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一)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二)太宗答魏征 省頻抗表,誠極忠款,言窮切至。披覽忘倦,每達宵分。非公體國情深,啟沃義重,豈能示以良圖,匡其不及!朕聞晉武帝自平吳已后,務(wù)在驕奢,不復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謂其子劭曰:“吾每見主上不論經(jīng)國遠圖,但說平生常語,此非貽厥子孫者,爾身猶可以免?!敝钢T孫曰:“此等必遇亂死?!?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及孫綏,果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為明于先見。朕意不然,謂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曾位極臺司,名器崇重,當直辭正諫,論道佐時。今乃退有后言,進無廷諍,以為明智,不亦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陳,朕聞過矣。當置之幾案,事等弦、韋(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歲暮,不使“康哉良哉”,獨美于往日,若魚若水,遂爽于當今。遲復嘉謀,犯而無隱。朕將虛襟靜志,敬佇德音。
【注】:韋、弦:韋,柔軟的皮;弦,弓弦。當年西門豹曾身佩軟皮,董安于佩戴強弓。在這里韋、弦代指有益的規(guī)勸。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人君當神器之重 |
當:處于 |
B.永保無疆之休 |
休:休息 |
C.縱情以傲物 |
物:事物 |
D 此非貽厥子孫者 |
厥:相當于“其” |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必固其根本 |
匡其不及 |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
危而不持 |
C.居域中之大 |
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
(4)下列對文中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B.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C.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D.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4)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諫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榮的貞觀之治時期;作者以其敏銳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漸滋長的貪圖享樂、喜好驕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顏直諫。
B.《諫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論證“積德義”之重要;后數(shù)“竭誠”之善,明“傲物”之惡,彰“載舟覆舟”之力,強調(diào)“積德義”之必要;再分條列出“十思”之內(nèi)容。
C.《諫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睘榭偫K,以勸諫太宗“十思”為目的;內(nèi)容如高山流水,勢貫始終;論證環(huán)環(huán)相連,無懈可擊;通篇駢儷工整,華美流暢。
D.從《太宗答魏征》可見唐太宗從諫如流,這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美政,也證明了魏征奏疏的成功。
(5)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②及孫綏,果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為明于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