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文言文閱讀。
論民本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說:“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qū)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茍不志于仁,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对姟吩疲骸浜文苁?,載胥及溺?!酥^也?!?br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r />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br />(1)下面各句中的不含通假字的一項
D
D

A.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B.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C.涂有餓莩
D.?dāng)?shù)罟不入洿池
(2)下列加線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C
C

A.棄甲兵而走 拖著
B.之以孝悌之義 反復(fù)陳述
C.百畝之田,勿其時
D.天下之民至焉 則,那么
(3)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項
D
D

例句:樹之以桑
A.非我也,歲也
B.未之有也
C.大王來何操
D.無望民之多于臨國也
(4)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詞類活用不同類的一項  
C
C

A.之以桑
B.填然
C.謹(jǐn)庠序之教
D.五十者可以帛矣
(5)翻譯句子。
①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答案】D;C;D;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6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也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問悲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1)本文段選自
     
    ,作者是
     
    ,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唐代
     
    的倡導(dǎo)者,后人推他為
     
    之首。
    (2)對下列兩組加點詞的含義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①其為也,終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③圣人之所為圣
    ④師者,所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A.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不同
    B.①與②的“惑”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相同
    (3)從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
    D.圣人無常師
    (4)下面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biāo)準(zhǔn),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rèn)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愚人”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cè)面批判當(dāng)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fēng)氣。
    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給予了強烈的則備和諷刺。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詞。
    ①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學(xué)于師
    (6)翻譯句子
    ①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各題。
    師說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能無惑(誰,哪一個) 其聞道也先乎吾(本來)
    B.童子之師(那些)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豈,哪)
    C.余其能行古道(贊賞) 士大夫之(類、輩)
    D.作《師說》以之(贈送) 是故貴無賤(沒有)
    (2)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與現(xiàn)在的用法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①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②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③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
    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A.全不相同。
    B.②③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
    (3)下列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的是
     

    例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B.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C.項王、項伯東向坐。
    D.客有吹洞簫者。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biāo)準(zhǔn),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rèn)為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xué)習(xí)斷句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cè)面批判當(dāng)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fēng)氣。
    D.作者對于那些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卻不如這些人的士大夫,給予了強烈的責(zé)備和諷刺。
    (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各題。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毙栽唬骸拔乙娤嗳?,必辱之?!毕嗳缏?,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r />      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節(jié)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且相如賤人
     

    ②相如車避匿
     

    徒以吾兩人在也
     

    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之”作為代詞,對其指代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羞,不忍為 (他,指代藺相如)
    B.而相如廷叱 (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 (他,指代廉頗)
    D.不知將軍寬至此也 (我,指代廉頗)
    (3)下列對文章選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澠池之會”中,藺相如以非凡的膽識和忠勇的行為維護(hù)了趙國的尊嚴(yán),所以回國后被趙王重用,官位居廉頗之上。
    B.廉頗認(rèn)為自己作為將軍,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戰(zhàn)功,藺相如憑借個人的口才獲得趙王的提拔,根本沒有立什么功勞。
    C.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頗就以此來挖苦攻擊藺相如,稱之為“賤人”,表現(xiàn)出心理的不平衡。
    D.藺相如對廉頗的謙讓之舉,引起了門客不滿,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勸解,他的話傳至廉頗耳中,深深地打動了廉頗。
    (4)翻譯句中劃線部分。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5引用:1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