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赤壁賦》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2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情景默寫

  • 1.把下列句子補寫完整。
    (1)“
     
    ,
     
    ”二句,描繪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凈,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內(nèi)心寫照。
    (2)在《赤壁賦》的開頭,蘇軾寫自己與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誦《詩經(jīng)?陳風(fēng)》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謂“
     
     
    ”。
    (3)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4)蘇軾《赤壁賦》中,用“
     
    ,
     
    ”寫出經(jīng)過月亮銀輝的浸染,霧氣、江水、夜空渾然一體的景象。
    (5)文中“
     
    ,
     
    ”兩句形容小船像一片葉子任意漂蕩在浩渺的江面上。
    (6)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蕩,似乎是在浩蕩的宇宙間乘風(fēng)飛行,飄飄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
     
    ,
     
    ;
     
     
    ”。
    (7)歌詞中,作者用“
     
    ,
     
    ”兩句表現(xiàn)自己與客人的高雅的情調(diào)。
    (8)作者用“
     
     
    ”兩句表現(xiàn)自己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zhí)著,堅持對朝廷政事的關(guān)切,并且不甘于沉淪的情懷。
    (9)文中,作者說“
     
    ,
     
    ”,借“美人”之喻含蓄地表達(dá)自己被遠(yuǎn)貶天涯、志不得伸的幽思與苦悶之情。
    (10)文中用比喻正面描寫簫聲悲涼幽怨的句子是“
     
    ,
     
    ”。
    (11)蘇軾在《赤壁賦》中以“
     
    ,
     
    ”兩句,寫出了婉轉(zhuǎn)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之美。
    (12)蘇軾《赤壁賦》中極盡對音樂的描寫,其中“
     
    ,
     
    ”兩句更將無形的音樂具化成有形的動態(tài)。
    (13)“
     
    ,
     
    ”兩句,從側(cè)面寫出洞簫聲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14)在《赤壁賦》中,蘇軾用“
     
    ,
     
    ”兩句概括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后順流東下時的軍容之盛。
    (15)文中通過“
     
    ,
     
    ”兩句遙想曹操臨江斟酒、執(zhí)矛吟詩的英雄豪情,渲染其曾經(jīng)不可戰(zhàn)勝的赫赫聲勢。
    (16)寫客人認(rèn)為他與蘇軾只不過在江邊過著平凡的生活的句子是“
     
     
    ,
     
    ,
     
    ”。
    (17)文中寫作者與友人在扁舟中舉杯共飲的句子是“
     
    ,
     
    ”。
    (18)文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嘆個體生命在天地間的短暫和渺小的句子是“
     
     
    ”。
    (19)文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簫的客人由此發(fā)出“
     
    ,
     
    ”的感嘆。
    (20)寫客人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21)文中寫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之后的悲傷的句子是“
     
     
    ”。
    (22)文中針對客人“人生短暫,生命無?!钡母袊@,蘇軾以江水、明月為喻,寫出了富含哲理的句子“
     
     
    ;
     
    ,
     
    ”,意思是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
    (23)作者緊扣變與不變的辯證角度,指出我們?nèi)魪摹白儭钡慕嵌扔^察,眨眼之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即“
     
    ,
     
    ”;如果從“不變”的角度觀察,則萬物都是永恒的,即“
     
    ,
     
    ”。
    (24)文中“
     
    ,
     
    ,
     
    ,
     
    ”四句常被用來勉勵人們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作者認(rèn)為,“
     
    ,
     
    ”可以無所顧忌地取用。
    (26)“清風(fēng)明月不用一錢買”,文中用“
     
    ,
     
    ”兩句形容“清風(fēng)”與“明月”等自然事物的豐富。
    (27)在《赤壁賦》中,蘇軾認(rèn)為對清風(fēng)明月的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句子是“
     
    ,
     
    ?!?/h2>

    組卷:46引用:1難度:0.8
  • 2.把下列句子補寫完整。
    (1)泰山南北兩條河流的流向相反,南面“
     
    ”,北面“
     
    ”。
    (2)文中寫泰山南北的溪水各有歸依的句子是“
     
    ,
     
    ”。
    (3)橫亙在陽谷與陰谷分界處的古長城給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文中說明古長城的位置的句子是“
     
    ,
     
    ”。
    (4)“
     
    ,
     
    ”兩句點出日觀峰的重要地理特征,為后文寫登頂看日出埋下伏筆。
    (5)“
     
     
    ,
     
    ,
     
    ,
     
    ”幾句,把作者從京師到泰安的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充分顯示了旅途的艱苦。
    (6)點明登山的時間、方向及同行人的句子是“
     
    ,
     

    (7)“
     
    ,
     
     
    ”幾句,作者通過寫臺階表現(xiàn)了泰山路遠(yuǎn)山高的特點。
    (8)作者交代自己登山路線的句子是“
     
    ,
     
    ,
     
    ,
     
     
    ”。
    (9)唐代李白用“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fēng)來”來贊美天門;姚鼐對天門的描述是“
     
    ,
     
    ,
     
    ”。
    (10)寫登山的情景時,作者用“
     
    ”兩句高度概括了登雪中泰山的困難和艱辛。
    (11)泰山雪景不同凡響,登上峰頂后作者看到的景象是“
     
    ”這兩句。
    (12)作者用“
     
    ”八個字概括了泰山雪景的特點。
    (13)“
     
    ”三句寫出了泰安城的夕照美景。
    (14)寫泰山夕照如畫,山閑水靜,霧若飄帶的三句是“
     
    ”。
    (15)“
     
    ”一句寫出了日出前山頂?shù)娘L(fēng)雪襲人的情況。
    (16)作者描寫泰山日出前風(fēng)雪交加、云霧彌漫的苦寒環(huán)境的兩句是“
     
    ”。
    (17)用比喻的手法寫拔地參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樗蒲的兩句是“
     
    ”。
    (18)文中寫日出之前天邊的云霞變化美妙的兩句是“
     
    ”。
    (19)寫泰山日出前,云霞異色,瞬間變幻成五彩的兩句是“
     
    ”。
    (20)“
     
    ”兩句,通過描摹色彩,把太陽躍動而雄渾的形象表現(xiàn)得氣勢磅礴。
    (21)作者寫日觀峰西面的山峰或紅或白,像鞠躬的樣子的兩句是“
     
    ”。
    (22)敘述泰山沿途年代久遠(yuǎn)的石刻的情況的句子是“
     
    ”。
    (23)文中寫泰山石的特點的句子是“
     
    ,
     
     
    ”。
    (24)文中描寫泰山樹木生長情況的句子是“
     
    ,
     
    ,
     
    ,
     
    ”。
    (25)“
     
    ,
     
    ,
     
    ”幾句,從“有”和“無”的角度寫出了深冬臘月時泰山的特征。

    組卷:35引用:2難度:0.9
  •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賦》中,蘇軾“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寫天上的滿月從東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樣,深深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腳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語句是“
     
    ,
     
    ”。
    (2)《赤壁賦》中,蘇軾舉流水和月亮的例子,辯證地闡述了變與不變的觀點。其中,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看待萬物的句子是“
     
    ,
     
    ”,從不變的角度來談?wù)撊f物的句子是“
     
    ,
     
    ”。
    (3)姚鼐《登泰山記》中寫山頂雪景的句子是“
     
    ,
     
    ”。
    (4)姚鼐《登泰山記》中“
     
    。
     
    ”兩句,生動地展示了日出前風(fēng)揚積雪、云霧彌漫的環(huán)境。

    組卷:37引用:2難度:0.8

三、選擇題

  • 9.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31引用:13難度:0.9

四、文言文閱讀

  • 10.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后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br />      于是攜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羿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
    B.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
    C.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
    D.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一個月來說,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稱: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天叫作“晦”,最后一天叫作“朔”,如《莊子?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十五叫作“望”,十六叫作“既望”,如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木葉”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最早出現(xiàn)在屈原《九歌》“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中。“木”就是樹的意思,“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這里有暗示意義,可讓人聯(lián)想到秋天的落葉,給人以落寞之感。
    C.赤壁之戰(zhàn)的地點有多種說法,一般認(rèn)為在今湖北武漢的赤磯山,或湖北赤壁市。蘇軾游覽的是黃州(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并非赤壁大戰(zhàn)之處。
    D.“馮夷”一般指河伯。河伯是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原名馮夷。也作“冰夷”。
    (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時間為序,記述了“我”與客人重游赤壁的經(jīng)過,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禪趣幽遠(yuǎn)。首段以洗練的筆墨描寫了冬夜月景,點明游赤壁的緣起。
    B.本文寫在月白風(fēng)清之夜,作者與客行歌相答。作者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游赤壁之樂。行文在平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C.最后兩段作者以空靈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鶴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寫“我”在夢中與道士的邂逅、對話,流露出一種消極悲觀、欲擺脫現(xiàn)實而不能的苦悶。
    D.《赤壁賦》寫江上秋月,景色寧靜清爽;《后赤壁賦》寫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②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5)文中作者游赤壁的心情可用哪一個字來概括?說明其原因。

    組卷:8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