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重慶一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一段朽木,上面長滿了苔蘚、地衣,朽木凹處聚積的雨水中還生活著水蚤等多種生物,樹洞中還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項中,與這段朽木的“生命結構層次”水平相當?shù)氖牵ā 。?/h2>

    組卷:71引用:51難度:0.9
  • 2.19世紀,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觀察植物的結構,得出細胞是植物體的基本單位。之后施旺提出動物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后人將他們的研究結果進行整理并加以修正,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細胞學說。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9引用:3難度:0.7
  • 3.科學家在哺乳動物細胞內發(fā)現(xiàn)了一種體積比病毒還小、且具有較厚細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命名為納米細菌。下列對納米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8引用:5難度:0.7
  • 4.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 />①核酸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
    ②乳酸菌內核酸、核苷酸、堿基的種類分別為2、8、8;
    ③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異;
    ④核酸有遺傳、變異、催化、調節(jié)、供能等作用;
    ⑤構成DNA與RNA的五碳糖不同;
    ⑥核苷酸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同。

    組卷:30引用:4難度:0.7
  • 5.以下關于有機物水解和氧化分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6.如下表為某蛋白質(不含二硫鍵)的相關信息,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 />
    相關基團或氨基酸 數(shù)目
    氨基酸總數(shù) 108
    羧基的總數(shù) 15
    R基上羧基數(shù) 13
    氨基的總數(shù) 15

    組卷:20引用:8難度:0.7
  • 7.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常見的有20多種,其中有些含量多,有些含量少,下列有關組成細胞元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8.下列關于“水能成為細胞內良好溶劑的原因”的解釋,較為合理的一項是( ?。?/h2>

    組卷:5引用:4難度:0.7
  • 9.如圖①②③④表示由不同化學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56引用:1難度:0.5
  • 10.內質網(wǎng)負責將多肽鏈正確折疊和加工成有功能的蛋白質。一些外源性因素(如缺氧)會導致內質網(wǎng)腔內出現(xiàn)錯誤折疊蛋白和未折疊蛋白聚集等現(xiàn)象,稱為內質網(wǎng)應激(ERS)。腫瘤細胞的ERS保護機制可促進未折疊蛋白的正常折疊、加速錯誤蛋白降解,以維持腫瘤細胞的存活和轉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0引用:2難度:0.7
  • 11.葉綠體的內共生起源學說認為,十幾億年前,一種原始真核生物吞噬了原始的藍藻,有些未被消化的藍藻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廢物”制造營養(yǎng)物質,逐漸進化為葉綠體,演變過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5引用:1難度:0.7

二、填空題

  • 34.鹽堿地中所含的鹽分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對其開發(fā)利用是提高農業(yè)產(chǎn)能的途徑,但也是個世界性難題。過去的思路主要是治理鹽堿地、讓鹽堿地適應作物,如今科研人員提出要向選育更多耐鹽堿作物、讓作物向適應鹽堿地的方向轉變。比如,在某些地區(qū)可以發(fā)展具有較強耐鹽堿能力的海水稻。請回答下列問題:
    (1)鹽堿地上大多數(shù)作物很難生長,主要原因是
     
    ,植物無法從土壤中獲取充足的水分。在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過程中,外界溶液、細胞質基質、細胞液的濃度從大到小依次是
     
    。
    (2)將普通水稻放在適宜濃度的NaNO3溶液中培養(yǎng),根細胞吸收一個Na+時會排出一個H+,吸收一個NO3-時會排出一個HCO3-。一段時間后培養(yǎng)液中NO3-的濃度下降、Na+濃度上升,說明根細胞吸收
     
    的速率更大,培養(yǎng)液中Na+濃度上升的原因是
     
    。
    (3)現(xiàn)欲進一步判斷海水稻從土壤中吸收Na+的方式是主動轉運還是被動轉運;某生物興趣小組選用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的海水稻,設計實驗如下,請完善實驗思路和實驗結論。
    ①實驗思路:
    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的海水稻,放入適宜濃度的完全培養(yǎng)液中。
    b.甲組加入一定量的呼吸酶抑制劑(抑制ATP的合成),乙組
     
    。
    c.一段時間后,測定
     
    。
    ②實驗結論:
    a.若
     
    ,說明海水稻吸收Na+的方式是主動轉運。
    b.若
     
    ,說明海水稻吸收Na+的方式是被動轉運。

    組卷:22引用:4難度:0.6
  • 35.ATP的結構簡式為A-P~P~P,“~”代表一種特殊的化學鍵,相鄰兩個磷酸基團都帶負電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這種化學鍵不穩(wěn)定。常用32P來標記ATP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上三個磷酸基團所處的位置(A-Pα~Pβ~Pγ),可以通過下列實驗來探究哪一個特殊化學鍵更容易水解斷裂。
    作出假設:
    假設1:               。
    假設2:A-Pα~Pβ~Pγ中Pα~Pβ之間的特殊化學鍵更容易水解斷裂。
    實驗原理:32P標記ATP中某一位置的磷酸基團以跟蹤該磷酸。
    實驗材料:A-Pα~Pβ~*Pγ(*表示32P標記)、A-Pα~*Pβ~Pγ的、酵母菌提取液(提供適宜的反應環(huán)境)。
    實驗方法:將上述A-Pα~Pβ~*Pγ、A-Pα~*Pβ~Pγ分別與酵母菌提取液混合,一段時間后,檢測對應培養(yǎng)液中的游離磷酸(Pi)及Pi~Pi是否含有放射性。
    結合上述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實驗設計推測,假設1應為
     
    。
    (2)本實驗采用了
     
    法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guī)律,酵母菌細胞中的ATP主要來自
     
    (填細胞結構)。
    (3)請根據(jù)上述假設及被標記磷酸基團所處的不同位置,在表格中寫出對應的預期結果:
    組別  ATP中標記的磷酸基團 預期培養(yǎng)液中Pi或Pi~Pi的放射性
    假設1(Pi) 假設2(Pi~Pi)
    1 A-Pα~Pβ~*Pγ
     

     
     
    2  A-Pα~*Pβ~Pγ
     
     
     

    組卷:13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