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材料:1977年,萬里擔任安徽省第一書記,指出農業(yè)生產當中“最重要的生產力是人,是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沒有人的積極性,一切無從談起”,并親赴小崗村調研指導工作。1978年10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萬里公開提出對“政社合一”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1980年,萬里調任中央擔任副總理并分管農村工作,在1982年的農業(yè)書記會議上講道:“商品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是農村經濟新局面的一個基本特征”。在萬里的推動下,1984年底,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改革農產品統(tǒng)派購制度。1988年萬里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萬里的提議下,1992年全國人大修改了1982年憲法,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長期不變寫入了憲法當中。
一一摘編自李云鵬《萬里農村改革思想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萬里農村改革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萬里農村改革思想的特點。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引用:3難度:0.6
相似題
  • 1.20世紀70年代我國一些農村實行吹哨上工,農民聽到“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div>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12難度:0.6
  • 2.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年,是農村治理路徑明顯變化的60年,最能反映這場變革的是農村治理方式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初仍然是一個分散的鄉(xiāng)村社會,國家就借助土改和合作化運動把家庭從舊的地方束縛中部分地解放出來,開始了由互助組和初級生產合作社到建立新聯盟的過程,初步建立鄉(xiāng)、村基層政權,呈現鄉(xiāng)、村政權并存。國家在農村諸多力量博弈中的全面獲勝則以1958年人民公社體制的實施為標志。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農村社會的治理轉向村民自治模式,在這種治理模式中,國家的行政管理權收至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村則實行村民自治,村民自己選舉產生的村民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村級公共事務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1982年村民自治寫進了憲法,自1983年到1985年,全國基本完成了廢除人民公社、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的工作。1987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村民自治的性質和地位做了比較明確的規(guī)定,199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
    ——摘編自戴玉琴、高廣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治理模式變遷的路徑、影響和走向》等(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農村治理模式變遷的特征。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影響新中國農村治理模式變遷的因素。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2引用:4難度:0.5
  • 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到1979年,集體農業(yè)活動的組織方面正發(fā)生一場意義更為深刻的變化。在中國最貧困的省份,中國領導階層開始了“生產責任制”的某些嘗試。……到1983年底,甚至這些集體農業(yè)的痕跡,也大量從中國農村消失了。
    --摘編自《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下卷材料二 全國工業(yè)總產值的所有制結構圖(改編自國家統(tǒng)計局《新中國五十五年統(tǒng)計資料匯編》)
    菁優(yōu)網
    (1)材料一反映出我國農村的生產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革?這種變革主要是針對什么問題的?它是否意味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根本改變?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什么變化?它表明生產資料所有制轉變的方向是什么?這種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5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