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對外關系彰顯綜合國力
材料一
時期 |
人物 |
事跡 |
明朝 |
|
15世紀,鄭和奉命率船隊七下西洋,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 ① 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 |
②戚繼光 戚繼光 |
他受命領導抗倭斗爭,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1)將材料一中的表格填寫完整。
材料二:鄭和下西洋概況
①鄭和的遠航,比西方哥倫布、達?伽馬等的遠洋航行早將近一個世紀,艦隊規(guī)模和船只之大更是遠遠超過他們。 ②鄭和船隊所到之處,一方面為了宣揚明朝國威,邀約各國派使臣到中國來“朝貢”。 ③鄭和所到之處,就地與他們進行貿(mào)易。明朝進口的大多是供皇室貴族享用的珍珠寶石、香料及珍禽異獸等奢侈品。 ④所以,鄭和所率的寶船抵達一國之后,并不限于在國都或大碼頭、大市鎮(zhèn)進行貿(mào)易,還派遣船只到各國內(nèi)地的市集去做買賣。 ——摘編自南炳文、湯綱《中國斷代史系列》 |
(2)依據(jù)材料二,找到下列觀點所對應的史實。(填序號,每空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①
①
鄭和下西洋具有很強的政治目的:
②
②
鄭和船隊在所到之地進行貿(mào)易活動:
③④
③④
材料三:歷史史料見證鄭和下西洋的歷程。
①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
三寶,鄭和小名,馬來西亞的鑿井技術就是鄭和船隊傳授的,后人為了紀念他,以“三寶”命名,流傳至今。 |
③ (榜葛剌國)“其王……后恭置金筒銀葉表文,差使臣赍[ji帶著]捧,貢獻方物于廷。” ——費信《星槎勝覽》 費信:隨鄭和先后4次下西洋,寫出《星槎勝覽》一書,對鄭和使團訪問各國時的一些情況作了翔實記錄。 |
④ (東南亞國家)“初用蕉葉為食器,后與華人市,漸用瓷器”。 ——《明史》 |
(3)材料三的史料中,屬于實物史料的有
②
②
,屬于一手史料的有
③
③
。(填序號)
(4)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材料四:
16世紀中葉,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17世紀前期(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在臺灣實現(xiàn)殖民統(tǒng)治,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
(5)依據(jù)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結合所學,說出明朝對外關系經(jīng)歷的變化,并談一談這一變化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