迎春誤嫁中山狼,一載赴黃粱。
(4)簡要分析本文開篇是如何提出論點,結尾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5)結合中曹雪芹所探討的“沒有出路的人生悲劇”,以賈探春與晴雯為例作簡要分析。

【答案】A;D;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3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根植“正能量”
       “正能量”本是天文學的專有名詞,其網(wǎng)絡意思泛指一切給予人向上、給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動的動力和感情。
          最近,媒體對職業(yè)教育的報道總是充滿了“負面消息”,如職校生頻繁跳槽、用人單位反映畢業(yè)生綜合素質不高、學校充當“廉價勞動力”的販賣者、頂崗實習亂象叢生、生源危機讓部分職業(yè)院校瀕臨倒閉等。似乎,社會輿論環(huán)境并沒有給職業(yè)院校正常發(fā)展、職校生進步根植“正能量”,相反,這些新聞報道正在影響著人們對職業(yè)教育的認知和判斷,形成一種“刻板印象”,而職校生也被社會另眼相看。
          當然,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這是社會和公眾對職業(yè)教育正常、合理的判斷。但總體來說,職業(yè)院校成長的環(huán)境氛圍不容樂觀,職業(yè)教育的良性發(fā)展本身需要更加充足的“正能量”。
          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教授說:整個職業(yè)教育的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勞動用人部門對職業(yè)教育最不滿意的是人文教育,認為我們的學生不會做人?,F(xiàn)在職業(yè)教育的學生大部分是升學競爭的失敗者,他們的信心、行為習慣、人生觀、價值觀等需要特別關注,這些比技能更重要。
          暑假過后,經(jīng)歷了中、高考,又將有一批初、高中生走進中職和高職的大門。相對于應試教育中的“成功者”來說,他們是中、高考的“失敗者”,也許,帶著失落與挫敗感,他們走進了職校的大門。如果學校不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學生們的內心不能充滿著“正能量”,這勢必影響到職校生未來的發(fā)展。
          職業(yè)教育的產(chǎn)出是具有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好的人才是職業(yè)教育發(fā)揮積極作用的最好說明。在職業(yè)教育整體“正能量”匱乏的大背景下,給職校生根植“正能量”,實屬不易,甚至還有些聊以自慰的感覺,職業(yè)教育的從業(yè)者不得不在如此困難中迎頭而上。
          所謂的“正能量”,它指的是自信、樂觀、務實、踏實、自立、自尊、自強等積極因素。筆者以為,關乎人生觀、價值觀等“正能量”的根植是一個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工程,一方面,需要依托輿論環(huán)境的包容與進步,媒體對于職業(yè)教育正面形象的塑造,通過輿論的氛圍加以引導以及評價體系的轉變等;另一方面,要靠學校自身的建設與發(fā)展,讓職校生重拾這些積極的心態(tài)。學校自然義不容辭,擔負起主要責任,但是,在為職校生根植“正能量”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避免一些片面理解。
          首先,避免簡單地以為開設幾門課程就能改變或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很多學者認為,與職業(yè)技能的傳授相比,學校亟須加強人文課程的建設。一個問題是,職業(yè)院校的課程本就不少,人文課程的實施能否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們無法保證,但是,依照筆者對教學的理解,這類課程的開設很多甚至大多以知識灌輸為主,最終通過考試來衡量,很多知識也不過是考過即忘,與提高人文素養(yǎng)有多大相關,難以衡量。
    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應該是多方面的,這種培養(yǎng)模式從學生入校開始就應該滲透在學校事務的方方面面,它包括校園文化的浸染、社團活動的輻射、各類人文講座的熏陶、各種技能競賽的歷練、畢業(yè)生的聲名遠揚等,缺一不可。職校生內心的“正能量”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大氛圍中逐漸地重塑。
          其次,落實到教育活動最實際的實施者身上,作為教師應注意方法的適當性,避免理想化、空泛化的教育。教師們?yōu)榱颂岣邔W生學習的自信心,往往會采用賞識教育、成功教育,因而職校生漸漸適應了表揚的、理想化的教育環(huán)境,甚至學生把實習想得很美:實習就是工作,實習就是拿錢,實習就是徹底脫離苦海。這種脫離現(xiàn)實的教育,往往給學生造成一種假象,等到學生真正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才發(fā)覺,現(xiàn)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完美,心理期待與現(xiàn)實落差很大。
          當然,給職校生根植“正能量”,學校自然擔負起主要責任,但是,這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相信給這個弱勢群體點兒陽光,他們就會燦爛。
    (節(jié)選自2012年8月27日《中國青年報》,有刪節(jié))(1)下列對于“正能量”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能量”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
    B.“正能量”指的是自信、樂觀、務實、踏實、自立、自尊、自強等積極因素。
    C.中、高考“失敗”的職校生帶著失落與挫敗感走進校門,所以他們的內心缺少“正能量”,這勢必影響到職校生未來的發(fā)展。
    D.關乎人生觀、價值觀等“正能量”的根植是一個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工程。
    (2)在為職校生根植“正能量”的過程中,對于“需要避免一些片面理解”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避免簡單地以為開設幾門課程就能改變或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
    B.避免知識灌輸,要重視提高職校生的人文素質。
    C.教師應注意方法的適當性,避免理想化、空泛化的教育。
    D.教師要避免脫離現(xiàn)實的教育,避免給學生造成一種假象。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媒體對職業(yè)教育“負面消息”的報道不利于職校生根植“正能量”。
    B.職業(yè)院校成長的環(huán)境氛圍不容樂觀,職業(yè)教育的良性發(fā)展本身需要更加充足的“正能量”。
    C.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應該是多方面的,這種培養(yǎng)模式從學生入校開始就應該滲透在學校事務的方方面面。
    D.在為職校生根植“正能量”的過程中,媒體輿論氛圍的引導以及評價體系的轉變起著主要責任。

    發(fā)布:2024/11/19 8:0:1組卷:7引用:1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一個世紀以來,研究非西方文化的西方人類學家,已經(jīng)關注到亞洲、非洲等文化的歷史性與社會性了。其實,文化的歷史性與社會性在中國文化中體現(xiàn)得特別濃厚。過去人們認為,黃河流域為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形成提供了最早的土壤。然而,浙江的河姆渡遺址代表了長江三角洲文化,已有7千多年的歷史,太湖周圍的良渚文化也有5千多年的歷史,這些文化的特點是以農業(yè)為主,耕種已用犁,種的是稻谷,會紡織。這兩個文化類型,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是已定居了的鄉(xiāng)土文化。可見,濃厚的鄉(xiāng)土性,廣泛存在于中國南北方遼闊的大地上。
          鄉(xiāng)土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穩(wěn)定,以農業(yè)為主,自給自足,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一套,所以延續(xù)了幾千年,多少代人生活在穩(wěn)定的歷史繼承性中。這種特殊的歷史性,也表現(xiàn)在我們文化的精神方面。自孔子時代起,倡導人文關懷,不關心人死后的靈魂歸屬,而關心現(xiàn)世生活。這不是說,中國人不在“死活”之間尋找關聯(lián)性,而是說,我們不像西方人那樣把死人與活人分離開來,而試圖在二者之間找到與現(xiàn)世生活有關的連續(xù)性。
          中國文化的注重歷史性,要從親屬制度說起。中國是一個看重祖宗和子孫的社會,個人是上下,前后聯(lián)系的一環(huán)。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生命在時間和空間里有一段屬于個人的份額,但它并非是個人性的。個人首先是一個生物體,但更重要的是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從一定意義上講,人得以不朽,是因為他立德、立功、立言,從被社會承認、對社會做出貢獻、對社會關注的問題做出自己的闡述,而得到超越人的生物體的生命。
          在中國文化中,文化在這個特殊意義上具有的歷史性,又緊密地與文化的社會性相聯(lián)系。人生在一個所謂的“社會結構”中,出生后要在社會中從幼年到成年,變成社會人,接受一套這個社會的文化內容。這個過程,是靠“學而時習之”,靠模仿,對模仿不滿足后,就要創(chuàng)造。
          個人的創(chuàng)造為社會接受后,變?yōu)榧w的東西,就超越了個人,成為集體的和不朽的文化。在中國文化里,文化是流動和擴大的,有變化和創(chuàng)新。像“天人合一”一樣,個人生物體--集體--共識(包括語言、意義、反應),即人--社會--文化,在中國文化里是重要的連續(xù)體。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強調一個重要的道理,即文化只是作為一個環(huán)節(jié),本身要維持,也要創(chuàng)新。各人的生死是有先有后的,但活著的與死去的有共同的文化聯(lián)系。個人在一生中的立德、立功、立言雖然是個人的,但卻因出于個人作用而進入了文化體和社會體,成為非個人而且是不朽的。文化有自己的歷史,本身有歷史的繼承性,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體現(xiàn)在一般所說的“民族精神”上。強調歷史,是希望通過個人的關懷來實現(xiàn)文化的關懷。祖宗和子孫之間是一個文化流,人的繁殖指的不僅是生物體的繁殖,也是文化的繼替。
    --(摘編自費孝通《對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的思考》)(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在文化的精神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歷史性,倡導人文關懷,不在“死活”之間尋找關聯(lián)性。
    B.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接受社會的文化內容,對社會的文化內容進行模仿,這體現(xiàn)了文化的歷史性。
    C.社會的文化內容,影響著個人從幼年到成年的成長過程,同時需要個人的創(chuàng)造來不斷豐富和完善。
    D.文化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當個人不滿足于對文化的模仿時就要創(chuàng)造,這些創(chuàng)造就都成為了集體文化中新的內容。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將中國文化與西方學者關注的亞非文化對比,證明中國文化更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
    B.文章聯(lián)系儒家的價值理想和人的社會化過程,深入地分析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
    C.文章先在開頭部分點明自己的觀點,再先后論證中國文化注重歷史性和注重社會性。
    D.文章在論證時側重于道理論證,從宏觀的角度來進行闡釋,具有一定的理論高度。
    (3)下列詩句的內容,不能體現(xiàn)個人作用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的一句是
     

    A.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D.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發(fā)布:2024/11/18 22:30:1組卷:31引用:6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根植“正能量”“正能量”本是天文學的專有名詞,其網(wǎng)絡意思泛指一切給予人向上、給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動的動力和感情。
          最近,媒體對職業(yè)教育的報道總是充滿了“負面消息”,如職校生頻繁跳槽、用人單位反映畢業(yè)生綜合素質不高、學校充當“廉價勞動力”的販賣者、頂崗實習亂象叢生、生源危機讓部分職業(yè)院校瀕臨倒閉等。似乎,社會輿論環(huán)境并沒有給職業(yè)院校正常發(fā)展、職校生進步根植“正能量”,相反,這些新聞報道正在影響著人們對職業(yè)教育的認知和判斷,形成一種“刻板印象”,而職校生也被社會另眼相看。
          當然,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這是社會和公眾對職業(yè)教育正常、合理的判斷。但總體來說,職業(yè)院校成長的環(huán)境氛圍不容樂觀,職業(yè)教育的良性發(fā)展本身需要更加充足的“正能量”。
          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教授說:整個職業(yè)教育的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勞動用人部門對職業(yè)教育最不滿意的是人文教育,認為我們的學生不會做人?,F(xiàn)在職業(yè)教育的學生大部分是升學競爭的失敗者,他們的信心、行為習慣、人生觀、價值觀等需要特別關注,這些比技能更重要。
          暑假過后,經(jīng)歷了中、高考,又將有一批初、高中生走進中職和高職的大門。相對于應試教育中的“成功者”來說,他們是中、高考的“失敗者”,也許,帶著失落與挫敗感,他們走進了職校的大門。如果學校不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學生們的內心不能充滿著“正能量”,這勢必影響到職校生未來的發(fā)展。
          職業(yè)教育的產(chǎn)出是具有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好的人才是職業(yè)教育發(fā)揮積極作用的最好說明。在職業(yè)教育整體“正能量”匱乏的大背景下,給職校生根植“正能量”,實屬不易,甚至還有些聊以自慰的感覺,職業(yè)教育的從業(yè)者不得不在如此困難中迎頭而上。
          所謂的“正能量”,它指的是自信、樂觀、務實、踏實、自立、自尊、自強等積極因素。筆者以為,關乎人生觀、價值觀等“正能量”的根植是一個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工程,一方面,需要依托輿論環(huán)境的包容與進步,媒體對于職業(yè)教育正面形象的塑造,通過輿論的氛圍加以引導以及評價體系的轉變等;另一方面,要靠學校自身的建設與發(fā)展,讓職校生重拾這些積極的心態(tài)。學校自然義不容辭,擔負起主要責任,但是,在為職校生根植“正能量”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避免一些片面理解。
          首先,避免簡單地以為開設幾門課程就能改變或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很多學者認為,與職業(yè)技能的傳授相比,學校亟須加強人文課程的建設。一個問題是,職業(yè)院校的課程本就不少,人文課程的實施能否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們無法保證,但是,依照筆者對教學的理解,這類課程的開設很多甚至大多以知識灌輸為主,最終通過考試來衡量,很多知識也不過是考過即忘,與提高人文素養(yǎng)有多大相關,難以衡量。
    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應該是多方面的,這種培養(yǎng)模式從學生入校開始就應該滲透在學校事務的方方面面,它包括校園文化的浸染、社團活動的輻射、各類人文講座的熏陶、各種技能競賽的歷練、畢業(yè)生的聲名遠揚等,缺一不可。職校生內心的“正能量”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大氛圍中逐漸地重塑。
          其次,落實到教育活動最實際的實施者身上,作為教師應注意方法的適當性,避免理想化、空泛化的教育。教師們?yōu)榱颂岣邔W生學習的自信心,往往會采用賞識教育、成功教育,因而職校生漸漸適應了表揚的、理想化的教育環(huán)境,甚至學生把實習想得很美:實習就是工作,實習就是拿錢,實習就是徹底脫離苦海。這種脫離現(xiàn)實的教育,往往給學生造成一種假象,等到學生真正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才發(fā)覺,現(xiàn)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完美,心理期待與現(xiàn)實落差很大。
          當然,給職校生根植“正能量”,學校自然擔負起主要責任,但是,這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相信給這個弱勢群體點兒陽光,他們就會燦爛。
    (節(jié)選自2012年8月27日《中國青年報》,有刪節(jié))
    (1)下列對于“正能量”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能量”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
    B.“正能量”指的是自信、樂觀、務實、踏實、自立、自尊、自強等積極因素。
    C.中、高考“失敗”的職校生帶著失落與挫敗感走進校門,所以他們的內心缺少“正能量”,這勢必影響到職校生未來的發(fā)展。
    D.關乎人生觀、價值觀等“正能量”的根植是一個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工程。
    (2)在為職校生根植“正能量”的過程中,對于“需要避免一些片面理解”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避免簡單地以為開設幾門課程就能改變或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
    B.避免知識灌輸,要重視提高職校生的人文素質。
    C.教師應注意方法的適當性,避免理想化、空泛化的教育。
    D.教師要避免脫離現(xiàn)實的教育,避免給學生造成一種假象。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媒體對職業(yè)教育“負面消息”的報道不利于職校生根植“正能量”。
    B.職業(yè)院校成長的環(huán)境氛圍不容樂觀,職業(yè)教育的良性發(fā)展本身需要更加充足的“正能量”。
    C.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應該是多方面的,這種培養(yǎng)模式從學生入校開始就應該滲透在學校事務的方方面面。
    D.在為職校生根植“正能量”的過程中,媒體輿論氛圍的引導以及評價體系的轉變起著主要責任。

    發(fā)布:2024/11/19 8:0:1組卷:20引用:1難度:0.9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