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研究中外貨幣演變,收集了如下資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銅錢鑄造量統(tǒng)計表
時間 |
鑄幣量 |
依據(jù)史料 |
時間 |
鑄幣量 |
依據(jù)史料 |
唐天寶年間(742-756) |
約32萬貫 |
《新唐書》 |
北宋治平三年(1066) |
170萬貫 |
《宋史》 |
北宋至道二年(996) |
80萬貫 |
《宋史》 |
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1) |
290萬貫 |
《宋史》 |
北宋景德三年(1006) |
183萬貫 |
《宋史》 |
北宋宣和二年(1120) |
約300萬貫 |
《宋史》 |
材料二:兩宋時期,私人筆記中關(guān)于紙幣的記載很多。北宋薛田《成都書事百韻》組詩強調(diào)“交子頌輕便”,李綱指出交子在四川“流通無阻”,南宋葉紹翁則提及乾道四年(1168)“愚民”以“造券不多為苦”。
——摘編自《梁谿全集》、《四朝聞見錄》等材料三:在19世紀下半葉,以英鎊為中心的國際貿(mào)易和投資體系覆蓋全球,90%的國際支付以英鎊進行,而印度等國的中央銀行則直接持有英鎊而不是黃金,“英鎊等同于黃金幾乎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摘編自鐘偉《國際貨幣體系的百年變遷和遠瞻》材料四:19世紀中后期,中國已經(jīng)越發(fā)的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國際金融界已紛紛實行金本位制的情況下,中國仍然堅持銅本位制和銀銅復本位制這兩種貨幣體制并行的古怪格局,而且還在向銀本位制演化。19世紀末世界各國紛紛將手中的銀條銀圓拋售以換取黃金,金銀比值愈發(fā)擴大。但《辛丑條約》賠款的計算方式仍然用白銀,還竟然同意“本息用金付給,或按應(yīng)還之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導致“鎊虧”,即金銀比值擴大后的虧空。駐外使節(jié)建議朝廷改用金本位制,遭到中國官員反對。1910年5月,清廷還是決定“暫就銀為本位”,發(fā)行重七錢二分的一元銀質(zhì)硬幣為國家主要貨幣。
——摘編自克念《近代中國為什么錯過了金本位》(1)分別闡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對研究北宋紙幣問題的史料價值。
(2)除上述兩種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紙幣還可以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至少舉出兩種。
(3)結(jié)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明英鎊等同于黃金的原因。(結(jié)合英國當時的歷史背景,任答兩點即可)
(4)結(jié)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評析清朝固守銀本位的政策。(結(jié)合中外時代背景評價,任答三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