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②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③夫子哂之。
④“求,爾何知?”
⑤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br /> ⑥“赤,爾何如?”
⑦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br /> ⑧“點,爾何如?”
⑨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br /> ⑩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br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D
A.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 以:因為 |
B.攝乎大國之間 | 攝:夾,迫近 |
C.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 如:至于 |
D.異乎三子者之撰 | 撰:分析 |
B
B
A.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比:及,到 |
B.夫子哂之 | 哂:嘲笑 |
C.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 俟:等待 |
D.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 讓:謙讓 |
A
A
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方:有方向 |
B.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 希:通“稀”,稀疏 |
C.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 傷:妨 |
D.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 ?。鹤鲂∠?/td> |
B
B
A.病僂,隆然伏行
B.駝業(yè)種樹
C.如會同,端章甫
D.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
(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文化知識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時是一個小國。乘,車輛。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稱一乘。)
B.如會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禮服。章甫,古代禮帽,用布做。)
C.愿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個等級,小相指最低的士這一級。)
D.冠者五六人(指成年人,20歲以上的人。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就是成人了。)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D
D
A.加之以師旅 |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
B.求也為之,比及三年 | 孰能為之大 |
C.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 唯求則非邦也與? |
D.?dāng)z乎大國之間 | 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 |
C
C
A.因之以饑饉 | 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
B.以吾一日長乎爾 |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
C.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 |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A
A
例句:不吾知也
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B.亦各言其志也
C.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D.唯赤則非邦也與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開始交待了談話的內(nèi)容與方式,四位弟子環(huán)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發(fā)話,啟發(fā)大家各言其志,既符合孔子作為師長的身份,又表現(xiàn)了孔子隨和的性格特征。
B.子路不假思索,搶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子路認為,自己可以治理好內(nèi)憂外患的中等國家,使人人有勇氣,使百姓知道為人的道理。
C.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華志在為小相,參與“宗廟之事,如會同”,他們的志向遠遠比不上子路,但謙虛,樂于從政,得孔子贊賞。
D.曾皙描繪了一幅春日暢游圖,深得孔子的贊許。曾皙是主張以禮治國,他說的是禮治的結(jié)果,是太平盛世圖,與孔子“仁政”“禮治”“教化”的主張相符。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答案】D;B;A;B;A;D;C;A;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25引用:1難度:0.8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玄齡明達吏事,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與杜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國,故唐世稱賢相者,推房、杜焉。玄齡雖蒙寵待,或以事被譴,輒累日詣朝堂,稽顙請罪,恐懼若無所容。
房玄齡、高士廉遇少府少監(jiān)竇德素于路,問:“北門近何營繕?”德素奏之。上怒,讓玄齡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門小營繕,何預(yù)君事!”玄齡拜謝。魏征進曰:“玄齡等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豈有不應(yīng)知者使所營為是當(dāng)助陛下成之為非當(dāng)請陛下罷之問于有司理則宜然。不知何罪而責(zé),亦何罪而謝也。!”上甚愧之。
房玄齡嘗以微譴歸第,褚遂良上疏,以為:“玄齡自義旗之始翼贊圣功,武德之季冒死決策,貞觀之初選賢立政,人臣之勤,玄齡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紳同尤,不可遐棄。陛下若以其衰老,亦當(dāng)諷諭使之致仕,退之以禮:不可以淺鮮之過,棄數(shù)十年之勛舊。”上遽召出之,頃之,玄齡復(fù)避位還家。久之,上幸芙蓉園,玄齡敕子弟汛掃門庭,曰:“乘輿且至!”有頃,上果幸其第,因載玄齡還宮。
癸未,以司農(nóng)卿李緯為戶部尚書。時房玄齡留守京師,有自京師來者,上問:“玄齡何言?”對曰:“玄齡聞李緯拜尚書,但云李緯美髭鬢?!钡坼岣某暵逯荽淌?。
玄齡謂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無事,唯東征未已,群臣莫敢諫,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責(zé)?!蹦松媳碇G,以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今驅(qū)無罪之士卒,委之鋒刃之下,使肝腦涂地,獨不足愍乎!向使高麗違失臣節(jié),誅之可也;侵擾百姓,滅之可也;他日能為中國患,除之可也。今無此三條而坐煩中國,愿陛下許高麗自新,罷應(yīng)募之眾,自然華夷慶賴,遠肅邇安。臣旦夕入地,儻蒙錄此哀鳴,死且不朽!”玄齡之遺愛②尚上女高陽公主,上謂公主曰:“彼病篤如此,尚能憂我國家?!鄙献耘R視,握手與訣,悲不自勝。癸卯,薨。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遺愛,房玄齡次子,名俊,字遺愛。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玄齡等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豈有不應(yīng)/知者使所營為是/當(dāng)助陛下成之/為非/當(dāng)請陛下罷之/問于有司/理則宜然
B.玄齡等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豈有不應(yīng)知者/使所營為是當(dāng)/助陛下成之/為非當(dāng)/請陛下罷之/問于有司/理則宜然
C.玄齡等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豈有不應(yīng)知者/使所營為是/當(dāng)助陛下成之/為非/當(dāng)請陛下罷之/問于有司/理則宜然
D.玄齡等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豈有不應(yīng)/知者使所營為是當(dāng)/助陛下成之/為非當(dāng)/請陛下罷之/問于有司/理則宜然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致仕,也稱致事,古代指官員因罪罷免官職而歸家;源于周代,漢代以后形成制度。
B.乘輿,舊指皇帝和諸侯所用的車輿,也用為帝王的代稱;泛指車馬及皇帝所用器物。
C.華夷,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亦指中國和外國;夷,古稱東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數(shù)民族。
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兒;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房玄齡行事謹慎,盡心政務(wù)。他晝夜操勞,惟恐有絲毫失誤;執(zhí)法公平,寬以待人,選取人才不求全責(zé)備,竭力引薦提拔后進。
B.房玄齡忠心輔主,勤勉國事。他冒死決策,選用賢才,輔佐李唐建業(yè)立政;他官居宰相,事無巨細,北門修繕小事也親自過問。
C.房玄齡處事得體,頗受倚重?;实墼诼牭椒啃g對李緯的贊美與肯定后,一改對李緯戶部尚書的任命,轉(zhuǎn)而提拔他為洛州刺史。
D.房玄齡抱病上表,竭誠奉國。面對皇上出兵征討高麗、眾臣不敢進諫的局面,房玄齡毅然上表進諫,為李唐奉獻最后一份才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玄齡雖蒙寵待,或以事被譴,輒累日詣朝堂,稽顙請罪,恐懼若無所容。
②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紳同尤,不可遐棄。
(5)房玄齡勸阻皇帝東征高麗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發(fā)布:2024/12/21 8:30:3組卷:24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陶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贏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后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①,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yīng)束帶見之?!睖Y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貴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間邀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②,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與淵明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shè)。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L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fù)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fù)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fù)肯仕。元嘉四年,將復(fù)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jié)先生”。
(選自蕭統(tǒng)《陶淵明傳》,有改動)【注】①弦歌:指出任縣令。②舁:共同抬東西?;@輿: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后世的轎子。也說古時一種竹制的坐椅。
(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麾而去之(麾:同“揮”)
B.妻子固請種粳(固:堅決地、堅定地)
C.貴賤造之者(造:到)
D.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同志:志趣相投)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B.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C.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D.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刺史,西漢時,因為御史多失職,漢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稱為“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行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B.三徑,西漢末年王莽專權(quán),兗州刺史蔣詡稱病隱居,在院中開辟三條小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人因以“三徑”代隱士住處?!叭龔街Y”指隱居的資本。
C.督郵,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xiāng)、宣達政令兼司法等。
D.元嘉,宋文帝的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淵明博學(xué)多識,擅長寫文章。他寫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當(dāng)時人們認為這一形象是陶淵明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寫了《歸去來兮辭》。
B.陶淵明仕途短暫。因雙親年邁,家里貧窮,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場煩瑣,任職不久,便解職回家。此后,還擔(dān)任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和彭澤令等職。
C.陶淵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D.陶淵明任真自得。他曾將王弘贈送的二萬錢全都送至酒家;有時坐在花叢中飲酒,酣暢時便撫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
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fù)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fù)肯仕。發(fā)布:2024/12/23 16:0:5組卷:1引用:1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晙,滄州景城人,少孤,好學(xué)。擢明經(jīng)第,除殿中侍御史。會朔方元帥魏元忠討賊不利,劾奏副將韓思忠敗,律當(dāng)誅。晙以“思忠偏裨,權(quán)不已制,且其人勇智可惜,不宜獨誅”,固爭,得釋。景龍末,授桂州都督。州有兵,舊常仰餉衡、永。晙始筑羅郭,罷戍卒;埭江,開屯田數(shù)千頃,以息轉(zhuǎn)漕,百姓賴之。后求歸,州人詣闕留。有詔:“桂往罹寇暴,戶口雕瘠,宜即留,以須政成。”在桂逾期年,人丐刻石頌德。開元二年,吐蕃以精甲十萬寇臨洮,次大來谷。晙率所部二千與臨洮軍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襲。去賊五里,令曰:“前是寇,士大呼,鼓角應(yīng)之?!?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賊驚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萬計俄而薛訥至武階距大來二十里賊陣兩軍間晙往迎訥夜使壯士銜枚鏖突虜駭引去追至洮水,敗之,俘獲如積。明年,突厥默啜為拔曳固所殺,其下多降,分置河曲。虜叛,乃敕晙將并州兵濟河以討。晙間行,卷甲舍幕趨山谷,夜遇雪,恐失期,誓于神曰:“晙事君不以忠,不討有罪,天所殛者,當(dāng)自蒙罰,士眾無罪。心誠忠,則止雪反風(fēng),以獎成功。”俄而和霽。時叛胡分二道走,晙自東道追及之,獲級三千。仆固都督勺磨等散保受降城之鄙,潛引突厥內(nèi)擾,晙密言上,盡誘而誅之。為朔方軍大總管。九年,蘭池胡康待賓據(jù)長泉反,陷六州,詔郭知運與晙討平之。卒,謚曰忠烈。晙氣貌偉特,時謂為熊虎相。感慕節(jié)義,有古人風(fēng)。其操下肅壹,吏人畏愛。始,二張之誣魏元忠,晙獨上疏申治。宋璟曰:“魏公全矣,子再觸逆鱗,其殆乎!”晙曰:“魏公以忠獲罪,茍得辨,雖死弗悔。”
(摘編自《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四》)(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賊驚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萬計/俄而薛訥至武階/距大來二十里/賊陣兩軍間/晙往迎訥/夜使壯士銜枚鏖突/虜駭引去/
B.賊驚/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萬計/俄而薛訥至武階/距大來二十里/賊陣兩軍間/晙往迎/訥夜使壯士銜枚鏖突/虜駭引去/
C.賊驚/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萬計/俄而薛訥至武階/距大來二十里/賊陣兩軍間/晙往迎訥/夜使壯士銜枚鏖突/虜駭引去/
D.賊驚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萬計/俄而薛訥至武階/距大來二十里/賊陣兩軍間/晙往迎/訥夜使壯士銜枚鏖突/虜駭引去/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xí)經(jīng)學(xué),故以“明經(jīng)”為名。
B.都督,中國古代的軍事首長的官名。興于三國時期,其后發(fā)展成為地方軍事長官,明以后成為中央軍事長官。
C.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quán),延續(xù)兩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quán)。
D.鼓角,指戰(zhàn)鼓和號角的總稱,是古代軍隊為了發(fā)布進攻命令制作的吹擂之物。如杜甫詩句“五更鼓角聲悲壯”。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晙稟性正直,敢于直諫。在二張誣陷魏元忠時,他不顧勸告,為其申訴冤屈。宋璟擔(dān)心他因此獲罪,他表示只要元忠的事情辨明,雖死無憾。
B.王晙文武兼?zhèn)?,屢建奇功。他從小好學(xué),依靠精通明經(jīng)考中了進士;而在從政生涯中,他經(jīng)常帶兵打仗,多次打敗來犯的突厥軍隊和吐蕃軍隊。
C.王晙善于治理,頗有政績。他擔(dān)任桂州都督時,修筑城郭,撤去駐軍,興修水利,開墾屯田,使百姓豐衣足食,后來百姓刻石立碑歌頌其功德。
D.王晙討叛順利,如有神助。渡河平定叛亂時,他抄小路進軍,不料夜遇暴風(fēng)雪,他怕誤期就向神靈禱告,請求雪停止、風(fēng)轉(zhuǎn)向,結(jié)果如其所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桂往罹寇暴,戶口雕瘠,宜即留,以須政成。
②晙率所部二千與臨洮軍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襲。
(5)王晙為什么堅決反對處死韓思忠?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概括。發(fā)布:2024/12/20 16:0:4組卷:10引用:3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