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陽中學八年級(上)月考生物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20 20:0:9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 1.同學在河邊清澈的小溪里發(fā)現(xiàn)一個蠕動的小動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小動物身體呈現(xiàn)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這個小動物可能是( ?。?/div>
    組卷:643引用:25難度:0.5
  • 2.關于腔腸動物、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錯誤的是(  )
    組卷:42引用:2難度:0.6
  • 3.下列關于線形動物的認識中,你認為錯誤的是( ?。?/div>
    組卷:27引用:4難度:0.8
  • 4.下列關于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div>
    組卷:4引用:5難度:0.9
  • 5.下列動物的生殖發(fā)育過程,受水環(huán)境污染影響最大的是(  )
    組卷:27引用:2難度:0.4
  • 6.環(huán)節(jié)動物的身體上出現(xiàn)了彼此相似的體節(jié),身體分節(jié)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是(  )
    組卷:230引用:10難度:0.9
  • 7.我國是水產(chǎn)養(yǎng)殖大國,貝類產(chǎn)量位居世界首位。下列有關軟體動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8.下列動物類群與體表結構對應錯誤的是( ?。?br />
    選項 動物類群 體表結構
    A 腔腸動物 鱗片
    B 線形動物 角質層
    C 節(jié)肢動物 外骨骼
    D 軟體動物 外套膜
    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 24.魚和螃蟹都是用鰓呼吸的,為什么魚離開水很快就會窒息而死,而螃蟹不會呢?
    菁優(yōu)網(wǎng)
    ①將新鮮的魚鰓和螃蟹鰓分別放入水中觀察鰓絲的分散情況:
    [觀察結果]魚的鰓;鰓絲有水中較分散;螃蟹的鰓;外形蓬松。
    ②將鰓從水中取出,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觀察鰓的變化。
    [觀察結果]魚的鰓:鰓絲粘連,表面黏稠;螃蟹的鰓:鰓外形無變化。
    (1)魚和螃蟹都有鰓,鰓絲中含有豐富的
     
    ,是呼吸器官。魚離開水后,鰓絲粘連,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故會窒息而死;螃蟹離開水后鰓
     
    ,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可以存活一段時間。
    (2)取墨汁滴在魚口前方,會看到墨汁從魚的
     
    流出;魚和螃蟹獲得的氧氣,最終為每個細胞利用,參與完成呼吸作用,釋放生命活動所需要的
     

    (3)由圖示可知,螃蟹屬于
     
    動物,體表有
     
    ,故體表較硬,推測螃蟹在生長過程中
     
    (填“有”或“無”)蛻皮現(xiàn)象。
    組卷:16引用:2難度:0.5
  • 25.請結合生物學知識分析下列詩詞并回答問題:
    (1)“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边@是毛澤東《送瘟神》中描述的血吸蟲對人的危害現(xiàn)象。血吸蟲的身體呈
     
    對稱,適應寄生生活,它的
     
    器官特別發(fā)達。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出自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描述的蟬屬于動物界最大類群
     
    動物,該類群動物的主要特征是
     
    。
    (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出自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詞中描述的鱖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寫出其能夠在水中生活的兩個至關重要的特點:
     
     
    。
    (4)“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出自宋代趙師秀的《約客》,詩中描述的青蛙的幼體和成體的呼吸器官分別是
     
    ,
     
    。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詩中描述的“黃鸝”“白鷺”的共同特征是
     

    (6)“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出自崔顥的《古游俠呈軍中諸將》,詩中描述的兔的食性是植食性,與此相適應,其牙齒有
     
    的分化。
    組卷:4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