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陜西省咸陽市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5 9: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諸子百家中,儒家最重禮教,各種禮制均有詳細記載。其中,尤以喪禮的記述為多。在孔子看來,“人之大端”有三:養(yǎng)生、送死和事鬼神。孟子亦曰:“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保ā睹献?梁惠王上》)把“養(yǎng)生”與“喪死”看作是王道治世的兩大根基。甚至認為“喪死”之事更為重要:“養(yǎng)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保ā睹献?離婁下》)
          儒家之所以如此重視“送死”之事,是因為其理論體系的內在要求。儒家首先肯定人類作為世界上最有情智的群體,對于死去親人的情感遠勝于其他動物。認為作為萬物之中最“有知”的生物,對逝去的親人理當表現(xiàn)出悲戚與敬畏之心來,反之,是危險的。荀子強烈批評“送死不忠厚”之人,謂“送死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他之所以僅由“送死不忠厚”就如此“武斷”地在道德上給予此類人以判定,是其見微知著,從此類人對待逝者的態(tài)度就已經推知了其對待其他“生者”也必不忠厚,對待文化傳統(tǒng)也必定不敬。
          我們一般認為仁只是關于傳統(tǒng)社會中人與人交往的理論。其實,在儒家看來,仁首先要處理生者與死者的關系,如果生者對死去的親人尚且沒有痛惜與敬慎之心,對待周圍并無親情關系的人又怎能有憐惜與關愛之心呢?依孟子的觀點,人之性善,皆因其有惻隱之心,而對自己逝去的親人尚無惻隱之心的人,此善端已不存也,善端不存則與禽獸無異也。這也正是儒家要把“事死”作為孝的終極標準的內在原因。
          喪禮是形成穩(wěn)定共同體的文化結構。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喪禮是家族內部的“頭等大事”,當一個家族中有老人去世,所有族人都把給這位長者送終作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另外,喪葬并非喪禮的終結,作為喪禮的延續(xù),祭祖活動也是整個家族的“頭等大事”。敬天法祖,是儒家禮儀的核心,感念先祖之德行,正是為了修正自身的德行,同時,他們也深信對祖先的感念必將得到祖先的蔭佑。因此,喪葬和祭祖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家族內部的血緣認同感、親和力與凝聚力。
          此外,喪祭之禮是一種具有宗教儀式感的禮制體系,但又不是宗教。中國人這種對于鬼神的處理方式,并不過分追求外在化和實體化,而是通過化禮為俗的方式,把宗教性的信仰與情感內化入日用常行之間。人們不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刻意抽離出來,喪祭儀式可以保證這種信仰不會從情感和記憶中抹去,莊敬的喪祭儀式中產生的深沉而真實的情感,能夠促使個體心理結構的建立。這種心理結構的核心是敬畏感、歸屬感、秩序感、道德感和使命感等心理情感??傊?,以傳統(tǒng)喪禮為首的禮制所內蘊的這種文化體系始終在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維方式和行為習俗等,并成為古代中國超穩(wěn)定社會結構隱而不顯的錨。傳統(tǒng)社會共同體其實一直在與時俱進的演化之中,儒家理論繼續(xù)保持了其教化的作用,儒學的主體部分仍然可以嫁接到現(xiàn)代社會之中。雖然現(xiàn)代社會生活方式總體上取代了基于血緣宗親的共同體建構方式,但是傳統(tǒng)社會共同體的道德理念已經深入人們的血脈與骨髓之中,并且從未被其他道德理念真正取代過。因此,在當代,對于傳統(tǒng)喪禮文化的內涵還需要重新進行深入認識和反思,并進行現(xiàn)代轉換,重建社會共同體的文化語境,以繼續(xù)為社會的穩(wěn)定與永續(xù)發(fā)展發(fā)揮作用。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和孟子都認為,“養(yǎng)生”和“送死”都是“人之大端”,并把它們看作是王道治世的兩大根基。
    B.在儒家看來,仁是關于傳統(tǒng)社會中人與人交往的理論,首先表現(xiàn)在處理生者與死者關系的態(tài)度上。
    C.一個人隨便對待逝者,他對待生者也必不忠厚,對待文化傳統(tǒng)也必定不敬,所以喪葬改革是錯誤的。
    D.中華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維方式和行為習俗等一直受到以傳統(tǒng)喪禮為首的禮制文化體系的深刻影響。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始部分采用引用論證的方法,目的是論證中國古今喪祭之禮的內涵和相應的文化體系是完全一致的。
    B.文章基于對儒家“喪禮”思想的認同與接受,提出了傳統(tǒng)文化視野中的喪葬禮制在當下的意義的論斷。
    C.文章在論證結構上,先提出論題,再從“理論依據”“文化結構”和“禮制體系”三個方面予以闡述。
    D.文章既肯定了傳統(tǒng)喪禮的普遍意義,又指出對其內涵重新審視并進行現(xiàn)代轉換,體現(xiàn)作者的思辨態(tài)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視“送死”之事,可增強家族內的認同感、親和力與凝聚力,使得基于父系血緣的共同體更加和睦團結。
    B.荀子強烈批評“送死不忠厚”之人,認為“送死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荀子這一說法有失武斷。
    C.喪祭之禮是有宗教儀式感的禮制體系,從古至今人們習以為俗,把宗教性的信仰與情感轉化到日常生活中。
    D.今天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和反思傳統(tǒng)喪禮文化的內涵,使之與時俱進,繼續(xù)為社會穩(wěn)定與永續(xù)發(fā)展發(fā)揮作用。

    組卷:16引用:10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2018年,之客教育聯(lián)合新浪教育發(fā)布了《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家長的焦慮已經擴大,“起跑線”焦慮、擇校焦慮、學區(qū)房焦慮、作業(yè)焦慮、升學焦慮……“教育焦慮”始終排在社會熱點話題前幾位。
          其中,家長主要是對以升學壓力為主的學業(yè)表現(xiàn)產生教育焦慮,且隨著孩子學段的上升,家長焦慮的程度也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將孩子送進課外班已成為大多數家長的選擇。在本次調研中,67%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參加課外培訓班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僅有9%的家長持否定意見。
    菁優(yōu)網
    (摘自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材料二:
          近年來,部分省市頒布了有關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鹊南嚓P文件,例如有省份要求“堅持普職招生規(guī)模大體相當”。在政策規(guī)定下,有家長認為如今考上高中的比例太低。有家長表示:“目前的升學政策不太好,孩子初中畢業(yè)只有十五歲左右,讓他們去職校就覺得不太放心,最好讓他進入高中,三年時間讓他再成長一點,慢慢進入社會。”政策與家長的理想間存在著差異,但是家長卻無能為力。
          教育資源在客觀上存在差異。即使是在經濟較為發(fā)達、教育資源配置較為均衡的地區(qū),家長也會擔憂孩子不能獲取優(yōu)質教育資源。一名家長在訪談中提及:“最擔憂的就是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特別是在擇校時,會擔憂孩子被分到不好的學區(qū)?!备槐卣f教育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qū),一名來自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家長表示:“有錢有關系的都去好學校了,像咱們這種沒關系的、家庭條件不好的,沒有選擇的權利。”“教育資源平等,是每一個家長的心愿。每個學校都是好的老師,都是好的學校,那么家長也不用為孩子的升學感到焦慮,老師也不用忙著掐尖”,有一位家長提出了這樣的教育期待。
    (摘自劉雨青、周芷瑩2021年5月《基礎教育階段我國家長教育焦慮的質性研究》)
    材料三:
          目前,優(yōu)質教育資源供給仍不充分?!俺青l(xiāng)和學校之間的教育質量仍有較大差異,‘擇校熱’熱度難降,校外培訓火爆等現(xiàn)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胡衛(wèi)認為,“十四五”時期,基礎教育要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需要在堅持公益性前提下,創(chuàng)新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構建起服務供給新格局。為此,胡衛(wèi)委員建議,通過有序擴大城鎮(zhèn)學位供給,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辦學,推行集團化辦學等方式,擴大供給新渠道。與此同時,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發(fā)揮優(yōu)質學校及優(yōu)秀師資的輻射引領作用:引入社會教育力量,培育服務新業(yè)態(tài),大力發(fā)展“互聯(lián)網+教育”,促進各類教育資源互聯(lián)共享。
          2月2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要求“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yè),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y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十分理解孩子和家長的“作業(yè)焦慮”。他認為,明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同定位,家校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是減輕負擔、化解焦慮的關鍵。他深有體會:“家庭教育不應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應該與學校教育協(xié)同育人?!彼ㄗh,對于學校,應統(tǒng)一作業(yè)時長,減少學科類作業(yè),特別是針對考試的重復性、機械化訓練的作業(yè),適當增加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探究類、拓展類活動作業(yè),推進課后服務是支撐實現(xiàn)“雙減”工作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彰顯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于家庭,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發(fā)展特點:一方面補短板,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均衡發(fā)展;另一方面強優(yōu)勢,在家庭教育中找到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長。
          胡衛(wèi)委員今年的提案,就是關于變革教育評價方式、破解教育“內卷”的建議。在他看來,現(xiàn)行教育評價體系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素質,應試傾向強烈、過于突出選拔,忽略了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fā)展。胡衛(wèi)委員認為,必須深入變革教育評價方式,使教育評價回歸其本源,真正發(fā)揮好“指揮棒”正向功能。他建議,推行量性與質性相結合的全面評價模式,逐步降低考試量化分數在評價中的比重,更加重視過程性評價,改變選拔中的唯分數取向,將學生在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xiàn)同樣列為重要評價招標。
    (摘自光明日報《讓教育“焦慮”少一些,讓人民滿意多一些》2021年03月11日)(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家長所面臨的眾多焦慮中,以升學壓力為主的學業(yè)表現(xiàn)產生教育焦慮最明顯。
    B.父母對孩子課外班的焦慮程度與孩子年齡成正比加深,其中非常焦慮和比較焦慮的都是隨年齡增長而大幅增長。
    C.在2018年對家長的調研中,近七成家長支持課外培訓,認為讓孩子參加課外培訓班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
    D.父母對孩子大多容易出現(xiàn)“起跑線”焦慮,比較不焦慮和非常不焦慮的家長不管處于哪個年齡段都不多。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政策與家長對教育理想之間存在差異,對此家長卻無能為力,這是家長容易產生焦慮最大的原因。
    B.讓家長們無奈的“教育焦慮”造成了我國教育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需求旺盛間的矛盾。
    C.只要學校不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yè),不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yè),就能減輕家長和學生負擔,化解作業(yè)焦慮。
    D.“十四五”時期,我國需要在堅持公益性前提下,創(chuàng)新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構建起服務供給新格局,以促進基礎教育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
    (3)請分別概括材料二、材料三內容的側重點。

    組卷:3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滾燙的土地
    閻秀麗
          秋陽很毒,像針,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頭看了看天,說:“歇一會兒吧,這日頭忒毒,曬得人脫層皮?!?br />      爹沒有言語,只是把鎬頭掄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勁兒地落下。堅硬的山土在他的鎬頭下只是蹦出了一個亮晃晃的鎬印,幾塊細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著的胸膛和臉上,和臉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變成渾濁的小溪淌下來。娘便生了氣,叨咕著說:“非得刨那點兒地,不知道能種幾粒糧食!”
          爹回了頭,擦了把汗,眼睛一橫,說:“你懂啥,這片小山包荒著也是荒著,我刨出來就能有用,要不種地,要不栽幾棵樹,咋了!”
          娘說:“咱家的糧食也不是不夠吃,你費那大勁兒刨這點兒地有啥用!樂意干你干!”
          我在旁邊看了看爹,娘能扔鎬頭耍脾氣,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氣,不敢拿我娘撒氣,要是有個不小心,那火準定得燒到我身上。
          爹頭也沒抬,只是把手里的鎬頭更加用力地創(chuàng)下去。
          我心里是極不愿意爹到處“開荒”的行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縣上,機關里一個科室的科長,是村里人人羨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換上一身舊衣裳,杠了鎬頭就往山里走,娘阻攔不住。村里人也說,不值當,吃公家飯的,還差那點兒地?正兒八經的莊稼人都沒人弄。
          為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沒有去地里,爹也沒有喊我,一個人扛著鎬頭下了地。
          娘并沒有想象的清閑,反而在家里走來走去。把地掃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幾件簡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著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時不時地扒著后門,一遍又一遍地望著爹去干活的山溝溝。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個小山包,何況是一個人。
          到了中午,爹還是沒有回來,娘讓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來吃飯。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違拗娘的意思,只能慢騰騰地向著那山溝走去。
          太陽火辣辣地懸在正空,不知名的蟲兒有氣無力地嘶鳴著,連風都是熱的。我心里暗暗氣著,這么熱的天,不好好在家待著,拐帶得我也跟著遭罪,刨了那點山邊子,還能富了?
          氣歸氣,還得去,這么熱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溝處,遠遠地就看見爹掄著鎬頭,高高地舉起,重重地落下。鎬頭落下的時候,他的身體彎成了一把蒼勁的弓,站起身輪鎬頭的時候,身體微微向后仰著,和手里的鎬頭成了一個別樣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結的老松。陽光從他的背上灑下來,在爹重復的動作里,紛紛地跳躍不停。
          我心頭一熱,趕緊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聲,把手里的一瓶水遞給他。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氣就把一瓶水喝了個干干凈凈,嘟囔出一句話:“這天,真要命,咦?你咋來了?”
    “娘讓你回去吃飯?!?br />“不急,我先把這塊兒創(chuàng)完了再回?!?br />      我靠在一棵樹的樹前下,懶洋洋地看著兩只螞蟻爬來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鎬頭。
    “別刨了,就那點兒山邊子地,種啥也長不出好莊稼來?!狈叛虻膹埨贤岜е粋€鞭子,從山的另一邊趕著羊群過來,蹲在離我爹不遠的一塊石頭上說。
    “你是白當了一輩子的莊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懶了,地也懶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虧待你,你得信得著這兒。”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說,“心里裝著啥,地上就長啥?!?br />      張老歪點點頭又搖搖頭說:“話雖在理,不過你看,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幾塊地都招荒了,你還開荒!你信不信,等將來你不在了,刨出來的地還得撂荒,圖個啥!”
    “人哪,是地養(yǎng)著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還能給你懸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還在,人活在地里呢。他們還能在外漂一輩子?早晚得回來,這里是根兒!”
          張老歪沒有說話,看著天空上的幾朵白云,嘴里嚼著一根草葉子,半晌說了句:“這人養(yǎng)地不假,還沒聽說地養(yǎng)人的?!?br />“話可不能這么說!”爹站直身子,手里拄著鎬頭說,“一百年這樣,一千年也這樣,哪塊土地上都有人。咱們不在了,埋在這里,有魂在這兒呢,種上一棵樹,樹吸收著咱們的營養(yǎng),越長越大,開花結果,誰說咱們就沒了?那是以另外一種方式活著,這不就是地養(yǎng)人嗎?”
    “兒子說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來嘍?!睆埨贤岬纳裆坪跤行鋈坏卣f,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驚得回頭沖著他“咩咩”地叫了幾聲。“那你就去唄?!?br />“要不我能去哪兒?”張老歪硬撅撅地摞下這句話,轉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腳下瓷實,刨吧,我的腳底下可就空嘍……”
          風里隱隱傳來張老歪的話,瞬間就被陽光炙烤得沒了蹤影。
          爹沒說話,低下頭,看著腳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鎬頭高高地掄起。
          爹和鎬頭已經渾然一體,山野間回響著鎬頭撞擊大地的悶響。爹的身影緊緊貼服著大地,渾然一體,像大地上移動的圖騰。
          娘杠著鎬頭出現(xiàn)在彎彎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著,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腳下的土地被太陽炙烤得滾燙,那股熱氣源源不斷地傳入我的四肢百骸,讓我的心也變得通透起來。
          我走過去,把鎬頭從爹的手里拿過來,也像爹一樣,將鎬頭高高地輪起。
    (選自《小小說月刊》2021年7期)(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寫張老歪與爹的對話,表現(xiàn)了二人對土地都飽含深情,但認識不同,襯托了爹對人與土地關系的認識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說主題。
    B.小說主要采用第一人稱,以“我”的視角來敘述故事,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顯得真實親切,同時便于表現(xiàn)“我”對爹刨地看法的轉變。
    C.在爹的心里,“地是通人性的”“你得信得著這兒”,這既有對土地的信任,又有對土地的依戀,更體現(xiàn)了爹獨到的處世哲學。
    D.文章倒數第四段中的“渾然一體”一詞將爹、鎬頭和大地三者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生動貼切地寫出爹在山溝勞作的場景,兩次使用,意蘊深刻。
    (2)小說題目“滾燙的土地”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3)小說多次寫到“掄鎬頭”這一細節(jié),你認為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

    組卷:5引用:1難度:0.4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說到葉綠素,大家都會想到光合作用。①         ,就沒有植物的茂盛;沒有植物,就不可能有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乃至于人類。在這個神奇的光合作用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成分之一就是葉綠素。其實,葉綠素不僅對植物有意義,對人類②         。到目前為止的研究發(fā)現(xiàn),葉綠素類物質的健康作用相當廣泛——葉綠素有抗氧化作用、抗突變作用、抗炎癥作用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③         。有體外研究發(fā)現(xiàn),葉綠素可抑制胰腺癌細胞,因為它能夠抑制血紅素氧合酶的mRNA表達和酶活性。
          研究發(fā)現(xiàn),吃過多紅肉會促進腸癌,這是因為血紅素有傕化脂質氧化的作用,過多的時候還會促進細胞過度增殖,產生細胞毒性,這些都與腸癌的風險相關聯(lián)。如果食用含有大量葉綠素的食物,那么葉綠素就會替代血紅素,保護人體不被過多的血紅素危害。這是因為,葉綠素是含鎂離子的卟啉結構,而血紅素是含鐵離子的卟啉結構,兩者很相似,它們之間有一種競爭關系。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

    組卷:1引用:4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課堂上,老師端起一杯水問道:“這杯水有二百克,你們認為可以端在手中多久?”很多學生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會怎樣!”老師接著說:“拿一分鐘。各位一定覺得沒問題;拿一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拿一天呢?一個月呢?那可能得叫救護車了。這杯水的重量很輕,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覺得越沉重。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拿得更久?!?br />      材料二: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如果你老是把弦繃得緊緊的,弓就會很容易折斷;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時就能頂用。”
          材料三:
          西班牙哲學家格拉西安說:“承受壓力的重荷,噴水池才噴射出銀花朵朵。”
          讀了上面三則材料,你對“負重和減重”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結合材料含義和現(xiàn)實生活,以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任務一:班級計劃舉行關于“負重和減重”的主題討論,請你寫一篇發(fā)言稿,在班會上與同學交流你的感悟與思考。
          任務二:作為一名高三學生,請給自己的家長(媽媽或爸爸)寫一封書信,談談你對“負重和減重”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組卷:7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