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7課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1)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
A.童年時代小伙伴們快樂的歌聲、活潑的身影,至今還時時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勵,眼里的天空會蔚藍起來,干涸的心田會潤澤起來。 C.通過參加沈從文作品研讀會,使我對富含濃郁地方氣息的文學(xué)作品興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時分,身體瘦弱的張教授的父親,總喜歡在這條幽靜的小道上散步。 組卷:534引用:17難度:0.9 -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A.我們只有構(gòu)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國際關(guān)系,才能鏟除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 B.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我竭力保持寧靜的環(huán)境,以免不受俗務(wù)的干擾和盛名的拖累。 C.央視《經(jīng)典詠流傳》最大的創(chuàng)新點是將傳統(tǒng)詩詞經(jīng)典與現(xiàn)代流行相結(jié)合,有了這種傳承方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開花、生根、結(jié)果。 D.我國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軍編隊,取決于科研人員和廣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組卷:99引用:7難度:0.7 -
3.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不符合句意的一項是( )
A.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不屈不撓、不斷奮斗的中國人) B.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說謊話騙人) C.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指土地下面) D.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無法捉摸,飄忽不定) 組卷:23引用:2難度:0.8 -
4.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h2>
A.倘若(tǎng)誆騙(kuàng)脊梁(jǐ) B.渺茫(miǎo) 省悟(shěng) 脂粉(zhī) C.籠罩(lǒng) 抹殺(mǒ) 宰相(xiàng) D.慨嘆(gài) 玄虛(xuán) 筋骨(jīn) 組卷:155引用:7難度:0.9 -
5.下列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A.三年時光匆匆過去,在畢業(yè)晚會上,同學(xué)們回首往事,懷古傷今,不禁潸然淚下。 B.無數(shù)革命先烈前仆后繼,奮斗犧牲,他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 C.中國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 D.包裝再精美,質(zhì)量不過關(guān),也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組卷:670引用:4難度:0.8 -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ā 。?br />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熱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沒有它,我們將活得漫無目的,雞零狗碎。
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
②也是我們整個生命之流的導(dǎo)歸之處
③是我們做出任何努力的發(fā)心所在
④不見得我們一定會做得多棒
⑤它是我們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時間與心力的充分理由A.④①⑤③② B.④②⑤①③ C.①④⑤②③ D.③④⑤①② 組卷:402引用:11難度:0.9 -
7.下列文學(xué)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h2>
A.魯迅的《故鄉(xiāng)》《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分別選自《且介亭雜文》《吶喊》。 B.十九世紀(jì)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 C.更,是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從晚上八點左右開始,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個小時。 D.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昂雨栔薄钡摹瓣枴敝更S河北岸。 組卷:63引用:1難度:0.8 -
8.下列句子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
A.老張的兒子考上重點高中,左鄰右舍都來祝賀老張說:“恭喜令郎考上理想的學(xué)校?!?/label> B.過地鐵安檢時,工作人員對乘客說:“站住,手提包也得檢查,趕緊放上去!” C.同桌向小王請教問題時,小王說:“好吧,我有些高論正想與你分享?!?/label> D.朋友搬新家,小李有事不能去祝賀,就打電話告訴朋友:“今天我有事走不開,改天一定賞光拜訪?!?/label> 組卷:165引用:6難度:0.9
二、非選擇題。
-
9.指出下列各句中引號的作用。
(1)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
(2)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
(3)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
(4)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組卷:36引用:5難度:0.8 -
10.指出下列各句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
(3)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組卷:38引用:6難度:0.9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
30.閱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完成下面小題。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jié)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解釋下面詞語的意思。
①脊梁:
②不足為據(jù):
(2)作者所要批駁的觀點是什么?所要證明的觀點又是什么?
(3)文中畫線句子提到的幾類人,具體分別指哪些人?試舉例說明。
(4)作者為什么要反復(fù)強調(diào)“中國的脊梁”?從中可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本文語言尖銳潑辣,富有諷刺意味,試任選一例進行分析。組卷:70引用:3難度:0.4 -
31.閱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完成下列各題。
①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②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jié)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⑤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⑦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⑧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⑨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對文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脂粉”是指國民黨反動報刊上的欺騙宣傳。
B.“地底下”是指先輩們所留下的寶貴的精神和思想。
C.“狀元宰相”是指當(dāng)時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舍身求法”是指為追求公平正義而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
(2)對文中的“中國的脊梁”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中國的脊梁”是指為民族的進步而奮斗的中國共產(chǎn)黨。
B.“中國的脊梁”代表著一種自尊自信的民族氣節(jié)和精神。
C.作者用“中國的脊梁”這一比喻也在提醒國人要有骨氣。
D.作者用“中國的脊梁”強調(diào)了這種人是我們民族的代表。
(3)對文章的內(nèi)容和寫法,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全文采取了直接批駁和間接批駁相結(jié)合的方法。
B.第⑦⑧段采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作者的觀點。
C.作者巧妙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問、仿擬等修辭方法。
D.第⑥段承上啟下,正面駁斥,反面立論,說服力很強。
(4)對文章行文特點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用詞精準(zhǔn)說理生動
B.尖銳犀利有戰(zhàn)斗性
C.銜接緊密邏輯清晰
D.過渡自然,風(fēng)趣幽默組卷:41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