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人們更加注重經濟發(fā)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對提高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更是我國自身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堅定不移地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基礎、打造專門法院等基礎設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效。與此同時,知識產權保護效果、運用效益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得到提升,實現(xiàn)了由知識產權弱國向知識產權大國的跨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表示,中國將知識產權置于戰(zhàn)略高位,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并表現(xiàn)出長期政策決心,這是“值得其他國家學習的”。
      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動能。例如,我國目前已成立了25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憑借其快速預審、確權、維權為一體的協(xié)調聯(lián)動方式,切實解決了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為社會公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此外,保護中心的建設與國家和地方的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布局相結合,與各地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試驗區(qū)、雙創(chuàng)示范基地等有效對接,助推當?shù)亟洕哔|量發(fā)展。
      在看到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新領域、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不斷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提出新的要求;保護的工作體系尚不健全,現(xiàn)有組織協(xié)調平臺和機制作用未充分發(fā)揮,仲裁調解、行業(yè)自律、社會監(jiān)督協(xié)同不夠;保護的工作鏈條尚未理順,糾紛受理、仲裁調解、行政執(zhí)法、司法審判等環(huán)節(jié)之間缺乏高效銜接機制。
      總之,我國知識產權實際保護效果與社會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各界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依然強烈。
      期待與呼聲是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清晰認識。從發(fā)展階段和客觀需求來看,中國現(xiàn)在有動力、有決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也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我們只是需要時間進一步把保護措施落到實處。我們應繼續(xù)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保護體系,創(chuàng)造出更加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huán)境,讓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chuàng)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發(fā)揮。
(取材于佘穎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fā)布的《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shù)報告》顯示,中國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shù)排名從2016年的第25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4年來,中國在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shù)的排名走出了一條上揚的曲線。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的肯定,也充分證明我國終于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保護之路。
      2019年是我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組織架構調整后的發(fā)力之年,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更是取得了如下新成效:
更趨完善的法規(guī)為打擊侵權假冒夯實法律基礎。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對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知識產權保護、平臺責任作出明確規(guī)定;修訂后的商標法大幅提高商標侵權的賠償數(shù)額;10月22日,頒布《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條例》,明確規(guī)定“國家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建立知識產權快速協(xié)同保護機制”;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資法將實行。隨著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商標法修正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修訂,我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不斷健全,頂層設計逐步完善。
      更加嚴厲的懲治措施為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氛圍。公安機關嚴厲打擊侵權假冒犯罪,破獲案件1.3萬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萬余名;全國法院共受理侵權假冒偽劣犯罪一審案件1.1萬件,審結8300多件,與去年相比大幅上升;檢察機關發(fā)揮批捕起訴、立案監(jiān)督職能,批準逮捕侵權假冒涉案人員1萬余人……我國對各類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強。
      更大力度的專項整治為知識產權保護織密保障網。2019年以來,各部門、各地區(qū)聯(lián)手出擊,從1月到8月,各級行政執(zhí)法機關共查處侵權假冒案件19萬件。其中,中央宣傳部聯(lián)合多部門開展“秋風2019”專項行動,收繳侵權盜版出版物149萬件;農業(yè)農村部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檢查企業(yè)37.3萬個;市場監(jiān)管總局牽頭開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查處案件2.1萬件;藥監(jiān)局開展芬太尼類藥品專項檢查和中藥飲片專項整治,檢查企業(yè)和醫(yī)療機構25萬家次……我國重拳出擊,快速制止了一系列一般性的違法行為。
      行政執(zhí)法與司法兩條途徑協(xié)調運作,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大特色。實踐證明,這一體制適合我國國情,對于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打擊和遏制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取材于李心萍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關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其他各國學習的典范
B.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環(huán)節(jié)缺乏高效銜接機制
C.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仍然不健全
D.我國知識產權實際保護效果不能滿足社會期待
(2)根據材料一,下列最適合做本文標題的一項是
D
D

A.從高速轉向高質,我國經濟進入新階段
B.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產權保護制度
C.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創(chuàng)造商品銷售環(huán)境
D.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我國創(chuàng)新發(fā)展
(3)根據材料二,下列對各段中畫橫線的相關數(shù)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第一段:能夠清楚說明中國在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shù)的排名在提升
B.第三段:意在說明中國的電子商務法和賠償制度逐步完善
C.第四段:表明中國對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大
D.第五段:顯示中國使用大力度的專項整治來保護知識產權
(4)根據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公安機關打擊侵權犯罪,抓捕犯罪嫌疑人
B.法院負責受理侵權假冒案件,批捕侵權人
C.農業(yè)農村部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
D.藥監(jiān)局開展藥品的專項檢查和專項整治
(5)請結合以上兩則材料,簡要概括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環(huán)境優(yōu)勢。

【答案】A;D;B;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人民性是文化、文學現(xiàn)代性的核心內容,既是其動機也是其成果?,F(xiàn)代社會要建立起普遍統(tǒng)一的組織結構,就要生成文化的共同體,其語言、思想邏輯、價值認同、理想目標能達成一致,就需要獲得廣泛的社會性,而其基礎就在于文化,語言、文學具有人民性。
          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處于一個變革時期,經典現(xiàn)實主義受到歐美現(xiàn)代主義的挑戰(zhàn),大量的歐美作品翻譯過來,一度取代了蘇聯(lián)文藝對中國文藝的影響?,F(xiàn)實主義的開放體系與現(xiàn)代主義的先鋒探索一起開辟當代中國文學的廣闊道路,如意識流小說、現(xiàn)代派、荒誕派,黑色幽默,直至后現(xiàn)代式的先鋒派……中國文學無疑在藝術上上了一個臺階。然而,無論是現(xiàn)代派還是先鋒派,都屬于陽春白雪。藝術創(chuàng)新固然需要,但文藝的人民性在任何時候,在中國的國情下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任務和責任。20世紀90年代,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現(xiàn)實主義獲得了一次嶄新的再生。陳忠實、莫言、賈平凹、閻連科、劉震云、鐵凝、王安憶、阿來都各自寫下既具有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特色,又汲取了世界優(yōu)秀文學經驗的作品,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中國文學走向市場化的時期,市場化在客觀上解決了文藝走向大眾、面向大眾的問題。圖書市場的銷量、電影市場的票房,就足以使大眾成為接受的主體。文藝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消費社會的產品,它使人民群眾最大可能地分享文藝作品的各種成果。
          但是,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人民性”也并非因此而演化成現(xiàn)代性的一個基礎的普遍性的概念。在“階級論”被淡化后,文藝的大眾化、消費化無疑使文藝具有了人民性,但它與文藝的人民性的經典內涵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這個區(qū)別的根本之處在于:文藝的人民性要具有正確的政治導向,要引導人民積極向上,要使全體人民團結為一個整體,凝聚成一股力量,向著一個共同目標前進。在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時期,人民性無疑還是占據文化領導權地位,起到積極的正確的引導作用。
          新時代賦予文藝服務人民以新的內容,同時也賦予人民性以新的內涵,也可以說新時代有新時代的“新人民性”,這就是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放在首位。正是因為“新人民性”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而才能如此信任和尊重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當然,當今時代信息爆炸,互聯(lián)網眾聲喧嘩,社會的復雜性表明,文藝依然不能放棄正面引導人民群眾的責任。在多樣化和豐富性的文藝繁榮格局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無疑應該始終起到引領作用,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新人民性”才能真正圓滿實現(xiàn)。
    (節(jié)選自陳曉明《人民性、民間性與新倫理的歷史建構》)材料二:
          中華詩詞文化源遠流長,綿延不絕,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滿足千百年來中國各族人民群眾對于詩歌的精神生活需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有詩云:“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逼渌^“天意”就是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而人間的主體就是人民,是廣大人民群眾需要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滿足文化需求和審美需求。在中華詩詞文化發(fā)展史上,正是因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性詩詞文化的精神接力和審美傳遞,中華詩詞文化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才得到了充分彰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社會主義性質的人民性詩詞文化得到了更為廣泛而深入的實踐與推廣。我們不僅大力挖掘中華古典詩詞的人民性文化資源,而且全力弘揚中華近現(xiàn)代詩詞的人民性文化精神,由此繼往開來、守正創(chuàng)新,在前賢的基礎上努力開創(chuàng)中華當代詩詞的人民性文化新形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多次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焙翢o疑問,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探討中華人民性詩詞文化的當代價值,比如從政治思想、社會建設、文化傳承、歷史積淀、審美趣味、學術資源等等。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詩教文化傳統(tǒng)中,始終綿延著生生不息的儒家民本主義詩學血脈。從屈原到杜甫再到龔自珍,中華詩詞的儒家民本文化不能被簡單地視作封建忠君思想而加以否定,只要我們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立場進行合理的揚棄,中華古代儒家詩教文化傳統(tǒng)就能轉化為中華當代人民詩教文化新傳統(tǒng)——這已經在中華詩詞文化的近現(xiàn)代轉型中得到證明,而且在中華當代詩詞文化建構中也取得過成功經驗。只要我們的詩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創(chuàng)作,堅持對中華優(yōu)秀詩詞文化傳統(tǒng)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就能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探索出一條中華當代人民詩教的新路。
    (節(jié)選自李遇春《中華詩詞文化的發(fā)展演變、當代形態(tài)與價值》)(1)下列對材料中“人民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民性是現(xiàn)代社會文化共同體的生成基礎,與中國國情息息相關,任何時候都要堅持。
    B.人民性離不開市場化,市場化使文藝走向大眾,使人民群眾最大可能地分享文藝作品。
    C.文藝的人民性與文藝的大眾化、消費化雖然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彼此有明顯的區(qū)別。
    D.不同時代人民性的內涵不盡相同,當下應關注人民群眾的真正需求,弘揚藝術正能量。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20世紀80年代文學變革到90年代傳統(tǒng)文化復興,中國文學思潮從歐美現(xiàn)代主義轉為現(xiàn)實主義,藝術上獲得不斷進步。
    B.新時代賦予文藝以新的內容,無論社會環(huán)境多么復雜,文藝格局多么豐富,文藝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C.中華古代儒家詩教文化在其特定歷史背景下曾經產生過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其歷史合理性。
    D.兩則材料都從文學史的角度,辯證思考“文藝的人民性”問題,肯定其積極意義;又都放眼當下,對文藝工作者提出要求。
    (3)下列選項,最貼近材料中“人民性”文藝觀的一項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B.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五》)
    C.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
    D.今日之中國,當造今日之文學。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胡適《文學改良芻議》)
    (4)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如何增強人民性?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5)請以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為例,分別從思想內容和審美趣味兩個方面,探究人民性詩詞文化的當代育人價值。

    發(fā)布:2024/11/16 11:0:2組卷:7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材料一:
          今天,微博已經成為一個發(fā)表意見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被廣為應用的交際工具,微博有與眾不同的發(fā)表意見的方式。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溫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辭就變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說理的言論,由此,微博形成了一個有特色的言論空間。
          微博是一種字數(shù)非常有限的傳媒方式,往往不足以負載說理需要的充分信息。人們可以用微博發(fā)表結論性的斷言、口號、警句格言等“罐頭思維”式的言論,但無法用它來進行好的說理。
          人們在簡單、現(xiàn)成的語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久而久之,很容易養(yǎng)成一種習慣,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們思考之勞的簡明論斷。這就是罐頭思維。罐頭思維表現(xiàn)為“一群人采用一句話”和“聽見別人說就跟著說”等行為,它讓人思想懶惰,先是不肯仔細思考,最終完全喪失了仔細思考的能力。
          理性的說理需要足夠的文字。說理是由三個必要部分——結論、理由和保證組成?!罢f理”與“非說理”的區(qū)別在于說理有結論,并有理由,而非說理則只有結論。在說理的主張和理由之間,還需要有一可靠的中介保證,又稱“假設”,如果這個假設不可靠,那么,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充分證明結論的合理。
          往往是在需要思考一個說理陳述是否可靠時,我們才特別注意那個被省略掉的假設。例如,一個人說尼克松是一位好總統(tǒng)(結論),因為他擅長外交事務(理由)。這是一個說理的陳述,但并不可靠。單憑這個理由,結論是站不住腳的,這是因為,在理由與結論中那個被省去的假設(“一個擅長外交的總統(tǒng)一定是好總統(tǒng)”)是有問題的(“片面”)。
          說理需要理性、邏輯、認真地對待論證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是為了能夠說服與自己看法和主張不同的他人。以廣大的而不是專門讀者為對象的報刊,是最適合于說理的大眾媒體。微博則主要是在朋友、熟人,或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中傳播,具有同聲相求的性質們發(fā)現(xiàn),微博常常裹挾大批的粉絲,其實就是一種同聲相求的效應。在這些群體里,三言兩語,說說心情,發(fā)發(fā)感慨,曬曬心情,是用不著太說明理由的?!胺钦f理”并不是微博的錯,因為微博本來就不是為說理而創(chuàng)建的。
          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鮮明、富有修辭特色的“痛快”語言,這是因為微博信息需要借助強烈的情緒感染方能得以傳播,結果更是不斷強化、激勵已經在起作用的情緒。富有感染力的話語給人一種雄辯的感覺,似乎能夠提高說服力。然而,在這種說服中,需要把說理與感染力做一個區(qū)分。有感染力不代表就是好的說理。
    (選自徐賁《微博為什么不是好的說理形式》,有刪改)      材料二:
          對我的《微博是好的說理形式嗎》,曾憲皓先生寫了《來論微博正是好的說理形式》的討論文章。微博是廣為人們運用的傳播媒介,公共說理也是人們很關心的話題,討論微博與說理的關系,目的不是要爭一個誰是誰非的最終結論,而是要加深對問題的了解,因此,我愿意就曾先生文中提到的幾個關于說理和微博的問題再作一點討論。
          首先便是什么是公共說理的“理”。此“理”指的是個由“理由”來充分支持的“結論”,在這二者之間還需要有一個可靠的、可稱為“假設”的中介保證。這當然不是唯一可以稱作“理”的理。牧師布道說的是理,老百姓心目中的天道是理,發(fā)展是硬道理堅持的是理,但這些都不是公共說理的那個理。這些“理”與公共說理的“理”的區(qū)別在于,它們的結論是靠“信仰”支撐的,不需要說出理由。
          曾文說,“貢獻出結論,不代表推演缺位”。這話是對的,但是,在公共說理中,那個不缺位的推演不能只是發(fā)生在說話者的頭腦里,而必須說給公眾聽。放在一個人頭腦里的推演是否可靠,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合理,不說出來,別人又如何檢驗呢?說理不僅要說出“什么”,而且還要解釋“為什么”。
          曾文說“不認‘結論’和‘理解’,照此思維,禪宗是虛妄,頓悟不存在,口號皆扯淡”。這話恰恰犯了一個公共說理的錯誤——扯開話題,因為徐文討論的是“說理”,不是禪宗,不是頓悟,也不是口號。公共說理不是對人類其他思維和表達方式的否定。提倡公共說理,不是說別的什么都是“胡鬧”或“扯淡”。禪宗、頓悟、呼口號有它們自己的作用,但不在討論說理的范圍之內。
          曾文認為,在說理時“以偏概全”不是什么大問題,“統(tǒng)計學上的以偏概全,不排斥這段話在精神上抓住癥結,不排斥它的正確。恰恰是它抽出了現(xiàn)象中的‘理’,人們才認同它,轉發(fā)它”。以偏概全不是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謬誤,而是一種有社會危害的思維方式,叫作“草率概括”。說理要求避免草率概括,那是因為許多的成見或偏見都是因草率概括造成的。成見或偏見就是在握有充分證據之前,便先有了確定的意見和看法。
          其實,在說理中,要“抽出現(xiàn)象中的‘理’”,有比草率概括更好的辦法,那就是用“限定詞”。圖爾敏的說理論證稱之為“模態(tài)限定”,也就是在陳述主張的時候,添加“往往”“可能”“也許”“基本上”“在很大程度上”等限定語。這不僅僅是為說理留余地,更是一種話語倫理的基本教養(yǎng)。
          這當然不是說夸張就不好,而是說夸張在說理中會削弱說話者的可信度。許多在文學修辭中常用的有效手法或風格在說理中恰恰是應該避免的,因為說理不是文學。
          說微博不適用于說理不是貶低微博,這就像說水壺不適用于煮飯不是要貶低水壺一樣。曾文說,“微博可以加圖片、視頻、長微博,實在不行還能用文章鏈接嘛”。但這正說明,微博所起的畢竟只是引介與索引的作用,它本身并不是在說理。亞里士多德曾指出一種邏輯錯誤,“5是2加3,因此5既是奇數(shù),又是偶數(shù)”,所以,微博只是許多媒介中的一種,不能因為它與別的媒介可以結合使用,它就變成了一種無所不能、什么都是的媒介。
    (選自徐賁《再談“微博”與“說理”》,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一中的“罐頭思維”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在簡單現(xiàn)成的語言中找到方便的解答可能導致“罐頭思維”。
    B.“罐頭思維”使得人們習慣接受可以免除思考之勞的論斷。
    C.“頭思維”就是“一群人采用一句話”“聽見別人說就跟著說”。
    D.“罐頭思維”讓人們從懶于仔細思考到喪失仔細思考的能力。
    (2)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鮮明、富有修辭特色的“痛快”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話語給人一種雄辯的感覺,能夠提高說服力。
    B.對微博到底適不適合說理的討論,是一個理性的討論,并不是在貶低微博,而是加深對問題的了解。
    C.微博常常裹挾大批的粉絲,其實就是一種同聲相求的效應。在同聲相求的群體里,人們往往更能夠交互信息,促進思維發(fā)展,更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事物本質。
    D.微博是廣為人們運用的傳播媒介,富有感染力,會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發(fā)生非理性的轉變。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五段用尼克松的例子是說明,一個說理陳述是否可靠,可以通過還原理由與結論之間的假設,并檢驗這個假設是否成立來驗證。
    B.材料二采用駁論的方式,先指出曾文的觀點,然后駁斥每個觀點的錯誤之處,從而肯定自己觀點的合理之處。
    C.徐賁先生認為,說理不僅要有結論,還要有理由且要避免因成見或偏見產生草率概括的錯誤。
    D.曾文以微博可以加圖片、視頻等反駁徐責的微博字數(shù)有限,不足以負載說理需要的充分信息為觀點。
    (4)材料二最后一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請根據材料內容概括徐賁先生認為“微博不是好的說理形式”和曾憲皓先生認為“微博正是好的說理形式”的理由。

    發(fā)布:2024/11/16 13:30:1組卷:7引用:5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材料一:
          1925年,他當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念建筑專業(yè)。他的父親梁啟超給他寄來一本書,是北宋李誡寫的《營造法式》。但這本書像天書一樣難以讀懂,因為那是北宋時代的書。
          后來,梁思成通過對五臺山的佛光寺大殿、應縣木塔、薊縣的獨樂寺觀音閣等一系列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建筑的研究,他終于初步破譯了《營造法式》的密碼。特別是在對獨樂寺觀音閣的研究中,他發(fā)現(xiàn),這座建筑雖然有成千上萬個木構件,居然一共只有6種規(guī)格。《營造法式》里說:“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長,曲直舉折之勢,規(guī)矩繩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為制度焉?!边@句話簡單來說,是指一座木結構建筑渾身上下的各種尺寸,其實都是以材為基本的模數(shù)。我們可以想象,這些標準材可以在一個工廠里大量地生產,然后搬到工地現(xiàn)場進行加工和組裝,這樣就大大加快了中國古建筑建造的速度。比方,唐長安的皇宮,面積大概3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宮,僅10個月時間建成。
          中國古代建筑的這種標準化、模數(shù)化、裝配式,真是多快好省。林徽因后來在給梁思成的著作《清式營造則例》寫的序言中說,像《營造法式》這種標準化、模數(shù)化、裝配式的設計,就是中國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摘自王南《中國古建筑的營造密碼》,有刪改)材料二:
          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我們可以叫它做中國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chuàng)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系創(chuàng)造了它們的“五種典范”,成為它們建筑的方式。中國建筑怎樣砍割并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斗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筑物的框架;怎樣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shù)那婧颓€輪廓;怎樣結束瓦頂;怎樣求得臺基、臺階、欄桿的比例;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性的裝飾物;怎樣布置并聯(lián)系各種不同的個別建筑,組成庭院:這都是我們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fā)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的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筑物和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門、窗、墻、瓦、檻、階、欄桿、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戧獸、正房、廂房、游廊、庭院、夾道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
          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地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也如同做文章一樣,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許多體裁,有多樣性的創(chuàng)作,如文章之有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作點綴裝飾用的。建筑也有類似的東西,如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等。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運用這“文法”的規(guī)則,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極不相同的“詞匯”構成極不相同的體形,表達既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chuàng)造極不相同的類型。
    (摘自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材料三:
          現(xiàn)代建筑設計如何來繼承和學習傳統(tǒng)建筑的理念呢?
          對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繼承和學習。想要真正對傳統(tǒng)建筑文化進行傳承,還需要先去了解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以及建筑中包含的精神來對建筑理念進行區(qū)分,然后對其中積極的正面的理念進行吸收。傳統(tǒng)建筑文化和現(xiàn)代建筑文化之所以會有區(qū)分,就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建筑理念不能夠完全運用到現(xiàn)在的建筑設計當中,但是傳統(tǒng)建筑中包含有很多先進的理念,這些理念能夠為現(xiàn)代建筑注入活力。在傳承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追求設計的相似、風格的相似,一定要深刻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這樣才能夠做到形神兼?zhèn)?,也才能夠將真正地傳統(tǒng)建筑帶到眾人面前,讓所有看到的人都能夠通過建筑來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比如說,在了解傳統(tǒng)建筑天人合一的特點之后,在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中也要多去注意如何達到建筑與自然的和諧,這也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注重建筑本身,還要注重建筑的外部環(huán)境。
          對中庸理念的繼承和學習。在傳統(tǒng)建筑中,經常會把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面的位置,外面一般是圍墻,這就是傳統(tǒng)文化中中庸理念,比較重視內涵,在傳承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視對中庸理念的繼承和學習,這是現(xiàn)代建筑中最缺乏的一項內容?,F(xiàn)在的建筑設計風格總是張揚、夸張,希望能夠奪人耳目,忽視了建筑的內涵。中庸思想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運用主要應該集中在不要只注重外觀的新奇,要符合建筑本身的運用和內涵;其次是建筑的布局、色彩要協(xié)調,每個部分的建筑風格和整體建筑的風格必須是一致的。將中庸理念和現(xiàn)代建筑設計進行結合,可以讓建筑既不過分浮夸高調,但也會讓人眼前一亮,低調奢華有內涵。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貫徹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建筑不像衣服,不想穿的時候就可以換,建筑的投資比較大,推倒重來成本較高,所以在建筑設計上一定要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在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進行優(yōu)化。
    (摘自郗俊《傳統(tǒng)建筑文化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有刪節(ji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1925年距離北宋李誡近千年之遙,時光太久遠,所以他的書像天書一樣難以讀懂。
    B.獨樂寺觀音閣木構件成千上萬,但只有6種規(guī)格,這顯露出了《營造法式》密碼。
    C.面積很大的唐代長安的皇宮,僅賴于建筑構件的標準化生產,10個月就得以建成。
    D.建筑上豐富的“詞匯”,如梁、柱、枋、檁、門等等,組成了中國建筑的“文法”。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希臘、羅馬的建筑“文法”只有“五種典范”,中國建筑的“文法”種類比國外多得多。
    B.中國建筑“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靈活性,但拘束性并沒限制靈活性,兩者相輔相成。
    C.現(xiàn)代建筑設計要做到天人合一,需注重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的環(huán)境,達到建筑與自然的和諧。
    D.中國傳統(tǒng)建筑外面一般是圍墻,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的位置,這體現(xiàn)了重視內涵的中庸理念。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建筑“文法”的一項是
     

    A.中國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漿”。
    B.“斗栱”是木結構建筑常用的制式。
    C.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縱橫梁組合構架制。
    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對稱和中軸線原則。
    (4)材料三行文脈絡清晰,請進行簡析。
    (5)縱觀三則材料,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特色有哪些?請你結合材料進行簡析。

    發(fā)布:2024/11/16 12:0:2組卷:16引用:4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