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④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
文本二:
①發(fā)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②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③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④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⑤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
B
A.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B.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C.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D.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和教材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屬制成的刀劍,有的泛指金屬,此處指前者。
B.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步,屬于古今異義。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蚪逃聵I(yè)。
D.《師說》中的“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技藝。
(3)下列加點詞語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B
B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博學:廣泛學習 |
黨有庠 |
庠:學校 |
B.聲非加疾也 |
加:增加 |
嚴師為難 |
嚴:嚴厲 |
C.無以至千里 |
無以:沒有……的辦法 |
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 |
所以:……的原因 |
D.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
寄托:安身 |
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
雖:即使 |
(4)下列句子中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A
A.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
B.取之于藍 |
寒于水 |
C.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 |
D.蛟龍生焉 |
圣心備焉 |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②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