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實驗中學高二(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27 1:0:4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陰陽、名六家屬第一流的大學派。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墨家中絕;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fā)展線索。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兩極,形成鮮明的對立和有效的互補。兩者由于處處相反,因而能夠相輔相成,給予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深刻的影響。
          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yè)為價值取向,內(nèi)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xiàn)實強烈關切并有著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對同類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濁俗同流合污,在生命與理想發(fā)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wǎng)的羈絆,獲得個人內(nèi)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關心社會事業(yè)的奮斗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而相因,成就和諧寧靜的社會。其人生態(tài)度消極自保,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或隱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顯的出世傾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
          儒道兩家的氣象不同,大儒的氣象似乎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忠貞弘毅、情理俱得、從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權行經(jīng)等等,凡事皆能觀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時、合情,可謂為曲踐乎仁義,足以代表儒家的態(tài)度。古者有儒風、儒士、儒雅、儒吏、儒將等稱謂,皆寓道德學問有根底、風度溫文爾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氣象似可用“涵虛脫俗”四字表示,就是內(nèi)斂不露、少私寡欲、清靜自守、質(zhì)樸無華、超然自得、高舉遠慕、留戀山水等,富于詩意,富于山林隱逸和瀟灑超脫的風味。我們也發(fā)現(xiàn)注重歸真返璞,羨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機,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詐智巧,是老莊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學等稱謂,皆寓不同凡俗、領悟至道、風度超脫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道家是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
    (摘編自《儒家與道家人生氣象》)材料二:
          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諧”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講“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講“和而不同”,道家也講“致中和,守靜篤”“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則生萬物等等。
          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起初,確曾因我國囿于“夷夏之辨”一度顯得孑立。但經(jīng)過一番與儒、道的碰撞、辯駁、演變、磨合,外來的佛教漸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就逐漸實現(xiàn)了儒、道與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國恢宏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這也是世界各國思想歷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達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所以,史學大師陳寅恪早就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故此,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做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國學”真正發(fā)揚光大。
    (摘編自韓秉方《儒道互補——國學之根基》)材料三:
          在殷周之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由“神本”轉(zhuǎn)向“人本”,人道主義思潮從而出現(xiàn)。這為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來源,也規(guī)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為核心,構建“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道家更強調(diào)“道法自然”,秉持“身國同構、經(jīng)國理身”的理念,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儒、道兩家在“人本”的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相融互補,達到辯證統(tǒng)一,也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摘編自洪修平《挖掘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追求》)(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道成為縱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始終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為雙方主張長期共存,形成既對立又互補相輔相成的關系。
    B.法、陰陽、名三家滅絕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的思想。
    C.所謂“國學”是以儒道為根基,儒道互補,后來又加上中國化的佛教,構成了三足鼎立的“國學”。
    D.佛教傳入中國的過程并不順利,經(jīng)歷了從被孤立到逐漸與儒、道融合的漫長時間。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講究“內(nèi)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順任自然之性”,但二者人生態(tài)度與主張看似不同實則完全一致。
    B.在生命與理想不可兼得之時,儒家的殺身成仁之舉,顯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禍全生更有利于國家的長遠發(fā)展。
    C.儒道兩家“處處相反”:比如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是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
    D.殷周之際出現(xiàn)的人道主義思潮是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奠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3)結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符合“道家”思想的一項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B.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C.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D.兵貴勝,不貴久。
    (4)簡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脈絡。
    (5)為何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請結合材料,闡述其原因。

    組卷:13引用:14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注]
    丁玲
          天慢慢的亮了。沒有太陽,愁慘的天照著黃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湯家闕,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那吞滅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還是逞著野性,在向周圍的斜斜的山坡示著威的大水。而且還照著稀稀殘留下的幾個可憐的人類,無力的,顏色憔悴的皮膚,用著癡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
          經(jīng)了那末一個夜晚的一渡口,也還逃出了一些人,趙三爺和著侄兒大福也踉踉蹌蹌逃了出來,又在一個路口遇著了,還遇著了一群又一群已經(jīng)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鄰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見了都抱頭大哭,都為過分的悲痛和恐慌壓著說不出一句話來。大家都更覺得親切了,都不愿分開,都集在一團,慢慢的向長嶺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氣,剩著饑餓的肚皮的一群。
          水在他們后面,有的房屋還半睡在水里,大樹的梢也從水里伸出來映在太陽底下,搖擺著茂葉,而且還有一些人的聲音從那里傳出來,一些求援的聲音。他們也涉過幾處漬有淺水的地方,一群人這末慢慢的走去。
          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來擔心的絮絮叨叨的問。也有一些不說話,只沉重的將憐憫的眼光落在他們身上。他們走了一會,因為幾個女人和孩子都嚷著走不動,于是便停了下來,坐在一塊有墳的亂崗上。
          天空沒有云,藍粉粉的,無盡止的延展開去。下面是水,黃滾滾的,無窮盡的涌了來。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著殘留的生命,無力的爬著又爬著。
          這坐在亂墳崗上的一群,約莫有三十多個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坐了一會又向前走,沉默的時候比說話的時候多,女人們啜泣的時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的時時吵餓:
    “媽呀!肚子餓!……”
    “我走不動了呀……”
    “快到了!沒有好遠了!到了買饃饃給毛毛吃……”
          吵餓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著要媽要爹的,這些情景真能使一個強壯的人聽著也傷心,何況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親人,從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們心痛,卻又得忍著,而且有幾個還得用希望鼓著大家的勇氣:
    “狗狗!媽媽在前邊,媽媽替狗狗買粑粑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
    “張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媽抱不起他了……”
    “唉,三爺!你放寬心些吧。我看見你家三姆早就帶著龍兒走了的,她們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陳大嫂看見趙三爺那末一個強壯的農(nóng)人會一句話也不說,只悄悄不斷的嘆氣和揩眼淚,不覺忘去了自己也離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著別人起來了。
          這里面有一個年輕的漢子王大保,和一個四十多歲,在三富莊上做了二十年的長工的李塌鼻。他們沒有失去一點勇氣,也沒有失去理智,平時并不能得人信仰,這時卻自自然然都依著他們的話起來了。
    “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轉(zhuǎn)來嗎?不死的總得鼓著氣想法,未必也讓他死去吧?”
    “不要哭,跟著我來,到了長嶺崗愁他們不給我們吃。這幾個,吃得起的,那里有三條街,有一百多家鋪子,三富莊,馬鞍山的大戶都有人在那里,有縣里派來的鎮(zhèn)長,有分局長,有兵警,有學堂。哼,老子們的家破人亡了,老子們就得留下這條命,還得算算賬呢!……哭什么,不要哭了,男子漢!日子還長呢,哭成得個什么事……”
    “別處我不曉得,三富莊我就清楚,打開他們的倉,夠我們一渡口的人吃幾年呢??此麄兙驼娴牟荒贸鲆稽c來,忍心讓我們餓死……”
    “我們一定不要哭,快點走,到了長嶺崗我們?nèi)フ宜麄兊木珠L,或是團上的人,有人問話,塌鼻你答應……”
          慢慢的講著一些以后的計劃,大家心里都活動一些起來了。到望見那長嶺崗的炊煙的時候,是快吃午飯的時候了。他們又過著從湯家闕逃來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塊向前進。
          長嶺崗的鎮(zhèn)外上,已經(jīng)擠滿了一群群的攜兒帶女的家族,饑餓把他們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樹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塊上,望著來的一群新的逃來的人。
    “你們從什么地方來的?……”
    “你們是哪里的,來了好久了嗎?”
    “唉,他們餓得真不像樣了……”
          他們再往前進,朝鎮(zhèn)里走去。
          越去越看見那越黃瘦的人,那些與他們同運命的人越多了。從臉上的顏色可以辨別來到的新舊,來得越久的,就越憔悴。
          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預感著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為一種火燃燒著,他們只得又鼓著力往前走。
    “喂,你們往哪里去?”憔悴了的群里有人在問了。
    “到鎮(zhèn)上去,想找鎮(zhèn)長,局長也好,先給我們一些吃的,我們是昨夜晚上遇難的。”
    “他該管你嗎?我們的人都不準上街,他們比防土匪還怕我們呢!”
    “真的嗎?那我們怎么得了 呢?……”
          小孩吵著,女人們又哭起來了。
          街的兩頭站了許多剛剛從縣城里添來的荷槍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鎮(zhèn)上團防臨時加的團丁。
          墻上貼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認得字的人便解釋著給其他的人聽……
    (有刪改)[注]小說發(fā)表于1931年,當年江淮大地遭遇特大水災,受災總人口計五千多萬,有四十多萬人死亡。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逃難過程中,沿路有些人家雖然報以同情的目光,但都不愿意施以援手,這也增添了小說的悲劇色彩。
    B.在大家失望無助時,王大保、李塌鼻主動站出來加油鼓勁,他們的話不僅沒有鼓勵到大家,反而讓大家感到未來渺茫。
    C.“越去越看見那越黃瘦的人”“來得越久的,就越憔悴”這些描述說明鎮(zhèn)上先前來的災民過得并不好。
    D.根據(jù)前文內(nèi)容可以推知,小說結尾處省略的內(nèi)容應該是鎮(zhèn)里對災民的安撫,以及臨時安置的辦法。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雖著墨不多,但細膩生動,表現(xiàn)了洪災的可怕威力,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富有暗示性。
    B.小說將故事場景定格在路上,既和人物逃難者的身份相吻合,又為他們最終無路可走的結局做了鋪墊。
    C.小說運用大量對話,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群像,描繪出苦難眾生相,同時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D.小說采用了雙線敘事結構,既以時間為順序,同時又以人們恐懼、自救、抗爭的心理變化為順序。
    (3)小說的題目“水”,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4)丁玲認為:“作家應該是一個時代的聲音,他要把這個時代的要求、時代的光彩、時代的東西在他的作品里面充分地表達出來?!闭埥Y合文本加以分析。

    組卷:7引用:7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個人應該懂得畏懼??鬃诱f:“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_______?!碧烀咐咸鞝斮n予的命運;大人指有地位、有號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指古往今來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發(fā)表的言論。孔子所說的“君子三畏”是否適用于今天的社會生活,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但對于他“人要知畏懼”的主張,②_______。在現(xiàn)代社會,我覺得人應該“怕”的事物至少有兩種:一是應該“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與規(guī)章制度,用古人的話說,叫“畏法度”;③_______,也就是那些雖不違法,但明顯違背社會道德、會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絕對不做。那些因為圖一已之欲、逞一時之快而無視法律和道德的人,當他們?yōu)樽约旱摹盁o所畏懼”痛悔不已的時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我們敲響警鐘嗎?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文中加點的詞語“姑且”“至少”刪去后,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組卷:7引用:5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清晨的一句溫馨問候,可以成全一天的好心情;陌生人的一句鼓勵,可以帶給人心靈的慰藉;書里的一句勸誡,可以給予青年成長的啟示或警??;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一句評論,可能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與判斷……
          有時候,一句話很輕,輕得微不足道;有時候,一句話又很重,有著無窮的力量。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9引用:6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