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考語文第一次聯(lián)考試卷
發(fā)布:2024/7/3 8:0:9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傳世本《周易》一般包括經、傳兩個部分。經指卦辭、爻辭,傳則包括了解釋經的《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十種文獻,后世稱為“十翼”。其中傳為孔子所作的《大象傳》以“君子以”的形式,表達了對君子品質與行為的期許,是古代君子人格的投影與反映。其“推天道以明人事”,將天地自然的運行規(guī)則推衍到君子的品德與行為,顯示了天人一體的思維模式,至今仍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周易?大象傳》倡導一種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周易》首卦《乾卦》的《大象》辭。《子夏易傳》解釋說:“健而不息,天之運也;自強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天道運行變化日夜不息,君子應該“以天為則”,向天學習,不斷地積累德行、創(chuàng)建事業(yè)。天行健,是人生自強不息的根據;而自強不息,正是天道運行在人事方面的體現。天道是人事的基礎,天道運行不輟之剛健正是君子自強不息品質的內在根據。天道運行不息,是君子學習的榜樣,古代圣王,如成湯,天不亮就坐在朝堂等待處理政事;周文王,日已偏西都來不及吃飯,求賢若渴。這都是自強不息、勤以修身、勤以理政的典型。
《周易?大象傳》倡導一種厚德載物的人生格局?!独?大象》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宋代胡瑗《周易口義》解釋說:“柔順者,地之勢也,故能生成萬物之形質也。君子以厚德載物者,言君子之人法地之道,以寬厚其德,使其器業(yè)廣大弘博,無所不容,以載萬物,使萬物無不得其所,皆如地之容載也?!贝蟮氐钠返率侨犴樁荩右虼蟮貙W習,在與人相處時秉持包容精神,虛懷若谷,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独?彖傳》說“含弘光大”,《坤?文言》又說“含萬物而化光”,說明人越能含弘越能光大,越能包容越能成就其人生的大格局。明代潘士藻《讀易述》說:“君子中虛,心實無疆,無疆則何所不容,何所不載?”故君子應常懷謙敬之心,卑以自牧,尊賢容眾?!熬慈苏呷撕憔粗保粋€謙敬的人,更能與自我、他人、社群達成和諧一致。
《周易?大象傳》倡導一種懲忿窒欲的人生修養(yǎng)?!稉p》卦的《大象傳》說:“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笨追f達《正義》解釋說:“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者,澤在山下,澤卑山高,似澤之自損以崇山之象也。君子以法此損道,以懲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動,境有順逆,故情有忿欲。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薄稉p》上卦為艮(山),下卦為兌(澤),山高澤深,澤自損其高以顯山之巍峨,君子體會損道,所以要懲止忿怒,窒塞情欲,使品德日高。宋代楊簡《楊氏易傳》說:“山上有澤,其山日損;人有忿欲,其德日損?!弊阋姺抻θ?。人生有所損減,才能有所增益,不遷怒,不貳過,克制自己的忿怒與欲望,看似于己有損,實則于己、于他皆有利益。損、益之間,足見《周易》的人生智慧。
《周易?大象傳》倡導一種居德善俗的人生責任。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個人德行日進,事業(yè)日隆,但個人價值的實現必依賴于對社群的貢獻。《周易?大象傳》多次強調君子化導社群的責任,如《師?大象傳》:“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蠱》:“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臨》:“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這都是說作為君子,不僅要自懿文德,開拓事業(yè),而且要教導、啟蒙、振育、容納、保有人民,使社群和諧,人民富庶。《漸?大象傳》:“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背填U《程氏易傳》說:“山上有木,其高有因漸之義也。君子觀漸之象,以居賢善之德,化美于風俗?!鄙缴嫌心?,木因山而高,君子觀于漸進之義,先積累德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然后化美風俗,齊家、治國、平天下。
《周易?大象傳》以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以“君子經”的表達形式,由卦象所表現的天道自然引申出人事活動的準則,《大象傳》對君子的要求與勸誡顯示了古老《周易》的現代價值。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厚德載物的人生格局、懲忿窒欲的人生修養(yǎng)以及居德善俗的人生責任,在今天的和諧社會建設中仍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摘編自馮國棟《從<周易?大象傳>看君子精神的現代價值》)(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世本《周易》一般包括經、傳兩個部分,傳包括解釋經《周易?大象傳》(上、下)、《文言》等。
B.《大象傳》中“推天道以明人事”將天地自然的運行規(guī)則推衍到君子的品德與行為,體現了天人合一。
C.天道是人事的基礎,天道運行不輟之剛健正是君子自強不息品質的外在條件。
D.《大象傳》中體現的關于居德善俗的人生責任的君子精神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必依賴于對社群的貢獻。
(2)下列對文章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主體部分層層遞進,論述清晰,論述了《周易?大象傳》蘊含的君子精神。
B.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論證了《周易?大象傳》傳遞了蘊含的君子精神的現代價值。
C.全文運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論證了《周易?大象傳》四種君子精神。
D.文章例舉宋代楊簡《楊氏易傳》中的“山上有澤,其山日損;人有忿欲,其德日損”,來論述《周易?大象傳》倡導君子應克制住憤怒,抑制住欲望。
(3)結合文章內容,下列語句不能體現《周易?大象傳》中的君子精神一項是
A.“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髯印盾髯?修身》
B.“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Μu《讀書錄》卷一
C.“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吨芤桌の难浴?br />D.“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赌?修身》組卷:7引用:2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面對面專訪來成都講課的俞曉紅教授。她分享了自己幾十年研究《紅樓夢》的體會、心得,以及需要向受眾廣泛傳輸的見解等。她認為,解讀《紅樓夢》不是哪一個人的專利,人人都可以講,沒必要去追究學術性高低,研究紅樓夢需要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
俞曉紅專門為中學語文教師寫了一本專著《漫卷紅樓:整本書閱讀視野下的<紅樓夢>研究》,她將自己幾十年的紅學學術功底融匯其中,啟發(fā)廣大讀者尤其是中學語文教師更好地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更好地引導青少年對《紅樓夢》的閱讀從“碎片化”走向“整體化”。業(yè)內稱之為“目前有關《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研究中寫得最好的一部”。
一 記者:讀高一的學生,一般是十五六歲的孩子。給這個年紀的讀者講《紅樓夢》,會與成年人講解有所不同嗎?
俞曉紅:我認為沒有什么不同。我們不應該低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曾有學者表達過這樣的顧慮:對高一的學生講整本《紅樓夢》,“寶黛愛情”要不要講?我說,為什么不講啊,如果沒有寶黛愛情,就沒有《紅樓夢》了。而且,我認為,當學生真正讀懂了“寶黛愛情”,反而能明白真正的愛情是一種高級的精神境界,是為對方著想的真愛。所以名著閱讀就是一種高質量的“愛的教育”。我這么一說,這位學者就很釋然。
記者:浸潤在《紅樓夢》里近50年,您覺得自己的人生吸收了哪些營養(yǎng)?或者說,您閱讀《紅樓夢》,最深的感觸有哪些?
俞曉紅:不同年齡段的人讀《紅樓夢》會有不同的興趣點。中學時代主要是關注青春生命,也包含愛情在內,為林黛玉哭。到了大學,正好受到中文系的專業(yè)教育,開始有自己的一些學術思考?!都t樓夢》是兩百多年前的作品,但曹雪芹在寫《紅樓夢》的時候,是超前的。所以很多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都能夠深深地體會到。我在面對生活中的現象或者是遭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從中獲得精神支撐,或者受到一些啟示?!都t樓夢》是小說,是文學,但里面有很多的哲學思考。我記得,資深紅學家、學者蔡義江先生說過,他每讀一次《葬花吟》,便哭一次。當時他都70多歲了。我就在想,一個男性學者在這么大年齡時,讀到《葬花吟》為什么還會哭呢?應該不只是因為沉浸在詩作帶來的感傷中,而是《葬花吟》促發(fā)了他的哲學思考。這是一首贊美青春生命的詩,是生命的贊歌,它有哲學的層次。
二 記者:當下,互聯(lián)網科技發(fā)展很快,人工智能快速發(fā)展,隨之AI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出現像ChatGPT這樣的高級人工智能,對文藝創(chuàng)作、學術論文撰寫等都帶來不小的沖擊。你覺得,這對《紅樓夢》研究會有怎樣的影響?
俞曉紅:ChatGPT出來以后,我們在同學群中就開始討論了。ChatGPT這一款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可以即興創(chuàng)作詩歌,可以設計代碼,可以寫教學設計等,于是我也立刻試用了它,試用了好幾天,后來就沒有多大興趣了。我提問ChatGPT:曹雪芹是誰?它輸出的答案很奇怪,不靠譜,甚至有些信息還存在錯誤。但英語專業(yè)的教授就認為它很好,覺得它能夠幫助大家廣泛地搜集資料,指導學生擬寫論文。我想,這可能跟它的資料庫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它的資料庫越來越豐富,答案可能也會越來越準確。但就目前,還是不行的。
記者:這樣說來,像《紅樓夢》的研究和閱讀,應該也有機器不能替代的部分吧。
俞曉紅:是的。比如說,當你帶著自己的生命體驗去閱讀《紅樓夢》,收獲的是屬于個性的、靈動的、鮮活的東西,這是機器所不能替代的,機器本身沒有主觀情感的存在。另外研究《紅樓夢》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紅學家呂啟祥老師跟我說,曉紅啊,60歲到70歲是你人生最好的年齡。退休后你有大量可支配的時間,你的學術積累比較深厚,人生經驗也很豐富。研究《紅樓夢》恰好需要這些,我相信你會寫出很多好東西。因此,我對未來十年的學術生命,會有一個期待和規(guī)劃。我不知道AI能不能完全取代我這些生命經驗,至少目前還不能。
三 記者:《紅樓夢》研究中存在一種“索隱”現象。有的人要在字里行間找背后的微言大義,認為小說里的某某角色是影射現實中某某人物。對于這種解讀,大眾讀者該怎么對待?
俞曉紅:學文學的要守住一點:考據不能脫離文本。小說作為文學,它雖然有一定的生活原型,但它更是對生活原型的提煉和加工。如果過度一一對應,相當于把文學的品格降低了。當然,曹雪芹的確是用了一些隱喻的方式,表達了曹家敗落的一些故事。但是我們今天在索隱的時候,要把握好一個度。除非有歷史資料印證才行,否則硬去套,就容易把一個學術問題變成一個想入非非的猜謎游戲。這在文學研究中是不可取的。其實,這種思維方式有它的歷史根源。比如《左傳》《史記》,因為是史家寫的,有時候寫帝王不便直說,就要用曲筆,用春秋筆法,于是后世解讀就會出現從微言里尋找大義的思維方式。
記者:除了上述問題,我還注意到,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人讀《紅樓夢》,讀得很投入,很熱烈,但卻容易陷入偏執(zhí)、封閉的狀態(tài),聽不進跟自己不同的意見。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對《紅樓夢》進行沉浸式閱讀,又不迷失自我?
俞曉紅:審美是需要距離的。沉浸式欣賞是沒錯,讀者沉浸閱讀《紅樓夢》中,會跟著書中人物的命運往前走,跟著他們的情感升華思想,從而在這體驗中,獲得對時代、對社會、對人性有更深切有效的認知。但沉浸之后我們還是要有出來的能力,出入自由。沉浸一旦過度,出不來,就成了沉溺。有時候,有些讀者不知道把握審美的距離,不能足夠理性地去看待文學形象,就會把自我投射到角色中,進行偶像化,或者神圣化,不允許別人說他喜歡角色的任何一句壞話。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度,喜歡文學也是一樣。如果過了這個度,走上極端以后,有可能會對自己的現實生活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甚至會損害身心健康。這值得警惕。
(摘編自《<紅樓夢>是值得用生命去閱讀的書》)(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俞曉紅教授認為,解讀《紅樓夢》不是哪一個人的專利,人人都可以講,不一定要去追究學術性高低。
B.業(yè)內人稱俞曉紅的專著《漫卷紅樓:整本書閱讀視野下的<紅樓夢>研究》為“有關《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研究中寫得最好的一部”。
C.俞曉紅消除了曾有學者表達過的疑慮,她認為我們不要低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
D.不同年齡段的人讀《紅樓夢》會有不同的興趣點,俞曉紅教授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闡述了該觀點。
(2)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訪談中俞曉紅教授談論了自己研究《紅樓夢》的心得體會,她認為ChatGPT未來還是不能取代她的人生經驗。
B.記者提問俞曉紅教授具有針對性,針對她在《紅樓夢》研究心得上進行提問,她從三個大方面進行回答,回答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
C.俞曉紅談論到從《紅樓夢》中可以獲得精神支撐和受到啟示,具有超前性,所以人人閱讀《紅樓夢》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D.在訪談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紅樓夢》一直保持學術熱情,并且她認為對《紅樓夢》進行沉浸式閱讀應保持距離。
(3)從訪談中可知,記者從三個方面進行訪談,請同學們根據訪談內容為其擬寫三個合適的標題,并說出依據。組卷:13引用:3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
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器物中的時光
彭程
母親過世一年多后,我開始整理她住過的房屋。收拾的過程中,一些往事被喚醒,曾經的場景再次浮現,消失的時間重新返回。
回憶的開始,被一種歡快的氣息包圍著,仿佛春末夏初時節(jié)那樣明亮愜意。那正是父母剛剛搬來的時候。離開生活了十年的遠郊小鎮(zhèn),住進這套寬敞了很多的大房子,他們欣喜不已。新搬來的東西雜亂地靠墻堆放著,母親將一個用床單打成的圓鼓鼓的大包袱拉過來,解開打得很嚴實的結扣,攤開在客廳木地板上,里面是一迭迭摞著的衣服、毛巾、枕頭等。五月上旬天已經熱了,母親額頭上沁出了汗珠,她用手背去擦掉,說陽光真好。
父親的八十歲生日,正趕上那一年的春節(jié)假期。那時他們已經搬來三年了。那一次聚會最齊全,國外的妹妹一家也趕來了,祖孫三輩十幾個人坐滿了客廳,幾個小孩子嬉耍打鬧,十分熱鬧。全家圍著餐桌吃年夜飯時,父親很興奮,說他要說幾句話,然后從褲兜里掏出一頁紙,原來是事先寫好的。他講了幾點,大意是感謝兒女們孝順,讓他們得以安享晚年,生活得很幸福。這種莊重的方式和他帶有幾分羞澀的表情,讓大家笑成一片。
父親習慣獨處,通常是待在屋子里。偶爾外出時,一是與母親一同去超市或菜市場買菜,二是獨自到小區(qū)里的凈化水售水機處打水。母親喜歡熱鬧,每天上下午都要下樓去,但足跡大都也在小區(qū)院內。夏天在院子北面一片柏樹林里,與一群年齡相仿的老太太們一起做保健操,冬天則移到樓下朝南的一處空地上,曬太陽聊天。
在很長的時間里,他們有一個還算不錯的健康狀況。但自然的鐵律無所逃遁,衰老和病痛不動聲色地增加和升級,緩慢地調整著他們動作的幅度,一點點地蠶食著肉體和精神。
母親的膝蓋開始有問題了,每次從沙發(fā)上起身時,要用雙手扶著茶幾用力撐一下。走平路還湊合,上臺階則明顯吃力。父親腰背愈發(fā)彎曲了,因為缺乏運動,肌肉萎縮,兩條小腿瘦得可笑。于是,屋子里器物的變化增減,也和生命的流程同步。此刻還放在客廳角落里的拐杖和輪椅,便陪伴了他們生命的最后階段。
父親發(fā)病前大半年,有一次說起覺得雙腿沒勁,走路發(fā)飄,我便買了這副拐杖。有一次陪同他到小區(qū)旁一家醫(yī)院體檢,他拄著拐杖慢慢地挪動腳步,幾百米的距離走了很久。這也是記憶中他唯一的一次拄杖。輪椅則是在父親去世后,弟弟趕來處理后事時買的。父親去世,給一向樂觀開朗的母親很大的精神打擊,那種喪夫的哀傷,不是兒女的關心能夠撫慰的。她外出時不再走路,是由于腿腳更費力了,但更可能是她放棄了。這一輛輪椅便成了代步工具,被雇來照顧她的保姆推著,沿著母親走了十年之久的小區(qū)內外的道路街巷,又緩慢地走了一年多,直到有一天徹底停下。
父母去世后,強烈的空空落落的懸浮感,每每從胸間升起。去世后大半年中,母親的骨灰盒放在她自己的臥室里。我隔幾天過去一次,給陽臺上她養(yǎng)的幾盆花草綠植澆水,給床頭柜上母親的遺像點上一炷香,再坐上一會兒。遺像的旁邊,放著一冊薄薄的《金剛經》,是寺院里印制發(fā)放的。篤信佛教的妹妹,安裝了一個巴掌大小的電子播放器,日夜不停地播放著舒緩柔和的佛教音樂,將房間里襯托得更加靜謐。想到當年全家人春節(jié)聚會時的喧嘩熱鬧,恍若隔世。
這是一套復式的房間,在二層靠里面那間屋子里,放著一臺老式縫紉機,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產品。當年在老家的一間狹窄的屋子里,中學生的我曾經趴在上面寫過好幾年作業(yè)。母親手巧,擅長針線活,大到衣服小到鞋樣,都做得很好,我還記得她做的一個繡花繃子,畫面是鮮花和小鳥,格外好看,在墻上掛了很久。有了這臺縫紉機,她更是如魚得水,記得她的同事和鄰居們經常找上門來求她幫忙裁縫,而全家人的衣服,很多也出自這臺機器。
我要留下這架縫紉機,留住一種懷念。
縫紉機旁邊,是一個很大的落地衣柜,里面摞放了很多被褥。我結婚時,按照家鄉(xiāng)習俗,母親給做了幾鋪幾蓋,用的是上好的棉絮,好不容易打聽到縣城里有認識的人開車進京辦事,求人家給捎過來。幾十年了,只用過一套。如今我挑出兩床被子留下,其他的打算放進小區(qū)里的舊衣捐物箱。留下來的我也不會蓋,只是為了保留一份母愛的記憶。
想起人已不再,有些器物也將亡失,不免有些感傷。但感到慰藉的是,畢竟還有不少器物會長久相伴,它們足以牢靠地守護住記憶中我與父母共同度過的日子。
房間里的多數家具,包括一層客廳沙發(fā)前的那一個茶幾,此前已經被我運到遠郊的一所住處。退休在即,期待已久的寧靜生活日益眉目清晰。家具都是木質的,結實耐用,我舍不得扔掉,拉回原廠家翻新了一遍。那處房子客廳要狹小不少,這邊客廳里的幾件放進去,立刻顯得擁擠了。父親臥室的全部家具,則擺放在了我自己的臥室中,每件家具的擺放位置和朝向,完全一樣。
舊物在穿越時光時,也將往日的一些東西留存下來,仿佛一頭從密林間飛馳而過的鹿,軀體上沾著蹭過的樹枝的汁液。一些形象和氣息,可見的和不可見的,都附著在這些器具的表面上,仿佛油漆的幽幽光亮,等待回憶的目光拂過。
除了定下那幾樣東西的去向,我今天的一個收獲,是從一些書頁間、信封里、抽屜中墊底的畫報紙下面,找出了父母的一些零散照片,按照時間前后,分別放入幾個他們的照相簿中,準備帶到那個住所,放在書柜最下層的抽屜里。想他們的時候,就拿出一冊來翻翻。
我會看到父母年輕時的模樣,看到兄妹幾人小時候依偎在他們身邊,看到帶他們去各地旅游,看到許多次的節(jié)日團聚,看到照片上有了更多的孫輩,看到他們越來越衰老疲憊……他們普通的一生,被濃縮在幾本照片集里。
遲早有一天,這一套房屋將改換主人,在里面展開別人的生活。那時候,我會在一百公里外的遠方,被熟悉的家具和器物環(huán)繞,沐浴著和熙溫暖的陽光,而不時泛起的回憶,也會像一陣微風,吹掠過我的心間。
(摘編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筆下的器物,有大包袱、拐杖、輪椅、電子播放器、縫紉機、被褥、照片等,這些都是作者關于父母的記憶,承載了他對父母的一片深情。
B.第二段寫“五月上旬天已經熱了,母親額頭上沁出了汗珠”,但她卻“說陽光真好”,體現了母親剛搬進寬敞的大房子的喜悅之情。
C.文中寫到作者結婚時,按照家鄉(xiāng)習俗,母親給他做了幾鋪幾蓋,但幾十年了,他只用過一套,是因為被子的質量不好。
D.本文語言樸素自然又不乏文采,將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形散而神聚的特點。
(2)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器物中的時光”是如何統(tǒng)攝全文的。
(3)作家祝勇曾說:在“器”中安放的是“道”。請結合本文談談“道”的內涵。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人與民間創(chuàng)作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式,使得中國古典小說呈現了重視情節(jié)的特點。重視寫情節(jié)并不意味著忽視寫人物,而是要①_______,以外在的情節(jié)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tài)。所謂傳奇,就包含了要以情節(jié)動人的意蘊。小說發(fā)展到文人獨立創(chuàng)作之后,重視情節(jié)的特點仍然保留了下來。雖然,這時的小說已不再用讓人驚奇的情節(jié)來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繪人物;但,不靜止地敘述人物內心活動的中國小說往往偏重通過人物的外部言語和行為的表現使讀者體會到人物的內心活動。這是中國古典小說不同于外國小說的一點。
還有一條規(guī)律,就是史傳文學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影響。唐代劉知幾的《史通》總結了史傳文學的經驗,其中說:“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是為實錄?!本褪钦f,②_______,恨它而要曉得它有長處。世上萬事萬物都是矛盾對立的統(tǒng)一體,不可能有純粹的東西。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另一方面③_______,壞人身上有長處。這完全符合辯證法。古典小說對史傳文學傳統(tǒng)的繼承,首先表現在對人的看法和描寫上。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根據這兩段內容,概括中國古典小說的特點。
(3)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為三個短句,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組卷:2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玉堂叢語》中,有一段關于明朝初年名臣周忱(1381-1453年,江西吉安縣人)的記載。明宣德五年(1430年),江南作為發(fā)達地區(qū)竟然拖欠國家稅賦,正擔任工部右侍郎的周忱被任命為江南巡撫,總督稅糧。周忱來到江南,“嘗去騶從入田野間,與村夫野老相語,問疾苦。每坐一處,使聚而言之,惟恐其不得盡也”。他深入民間調查,搜集問題;針對相關問題,研究改革征糧辦法。最終不僅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也解決了江南拖欠稅賦的問題。
材料二:山一程、水一程,習近平總書記調查研究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山水水。在湖南十八洞村調研,創(chuàng)造性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到江蘇調研,首次公開將“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并提出;赴浙江調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發(fā)展格局”……
讀完以上兩則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請結合兩則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0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