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節(jié)選),完成問題。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1】,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歿而后止也。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2】,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學莫便乎近其人?!抖Y》《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而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3】也,不可以得之矣。
??百發(fā)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4】也;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yǎng)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取材于《荀子?勸學》)注釋:【1】經:指經典。后人將《詩》《書》《禮》《易》《春秋》合稱為“五經”?!?】端,通“喘”,微言。蠕,微動。【3】餐壺:這里指進食?!?】盜跖:相傳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一個大盜。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學惡乎始 |
惡:厭惡 |
B.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 |
數(shù):課程程序,科目 |
C.方其人而習君子之說 |
方:通“仿”,仿效 |
D.將原先王 |
原:推究 |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A
A.終乎為圣人 |
圣人之所以為圣 |
B.入乎耳 |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
C.不免為陋儒而已 |
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D.思索以通之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即使是極細微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
B.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小人學習,只是把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
C.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
學習的途徑不是迅速地成為好人
D.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那么遵行禮法正是那四通八達的途徑
(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經典的義理深廣,基本涵蓋了人生的各種學問,而《禮》尤為重要。
B.向良師學習,能更便捷有效地理解不易真切領會的經義,通達世事。
C.不遵禮法,只依詩書行事,在街巷游蕩,可能淪為庸人,甚至惡人。
D.從心所欲不逾矩,既仁且智,成為完美之人,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5)上面的選文是教材《勸學》課文的后續(xù)文本,在前文論述基礎上,選文又從哪些角度對“學習”展開了論述?請概括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