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菁優(yōu)網
    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shù)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fā)愿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y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據(jù)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等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23引用:5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明朝后期起,高產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自海外傳入中國,它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不與五谷爭地,旱地、山地等處皆可種植,因此得到廣泛傳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增長對土地造成的壓力。煙草、花生等新的經濟作物也大致于同時引進,進一步豐富了農產品結構。
    自隆慶開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國商品以東南亞為跳板流入歐洲和美洲……與海外貿易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白銀貨幣化成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矚目的現(xiàn)象。明初以銅錢、紙幣為法定貨幣,白銀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紙鈔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導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銀之禁,而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中國的白銀恰好彌補了國內銀礦不足的缺陷?!足y作為貨幣,具有不變質、易分割、價值高等優(yōu)點,其貨幣化本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材料二:近代,西方話劇被引入中國一些通商口岸,在五四運動前被稱為文明戲。文明戲作為一種外來的藝術形式,很難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在其初期既要面對本土文化的排異性,又必須尋求一定的依托物,作為中國話劇立足之點。同時,它還要防止被民族文化所融化,喪失其獨立的品性。因此,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文明戲的形態(tài)成為一種“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舊,亦新亦舊,糅雜混合”的過渡形態(tài),整個近代前期沒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因此,這一時期盡管它曾興盛一時,但卻猶如漂在水面的浮萍,沒有扎下根來。
    ——摘編自賈志剛《中國近代戲曲史》(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明朝時期的中外交往活動給中國經濟發(fā)展帶來的積極影響。
    (2)根據(jù)材料二,分析中國近代前期文明戲的傳播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征。
    發(fā)布:2024/8/8 8:0:9組卷:0引用:2難度:0.5
  •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與統(tǒng)治北非的阿拉伯帝國存在直接交往,少數(shù)中國人沿“絲綢之路”到達地中海南岸,從那里南下,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從那時起,非洲藝術開始出現(xiàn)在唐朝皇宮里,甚至敦煌壁畫中也有描繪非洲黑人的形象出現(xiàn),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錢幣則在埃及、肯尼亞、桑給巴爾等地多有發(fā)現(xiàn)。宋朝時,中非人員及物產交流日益深入,中國的產品不僅大量出現(xiàn)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沿海,還深入到津巴布韋等內陸國家和地區(qū)。宋代出版的書籍如《諸蕃志》《嶺外代答》等,對非洲的風土人情和物產均有詳細的記載。
    ——摘編自楊天林《古代文明史》材料二:唐宋時期,中國的船舶直航波斯灣和紅海,為中非直接交往創(chuàng)造了條件。經過“貞觀之治”,唐朝經濟繁榮、文化發(fā)達,加之造船技術進步,與西亞、非洲沿岸國家間的海洋航運有了很大發(fā)展。唐朝時,航海前往阿拉伯乃至非洲沿岸國家,已由過去的分段航行實現(xiàn)了全程直航,不再需要換乘阿拉伯商船進行中轉。由于宋代羅盤廣泛地應用于航海,加上前人積累的牽星術、地文、潮流、季風等航海知識,以及水密隔艙等造船技術的發(fā)展,航海家可以長年在海上遠行,由此開辟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橫越印度洋的航線。
    ——摘編自喬志霞《中國古代航海》等(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宋時期中非交往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宋時期中國船舶能夠直航西亞、東非的原因。
    發(fā)布:2024/8/4 8:0:9組卷:1引用:1難度:0.5
  • 3.《耕織圖》是指描繪農事耕作和桑蠶紡織的圖像,中國南宋畫家梁楷的《耕織圖》傳入日本后,日本畫家融入四季繪元素,形成金箔濃彩特色的《四季耕作圖》,畫面置入田樂、鷹狩等日本農村風俗活動,出現(xiàn)櫻花、雪山等具有日本特色的景觀。文化在交流傳播過程中,因傳入地國情不同,往往與當?shù)貧v史傳統(tǒng)、審美意趣、人文習俗等相結合,從而呈現(xiàn)本土化特征。
    (1)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請以佛教文化為例,列舉有關史實加以證明。
    (2)請運用所學,圍繞文化交流傳播中的“本土化”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題目自擬。(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條理清晰,表述成文)
    發(fā)布:2024/8/29 3:0:8組卷:3引用:2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