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一)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二)然杭人游湖,止午、未、中①三時,其時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極其濃。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客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注:①午、未、中:指午時、未時、中時三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②夕舂(chōng):夕陽的代稱。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庭下如積水空明 |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 |
B.尋張懷民 |
尋十余里無跡 |
C.遂至承天寺 |
遂反潮流逆上矣 |
D.安可為俗士道哉 |
爾安敢輕吾射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
②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3)語段(一)中表現(xiàn)作者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
”,它與“
”一句相照應(yīng),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
(4)兩個語段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