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人口遷移
材料一 西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入主中原腹地洛陽,中原漢族中王室貴族和富戶、大戶等相繼南遷?!瓘拿髑宓矫駠鴷r期影響較大的國內移民現(xiàn)象是闖關東、走西口。闖關東(關東泛指今東北地區(qū))即明清至近代向東北移民的簡稱,闖關的以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陜西人為多,而其中又以山東人為最。關東之所以叫“闖”,是因為清朝把東北作為龍興之地,不準內地人遷入。隨著日、俄勢力不斷蠶食東北,清政府解除封禁,鼓勵移民實邊;走西口(西口泛指長城以北,主要是內蒙古一帶)是由于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生活較困難,以及內蒙一帶邊防的需要,山西、陜西等地民俗前往長城以外的內蒙古草原墾荒、經商的移民活動。
材料二“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占領東北,大批難民涌入關內,達數十萬之眾。“七七”事變后,平津淪陷,市民為躲避戰(zhàn)亂,或匿身附近農村,或遷居租界,許多人扶老攜幼逃亡武漢、上海等地。抗日戰(zhàn)爭時期,約有10萬難民遷入陜甘寧邊區(qū)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河南發(fā)生近百年來罕見的特大災荒,多災多難的中原人民輾轉洛陽沿隴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大后方”。
材料三 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10多萬來自上海的知識青年和魯、豫、贛、蜀等省的農民加入兵團。1968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也相繼成立。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向城市。西部人口涌向東部、南部地區(qū)。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1)依據材料一,在如圖中分別畫出“闖關東、走西口”的主要路線。
菁優(yōu)網
(2)從上述材料中提煉三條影響中國人口遷移的因素,并結合所學加以說明。(要求:多角度思考,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8引用:2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是西漢初年人口遷徙表(部分數據)
    時間 遷徙概況 史料出處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徙齊楚大族昭、屈、景、懷、田氏五姓,燕、趙、韓、魏之后和豪杰名家10余萬人于關中,并遷官吏2000石、巨富者于長安。 《漢書?高帝紀下》
    《漢書?劉敬傳》
    《漢書?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遷陽陵,賜錢二十萬。 《漢書?景帝紀》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募民徙朔方十萬口,又徙郡國豪杰及訾(錢財)三百萬以上于茂陵。 《漢書?武帝紀》
    武帝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
    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
    材料二: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的流動,既有居住在邊地的少數民族向中原地區(qū)流徙,也有中原地區(qū)的漢族人口紛紛外遷。據《晉書一文帝紀》記載,當時“歸附”的少數民族人口達“八百七十余萬口”之多。西晉時,在全國設21個州,有20個州遍布著流動人口的足跡。見于記載的兩晉流動人口約150萬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史書中關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的記載很多。十六國以來,許多少數民族在中原與漢族雜居,一遇變亂,同樣成為流動人口。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tài)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對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
    ——據曹文柱、趙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眾生》整理(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漢初年人口遷徙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指出與西漢初年相比,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新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隋唐繁榮的影響。
    發(fā)布:2024/9/6 5:0:8組卷:2難度:0.5
  •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在數百年時間里進行過多次移民活動,秦惠王十三年,秦攻占巴蜀地區(qū),“移民萬家實之”,這是秦朝首次大規(guī)模向南進行領土擴張。秦始皇三十三年,移民五十萬遷往“桂林、象郡、南?!?,三十五年“因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云陽”,三十六年“徙北河榆中三萬家”。這些移民活動皆是強制性的遷移,都是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秦朝的移民政策與其國家實力增長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關系,軍事征服、移民占領、軍事再征服、移民再占領,秦朝通過這種模式一步步擴張領土,進而取得了相對于其他六國的一國獨大優(yōu)勢。
    ——摘編自張昭、劉娜《秦朝政治性移民的再分類、比較優(yōu)勢及其后世影響》材料二:明末清初,巴蜀地區(qū)由于受到長期戰(zhàn)亂、瘟疫、災害等方面的肆虐和破壞,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重創(chuàng),人口急劇凋零,出現(xiàn)了“地曠人稀”的局面,為了盡快恢復和重建巴蜀地區(qū),清政府從土地、農業(yè)、戶籍等方面制定了相對優(yōu)惠的政策,鼓勵移民填川。在此背景下,大量湖廣、江西、福建、山陜等省移民進入巴蜀地區(qū),由于湖廣籍移民所占比例較大,所以這場移民運動又稱為“湖廣填四川”。這場移民填川運動時間開始于康熙十年(1671年),基本結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時間之長,移民來源之廣泛,移民數量之多,是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典型。也正因如此,清代巴蜀地區(qū)形成了“五方雜處”的移民格局,對巴蜀地區(qū)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摘編自馬佩佩《清代山陜移民對巴蜀地區(qū)的社會經濟文化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朝移民的特點及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初“湖廣填四川”運動形成的原因及影響。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0引用:3難度:0.5
  •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人口遷徙
    菁優(yōu)網
    材料二: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縱向發(fā)展(指社會形態(tài)由低級到高級發(fā)展的序列)制約著橫向發(fā)展(指各地區(qū)之間逐漸發(fā)展成為整體世界的過程),縱向發(fā)展所達到的階段和水平,規(guī)定著橫向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廣度。橫向發(fā)展一方面受縱向發(fā)展的制約,一方面又對縱向發(fā)展具有反作用。橫向發(fā)展與一定階段的縱向發(fā)展相適應,就往往能促進和深化縱向發(fā)展。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結合人口遷徙的史實分析說明材料二的觀點。
    發(fā)布:2024/8/31 0:0:8組卷:1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