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鏈,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shù)曰,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淞粜倥彩艢q,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節(jié)選自《蘇武傳》)【注】①亦不剌:古部落名。②三關:泛指邊關。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
求:訪求 |
B.子為父死,無所恨。 |
恨:遺憾 |
C.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
謝:感謝 |
D.前以降及物故。 |
物故:死亡 |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B.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C.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D.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3)下列句子全都表現(xiàn)蘇武“忠貞愛國”的一項是
①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
②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鐫,誠甘樂之。
③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⑤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前兩段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雜心態(tài)。
B.面對李陵的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蘇武全然不為所動,立場堅定、大義凜然。
C.李陵勸降最后反被蘇武的正義所感,羞愧難當,更襯托了蘇武高大的忠貞形象。
D.選文通過李陵與蘇武的對比,及李陵勸降前后表現(xiàn)的對比,使人物形象鮮明豐滿。
(5)把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②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