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xué)年江蘇省揚州市高二(下)開學(xué)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7/4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莊子在《逍遙游》中通過“堯讓天下于許由”的故事來闡發(fā)“圣人無名”。怎樣做才能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圣人無名”意義上的“逍遙游”呢?要理解這個問題,先得理解什么是“名”,什么是“實”。關(guān)于這對概念,莊子通過許由之口是這樣說的: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意思是說堯的名聲是與他作為君主治理天下的功業(yè)相伴而來的。我許由并沒有做過任何與治理天下有關(guān)之事。倘若我許由接受堯已經(jīng)治理好的天下,那就是盜用了堯的名聲。所以許由反問道,難道人應(yīng)該為了這種虛“名”而放棄自己的“實”嗎?許由拒絕接受君主之名,對他來說:“名者,實之賓也。”也就是說,“名”是外在的,“實”才是內(nèi)在的?!皩崱痹谇?,“名”在后。如果沒有“實”,也就沒有“名”,所以許由不愿意空有其“名”,不要做“名”的附屬品。這不僅是許由的人生哲學(xué)、處世原則,更是莊子的人生哲學(xué)、處世哲學(xué)。
          值得一提的是,“名實”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guī)缀醵紖⑴c論辯的一對哲學(xué)概念。特別是名家如公孫龍子、惠子對“名實”概念的爭論、辨析幾達詭辯的程度。但莊子說“名實”卻不是就概念而闡釋概念,而是以“名”與“實”的關(guān)系來說明現(xiàn)實社會中“名”的虛妄。“名者,實之賓也?!倍潭桃徽Z,看似簡單,卻凝聚了莊子名實觀的精髓,對理解莊子思想十分重要。說其簡單,是指莊子對當時這個辯論十分激烈、在哲學(xué)史上又極為重要的命題在《逍遙游》中僅僅一筆帶過。說其重要,是因為幾千年來,這句話對中國文人心態(tài)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乃至成為后世文人士大夫處事、處世的行為準則之一,成了所謂“儒道互補”的一個心理支柱。
          莊子對“名”與“實”的看法,顯然源于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觀察與思索。在那個時代,他就已經(jīng)清醒地意識到,人們在對名聲與權(quán)力的追逐過程中,實際上已經(jīng)把個體生命的本質(zhì)完全忽略、拋棄或者說是自我消解掉了。為了進一步說明“實”的重要,莊子繼續(xù)借許由之口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森林雖深廣繁茂,但鷦鷯所賴以生存的地方,不過是無數(shù)大樹中一根小小的樹枝,它決不貪圖占據(jù)整個森林甚至一棵大樹。所以,鷦鷯在深林“巢于一枝”就是鷦鷯的逍遙游。江河湖泊千千萬萬,偃鼠抵達水邊不過是喝幾口水解渴,滿足于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它從來不曾想過要擁有整個江河湖泊。所以,“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就是偃鼠的逍遙游。庖人治廚,尸祝祭祀,各司其職,互不干涉,這便是庖人、尸祝的逍遙游。倘若有一天起了貪婪之心,想占據(jù)整個“深林”,偃鼠希冀以擁有整個河流為榮,尸祝企圖“越俎代庖”,其結(jié)果又會如何?那就不免會反客為主,紛爭殺戮競起了。所以,莊子所說的“名也者,相軋也”并非危言聳聽。
          雖然“無待”的逍遙游才是莊子最理想的人生境界,但是如果做不到“無待”,那就應(yīng)該如同鷦鷯或偃鼠那樣退一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營造一個可以讓自己得到自我滿足的逍遙游環(huán)境。只要人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不作非分之想,不謀非分之舉,不貪圖那些外在如“賓”的功名利祿,就會在“有待”的、不逍遙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尋得一個逍遙的處所、逍遙的生活。
           (摘編自王景琳、徐匋《莊子的世界》)       材料二:
          莊子的“無名”代表了一種尚未被“名”(人為)破壞的理想秩序,是一種圓滿、和諧的自然狀態(tài)。由于“名”是主體對客體認知的產(chǎn)物,而“我”的形成造成了主客、物我之分,這即是一切認知的開始,它既是人類認知世界、改造世界、建立秩序的開始,也是“至一”之“道”被破壞的開始。由此可知,通向“無名”的理想境界必然要“無知”,而“無知”則須無“我”,即《齊物論》開篇提到的“吾喪我”狀態(tài)。
          就莊子思想本身而言,由于“無名”需要“無知”來實現(xiàn),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莊子直指人心而非借由外在秩序、規(guī)范進行社會治理的特色?!懊钡漠a(chǎn)生和認知相關(guān),由“無知”才能“無名”,使得“無名”具有內(nèi)在指向性。就個體而言,通過“無知”而達到“與道為一”的精神境界,即進入“道物不分”“物物不分”的主觀狀態(tài);就整體而言,如果將個體精神境界推至整個人類社會,即所謂的“同乎無知”,那么,不僅人與人關(guān)系和諧,且人與物相處圓融無礙。即從客觀上、整體上實現(xiàn)了“道物無際”“物物不分”的“無名”境界。因此“無名”不僅是一種“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的理想社會狀態(tài),同時也是一種注重內(nèi)在精神超越的境界論?!盁o名”顯示了莊子不同于諸子的特色:不是通過建立“名”這一外在的秩序、規(guī)范來治理社會,而是直指人心,力求通過“無知”來打破內(nèi)外之別,消除物我對立,進而“與道為一”。
           (摘編自周曉露、洪修平《論莊子“無名”的內(nèi)涵及意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的“無名”既是人與外物的關(guān)系,也是人與人,人與自己的關(guān)系,都需要直指人心的力量來調(diào)節(jié)和平衡。
    B.“名實”是一對哲學(xué)概念,莊子對名實關(guān)系的認識與先秦時期其他諸子百家相反,他主張“名者,實之賓也”。
    C.莊子認為“圣人無名”意義上的“逍遙游”應(yīng)當是一種“無待”的“逍遙游”,能夠“無待”,就不會“相軋”。
    D.“名”是主體對客體認知的產(chǎn)物,“我”的形成造成了主客、物我之分,“無名”就要求“物物不分”“與道為一”。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由最終拒絕擔任君主,選擇隱居箕山,是因為他認為“名”并不是其個體生命所需的東西,他更看重“實”。
    B.不求虛名,名副其實,這些源自道家思想中的觀點,對以儒家思想為傳統(tǒng)的中國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
    C.在莊子看來,“無知”可以打破內(nèi)外之別,消除物我對立,它是通向“無名”的“逍遙游”境界的必然途徑。
    D.文中所用的“鷦鷯”“偃鼠”“庖人”“尸?!钡裙适?,與《五石之瓠》中所講的“宋人賣藥”都是以事寓理。
    (3)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中莊子“名實觀”的一項是
     

    A.自古及今而能虛名于天下者,無有。——《戰(zhàn)國策?齊策四》
    B.實至而名歸,好名者喪名,皆自然之理也?!聦W(xué)誠
    C.有名而無實,則其名不行。——蘇軾
    D.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目?br />(4)簡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脈絡(luò)。
    (5)結(jié)合下面對“現(xiàn)代社會病”表現(xiàn)的描述,談?wù)勄f子“無名”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價值。
          現(xiàn)代社會病的表現(xiàn)有:一是過度追求名聲利益,名利至上論甚囂塵上;二是過度在意外在形象,忽視個人實力與修養(yǎng);三是過度追求所謂“多能”,忽略“一?!钡闹匾?;四是過度重視自我感受,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組卷:2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人與海(節(jié)選)
    【美】海明威
          “我想我是吃不下一整條的?!彼f,用刀子把一條魚肉一切為二。他感到那釣索一直緊拉著,他的左手抽起筋來。這左手緊緊握住了粗釣索,他厭惡地朝它看著。
          “這算什么手啊,”他說,“隨你去抽筋吧,變成一只鳥爪吧,對你可不會有好處。”
          快點,他想,望著斜向黑暗的深水里的釣索。快把它吃了,會使手有力氣的。不能怪這只手不好,你跟這魚已經(jīng)打了好幾個鐘點的交道啦。不過你是能跟它周旋到底的,馬上把金槍魚吃了。
          “手啊,你感覺怎么樣?”他問那只抽筋的手,它僵直得幾乎跟死尸一般?!拔覟榱四阍俪砸稽c兒。”他吃著他切成兩段的那條魚肉的另外一半。他細細地咀嚼,然后把魚皮吐出來。
          “覺得怎么樣,手?或者現(xiàn)在還答不上來?”他拿起一整條魚肉,咀嚼起來。
          “耐心點吧,手,”他說,“我這樣吃東西是為了你啊?!蔽野屯材芪鼓菞l大魚,他想。它是我的兄弟,可是我不得不把它弄死,我得保持精力來這樣做。他認真地慢慢兒把那些楔形的魚肉條全都吃了。
          他直起腰來,把手在褲子上擦了擦。
          “行了,”他說,“你可以放掉釣索了,手啊,我要單單用右臂來對付它,直到你不再胡鬧。”
          他把左腳踩住剛才用左手攥著的粗釣索,身子朝后倒,用背部來承受那股拉力?!疤熘鲙椭?,讓這抽筋快好吧,”他說,“因為我不知道這條魚還要怎么著?!?br />      不過它似乎很鎮(zhèn)靜,他想,而且在按著它的計劃行動。它始終待在下面不上來,那我也就跟它奉陪到底。
          他把那只抽筋的手在褲子上擦擦,想使手指松動松動??墒鞘謴埐婚_來。也許隨著太陽出來它能張開,他想。也許等那些養(yǎng)人的生金槍魚肉消化后,它能張開。如果我非靠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價把它張開。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張開。讓它自行張開,自動恢復(fù)過來吧。我畢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過度了。
          他眺望著海面,發(fā)覺他此刻是多么孤單。由于風的吹刮,這時云塊正在積聚起來,他朝前望去,見到一群野鴨在水面上飛,在天空的襯托下,身影刻劃得很清楚,然后模糊起來,然后又清楚地刻劃出來,于是他發(fā)覺,一個人在海上是永遠不會感到孤單的
          “輕風,”他說?!斑@天氣對我比對你更有利,魚啊?!彼淖笫忠廊辉诔榻睿诼匕阉鼜堥_。
          我恨抽筋,他想,這是對自己身體的背叛行為。由于食物中毒而腹瀉或者嘔吐,是在別人面前丟臉;但是抽筋,是丟自己的臉,尤其是一個人獨自待著的時候。
          要是那孩子在這兒,他可以給我揉揉胳臂,從前臂一直往下揉,他想。不過這手總會松開的。
          隨后,他用右手去摸釣索,感到上面的份量變了,這才看見在水里的斜度也變了。跟著,他俯身朝著釣索,把左手啪地緊按在大腿上,看見傾斜的釣索在慢慢地向上升起?!八蟻砝玻彼f,“手啊,快點。請快一點?!?br />      釣索慢慢兒穩(wěn)穩(wěn)上升,接著小船前面的海面鼓起來了,魚出水了。它的長嘴像棒球棒那樣長,逐漸變細,像一把輕劍,它把全身從頭到尾都露出水面,然后像潛水員般滑溜地又鉆進水去,老人看見它那大鐮刀般的尾巴沒入水里,釣索開始往外飛速溜去。
          老人見過許多大魚。他見過許多超過一千磅的,前半輩子也曾逮住過兩條這么大的,不過從未獨自一個人逮住過。現(xiàn)在正是獨自一個人,看不見陸地的影子,卻在跟一條比他曾見過、曾聽說過的更大的魚緊拴在一起,而他的左手依舊拳曲著,像緊抓著的鷹爪。
          可是它就會復(fù)原的,他想。它當然會復(fù)原,來幫助我的右手。有三樣?xùn)|西是兄弟:那條魚和我的兩只手。這手一定會復(fù)原的。真可恥,它竟會抽筋。魚又慢下來了,正用它慣常的速度游著。
          弄不懂它為什么跳出水來,老人想,簡直像是為了讓我看看它個兒有多大才跳的。反正我現(xiàn)在是知道了,他想,但愿我也能讓它看看我是個什么樣的人,不過這一來它會看到這只抽筋的手了。讓它以為我是個比現(xiàn)在的我更富有男子漢氣概的人,我就能做到這一點。但愿我就是這條魚,他想,使出它所有的力量,而要對付的僅僅是我的意志和我的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船舷上,忍受著襲來的痛楚感,那魚穩(wěn)定地游著,小船穿過深色的海水緩緩前進。隨著東方吹來的風,海上起了小浪。到中午時分,老人那抽筋的左手復(fù)原了。
          “這對你是壞消息,魚啊,”他說,把釣索從披在他肩上的麻袋上挪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舒服,但也很痛苦,然而他根本不承認是痛苦。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中反復(fù)描寫老人那只抽筋的左手,著力突出了左手的僵直、拳曲和無力,說明老人當時遇到的問題很嚴重。
    B.選文的結(jié)尾,老人說“這對你是壞消息,魚啊”,說明隨著抽筋的左手復(fù)原,老人有信心很快就將大魚捕殺。
    C.選文中老人與魚的對話,凝練而又精當,語言樸素卻充滿內(nèi)在張力,體現(xiàn)出作者對簡潔明快的電報風格的追求。
    D.選文中在描寫大魚時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喻體有“輕劍”“潛水員”“大鐮刀”等,意在表現(xiàn)大魚的不同尋常。
    (2)下列關(guān)于《老人與海》作家作品解說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海明威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他曾憑借《老人與?!窐s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他早年的記者經(jīng)歷對其作品風格有重要影響。
    B.小說中的“老人”是指圣地亞哥,他是海明威塑造的眾多硬漢形象之一。為了維護尊嚴,為了自己的信仰,他不顧年邁,堅持出海捕魚。
    C.小說中的“孩子”是指曼諾林,他給老人帶來安慰,也給老人帶來希望,可以說他是青少年時期的圣地亞哥,或者說他是老人的接班人。
    D.小說中所說的“大魚”最終被老人殺死,但血腥味引來鯊魚,老人頑強搏斗并最終打敗鯊魚,成功塑造了“老人”這一勝利的英雄者形象。
    (3)文中劃線的兩句話“發(fā)覺他此刻是多么孤單”和“于是他發(fā)覺,一個人在海上是永遠不會感到孤單的”是否矛盾,為什么?
    (4)德國哲學(xué)家康德指出“手是人類外在的大腦”,小說中老人與“手”展開了對話。請結(jié)合文本說明老人對待“手”有著怎樣的復(fù)雜情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復(fù)雜情感。
    組卷:8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復(fù)活》的內(nèi)核,是描繪“善”的覺醒。這種覺醒,必須發(fā)自內(nèi)心,毫無保留地拋棄“惡”后,方可結(jié)果。
          小說中的“復(fù)活”,有兩個層次。首先,①              。瑪絲洛娃的沉淪令聶赫留朵夫自我覺醒,聶赫留朵夫心中善良覺醒之后拯救了瑪絲洛娃,結(jié)果,兩人相互成全,相互尊重,善良,開始在兩人之間循環(huán)。而后,是社會意識的復(fù)活。出身貴族、未曾體會民眾困苦的聶赫留朵夫,在目睹瑪絲洛娃因他沉淪、被錯判流放之后,開始思考造成這種悲劇的根源。在求人解難的過程中,聶赫留朵夫開始注意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看到了這些在他們看來如螻蟻一般的人的生活,困苦、掙扎、狡黠、無所畏懼……他們之所以變成這樣,根源并不在于他們,②             。是沙皇統(tǒng)治下那些所謂的貴族、老爺、法官以及那個腐朽的政體才讓這個社會如此混亂不堪。當聶赫留朵夫意識到這點之后,深深的罪惡感隨之而來,最終,他開始不顧一切,沖破種種質(zhì)疑,把土地分給農(nóng)民。自此,聶赫留朵夫的個人意識得到升華,上升為社會意識,個人的善良覺醒也上升為社會理想的覺醒。
          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的人性覺醒,超脫了一般個體意義上的覺醒,托爾斯泰把他們與時代聯(lián)系在一起,試圖揭示一種社會前進的方式。《復(fù)活》通過對社會不同階層的描寫,暗示了一種社會整體意識的復(fù)活,即,腐朽的封建制度必然走向滅亡,而③              。
    (1)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成幾個連貫的短句,可以增刪個別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組卷:7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小說《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主人公在父母都去世后,被謀得斯通霸占了財產(chǎn),年僅十歲的自己也被送去當了童工。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述了他長大后對此的感受:
          “如今,我對世事已有足夠了解,因而幾乎對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為怪了。不過像我這樣小小年紀就如此輕易地遭人遺棄,即使是現(xiàn)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點兒吃驚。好端端一個極有才華、觀察力強、聰明熱情、敏感機靈的孩子,突然身心兩傷,可居然沒有人出來為他說一句話,我覺得這實在是咄咄怪事。沒有一個人出來為我說一句話,于是在我十歲那年,我就成了謀得斯通—格林比貨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沒有人出來為我說一句話”,讓大衛(wèi)耿耿于懷。
          生活中,我們在需要別人為自己說一句話而無人站出來的時候,常常會感到無助而無奈甚至悲傷痛苦,同樣在別人需要我們?yōu)樗麄冋f一句話的時候,我們卻也常常猶豫而退縮。同學(xué)就這個問題在班級展開討論,請你結(jié)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演講稿,談?wù)勀銓Υ说母形蚺c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0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