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這條路的歷史( ?。?。
自從村子里最早那座茅棚在這里扎下,莊稼人到田里去刨食吃,去播種、栽秧、鋤地、澆水,再把收割了的莊稼拉回。去去來來,很快,清風(fēng)一吹,一條亮帶子就在美麗的梁鄒平原上飄起來了。梁鄒平原這一帶古時候是退海之地,海水雖被黃河趕走,沉下的泥沙卻飽浸著鹽分,捧一捧濕土聞一聞,咸腥味刺鼻。春天鹽堿泛上來,一圈圈一圈圈的“絨花”盛開,地里白茫茫,如同下了一場雪。
在我每年一定回故鄉(xiāng)居住的這段日子里,每天我都要踏上這條路,( )。每次來我都 ( ?。┎蛔〖?。我走得很慢,我在以腳掌為手輕輕撫摸它。我走到南邊去看 ( )、生長茂盛的莊稼,從起伏的綠浪里捕捉那黑豚一樣竄動的脊背;再回首凝望一會兒被霧靄籠罩的村莊,那若隱若現(xiàn)的紅瓦白墻,縷縷裊裊升起的炊煙,仔細分辨著那里混雜在一起的狗吠、雞鳴和孩子的哭叫。這時候,挨近地平線的夕陽吸引我側(cè)過臉,這一瞬的夕陽是最美的,一泓熔金似的鮮亮,又丹柿一樣柔和,它低低地懸著,平原愈加平坦、遼闊。
(1)依次填入文中括號中的詞語,全都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修長 |
戀戀不舍 |
控制 |
一望無際 |
B.修長 |
流連忘返 |
控制 |
漫無邊際 |
C.悠長 |
流連忘返 |
抑制 |
一望無際 |
D.悠長 |
戀戀不舍 |
抑制 |
漫無邊際 |
(2)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絨花”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B.至如梁、柱、枋、檁、門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gòu)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gòu)件和因素。
C.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
D.有時候,他引誘你到語言文字的窮邊涯際,下面是深秘的靜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br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莊稼人到田里去謀生,他們辛勤付出,精耕細作,再把收割了的莊稼載回。”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