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qū)部分學校聯(lián)考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30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什么叫作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來就美,有些人物生來就丑。比如稱贊一個美人,你說她像一朵鮮花,像一顆明星,像一只輕燕,你決不說她像一個布袋,像一條犀牛或是像一只癩蛤蟆。這就分明承認鮮花、明星和輕燕一類事物原來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癩蛤蟆一類事物原來是丑的。說美人是美的,也猶如說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樣,她的高矮肥瘦是她的星宿定的,是她從娘胎帶來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無關。這種見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們費許多心力去實驗最美的顏色是紅色還是藍色,最美的形體是曲線還是直線,最美的音調是G調還是F調。
          但是這種普遍的見解顯然有很大的難點,如果美本來是物的屬性,則凡是長眼睛的人們應該都可以看到,應該都承認它美,好比一個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說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說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假如你說一個人美,我說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說服我呢?有些人歡喜辛稼軒而討厭溫飛卿,有些人歡喜溫飛卿而討厭辛稼軒,這究竟誰是誰非呢?同是一個對象,有人說美,有人說丑,從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說有些不妥了。
          因此,有一派哲學家說美是心的產(chǎn)品。美如何是心的產(chǎn)品,他們的說法卻不一致。康德以為美感判斷是主觀的而卻有普遍性,因為人心的構造彼此相同。黑格爾以為美是在個別事物上見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覺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現(xiàn)“莊嚴”“厚重”的概念。你覺得《孔雀東南飛》美,由于它表現(xiàn)“愛”與“孝”兩種理想的沖突。托爾斯泰以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訓。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說法。說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錯誤的可能而沒有都是不錯的可能,好比一個數(shù)學題生出許多不同的答數(shù)一樣。大約哲學家們都犯過信理智的毛病,藝術的欣賞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覺得一件事物美時,我們純憑直覺,并不是在下判斷,如康德所說的,也不是在從個別事物中見出普遍原理,如黑格爾、托爾斯泰一般人所說的;因為這些都是科學的或實用的活動,而美感并不是科學的或實用的活動。還不僅此,美雖不完全在物卻亦非與物無關,你看到峨眉山才覺得莊嚴、厚重,看到一個小土墩卻不能覺得莊嚴、厚重。從此可知物須先有使人覺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憑心靈創(chuàng)造出美來。
          依我們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產(chǎn)生的嬰兒。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覺。形象屬物而卻不完全屬于物,因為無“我”即無由見出形象;直覺屬“我”卻又不完全屬于“我”,因為無物則直覺無從活動。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見出美。拿欣賞古松的例子來說,松的蒼翠勁直是物理,松的清風亮節(jié)是人情。從“我”的方面說,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萬人所見到的形象就有千萬不同,所以每個形象都是每個人憑著人情創(chuàng)造出來的,每個人所見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個人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品,它有藝術品通常所具的個性,它能表現(xiàn)各個人的性分和情趣。從“物”的方面說,創(chuàng)造都要有創(chuàng)造者和所創(chuàng)造物,所創(chuàng)造物并非從無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這材料也要有創(chuàng)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癩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這一個藝術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貢獻,一半是松的貢獻。
    (摘編自朱光潛《“情人眼底出西施”——美與自然》)
          材料二:
          人與自然的交流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從自然中索取物質,維持生命,同時又從它身上感悟美感,培養(yǎng)審美能力。大自然靠什么給人以美感呢?它蘊含有許多美的要素,如:對稱、和諧、奇巧、虛實、變化、新鮮等。這些要素我們在人類的精神產(chǎn)品中,如小說、戲劇、繪畫、音樂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為豐富。這些東西再簡化一點就是三樣:形狀、顏色、聲音。形、色、聲這三樣基本東西經(jīng)對稱、和諧、奇巧等的變化組合,就出現(xiàn)無窮無盡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遠遠多于人為的創(chuàng)造,所以藝術強調師法自然,杜甫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劉海粟十上黃山“搜盡奇峰打草稿”。
          客觀的景物和人怎樣溝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創(chuàng)造一件藝術品呢?是通過人與自然的交流,通過藝術家的觀察,再創(chuàng)造。劉勰說,“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是通過眼睛觀察,內心思考,經(jīng)過一番醞釀吐納之后才加工出來的。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個步驟。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們看到鮮艷的花朵、奇?zhèn)サ纳椒濉⑿性屏魉@些美好之物就會被吸引。不論是人還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歡。有學者研究動物也有趨美厭丑的本能。不過與動物不同,人能將這種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種定式,于是相應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壞,物象之異可轉化為精神之別。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寧靜,范仲淹所謂物悲物喜,這就是意境。
    (摘編自梁衡《山水為何有美感》)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哲學家和科學家費盡心力進行實驗,尋找最美的顏色、形體、音調,其依據(jù)正是美本在物這一認識。
    B.朱光潛用有人喜歡溫飛卿討厭辛稼軒,有人卻討厭溫飛卿喜歡辛稼軒這一現(xiàn)象,形象地指出了美本在物之說存在的問題。
    C.梁衡認為美在自然,自然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美,藝術創(chuàng)造需要師法自然。這種認識符合美本在物的美學觀點。
    D.朱光潛文側重闡述的是美產(chǎn)生的機理——心物結合,梁衡文側重闡述的是美感獲取的途徑——觀察與創(chuàng)造。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朱光潛認為康德的主觀判斷、黑格爾和托爾斯泰從事物中得出普遍原理的美學觀點不合適,依據(jù)的是藝術欣賞都是情感的而非理智的。
    B.在朱光潛看來,如果一個事物能給人美感體驗,說明它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客觀事物了,而是已經(jīng)融入了主觀的個性化認知。
    C.梁衡認為小說、戲劇、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所具有的對稱、和諧、奇巧、虛實、變化、新鮮等美的要素是師法自然得到的。
    D.朱光潛認為,美之中有人情也有物理,二者缺一不可;在梁衡看來,引發(fā)人的美感需由美形及美情及美理,三者相互依存。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朱光潛“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覺”觀點的一項是
     

    A.能稱為“美”的就不“自然”,稱為“自然”的就還沒有成為“美”。
    B.盾從防御看是美的,矛則從進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
    C.美是理念的內容通過具體可感的活生生的形象得以顯現(xiàn)。
    D.物之所以美,是由于自我感情的移入。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請分別用兩則材料中的主要觀點,對下面詩句中“白菊”美感的形成進行闡釋。
    柔艷的尖瓣攢蕊的白菊,如同美人的拳著的手爪,拳心里攫著一撮兒金粟。(聞一多《憶菊》)

    組卷:1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失去了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何新成哭了,哭得十分悲切。每天晚間,當爸爸媽媽關起臥寶的門休息時,只有小花貓跟他在一起。有時半夜里聽見外面發(fā)出奇怪的聲音,或是聽到有人在樓下大聲吵架,何新成會感到孤單,害怕。每當這個時候,小花貓就會跳到床上,及時出現(xiàn)在他面前,用嘴巴或尾巴碰碰他的臉,堅定地跟他站在一起,給他以安慰。小花貓仿佛在對他說:有我陪伴你,你什么都不要怕,好好睡吧。每天早上,當何新成醒來時,在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他枕邊的也是小花貓。有時小花貓會用舌頭舔舔他的耳朵,舔得他的耳朵癢酥酥的,小花貓仿佛在對他說:該起床了,當學生的不能睡懶覺。于是他就穿衣服起床,并順便把小花貓抱一抱。而從今以后,何新成再也見不到他的小花貓了。
          何新成之所以哭得如此傷心,還有一個原因,他從何趙莊的小學轉到上的小學之后,班里有的同學嫌他是從農(nóng)村來的,嫌他說話有老家的口音,嫌他土里土氣,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他土鱉。何新成在老家時看見過土鱉,在門后的絨土里,在院子里柴草垛下面,都看見過。土鱉的身體扁扁的,下面長著許多細腿,是一種很不講衛(wèi)生的蟲子。同學們怎么能給他起這么一個難聽的外號呢!這個外號很快就在同學們中間傳開了,一聽土鱉,同學們就知道指的是他,相比之下,他的大名何新成好像不重要了。這樣帶有羞辱性的外號,使何新成在班里仿佛成了一個另類,不少同學都排斥他,不愿搭理他?;叵肫鹚诤乌w莊小學,一連三年都是班里的三好學生,班里許多同學想巴結他都巴結不上,他是何等的驕傲,地位是何等的優(yōu)越!到了金泉礦小學,他成了被嘲弄、被欺負的對象,地位一落千丈,再也驕傲不起來。這樣的處境,他還沒有跟媽媽說過。土鱉的外號這么難聽,連他自己都說不出來,他怎么好意思跟媽媽說呢!
          何懷禮的憤怒是因為失掉了第二個孩子,貓偷吃肉松就成了引燃何懷禮憤怒的導火索,通過從樓上扔掉貓,他的憤怒才終于發(fā)泄出來。何新成的委屈先是在校園里受到了歧視和欺負,他的委屈還一直沒有在家里表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爸爸殘忍地扔掉了他心愛的小花貓,使舊的委屈上增添了新的委屈,兩個委屈加在一起,終于超出了他對委屈的忍受能力,他再也忍不住了。何新成哭著喊起了媽媽:媽媽,媽媽!小花貓在危難之時求救于他,他在痛苦時刻只能求救于媽媽。
          媽媽把新成抱住了,一手捂著他的頭安慰他說:好了,別哭啦。王國慧意識到她這一輩子就這一個孩子了,不會再有第二個孩子了。她對新成心疼得也快要哭了。
          何懷禮卻不允許何新成哭,他說:不許哭,你老子還沒死呢,你哭什么哭?再哭老子揍你!
          何懷禮氣哼哼地回到臥室里去了。
          何新成還在哭:媽媽,我不想讓小花貓死。小花貓要是死了,我就沒有好朋友了。
          小花貓不一定會死,貓會跳高,爪子會接地,能力可強呢。你沒聽人家說嘛,狗記千,貓記萬,狗能記住一千里路,貓能記住一萬里路,說不定,小花貓還會自己回老家呢!等咱啥時候回到老家一看,小花貓正在老家的家門口等著咱們呢!
          媽媽,我也想回老家,我不想在這兒上學了。
          想回老家可以,等到過年的時候,媽媽帶你一塊兒回去。不想在這兒上學可不行,因為你的戶口轉到了這里,就只能在這里上學。
          何新成想跟媽媽說,這里的同學看不起他,瞎給他起難聽的外號,但他沒有說。他已經(jīng)有了自尊心,并開始學會了自己壓抑自己。還有,何新成隱隱約約感覺到家里最近好像出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似乎與媽媽肚子里懷的小妹妹有關。媽媽沒有跟他說小妹妹怎么樣了,他也沒有問。媽媽以前跟他說過,不該打聽的事情不要打聽。
          何新成不哭了,悲傷的情緒漸漸有所緩解。媽媽問他,你跟同學們都熟悉了嗎,打成一片了嗎?
          媽媽既然問到他和同學們的關系,應該說是為他提供了一個實話實說、訴說心中委屈的機會,然而他把機會放棄了,他的回答是:打成了。
          今天的作業(yè)寫完了嗎?
          快寫完了。
          作業(yè)一定要完成。接著寫吧,寫完作業(yè)抓緊時間睡覺。媽媽幫新成把折疊床撐開,把被褥鋪好,才回到臥室去了。
          當晚何新成遲遲睡不著覺,按理說,睡不著覺是成年人才會出現(xiàn)的情況,因為人一大,責任就大,煩心事就多,會影響睡眠。而像何新成這么大的小孩子,正是吃涼不管酸的時候,正是瞌睡多和倒頭便睡的時候,怎么會睡不著覺呢?原因不難理解。是他第一次遇到了生與死的問題,經(jīng)歷了離別的問題,心神的某個痛點受到了刺激。也許他以前在村里也看見過別人家死人,埋人,從老家往礦上遷移時,跟爺爺奶奶、大伯大娘、叔叔嬸子等,也算是一種離別。因為死的是別人家的人,跟他的心沒有什么內在的聯(lián)系,他一點兒都不覺得痛苦。離別的雖說是他的親人們,因為不是生死離別,他也沒感到傷心。小花貓的猝然失去就不一樣了,帶給他的是撕裂般的痛感。小花貓雖然不是一個人,但他對小花貓比任何人都覺得親密。包括生他養(yǎng)他的媽媽。比如說每天晚上媽媽都是關上臥室的門和爸爸睡在一起,只有小花貓形影不離地跟他一塊兒待在客廳里。他和小花貓之間的聯(lián)系是感情的聯(lián)系,也是心與心之間的聯(lián)系。 如果說新成和小花貓之間有一根紐帶的話,那就是情感和心靈的紐帶。扯斷這根紐帶,難免使新成的情感和心靈都會帶出血來。
          客廳里的燈熄滅了,黑暗像煤炭一樣瞬間填滿了屋子。何新成仿佛覺得小花貓就睡在他枕邊,他不由得伸手往枕邊摸了摸,枕邊空空的,什么都沒有。
    (節(jié)選自劉慶邦《家長》,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痛失花貓讓何新成悲切難耐,這讓我們看到一個內向孩子的悲憫善良和孤獨寂寞。
    B.何新成對媽媽隱瞞了與同學關系的真相,這說明了他已經(jīng)學會了壓抑和欺騙自己。
    C.何新成有了他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失眠,是各種煩心事的疊加刺激了他心靈的痛點。
    D.何新成提出轉回老家的愿望,媽媽沒有明白他的意圖,失去了走進他內心的機會。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畫橫線語句用“跳”“碰碰”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小花貓在何新成孤單害怕時,帶給他朋友般的安慰和溫暖。
    B.小說用插敘的敘述方式,補充介紹何新成在老家見到的土鱉的樣子,突出了這一侮辱性外號給他的自尊心帶來的傷害。
    C.小說采用兒童視角來敘述故事,以何新成的眼光去觀察和打量父母的生活,顯得更真實,便于表現(xiàn)孩子復雜的內心世界。
    D.小說以平實老練的語言、不急不緩的敘事節(jié)奏,寫出了一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問題,引人深思。
    (3)請對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作簡要點評。
    (4)小說多處運用對比手法,對主人公心理的剖析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組卷:3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11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曾經(jīng)歷過戰(zhàn)斗最慘烈的淞滬會戰(zhàn)。從他記事起,生活就籠罩在日軍飛機的轟炸掃射之中。在 ①             的年代,沈忠芳斷斷續(xù)續(xù)才讀完小學課程。沈忠芳認為,“如果我們也能擁有自己的飛機,一定要打得他們 ②             ?!庇谑牵?953年高中畢業(yè)時?,看到報考目錄有北京航空學院,沈忠芳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飛機設計專業(yè)。直到學校增設了火箭導彈專業(yè),讓一直圍繞飛機制造作為目標的沈忠芳產(chǎn)生了投身導彈研發(fā)事業(yè)的想法。僅僅有厲害的飛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厲害的導彈才能真正保衛(wèi)國家。
          沈忠芳三次擔任導彈研發(fā)任務的總指揮。面對關乎國家未來的大事,敢于拍板做決定的人 ③              。沈忠芳每次都能夠在看清風險后,理智做出決定并將責任扛在自己肩頭?!俺晒α耸羌w的,失敗了我個人負責”。沈忠芳的“一肩挑”讓團隊成員們看到了責任與擔當,有這樣的領頭羊,路又怎么會走歪呢?
          2009年國慶,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tǒng)亮相閱兵式,觀禮臺上的沈忠芳熱淚盈眶,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來強大我們的民族。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文中畫波浪線的有語病,請加以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反問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組卷:2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托爾斯泰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
          以上材料帶給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