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澳門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16世紀80年代到19世紀初,特別是17-18世紀,許多歐洲傳教士跟隨商船來到澳門,其中一些人后來進入內(nèi)地。他們集中在東亞最早的西式學校圣保羅學院培訓(xùn),學習中文鉆研中國文化。按來澳先后排列,他們撰寫或翻譯的著作如下:
國別 |
中文姓名 |
著作或譯作 |
意大利 |
利瑪竇 |
譯《幾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
西班牙 |
龐迪我 |
著《人類原始》《四大洲地圖》等 |
意大利 |
艾儒略 |
著《萬物真理》《幾何要法》等 |
葡萄牙 |
謝務(wù)祿 |
著《中國通史》《字考》 |
德國 |
湯若望 |
著《西洋測歷法》遠鏡說》渾天儀說》《秦疏四卷》等 |
波蘭 |
卜彌格 |
著《中國植物》《醫(yī)論》等 |
比利時 |
柏應(yīng)理 |
譯《大學》《中庸》論語》 |
比利時 |
南懷仁 |
著《坤輿圖說》《西方紀要》等 |
法國 |
馬若瑟 |
著《易經(jīng)》,譯元曲《趙氏孤兒》 |
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以“澳門是17-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橋梁”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jié)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