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河南省濮陽第一高級中學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0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以“人”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點,因為儒家文化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居于主導地位,所以也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懷重點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肯定人的地位,彰顯人的價值。儒家認為,人是萬物中的一員,但又不是與萬物平起平坐的一員,而是高于和優(yōu)于萬物的特殊存在?!缎⒔?jīng)》引述孔子的話說:“天地之性人為貴?!避髯诱f:“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边@些論述表達的一個共同的意思是人“為萬物之靈”,集天地之精華,五行之秀氣。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價值,那么他的生命就應該被尊重。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中國傳統(tǒng)哲學是“人學”,具有濃郁的人文氣質(zhì)。
          二是,重視人倫關(guān)系,倡導人倫義務。儒家文化非常重視人的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絡——人倫關(guān)系。儒家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張已經(jīng)織好的人倫網(wǎng)絡當中。沒有人倫網(wǎng)絡,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所以,儒家講“五倫”: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不但有這五種關(guān)系,而且對應每種人倫關(guān)系,還規(guī)定了相應的人倫義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比寮艺J為這些關(guān)系是基本的社會關(guān)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與生俱來的、無可選擇的“天倫”。
          三是,推崇人的主體性,強調(diào)獨立人格。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意志、獨立人格。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從中國哲學傳統(tǒng)上看,儒家文化特別強調(diào)主體內(nèi)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踐行上的主體性。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為都是出自內(nèi)心的自然要求,強調(diào)個人的正心誠意、修齊治平,乃至殺身成仁。儒家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人有大人格,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是緣于這種道德精神的主體性和人格的獨立性。
          四是,飽含憂患意識,擔當歷史責任。儒家從憂患意識出發(fā),探討的是個人與整體之間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的是個人之與整體的義務和責任,強調(diào)的是入世與擔當,“茍利社稷,生死以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千古文人家國夢,修齊治平濟世心。中國傳統(tǒng)哲學以及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寓于他們的政治關(guān)懷和社會關(guān)懷中,建設大同社會,這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家園,也是中華民族的安身立命之地,表現(xiàn)出對社會理想的人性渴求。
          儒家文化重視并倡導人際、人與社會、人的身心、人與自然諸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在中國歷代典籍的思想脈絡里,不斷地闡述和豐富“以人為本”的儒家價值理念。對于我們今天來說,這是我們新的傳統(tǒng)、活的文化中最核心的價值觀念的一部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現(xiàn)代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寶貴的思想資源。
    (1)關(guān)于文中儒家文化“人文情懷”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文化肯定人的地位和價值,同時也強調(diào)人的義務和責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這種責任的體現(xiàn)。
    B.儒家文化強調(diào)人的道德精神的主體性和人格的獨立性,一切道德行為都是出自內(nèi)心的自然要求,由此培出的人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
    C.儒家認為,人都存在人倫網(wǎng)終中,它規(guī)定了各種人倫關(guān)系,也規(guī)定了相應的人倫義務。這些關(guān)系不可更改,是不能選擇的“天倫”。
    D.儒家認為,人是萬物之靈,人的地位和價值高于其它事物,人的生命理應得到尊重,這是儒家文化具有濃郁人文氣質(zhì)的一種體現(xiàn)。
    (2)下列觀點與論據(jù)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A.飽含憂患意識,擔當歷史責任——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B.探索社會理想,追求人生大道一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C.肯定人的地位,彰顯人的價值一一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貴于人。
    D.推崇人的主體性,強調(diào)獨立人格一一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傳統(tǒng)哲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人學”,具有濃郁的人文氣質(zhì)。所以,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最能體現(xiàn)在他們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和擔當。
    B.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特點也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以“人”為中心的特點也就成了中華文化的特點。
    C.儒家文化重視并倡導人的身心、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諸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這種“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是現(xiàn)代中國文化最核心的價值觀念。
    D.儒家文化強調(diào)“愛人”主張實行“仁政”,這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大同社會。這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家園,也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所在。

    組卷:1引用:1難度:0.7

(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指出“落葉”與“木葉”在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上是有相同之處的;“木葉”,含有落葉的因素,有著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但這不代表“木葉”意泉就可以取代“落葉”?!奥淙~”與“木葉”在詩歌形象的暗示性上是迥然有別的,“落葉”是有別于“落葉”與“木葉”是兩個完全獨立的詩歌意象。
          一、“落葉”是有別于“木葉”的詩歌形象。
    “落葉”,著重在“落”字,可以飄搖于空,但更多的情況是委頓于地;而“木葉”幾乎從來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葉。“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這里的“落葉”顯然是覆蓋在地面的,所以才掩蓋了人的行跡。我們再看看課文中引用的寫“木葉”的詩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
    “木葉”后的動詞,常常是“下”,有時是“脫”。這些動詞刻畫出樹葉自枝頭脫離而下的動態(tài),它是飄舞在空中的,而不是凋落在地面的。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jié):“落葉”和“木葉”是兩種不同狀態(tài)的秋葉?!澳救~”造成的聯(lián)想是包含著樹木的形象的,是樹葉從枝頭飄搖而下的畫面;而“落葉”則摒棄了樹木的形象,僅僅是秋葉本身,并且常常是鋪陳在地面的。
          二、“落葉”有別于“木葉”的詩歌境界。
    “落葉”與“木葉”喚起了不同的聯(lián)想,塑造出不同的詩歌形象,自然也就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詩歌意境。比如:
    “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客堂無絲桐,落葉如秋霖”
    “落葉”,沒有肅穆的“木”的形象,只留下了單薄的“葉”的意蘊。它們向我們傳達著這樣的暗示:枯萎,飄零,無所歸依。所以,那些寫落葉的詩句,常常帶著游子的感傷,去國懷鄉(xiāng)者的孤寂,或者懷才不遇者的愁悶。
    “木葉”創(chuàng)造的是遼闊、疏朗、蒼涼的詩歌境界;而“落葉”則表達的是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
          作為詩歌形象,“木葉”和“落葉”沒有高低上下之分,各領(lǐng)風騷,各成佳境。
    材料二:
    《說“木葉”》一文實際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庚先生說:“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澳尽迸c“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shù)形象的領(lǐng)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有不少詩句,足以否定林庚先生的引申以至于他所得出來的結(jié)論。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強調(diào)“木”和“樹”的分別,并且說“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樹干以及黃色的暗示性”云云,我看就不一定是這樣。試讀以下的詩句,就可以知道。
          喬木生夏涼。
          山木盡亞洪濤風。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從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詩句中我體會不出一點“樹干”以及“黃色的暗示性”來。相反地,他們在用了“木”字的詩句中恰巧描繪了郁都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有綠化之美,絕對沒有給人以光禿禿的樹干的感覺。
          依照林庚先生的觀點,樹“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表f應物的“喬木生夏涼”,杜甫的“山木盡亞洪濤風”,就得改為“喬樹生夏涼”“山樹盡亞洪濤風”,若真改動,那就要成為絕大的笑話了!因為“喬木”“山木”等詞,意象旱已約定俗成,意境無法改變。應該用“木”的地方,必須用“木”字,應該用“樹”的地方,必須用“樹”字。“木”宇本身并不是像林庚先生所說的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那樣的死板,至于說“木”的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我們會更多想起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這是很不實際的想法。
          藝術(shù)形象是要根據(jù)具體例子來作分析的,不能籠統(tǒng)地一概而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二認為,《說“木葉”》一文實際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有不少詩句,能夠否定林庚先生的結(jié)論。
    B.材料一認為,“木葉”后常常跟“下”“脫”等動詞,刻畫出樹葉自枝頭脫離而下的動態(tài),它是飄舞在空中的。
    C.材料二認為,用了“木”宇的詩句中也可以描繪了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因為,每一句似乎都有綠化之美,絕對沒有給人以光禿禿的樹干的感覺。
    D.材料一認為,“落葉”,者重在“落”字,可以飄搖于空,但一般委頓于地而“木葉”從來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葉。
    (2)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因為落葉有枯萎,飄零,無所歸依等暗示性,所以那些寫落葉的詩句,常常帶著游子的感傷,去國懷鄉(xiāng)者的孤寂,或者懷才不遇者的愁悶。
    B.材料二認為,林庚先生認為樹“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而“木”給人黃色的光禿禿的樹干的感覺。
    C.材料一認為,“落葉”能夠表達出漂泊、零落、無所歸依的暗示與情感?!拔鲗m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一句,體現(xiàn)了“落葉”這種深沉的情感。
    D.材料二認為,一些含“木”的詞語,如“喬木”“山木”等詞,不能更改它們本身并不是像林庚先生所說的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組卷:1引用:1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朱夫子      村里最有學問的當是朱夫子,平時不管談論什么事情,開口古語說,閉口圣人云。
          朱夫人十月懷胎,除夕夜分娩,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兩個孩子相隔一個多時辰來到世間。
          誰大誰???朱夫子讓后出生的當哥哥。村人奇怪。
          朱夫子解釋道:“雖是同胞兄弟,坐胎還是有先后,先進去坐胎的當然是哥哥,他在里面,所以后出來后進娘胎的在外面,所以先生出來?!?br />      村人哈哈大笑。
          朱夫子搖晃著頭一本正經(jīng):“宋人洪邁所著的《容齋隨筆》里《雙生子》說得很清楚,其雙生也,質(zhì)家據(jù)見立先生,文家據(jù)本意立后生。并且商周時期就有這種認識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賢所言排序長幼呢?”
          人們眨巴著眼睛面面相覷。既然有出處,肯定是不會錯的。
          朱夫子的雙胞胎兒子漸漸長大,“弟弟”卻不甘愿當?shù)艿埽骸皠e人家雙胞胎都是先出生的是哥哥,怎么能是弟弟?”
          奈何,在夫子面前是沒法講理的,慢慢地就形成了叛逆性格,頑皮不羈,不愛讀書,更不愛聽夫子嘮,總能為丁點兒小事和夫子杠上一番。
          氣得夫子點著他背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這個“不可教也”的“弟弟”剛長成和夫子一樣高,突然遠走,再無音信。夫子很是不安,怕他在外面不學好。
          過了幾年,淞滬會戰(zhàn)結(jié)束后,國民政府突然送來了勛章和嘉獎狀,告知已經(jīng)是少尉軍官的“弟弟”在與日寇激戰(zhàn)中英勇犧牲。
          朱夫人哭得昏厥過去,要夫子去上海把兒子的尸骨找回來。
          夫子倒長長地吁出一口氣:“總算沒有辱沒門庭,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幾天后,一隊穿灰布軍裝紀律嚴明的抗日武裝經(jīng)過村頭,夫子讓“哥哥”跟上隊伍走了。
          村人驚嘆:“你真舍得再把這個兒子送去戰(zhàn)場?”
          夫子慷慨激昂地說:“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男兒自以身許國!”
          在朱夫子送子參軍的影響下,更多青壯年投身抗日洪流,村里除了老人婦女,就是未成年的孩子。
          夫子思索了一天一夜后,決定開辦義學,教村里孩子認字讀書。
          夫子說:“兵荒馬亂總會過去,孩子們是國家社稷崛起的希望,不能荒廢,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白天孩子們要幫家里干農(nóng)活,晚上夫子就在祠堂內(nèi)點燃幾盞油燈授課,他希望孩子們回家后繼續(xù)自習讀書,買來煤油和書藉、紙筆一起分給每個孩子。
          夫人問:“直接給錢不行嗎?”
          夫子堅決地搖頭:“不行,給了錢,貧困人家會挪作他用,不舍得買燈油。”夜里,他挑著油捅,深一腳淺一腳地沿街走,對著有燈光的窗戶喊:“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加油,加油咧!”
          叫開門,再額外給燈里加煤油。
          村人稱贊:“您這獎勵的法子好!”
          朱夫子嘿嘿一笑:“我這是效仿來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的父親張瑛老大人厚愛學子,深知很多窮家子弟晚上舍不得點燈耗油,故此每到深夜,他都會派人挑著桐油簍巡城,見誰在挑燈夜讀,便給他添兩勺燈油,以示鼓勵?!?br />“哦。”村人都恍然大悟,原來“加油”是這么來的呀!
          夫子的義學越辦越紅火,學生又增加了許多。
          時間一長,給眾多學生買書和“加油”成了大開銷,夫子花光了家中的積蓄。他準備賣掉五畝良田,去漢口接購一批煤油和紙筆回來。
          村人說:“你真舍得?!?br />“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但愿孩子們都讀書成才,報效國家?!?br />      村人問:“祖業(yè)田產(chǎn)不留給后人?”
          夫子嘿嘿一笑:“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br />      村人問:“這至理名言又出自哪里?”
    “這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林大人說的,字字珠璣呀!”
          朱夫子賣田助學的消息傳出去,遠近的富戶爭翻箱倒柜之際,被夫子發(fā)現(xiàn)反鎖屋內(nèi)后大聲叫喊,聞訊趕相出高價競買。
          賣田的錢拿回家,夜里來了蟊賊,來的村人將蟊賊擒住,一看,是鄰村的一個無賴。
          夫子分開眾人,氣呼呼地朝他鼻子、眼眶、太陽穴連擊三拳。
          蟊賊的鼻孔淌出血:“你是斯文人,君子動口不動手嘛!”
          夫子睜獰著臉大罵:“你個渾蛋,偷走買燈油紙筆的錢,就是偷走了孩子們的未來,偷走了我們民族的希望,他們學習不好,你會毀掉一批國家的棟梁啊!天殺的,老子打你是輕的,不弄死你,就已經(jīng)便宜了你的狗命!”
          村人都驚住,原來急了眼,夫子也動粗。
          事后,有人問:“您從沒跟人打過架,不過那三拳好像很有章法?!?br />      夫子儒雅地笑笑,一板一眼地說:“《水滸傳》里面有一段‘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是我那三拳的祖師爺。
          嘿,朱夫子的一言一行真是都能引經(jīng)據(jù)典!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部分寫朱夫子按《雙生子》中排序長幼的做法,展現(xiàn)出他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既呼應了首段,又引出了下文的情節(jié)。
    B.小說刻畫朱夫子培養(yǎng)村里的孩子,散盡家財幫助孩子們讀書,表明孩子是社稷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同時也向讀者展現(xiàn)出了文化的傳承力量。
    C.小說從肖像、動作、語言等方面,描寫了朱夫子為學生添燈油的情節(jié),生動感人;關(guān)于“加油”的來歷敘述,又讓讀者增長了見識。
    D.小說使用第三人稱,敘述方式靈活: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展現(xiàn)了朱夫子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立體的人物形象。
    (2)有人認為朱夫子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精神品格,請簡要概括。
    (3)本篇小說頗有特色,請分析文中引經(jīng)據(jù)典的作用。

    組卷:0引用: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共18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答。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展現(xiàn)了從1915年《新青年》問世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這一段風云激蕩的偉大歷史進程,讓人們重新認識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歷史和壯美篇章,引發(fā)了廣大網(wǎng)友的熱烈討論。
    “今天的大多數(shù)青年根本無法想象,他們在政治課上所學的知識,曾經(jīng)被一群人當作畢生的理想信念去奮斗和犧牲?!?br />——豆瓣網(wǎng)友萬千“年齡越大越欽佩百年前為了國家民族的奮不顧身的革命者,他們才是最酷的年輕人,最純粹的理想主義者,革命萬歲!青春萬歲!”
    ——豆瓣網(wǎng)友環(huán)形山      有人問:“《覺醒年代》有續(xù)集嗎?”我的回答是:
     

          請結(jié)合現(xiàn)實,完成“我的回答”,至少運用一種修辭,字數(shù)不少于50字。

    組卷:1引用:2難度:0.5

四、作文(共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最近,一個新詞迅速躥紅年輕人社交圈,就是“躺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不再雞血沸騰。有人說,“躺平”意味著頹廢、妥協(xié)和放棄,是喪文化;有人說,“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不見得徹底放棄詩和遠方。
          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王勃《滕王閣序》:“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br />      宋儒呂祖謙說:“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自安于弱,而終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終于愚矣?!?br />      河南大學欄民生教授說:“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以上言論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4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