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開發(fā)區(qū)高級中學高二(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7/18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8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在戰(zhàn)國時代,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齊國國王齊宣王之間,有過一場關(guān)于商湯、武王作為臣子,殺害其國君的行為是否正義、是否是“弒君”的經(jīng)典對話。齊宣王問:“作為臣子,卻弒殺了自己的國君,這樣的行為難道應該允許嗎?”孟子回答說:“損害‘仁’的人叫做‘賊’,損害‘義’的人叫做‘殘’,殘害仁義的人叫做‘獨夫’,我只聽說過武王誅殺的獨夫紂,并未聽說這種誅殺獨夫的行為是弒君?!?br />      在漢景帝時代,儒家代表人物轅固與道家代表人物黃生之間亦曾展開一場激熱的爭論。黃生認為“商湯、武王并非是受命而成為君王,而是因為殺害了自己的國君才成為君王的”,轅固則認為“夏桀與商紂荒淫無道,天下大亂,商湯和武王是順應天下民心而誅殺了桀紂,這是順應天命而成為君王?!秉S生反駁說道,桀紂雖然無道,但在名分上卻是君主;湯武雖然是圣賢,但在名分上卻是臣下。當國君行止有失時,作為臣子的不但不發(fā)表諍言力圖匡正君王的過錯,尊奉君王的權(quán)威,反而因為君王有過錯就將其誅殺,取而代之自己稱王,這便是弒君。
          面對當君王行為以及君王命令有失其道、殘害仁義時,臣子反叛、弒殺君王是否具有正當性這一問題,孔子曾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即:做君王的應該有做君王的樣子,做臣子的應該有做臣子的樣子,也就是說君臣應該各安其位,履行好仁愛百姓、施惠萬民的職責,如果君王的行為有失其道,那么身為人臣的,就應當義正辭嚴地拒絕服從君王非正義的命令和要求,即使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由于在我國古代,實行的是君主專制統(tǒng)治,因此君主發(fā)布的命令就是法律,儒家這種臣子可以起來推翻已失其道的君主的思想,實際上意味著,當君主的命令(法律)違背基本的仁義道德(正義)時,臣民就具有不服從這種法律的自然權(quán)利。即在國家的法律之外,還有衡量法律是否正義的更高標準,不是因為法律是國家頒布的,法律就是正義的;給恰相反,只有當法律符合正義的要求時,法律才配得上法律的稱謂。
          這種在國家頒布的法律之外,還存在著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義要求的更高標準的思想,也存在于西方的法律思想中,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思想家認為,在國家法律之外,還有永恒存在的法律。古希臘悲劇家索??死账乖?jīng)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安提戈涅由于不顧國王的禁今,埋葬了自己的兄長,從而激怒了國王,安提戈涅自稱,雖然違反了國王的法律,但卻并未違反永恒存在的法律。在這里,安提戈涅以一種更高的法律來對抗國王的法律。
          在中西方的古代思想中,均存在著一種超越國家法律的法,這種法在西方被稱為神法,永恒法、自然法,在中國則被稱為天理、良知、仁義,其本身均具有正義性,是一種正義法。當國家的法律嚴重違背正義時,人們就具有一種不服從的權(quán)利。
    (摘編自牟治偉《古代思想中的法律與正義之爭》)材料二:
          蘇格拉底的死亡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一個哲學家對于法律的高度信仰。蘇格拉底堅信守法即正義,遵守城邦的法律就是行正義,并且他還認為斯巴達之所以與別的城邦不同,一部分是因為斯巴達的立法者拉開代莫尼人盧庫格斯在斯巴達最牢固地建立起了守法精神。面對格黎東的逃獄建議,蘇格拉底不以為然,并提出了法律是國家與各個公民之間的契約,認為如果只是因為法律的一項合法的命令不公正就逃走而不服從,那么就是違反這個契約。
          蘇格拉底認為追求正義乃哲學家的使命,逃走不僅會使其具有道德和法律上的不正當,更重要的是違背了他對于正義的追求。剖析蘇格拉底的行為,其實他堅持選擇死亡,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其作為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識的體現(xiàn)。“公民意識就是公民認識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積極參加各種政治活動,以實現(xiàn)作為城邦主人公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公民意識就是城邦意識,即主人公意識和法律至上意識。”蘇格拉底以其死亡完成其生命的升華,但是卻使雅典的民主和法治留下了不可擦拭的污點,而我們后人卻又戲劇性地循著污點的印記去思考雅典的民主和法律制度,雅典直接民主制的缺陷也直接影響了雅典的法律公正性,致使法律出現(xiàn)瑕疵,形式正義面紗背后卻是實質(zhì)的非正義,法律看來并不具備被信仰的品質(zhì),至少不滿足人道——正義性的要求;但是蘇格拉底卻以他的堅持向我們詮釋了一個哲人對于瑕疵法律所展示出來的信仰的姿態(tài)。
    (摘編自2009年4月《法治與社會》)(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商湯、武王殺害其國君的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這一問題上,孟子與轅固看法一致,都認為桀紂當誅。
    B.安提戈涅違背國王禁令,埋葬兄長,是因為他認為存在著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義要求的更高標準的思想。
    C.黃生認為即使國君行止有失,臣子也應努力匡正君王的過錯,維護君王的權(quán)威,不可取而代之自己稱王。
    D.蘇格拉底之所以對格黎東的逃獄建議不以為然,是因為他對法律的判決不服,堅信自己最終能被釋放。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分析,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項是
     

    A.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認為,君王應力守其責,如有失道,人臣可以拒絕服從君王所有的命令。
    B.由國家頒布的法律具有永恒性,因此作為城邦的主人,公民應該具有主人公意識和法律至上意識。
    C.中西方古代思想中的正義法與國家的法律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前者具有正義性,而后者卻不具備。
    D.蘇格拉底時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正義,其自身缺陷對雅典的法律公正性有直接影響。
    (3)下列說法中,與材料一中安提戈涅思想不沖突的一項是
     

    A.約翰?奧斯丁認為,法律即使不正義或不道德,但只要制定合法,仍應具法律效力。
    B.法國思想家貢斯當說,蘇格拉底時代的雅典市民無法自主,他們必須信仰法定宗教。
    C.美國法官霍姆斯認為,憲法并不是僵死的條文,而是鮮活的、不斷生長著的生命體。
    D.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認為,服從法律,無論是我或是其他人都不應掙脫法律的束縛。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組卷:0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成年禮
    傅菲
          廂房里,有一個紫漆的木柜。柜面是兩扇門合成的,各雕了一朵牡丹花,殷紅的花朵皺起油漆的斑紋。木柜常年鎖著。鎖是掛鎖,銅質(zhì),鎖匙放在木方桌的抽屜里。抽屜也上了鎖。
          我從沒看過父親母親打開木柜,我一直住在廂房里,在煤油燈下,我趴在木方桌上做作業(yè),煤油燈是自己做的,把墨水瓶洗凈,瓶蓋挖一個小洞,牙膏皮卷一個細管插進瓶蓋,松緊帶穿進細管,吸到煤油,就可以啦。燈光跳著,一卷卷的黑煙上升。有一天,我從父親的褲腰上取下鑰匙,把抽屜打開。抽屜里整整齊齊地放著賬簿、角票、鑰匙、鉛筆、截紙刀。角票用平頭夾夾成一沓沓。我把賬簿翻開,是一本家庭開支明細賬,我那時已經(jīng)讀初一,對賬目的明細一知半解。鹽油醬醋、煙糖酒肉,都按年月日分類入賬。從五分錢的支出到五分錢的收入,都有標注。
          第一次,我打開了木柜。木柜里許多書,有《毛澤東選集》《紅樓夢》《三國演義》《紅旗譜》《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論語》《隋唐演義》《岳飛傳》《靜靜的頓河》《吶喊》《家》《邊城》《射雕英雄傳》《飛狐外傳》《七劍下天山》《唐詩三百首》,每本書用宣傳畫的銅版紙包著封面。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書,夾雜著霉味和腐氣。翻開書,灰塵輕輕揚起來,在小窗戶斜照進來的陽光下,飄蕩,懸浮。此后若干年里的暑假,我關(guān)上房門,盤腿坐在床上,閱讀一整天。
          據(jù)母親講,父親在年輕時有夜讀的習慣,能講許多故事,講岳飛,講諸葛亮,講林黛玉,特別是喝了酒的晚上,泡一杯濃茶,圍著火爐,講古給大家聽,講得眉飛色舞。一九五七年以后,父親再也不夜讀也不講古,不知為什么。一九五三年夏天,大學肄業(yè)的父親,背一個軍用水壺和一個軍用書包,到華壇山小學報到,成了一名教員。父親在大學挨不了餓,讀了兩年,出了大學校門。在小學教了一年書,回到楓林大隊做會計,一直到五十歲。期間,父親多次有機會上調(diào),但父親都以獨生子需照顧父母為由拒絕了。五十歲后,在鄉(xiāng)辦菌菇廠當廠長。當了三年的廠長,家里菌菇都沒吃過,母親責怪他:“菌菇湯都沒喝過,還不如回家種田?!蹦菚r我已在縣城求學。
          作為楓林最高學歷的人,父親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撥打算盤又快又精準。這也是唯一值得父親驕傲的了。鄰居分家,做喜事上號簿,少不了父親的參與。戴一副老花鏡,坐在大門右邊的號席上,送禮的人在桌邊排隊,逐一登記禮數(shù):周瑞林,豆子三斤、雞蛋八個、糯米六斤、現(xiàn)金三元……父親有驚人的記憶力,相鄰的人家,哪年結(jié)婚,誰送了什么,故去的老人擺了多少桌酒席,他一清二楚。生產(chǎn)隊一年產(chǎn)多少糧食,哪家分了多少擔,他也明明白白。事實上,在我孩童時代和青少年時期,父親都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很少在家,水庫修建了三年,他在工地住了兩年多。水庫離家三華里,他住在窩棚里,負責登記隊員抗砂石的擔數(shù)、出工的天數(shù)。他的大外甥即我大表哥爛銅是個游手好閑的人,不出工,私下叫舅舅記上工數(shù),被舅舅用扁擔打出來。爛銅拖著他母親到外婆那里訴苦,說大隊會計算什么官,就知道欺負外甥。水庫修建結(jié)束,父親又在分水嶺的苦竹洋住了兩年,帶領(lǐng)大隊的青壯年植樹。苦竹洋是崇山峻嶺的大山區(qū),不通電,也沒人煙,搭窩棚住,用土灶燒飯吃。
          一九九一年冬,我已在上饒縣城工作,父親托人捎信給我:十二月十日,兄弟分家,你務必回家。我抱怨父親,說,東西都分給他們,我一件不要,我父親在紙冊上,寫著我?guī)仔值艿拿郑ь^瞥我:“家要分,分給你的東西你可以送給別人,是你的事?!碧铩⒌亍⑸搅?、房子、家具、碗、農(nóng)具,按六份分,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占一份。我分了四畝山地、夏家墓兩塊地、兩間房、一個木柜、一張木桌、一張床,由父母支配保管。一頭牛留給弟弟,我反對,說,三哥沒娶媳婦,留給他。父親說,弟弟還在讀書,留給老小做老婆本。我說,人討老婆指望牛還討什么老婆。父親把牛給了老三。
          父親在我小廂房里坐了一個晚上,母親一直哽咽。父親把多年的賬簿拿出來,吸著兩毛五一包的月免煙,癟著空空的嘴巴,說,你爺爺奶奶年過八旬,這個家全靠你支撐了,弟弟還在讀初一,他的學業(yè)靠你幫助完成,老三成家也指望你出錢,你自己成家我也無能為力了,你媽媽還患有肺熱,都要錢。他把賬簿翻開,拍打了幾下灰塵,說,這是家庭往來賬目,還欠了一些錢,父親用荷葉勺從酒缸里提了一勺酒,抿著喝,母親抱著火熄,佝僂著背,瘦削的顴骨上結(jié)著病斑。父親說,人的一生就是一本往來賬目,我的一生是負資產(chǎn),余下的債務由你去償還。
          假如我的一生有成人禮的話,那么這個夜晚就是。在昏暗的十五瓦的燈泡下,窗外刮著嗚咽的北風,我一直坐到天亮。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紫漆木柜應當是當時家里比較貴重的家具,里面存放的書也應該是比較珍視的東西,多年沒打開過,讓人感覺似乎是要刻意封存什么。
    B.父親年輕時本應有大好前程,而現(xiàn)實是在農(nóng)村辛苦了大半輩子,到了分家的時候,還捉襟見肘,無奈把大家庭的責任交代給兒子。
    C.分家之后,父親“在我小廂房里坐了一個晚上”目的是跟我交代家里的事情;母親“一直哽咽”是覺得自己成了兒女的拖累。
    D.“我”之所以覺得分家的那一晚是“我”的成人禮,是因為那一晚“我”意識到了許多東西,思考了許多東西,成熟了許多。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煤油燈是個很有年代感的事物,文章寫了它的制作過程,既提示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又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B.因為作為兒子的“我”不知道為什么父親在一九五七年以后再也不夜讀也不講古。所以文章一直沒有交代,這正是散文真實性的表現(xiàn)。
    C.這篇散文作者的敘述調(diào)子很冷,但其中分明又有真切的感情在,他的“冷抒情”其實是讓人們看到了“文學是一門節(jié)制的藝術(shù)”。
    D.父親困頓窘迫的命運,讓人對人生產(chǎn)生一種深深的無奈,使這篇散文呈現(xiàn)出深沉的悲感,基調(diào)感傷,缺乏溫暖的亮色。
    (3)作者傅菲認為,自己在所有的篇章里,以小說的寫法來完成人物的厚度感和時間感。在這篇散文中作者運用了哪些小說的寫法?
    (4)一位作家曾借一面鏡子評價傅菲的散文,認為他筆下的所有人物和地址都不過是鏡子中的幻象,哲學才是鏡子的背面。這篇散文做了哪些“鏡子的背面”的思考?

    組卷:78引用:5難度:0.1

二、古詩文閱讀(52分)

  • 3.閱讀《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堎I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惠子:戰(zhàn)國中期宋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莊子的至交好友。
    B.石:古代的容量單位,十斗等于一石。這個意義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君”等。
    C.越人:是百越地區(qū)古越人的簡稱,百越之地諸部落常統(tǒng)稱為越人。
    D.吳:中國東部魯江浙地區(qū)文化的統(tǒng)稱,位于魯南、浙北、蘇南的環(huán)太湖地區(qū)及上海全境。
    (2)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對惠子所說的故事內(nèi)容雖是講藥方和葫蘆的用途問題,言外之意卻說在人心上,說在逍遙游境界的追求上。
    B.莊子譏笑惠子大而無用,以“不龜手之藥”的寓言故事諷刺惠子不善用大,心如蓬草。
    C.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從本文寓言故事也能得出這樣的啟示:物各有其用。
    D.“不龜手之藥”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同一事物的不同使用能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如何看待手中的絕技是關(guān)鍵,不為近利所蔽,才稱得上高瞻遠矚。
    (3)把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②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
    ③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老子》)

    組卷:4引用: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10分)

  • 8.請對下面這段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guān)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5個字。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各學派皆有其特色鮮明的吏治主張。其中,儒家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政治主張。對待吏治,儒家遵循著“倫理學”的思路:擇賢人執(zhí)政,并以德與禮來約束官員。與儒家“倫理學”的思路不同,法家從“人性自利”的觀點出發(fā),強調(diào)君主運用“法”“術(shù)”相結(jié)合的手段控制、駕馭百官。在道家觀念中,只有“無為而治”,不與民爭,才能“無為而無不為”,矯治天下亂象。

    組卷:28引用:4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力行”出自《書?泰誓中》,意思是努力實踐,竭力而行?!吨杏埂酚涊d:“力行近乎仁。”其大意為努力實行、竭盡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吨杏埂愤€提出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等力行、重行思想,將力行作為君子之大德。
          德性最終要通過“行”展現(xiàn)出來?!吨芤住分刑N含的“生生之德”“崇德廣業(yè)”思想已然表明早期儒家對力行的推崇。建功立業(yè)、敢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稱為君子之“仁德”“大德”。
          上述材料能給肩負民族復興重任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jié)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73引用:4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