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xué)年山西省太原市進山中學(xué)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每題3分,共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拿去主義
    “拿來主義”是魯迅的一篇雜文的題目,現(xiàn)在已成為引進、吸收外來文化的一個專用名詞,同樣重要的是“拿去主義”,雖然未經(jīng)魯迅述及,卻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熱”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呼聲越來越高??墒窃谟行┩镜男哪恐?,所謂“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對不起,意識不強,也許是沒有考慮。這實際上是單向流程,而不是雙向流程?!皝矶蛔?,非禮也?!敝袊耸嵌Y義之邦,總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認為我國的民族文化落后、陳舊,對是否有輸出價值和競爭能力表示懷疑。其實,這些同志未熟諳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須知東西方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互為補充,不可代替,從而構(gòu)成世界文化整體。中國文化,諸如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漢代墓葬中的金縷玉衣、唐詩、宋詞、《紅樓夢》等等聞名世界,這是眾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們重視的所謂“糟粕”,西方人的評價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莊哲學(xué)和《易經(jīng)》,我們認為是完全過了時的東西,而目下在西方卻大為走運。許多科學(xué)家對目前科學(xué)技術(shù)的巨大進步無法進行概括,他們找來找去,終于在老莊的“道”和《易經(jīng)》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適的語言,并給以很高的評價。這里說明一個問題,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畢竟是一座內(nèi)容豐富的寶庫,我們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說得一無是處。
          但是,歷史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如果我們拿出去的永遠是一些陳年百代的古董、祖?zhèn)鞯倪z物,那也不能使我們今天的炎黃子孫臉上增光。對西方讀者來說,他們既想了解中國的昨天,當然也想了解中國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國人的光榮職責(zé)。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近幾年來,西方學(xué)者對中國當代文化藝術(shù)有了較多的關(guān)注,就以文學(xué)方面來說,王蒙、馮驥才、諶容、張賢亮、王安憶等作家的作品已陸續(xù)有了各種譯本,被介紹到西方,有的還有專著論述,成為新一代的漢學(xué)家的研究課題。但也應(yīng)該承認,我國當代文化在西方的影響還是有限的,要在國際上占一席之地,贏得聲譽,看來還要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努力。
    推出中國當代的文化產(chǎn)品,當然必須顧及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國的風(fēng)貌,如果“拿去”的和“拿來”的是一樣貨色、一副面孔,人家是決不會報以青睞的。所以對熱衷于“拿來”的同志來說,切忌以照搬為能事,以模仿為時髦。否則,“拿來”容易,“拿去”就困難了。正如一位來自美國的漢學(xué)家所說:“中國作家切不可費力去迎合西方讀者的品味,要完全為中國讀者而寫,寫出中國自己民族的特色,寫出西方?jīng)]有的風(fēng)格。這樣,才能引起西方讀者更強烈的興趣?!?br />“拿來主義”是我們所要提倡的;“拿去主義”也是我們所要強調(diào)的。中國的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文化人應(yīng)該有勇氣,有志氣,廣泛吸收、消化外來的營養(yǎng),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先人的優(yōu)秀成果,貢獻于全人類。
    (選自《文學(xué)報》1986年8月21日)
    (1)下列對“拿去主義”意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拿去主義”是仿用魯迅的“拿來主義”一詞,主要是談如何正確地對外文化交流的問題。
    B.有些同志認為我國的民族文化落后、陳舊,對輸出價值和競爭能力表示懷疑,認為拿不出去。
    C.王蒙、馮驥才、諶容、張賢亮、王安憶等作家已成為世界知名作家,贏得了世界聲譽。
    D.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作家要寫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寫出西方?jīng)]有的風(fēng)格。這樣,才能引起西方讀者更強烈的興趣。
    (2)“‘拿來主義’是我們所要提倡的;‘拿去主義’也是我們所要強調(diào)的”,對這句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文化交流是雙向流程的關(guān)系,不能只是拿來。
    B.東西方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中國文化中,有許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東西,我們不能妄自菲薄。
    C.提倡“拿去主義”有助于中國的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文化人艱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進中國文化藝術(shù)的發(fā)展。
    D.“‘拿去主義’也是我們所要強調(diào)的”意思是“拿去主義”比“拿來主義”更為重要。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準確的一項是
     

    A.“拿來主義”與“拿去主義”有一定的區(qū)別,但從實質(zhì)上來說,兩者是一致的。
    B.西方的科學(xué)家對目前科學(xué)技術(shù)的巨大進步無法進行概括,最終在中國老莊的“道”和《易經(jīng)》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適的語言,并給以很高的評價。
    C.中國文化,諸如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漢代墓葬中的金縷玉衣、唐詩、宋詞、《紅樓夢》等等聞名世界,具有輸出價值和競爭能力。
    D.“對熱衷于‘拿來’的同志來說,切忌以照搬為能事,以模仿為時髦。否則,‘拿來’容易,‘拿去’就困難了”意思是說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民族特色。

    組卷:112引用:10難度:0.4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合歡樹
    史鐵生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我聽得很掃興,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為了我的腿,母親的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盡管醫(yī)院已明說我的病目前沒辦法治,但母親不死心,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錢買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服用,讓我洗、敷、熏、灸。“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可母親仍不放棄,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這對于癱瘓病人實在太懸了。后來母親發(fā)現(xiàn)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于絕望。“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說。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一樣鍥而不舍。
          三十歲時,我發(fā)表了第一篇小說,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獲獎,母親已經(jīng)離開我整整七年。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母親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爺可憐她,就召她回去了?!边@讓我心里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風(fēng)正在樹林里吹過。
          幾年前,老街坊們就提醒過我:“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聽了心里一陣抖。還說,我家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小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長起來,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過一年,母親去世,我們搬離了同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兒,悲痛弄得我們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與其在外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來到老院子,老街坊們還是那么歡迎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伙說,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但我再難看見它了,因為老院里擴建了小廚房什么的,過道窄,搖著車進不到里面的小院兒。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著車進去看看。
          我告別了老街坊,搖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待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選自《史鐵生作品集》)(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兒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母親卻說她小時候作文寫得還要好。她這樣說是為了激勵孩子成為作家。
    B.文中“悲傷也成享受”一句,是說有時候,人在獨自靜靜地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即使悲傷,也會有某種溫馨的感覺。
    C.文中幾次寫到“我”想去看合歡樹,又終于未能成行,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情緒正是對母親復(fù)雜的思念情愫的一種流露。
    D.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jié)束,含蓄地表現(xiàn)了母愛的深遠與永恒這一主題。
    (2)下列關(guān)于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將對母親的尊敬和懷念之情寄托于“合歡樹”這一物象上,文章含蓄而又真切,感染力強。
    B.母親為“我”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錢買稀奇古怪的藥讓“我”服用,讓“我”洗、敷、熏、灸,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的無限關(guān)愛和希冀之情。
    C.母親以為合歡樹第三年的復(fù)生“是個好兆頭”,并且好好侍弄它,作者寫這一點是從側(cè)面表現(xiàn)母親對生活寄予希望。
    D.文章的語言淡雅,樸素。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噴涌,而如涓涓細流,從平樸自然的語言流露出來。
    (3)本文一開頭就寫了“我”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沖突。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特別的作用?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鐵鍋槐
    梁衡
          ①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樹長在一口鐵鍋里,這好像絕不可能,但確實如此。
          ②去年十一月底,我在河南商丘尋找人文古樹,看了幾棵漢柏宋槐都不理想,大家氣喘吁吁地坐下來吃午飯。當?shù)匾晃慌笥淹蝗灰慌哪X袋說:“怎么忘了鐵鍋槐呢!”放下筷子,我們便冒著小雨趕到七十千米外的白云寺,拜訪了這個鍋與槐的奇妙組合。
          ③白云寺初創(chuàng)于唐貞觀年間,曾是與少林、白馬、相國等寺齊名的中原古寺,但現(xiàn)在香火不旺。我們?nèi)r凄風(fēng)苦雨,寺里只有幾個僧人袖手看門,一個小和尚系著圍裙在伙房里淘米,后院及兩廂都是零亂的磚瓦木料。進門后的右手處就是我們要拜訪的鐵鍋槐,現(xiàn)在已是這個寺的鎮(zhèn)寺之寶。只見一圈石欄桿中躺著一口直徑兩米多的大鐵鍋,鍋里挺立著一棵有三層樓高、兩抱之粗的古槐。鍋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潤澤下閃閃發(fā)光,像是一個套在樹根上的項圈。鍋已半埋土中,樹的主根早穿透鍋底,深扎地下,而側(cè)根蜿蜒屈結(jié),滿滿當當,將鐵鍋擠滿撐破后又翻出鍋外垂鋪在地,像一大塊不規(guī)則的鐘乳石,或是一攤剛冷卻了的巖漿。我看著這滿鍋的老根,只覺得這是一鍋正在慢慢烹煮著的時間。雖是深秋,這古槐仍枝葉繁茂,覆蓋著半畝大的地面。而整棵樹身向西邊傾斜,巍巍然如一座斜塔,有一種飽經(jīng)滄桑的厚重與莊嚴。
          ④寺院是信眾往來的宗教場所,被視作溝通神與人的橋梁。為了給眾多僧人和香客備飯,寺里常有超大的鐵鍋。這口兩米的大鍋還不算最大,我見過一口更大的,洗鍋時要放下一個梯子,才能將人送到鍋底。大鍋往往是一個寺院興旺的標志。這白云寺在康熙時達到鼎盛,常住僧人千余人。史載1687年寺里住持佛定和尚為舍粥濟貧,造鐵鍋兩口,日煮米一石二斗。十九年后一口鐵鍋經(jīng)長年的火烤水煮生了裂紋,就被幾個小和尚抬著放到寺的一角。春去秋來,寺院盛而又衰,這口鍋也漸漸被人淡忘。沙塵淤滿鍋底,荒草爬上了墻角,淹沒了鐵鍋。這時一只喜鵲銜著一粒槐籽從天上飛過。它俯下身子,看到這汪嫩綠的鮮草,就落下來歇腳,槐籽落在鐵鍋里。想這鐵鍋離開灶臺被棄墻角已經(jīng)數(shù)十年,烈日嚴霜,凄風(fēng)苦雨,它早已心灰意冷,奄奄待斃。忽然有一只小手輕輕地抓撓著它冰涼的身子,一絲微弱的聲音響在耳旁若有似無地呼喚。原來是那粒槐籽經(jīng)水浸土育,已經(jīng)開始發(fā)芽生根。這口鐵鍋一下打了個寒噤,從夢中驚醒,忙將這個幼小的生命摟在懷里。那雪白的細根穿過厚厚的積土吮吸著鍋沿上的雨滴,像是在替它擦拭眼角的淚花,而嫩綠的樹苗已有尺許之高,正努力探出鍋外,好奇地張望著廟宇、藍天、白云。鐵鍋記起了佛經(jīng)上講的萬物輪回,因果有緣,眾生平等。啊,行住坐臥都是禪,一花一葉皆佛性。它覺得這是佛祖托它來撫養(yǎng)這個從天而降的小生命的,就更加摟緊這棵小樹苗。槐樹一天天長大,當它已經(jīng)高過院墻,可以俯視外面的世界時,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的槐樹全是長在土地里,只有它被小心地托著、抱著,長在一口鐵鍋里,不覺感動得熱淚盈眶。這好比一個沒有文化,不識字,甚至還身有殘疾的母親,在貧病交加中照樣撫育著一個偉岸的英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它怎么能不痛感身世飄零而加倍珍惜,一定要活出個樣子呢?!
          ⑤鐵鍋槐無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就算你有一百個聰明的頭腦也想象不出這樣的作品。萬物有緣,槐樹本是一種最普通的樹種,數(shù)百年來在山地平原、房前屋后不知有槐幾多,而長在鐵鍋里的唯此一棵;鐵鍋本是一種最普通的炊具,千家萬戶用來燒水煮飯的鐵鍋不知幾多,但用來栽樹而且長成大樹的也只有這一個。再說,就算這鍋與樹前世有緣,那結(jié)合之后的數(shù)百年歲月,水火兵燹,雷劈電擊,畜啃人砍,寺院塌毀,它們又攜手逃過了多少劫難才有今天的正果?物競天擇,自然篩選,這是鐵的定律。在無盡的歲月長河中,無數(shù)個偶然機緣的組合,就出現(xiàn)了奇跡,就誕生了天才。雖然人類愈來愈聰明,但還是逃不出自然的手心。不見我們辦了多少音樂學(xué)院,卻常會輸給一個牧羊女或打工漢的歌喉;辦了多少文學(xué)院,而大作家總是長在校園外。而皇室培養(yǎng)接班人,從選妃子、找奶媽開始,到定太子、配師傅,結(jié)果總是多有從草莽中殺出來的開國之主。假如現(xiàn)在有誰出巨資請你再復(fù)制一組鐵鍋槐,恐怕打死也不敢接這個活。
          ⑥鐵鍋槐雖是天工之物,但它修行于古寺之中,早已融進人的智慧和佛的靈性。在懸崖之上,在大河之岸,樹抱石之類的奇樹不知多少,而現(xiàn)在這棵古槐抱著的卻是一口鐵鍋,是一鍋人間煙火。這是信念的守望,是佛與人的擁抱,是偉大的天人之合。你只要看看那鍋里勁結(jié)的樹根,就知道它們有多大的定力,槐樹咬定鐵鍋,將它鑿穿、撐裂、抱緊、融合;鐵鍋則仰著身子吃力地挺舉著大樹,不顧自己已經(jīng)被壓裂,被深深地擠進了泥土。直至最后再也分不清是鍋抱槐還是槐抱鍋。這是心的力量,是佛家所謂的大愿,不信世上事不成,不信有緣不結(jié)果。它們就這樣晨鐘暮鼓,相濡以沫,在古寺殘陽中不知送走了多少寂寞。山擋不住風(fēng)啊,樹擋不住云,這個世界上什么也擋不住生命的降生。而一個生命一旦降生,就會本能地捍衛(wèi)生的權(quán)利,堅強地活下去!
          ⑦臨出寺門時已暮云四合,我又回望了一下這棵鐵鍋槐,經(jīng)秋雨打濕的樹身更顯出沉穩(wěn)的鐵青,斜伸著的身子像一支要射向云空的利箭。而根部那一圈翻卷著的閃亮的鍋沿則如一把拉滿弦的弓,引而待發(fā)。我忽然覺得,佇立在面前的是一個面壁的達摩,是另一個版本的羅丹雕塑《思想者》。
          ⑧世人多愛盆景,喜其能于尺寸之間盈縮天地,吐納歲月。而古今中外,到哪里去尋找鐵鍋槐這樣一個天地所生、人神共塑、照古爍今的盆景呢?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中“放下筷子”“冒著小雨趕到七十千米外的白云寺”等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作者等人對鐵鍋槐好奇而急于見到的心理。
    B.文章用康熙年間白云寺的常駐僧人之多和大鐵鍋的由來、用途等,說明了為什么說“大鍋往往是一個寺院興旺的標志”。
    C.第④段描寫槐籽在鍋里生根發(fā)芽的情景時,用“打了個寒噤”“摟在懷里”等語句形象地寫出鐵鍋被幼小生命喚醒的過程。
    D.文章寫白云寺曾是中原四大古寺之一,有過輝煌的歷史,如今卻香火不旺,僧人稀少,院內(nèi)凌亂,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描寫鐵鍋槐的成長時,運用擬人手法,賦予鐵鍋和槐樹人的情感,體現(xiàn)了鐵鍋給槐樹的呵護和槐樹對鐵鍋的感恩。
    B.文章在寫鐵鍋槐是大自然的杰作時,使用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例子進行對比,說明人類即便再聰明,也無法與自然抗衡的道理。
    C.文章第⑤段在結(jié)構(gòu)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鐵鍋槐的生長的內(nèi)容,又為下文寫鐵鍋槐給人的哲思與啟迪作了鋪墊。
    D.本文用詞簡潔、鮮活,語言富有韻味,如對鐵鍋槐成長歷程的描寫,在句式上長短句結(jié)合,以長句為主,間有短句。
    (3)閱讀上文,概括鐵鍋槐的形象特征。

    組卷:6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

  • 4.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水調(diào)歌頭?把酒對斜日
    楊炎正
          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fēng)。胭脂何事,都做顏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征鴻。天在闌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萬里,江南北,浙西東。吾生如寄,尚想三徑菊花叢。誰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輯,去作釣魚翁。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楊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統(tǒng)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負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傳說范蠡助越滅吳后,棄官歸隱,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對詞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首兩句,輕描淡寫愁態(tài),夕陽西斜,詞人手持酒杯,臨風(fēng)懷想,突發(fā)奇問。斜日,實寫景物,點明時間。
    B.“胭脂”兩句,以樂景襯哀情,寫詞人向西風(fēng):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顏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這樣紅?以此反襯愁懷,頗為沉郁。
    C.“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句,借景抒情,營造出的朦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詞人的愁緒。
    D.“尚想三徑菊花叢”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詩意,寄寓田園之思。
    (2)整首詞抒發(fā)了詞人哪些復(fù)雜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

    組卷:12引用:3難度:0.6

三、完成下面各題。(每題3分,共30分)

  •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組卷:4引用:1難度:0.8

五、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空1分,共13分)

  • 16.(1)韓愈在《師說》中用“
     
    ,
     
    ”兩句指出老師與弟子在學(xué)習(xí)上有早有晚,各有所長,可以互相學(xué)習(xí)。
    (2)韓愈在《師說》中揭示士大夫之族從師時普遍存在的一種“
     
    ,
     
    ”的心理。
    (3)《勸學(xué)》中舉例論證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時說,終日殫精竭慮的思考,卻“
     
    ”,踮起腳極目遠望,卻“
     
    ”。
    (4)《虞美人》中“
     
    ,
     
    ”兩句,描寫了詞人李煜身居囚屋,聽著春風(fēng),望著明月,愁思故國,夜不能寐的情形。
    (5)《赤壁賦》中,“
     
     
    ”兩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在天地間個體生命的短暫和渺小。
    (6)姚鼐在描寫完日出后,又回視日觀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
     
    ,
     
    ,
     
    ”。

    組卷:2引用:1難度:0.8

六、語言文字運用

  • 1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題。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訓(xùn)》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個“大”字,便道出山水畫所蘊含的精神要義,即中國人的世界觀和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為終極取向,同時體現(xiàn)時代氣象。正如北宋國富力強,收復(fù)燕云十六州幾乎一直是國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畫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圖》等,表現(xiàn)了北方雄渾壯闊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構(gòu)圖_____;而南宋_____,山水畫也從“大山大水”變成了氣象蕭疏的“邊角山水”。所以,應(yīng)該將中國畫傳承問題提升到光大中華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筆墨“為祖國山河立傳”。
    “為祖國山河立傳”光有扎實的技法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作者要有家國情懷,作品要呈現(xiàn)中國畫獨特的審美意蘊,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現(xiàn)的時代審美意蘊以及畫家的精神追求。中國畫有自身的發(fā)展邏輯,(  )就像中國畫最高的成就是“寫意”,其中既包含“寫”的審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體現(xiàn)出的特定審美意蘊,二者______.因此,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筆墨法度與核心內(nèi)涵,不能僅從形式上追求創(chuàng)新?,F(xiàn)在一些畫家為了求變,偷換概念,______,雖然使用的是宣紙、毛筆、水墨等中國畫工具,但實際上畫出來的是水彩、素描的樣子。這種創(chuàng)新,其實是在玩形式游戲,充其量是一種藝術(shù)實驗,不能展現(xiàn)中國畫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為中國畫的主流。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A.氣勢磅礴 茍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弄玄虛
    B.驚心動魄 偏安一隅 相輔相成 故作高深
    C.氣勢磅礴 偏安一隅 相輔相成 故弄玄虛
    D.驚心動魄 茍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作高深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中國畫創(chuàng)作者應(yīng)該將中國畫傳承問題提升到光大中華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筆墨“為祖國山河立傳”。
    B.我們應(yīng)該將中國畫傳承問題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華文化的高度來看待,用筆墨“為祖國山河立傳”。
    C.中國畫創(chuàng)作者應(yīng)該將中國畫傳承問題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華文化的高度來看待,用筆墨“為祖國山河立傳”。
    D.我們應(yīng)該將中國畫傳承問題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華文化的高度,用筆墨“為祖國山河立傳”。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其精神氣象都不是客觀的存在,而是特定審美意蘊的彰顯
    B.其筆墨法度皆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顯
    C.其精神氣象皆不是客觀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顯
    D.其筆墨法度皆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審美意蘊的彰顯

    組卷:94引用:19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