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1.1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與特點》2021年同步練習卷(17)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48分)

  • 1.孔子把“仁”說成是“至德”,把“孝梯”“忠信”“禮”等都放在“仁”的原則之下以“親親”為出發(fā)點,認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親之愛推及廣泛的“仁”。孟子提出“仁義禮智”“孝悌忠信”“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些均反映出( ?。?/div>
    組卷:51引用:51難度:0.5
  • 2.孔子強調君臣大義,提倡思君思想,但出生于鄒國的儒家“亞圣”孟子卻游歷諸國訪諸侯以求任用并未效忠鄒國國君這說明( ?。?/div>
    組卷:37引用:2難度:0.5
  • 3.孟子認為治國應當“不違農時……斧斤以時入山林”,“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材料集中反映孟子( ?。?/div>
    組卷:46引用:3難度:0.5
  • 4.孔子曾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子路亦說:“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余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余也?!庇纱丝梢?,儒家(  )
    組卷:41引用:5難度:0.6
  • 5.《春秋》一書多次記載了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之事。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曾向孟子請教齊桓公、晉文公富國強兵爭霸之術,但孟子回復:孔子的弟子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爭霸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沒有流傳。據(jù)此推斷,孟子意在( ?。?/div>
    組卷:50引用:14難度:0.6
  • 6.孟子曾對井田制的崩潰耿耿于懷。他說“仁政必自經界始?!薄胺嚼锒虐佼€,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每家農戶耕種同等數(shù)量的份田,過著沒有差別的和諧生活。這表明了孟子(  )
    組卷:18引用:3難度:0.6
  • 7.據(jù)史載,公元前480年,魯國大旱,魯哀公向孔子詢問對策,孔子答道,災旱是上天刑罰,對失政行為加以糾正即可,不需要舉行求雨儀式。由此可知,孔子( ?。?/div>
    組卷:26引用:12難度:0.6
  • 8.孔子稱贊管仲輔佐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復興。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希望重現(xiàn)孔子所說“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據(jù)此可知,孔孟都(  )
    組卷:55引用:6難度:0.6
  • 9.《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對此記載解讀正確的是( ?。?/div>
    組卷:44引用:5難度:0.6

二、材料題(共3小題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兩晉以來,頹靡、綺麗的駢儷文盛行,以四字,六字為句,形式僵化,且片面追求辭藻,內容空洞,不能自由表達思想。唐代中期,文壇興起一股以復興漢魏文風為主的文學運動,史稱“古文運動”。這一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韓愈和柳宗元。韓愈積極倡導古文運動,寫了大量氣勢雄渾、自然流暢的優(yōu)秀散文,柳宗元的散文豐富多彩,含蓄精深,對散文的發(fā)展貢獻頗大。不過此時運動的影響還不是很大,直到北宋中葉,經過文壇領袖歐陽修的倡導后,名家輩出,“古文運動”才蓬勃發(fā)展起來,明白通暢的散文終于成為文壇正統(tǒng),并為后代所承襲。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二 近代白話文運動形成于戊戌變法前后,黃遵憲、梁啟超等人大力提倡新文體,自覺地注意通俗化。在他們的大力提倡下,白話報紙陸續(xù)出刊,白話書籍也印行。1915年9月,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1916年9月出版第2卷時,改名為《新青年》。這個刊物針對當時復古尊孔的思潮,提出反對孔教,反對舊道德,提倡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他們認為文體的改革和文學領域內的革命是同反對舊政治、舊思想,提倡新政治、新思想的斗爭緊密相連的。由于力倡文學革命的陳獨秀等都是北京大學的教授,而傅斯年、俞平伯、羅家倫等又都是北大的學生,因此,北京大學成為“文學革命軍”的發(fā)源地。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文運動蓬勃發(fā)展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文運動與白話文運動的共通之處并評價白話文運動的歷史影響。
    組卷:4引用:2難度:0.5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儒學作為一種“倫理--政治”型學說體系,包括內在的人的主觀倫理修養(yǎng)論和外在客觀政治論兩個組成部分,康有為概括為義理、經世兩類。前者即所謂“仁”學,或“內圣”之學,后者即所謂“禮”學,或“外王”之學。在孔子那里,這兩個側面渾然一體,他強調修己與安人、安百姓相貫通。后發(fā)展為孟子、荀子兩派。下面是這兩派的發(fā)展歷程略圖。
    菁優(yōu)網
    --摘編自馮天諭等《中華文化史》
    依據(jù)材料和相關知識,從儒學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關系的角度談談你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jù)、論證合理、表述清晰。)
    組卷:1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