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遂寧中學高二(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2/17 17:0:2
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32道題,共48分)
-
1.有學者說:“從政治角度來說,諸子百家是維護政權(quán)的工具;從經(jīng)濟角度來說,諸子百家是對當時社會經(jīng)濟條件快速發(fā)展的一種反映;從文化層面來說,這屬于一種文化的對抗與交流,也是中華文化體系開始發(fā)展完善的標志?!边@可以用來說明( ?。?/h2>
組卷:40引用:22難度:0.5 -
2.儒家學派重視禮樂,宣揚“樂文同則上下和”;墨家學派認為樂“與君子聽之,廢君子聽治”“與賤人聽之,廢賤人之從事”。這反映了兩者( ?。?/h2>
組卷:381引用:38難度:0.6 -
3.《禮記?曲禮》有關(guān)復(fù)仇之義,認為父仇不共戴天。為父祖復(fù)仇被視為孝義之舉。漢律規(guī)定:“敢私復(fù)仇者加刑,家屬徙邊”。魏律規(guī)定:“賊斗殺人,以劾而亡,許依古義聽子弟得追殺之?!边@表明魏的律令呈現(xiàn)出( ?。?/h2>
組卷:21引用:24難度:0.9 -
4.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宣揚德治;孟子游說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眾講學,抨擊暴政;韓非著書立說,開創(chuàng)法家;孫武遠涉吳國,大展治軍之才。他們共同的出發(fā)點是( ?。?/h2>
組卷:34引用:51難度:0.6 -
5.漢代,太學隸屬九卿之太常(國盛常存)管轄。東漢規(guī)定太常卿選任在職官員為太學博士(教師),每選均需測試,最后皇帝審定。為驗證博士學識和論辯機智,皇帝經(jīng)?!皶T博士論難于前”,以問難考詳諸經(jīng)同異,最后皇帝裁決。這些做法(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6.從兩漢至隋唐,約有五千多卷佛經(jīng)被譯為漢文。中國古代學者往往以儒道學說和人們易于理解的概念來翻譯和講解佛經(jīng),如“道”“心”“理”“本無”。它們成為佛教與儒道等中國文化融匯的重要概念。這反映了( ?。?/h2>
組卷:8引用:25難度:0.5 -
7.春秋戰(zhàn)國華夏精英階層強調(diào)“夷夏有別”“尊王攘夷”。西漢賈誼為代表的士人則認為:“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蠻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庇纱丝梢娢鳚h的夷夏觀念( ?。?/h2>
組卷:1引用:6難度:0.6 -
8.唐《內(nèi)人雙陸圖》(已失傳的雙陸棋,傳說始于天竺,是擲骰行棋的游藝),盛裝貴婦對坐行棋,左右有親近觀棋,侍婢應(yīng)候。此畫設(shè)色濃麗,線描細勁流暢,貴族婦女濃麗豐肥之態(tài)和細膩柔嫩的肌膚特點都表露無遺。這幅作品體現(xiàn)了( ?。?/h2>
組卷:0引用:3難度:0.6 -
9.魏晉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宋人李覯認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墜于地”;張載認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虛幻的,與“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覯、張載主張( ?。?/h2>
組卷:293引用:29難度:0.5 -
10.南宋有相當多的通俗教育讀本,如《勸孝文》《勸學文》《勸農(nóng)文》等,《三字經(jīng)》更為經(jīng)典,幾乎家喻戶曉。這些讀物都是勸導民眾遵循長幼有序男女有別、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這反映出( ?。?/h2>
組卷:30引用:21難度:0.5 -
11.美學家李澤厚指出,戰(zhàn)國秦漢的藝術(shù)突出人對世界的鋪陳和征服,魏晉六朝的藝術(shù)突出人的風神和思辨,盛唐的藝術(shù)突出人的意氣和功業(yè),晚唐的藝術(shù)突出人的心情和意緒。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
組卷:3引用:4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三大題,總分52分。1題25分,2題15分,3題12分)
-
3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清之際,以傳教士為橋梁和紐帶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的一種雙向交流。一方面,為了傳教的需要,他們將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傳入中國,一批諸如《幾何原本》、《同文算指》、《渾蓋通憲圖說》、《乾坤體義》、《遠西奇器圖說》、《火攻挈要》等書的翻譯以及世界地圖的傳入,打開了明朝知識界認識和了解“西學”的窗口,沖擊了明代崇尚空談的學風,促進了我國傳統(tǒng)科學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他們又通過傳遞書信和翻譯中國典籍等方式,把中國悠久燦爛的文化介紹給歐洲,中國儒家思想對歐洲18世紀啟蒙思潮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摘編自林延清《試論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點和歷史作用》材料二:近代以來,歐洲與中國間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長短互補的格局,文化交流變成了作為落后一方的中國向作為先進一方的歐洲學習的進程。從一開始就是在歐洲列強對中國侵略和中國反侵略這樣尖銳的政治背景下進行的。就中國方面而言,就不簡單是一般意義上的落后向先進學習,而是為著尋求解決中國政治危機,救亡圖存而向?qū)κ謱W習。隨著對于救國方案探討的深入,中國的仁人志士們對于歐洲文化的注意力,漸漸便轉(zhuǎn)移到了探討如何對中國的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經(jīng)濟構(gòu)成進行改造上。
--摘編自林延清、丁偉志《近代中國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特點》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
(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點,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組卷:8引用:6難度:0.4 -
3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科技發(fā)明中中國科技發(fā)明數(shù)量及占比時間 世界科技發(fā)明總數(shù) 其中:中國數(shù)量及占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組卷:1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