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山西省晉中市平遙二中高二(下)月考語文試卷(2月份)

發(fā)布:2024/6/7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對于人文研究來說,計算方法以往只是作為輔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種新的人文研究形態(tài)應運而生,這就是“數(shù)字人文”。學者莫萊蒂曾設想一種建立在全部文學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學研究,人們必須借助計算機對大規(guī)模的文學文本集合進行采樣、統(tǒng)計、圖繪、分類,描述文學史的總體特征,然后再做文學評論式的解讀。為此,他提出了與“細讀”相對的“遠讀”作為方法論。弄清計算機的遠讀與人的細讀之間的差別,不僅能使我們清晰地界定計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幫助我們重新確立人的閱讀的價值。
          計算機是為科學計算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擅長的是“計數(shù)”,而非“理解”。要處理自然語言文本,計算機必須先將文本置換成便于計數(shù)的詞匯集合,或者用更復雜的代數(shù)模型和概率模型來表示文本,這一過程被稱為“數(shù)據(jù)化”。數(shù)據(jù)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雖然損失了原始文本的豐富語義,但終究是可以計算的了。不過,盡管計算機能處理海量的語料,執(zhí)行復雜的統(tǒng)計、分類、查詢等任務,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
          遠讀是數(shù)字人文的基石。大規(guī)模的文本集合上的遠讀,基本可以歸為兩類:一是對文本集合整體統(tǒng)計特征的描述,一是對文本集合內(nèi)在結構特征的揭示。例如,數(shù)字人文學者米歇爾等人對數(shù)百萬冊數(shù)字化圖書進行多種詞匯和詞頻統(tǒng)計,以分析英語世界的語言演變,這屬于前者;莫萊蒂用地圖、樹結構來分別展示文學作品的地理特征和偵探故事的類型結構,這屬于后者。無論是宏觀統(tǒng)計描述還是內(nèi)在結構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體內(nèi)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結果都是需要解讀的。正如米歇爾所說,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為人文材料的宏觀研究提供了證據(jù);但是要解讀這些證據(jù),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樣,是有挑戰(zhàn)性的。對遠讀結果的解讀,仍然要依賴學者在細讀文本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對本領域的認知和理解。一句話,人的閱讀不可替代。
          需要補充的是,當考察單篇文本的文本特征(例如計算一篇文檔中所有單字的出現(xiàn)頻率),或者分析其內(nèi)部結構(例如提取一部小說中所有人物的對話網(wǎng)絡)時,數(shù)據(jù)量也會增長到個人無法處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對文本集合所做的討論在單篇文本層面也是成立的。
          一個普遍存在的對數(shù)字人文的評判依據(jù),是看數(shù)字人文能不能更好地回答傳統(tǒng)人文學者所關心的問題。嚴格說來,只有當數(shù)據(jù)量或者數(shù)據(jù)精度超出了個人閱讀理解的能力范圍時,才有理由借助計算機來對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進而提供給人去進行深入解讀,數(shù)字人文不僅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賦予我們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我們現(xiàn)在可以問,五千年來全人類使用最頻繁的詞是什么。透過這類問題,可以獲得觀察超長歷史時段文化現(xiàn)象的新視角。
    (摘編自王軍《從人文計算到可視化——數(shù)字人文的發(fā)展脈絡梳理》)(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數(shù)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計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領域,在研究中發(fā)揮作用。
    B.要實現(xiàn)莫萊蒂設想的世界文學研究,首先應進行大規(guī)模的文學文本集合的數(shù)據(jù)化。
    C.選擇遠讀還是細讀的方法,取決于閱讀的對象是大規(guī)模的文本集合還是單篇文本。
    D.數(shù)字人文不僅為文本處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區(qū)分“計數(shù)”與“理解”,是為了論證計算機不能處理某些特定類型的文本。
    B.文章轉(zhuǎn)述數(shù)字人文學者米歇爾本人的說法,有助于論證應該更全面地看待遠讀。
    C.文章第四段討論單篇文本層面的問題,對前文補充論證,使得論證更加周密。
    D.文章同時肯定計算機遠讀和人的細讀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們對遠讀的誤解。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人文研究的主體,在數(shù)字人文中實現(xiàn)了從具體的學者個人向計算機的轉(zhuǎn)變。
    B.遠讀不是要深化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而是要發(fā)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數(shù)字人文的價值,在于將歷史上未被注意和閱讀的文本都進行數(shù)據(jù)化并做研究。
    D.和人的細讀相比,遠讀的理念和做法體現(xiàn)出大數(shù)據(jù)時代文理融合的跨學科取向。

    組卷:316引用:7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 2.材料一:
          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質(zhì),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曲并不同質(zhì)。
          據(jù)傳說,希臘人為了奪回海倫,舉兵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們佯逃,留著一匹腹內(nèi)埋伏精兵的大木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見木馬,把它移到城內(nèi)。典祭官拉奧孔當時極力勸阻,說留下木馬是希臘人的詭計。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臘人的天神。當拉奧孔典祭時,河里就爬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一齊絞死了。
          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紀在羅馬發(fā)現(xiàn)的拉奧孔雕像似以這段史詩為藍本。菜辛拿這段詩和雕像互較,發(fā)現(xiàn)幾個重要的異點。因為要解釋這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zhì)說。
          據(jù)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現(xiàn)一種輕微的嘆息,具有希臘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現(xiàn)詩人所描寫的號啕呢?希臘人在詩中并不怕表現(xiàn)苦痛,而在造型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chǎn)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在表現(xiàn)痛感之中,他們?nèi)郧笮蜗蟮耐昝馈?br />      其次,據(jù)史詩,那兩條長蛇繞腰三圈,繞頸兩圈,而在雕像中它們僅繞著兩腿。因為作者要從全身筋肉上表現(xiàn)出拉奧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詩,筋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苦痛就看不見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讓拉奧孔父子赤裸著身體,雖然在史詩中拉奧孔穿著典祭官的衣服。
          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作這樣一個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圖畫用存于空間的形色,詩用存于時間的聲音?!w或部分在空間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體’,物體和它們的看得見的屬性是圖畫的特殊題材。全體或部分在時間上相承續(xù)的事物叫作‘動作’,動作是詩的特殊題材?!?br />      換句話說,畫只宜于描寫靜物,詩只宜于敘述動作,靜物各部分在空間中同時并存,這種靜物不宜于詩,因為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xù)的語言。比如說一張桌子,畫家只需用寥寥數(shù)筆,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語言來描寫,你須從某一點說起,說它有多長多寬,等等,說了一大篇,讀者還不一定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詩只宜敘述動作,因為動作在時間上先后相承續(xù),而詩所用的語言聲音也是如此。這種動作不宜于畫,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xiàn)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比如說,“我彎下腰,拾一塊石頭打狗,狗見著就跑了”,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簡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
          但是談到這里,我們不免有疑問:畫絕對不能敘述動作,而詩絕對不能描寫靜物么?萊辛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圖畫也可以模仿動作,但是只能間接地用物體模仿動作。……詩也能描繪物體,但是也只能間接地用動作描繪物體。”
          換句話說,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面表現(xiàn)動作的全過程;詩描寫靜物時,亦必化靜為動,以時間上的承續(xù)暗示空間中的綿延。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材料二:
          《拉奧孔》所講繪畫或造型藝術和詩歌或文字藝術在功能上的區(qū)別,已成老生常談了。它的主要論點——繪畫宜于表現(xiàn)“物體”或形態(tài),而詩歌宜于表現(xiàn)“動作”或情事,中國古人也浮泛地講過。晉代陸機分劃“丹青”和“雅頌”的界限,說:“宜物莫大于己,存形莫善于面?!边@里的“物”是“事”的同義字。邵雍有兩首詩說得詳細些:“史筆善記事,畫筆善狀物。狀物與記事,二者各得一”;“畫筆善狀物,長于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詩筆善狀物,長于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
    菁優(yōu)網(wǎng)
          但是,菜辛的議論透徹深細得多,他不僅把“事”“情”和“物”“形”分開,還進步把兩者各和時間與空間結合: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雕塑只能表現(xiàn)最小限度的時間,所畫出、塑出的不可能超過剎那內(nèi)的物態(tài)和景象,繪畫更是這一剎那內(nèi)景物的面觀。我聯(lián)想起唐代的傳說:“客有以《按樂圖》示王維,維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臀慈?,引工按曲,乃信?!彼未蚶ā秹粝P談》批駁了這個無稽之談:“此好奇者為之。凡畫奏樂,止能畫一聲?!薄爸鼓墚嬕宦暋蔽遄忠矌椭覀兞私庖皇滋圃姟P炷队^釣臺畫圖》:一水寂寥青靄合,兩崖崔翠白云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畫家挖空心思,終畫不出“三聲”連續(xù)的猿啼,因為他“止能畫一聲”。徐凝很可以寫“欲作悲鳴出樹難”,那不過說圖畫只能繪形而不能“繪聲”。他寫“三聲”,寓意精微。就是萊辛所謂繪畫只表達空間里的平列,不表達時間上的后繼,所以畫家畫“一水”加“兩崖”的排列易,畫“一”而“兩兩”而“三”的連續(xù)“三聲”難。
    (摘編自錢鍾書《讀<拉奧孔>》)(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雕塑《拉奧孔》既呈現(xiàn)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xiàn)為丑態(tài),體現(xiàn)了希臘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面
    B.萊辛是歷史上質(zhì)疑“詩畫同質(zhì)”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
    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于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材范圍。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詩歌是時間的藝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和明白。
    B.繪畫只能是對所畫對象某一瞬間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據(jù)畫作是推想不出所畫對象動作的過程的。
    C.“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闥送青來”等詩句,化靜為動,以動作來描繪景致。
    D.沈括質(zhì)疑了唐代傳說,從這個例子可判斷,后人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其實沒有道理。
    (3)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組卷:6引用:1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過  年
    茅盾
          天是陰沉沉的;天像在發(fā)悶,又像是沒有睡醒,沒精打采似的。雖然說不上是喜歡,老趙可是向來就不覺得他有理由來反對這樣的天氣。一年到頭,他白天上公事房,公事房里他所占有的那個角落反正是不論陰晴都得開電燈的,晚上呢,他當然有個家,一丈見方那樣一間,盡管外邊太陽曬得狗吐舌,他這家還是得不到什么陽氣。
    “我見鬼么,來看這種年貨!”老趙偷偷嘆口氣,心里說。抽身就想走。
          現(xiàn)在他覺得街上走的人,好像都是辦年貨的;而且又覺得手提著糖果、餅干、年糕、瓶裝酒等等誘人的東西的,也特別多——比空手的人多。他惘然想起昨天也是在這條街上走過,偶然朝一家食品店望一眼,看見高高掛在那里的一提一提的東西,其實也不過小小兩個紙盒的密餞,再加兩瓶酒,幾塊紅白年糕,可是標價就要幾萬。
          有人說:“大減價的鋪子真多,幾乎一條街上沒有不是大減價的,可是一看標價,比上月不減價的時候倒又提高了?!?br />“這是為了下月不減價時再提高作準備呀!”又一人立刻接著俏皮地說。
          各種的報導,各種的預測,于是紛紛而來。
          老趙坐在他的“崗位”上,只是傾耳諦聽,臉上沒有什么表情,心里也不起任何反應,
          大減價的鋪子跟他向來很少關系,正像早上他路上碰見的鮮花攤兒一般。和他有切身關系的物品,向來是無所謂大減價的。
          他一邊想,一邊惘然看著那些閑談的同事們的臉。他忽然覺得這些臉都很陌生,這些臉雖然各有各的表情,而且是極善變化的表情,可是又都那樣勉強而刻板,好像是些不同形式的面具。而且即使是高聲的笑,那笑聲也極不自然,似乎本來不想笑,也并無可笑之處,不過為了閑談中間總得夾一點笑聲才合適,于是就官樣文章的笑了起來。
          這一個新的感覺,使得老趙心里發(fā)毛,不敢再抬眼看了,而且又不敢想象自己的臉是否也跟面具似的,如果是,那又是怎樣個譜式?
          老趙心里感到點空虛。逢到過年這么一個習俗相沿的佳節(jié),要是單位里干脆不放假,那他這做父親的不帶孩子們樂一天,似乎也不算有虧父道,可是偏偏又放了假了,他怎么辦呢?站在馬路上茫然四顧的時候,他的第一個念頭是要設法曲盡為父之道,反正一年只這一次。于是心里就默默地計算他的口袋里的全部財產(chǎn)。難道他做父親的就連一些口福都不給他的孩子們么?不用什么山珍海味,有這么一點甜甜的,富于脂肪的,便夠叫孩子們快活得跳了;而這,似乎尚在他能力范圍以內(nèi)。
    “貴得怕人呀!”老趙低聲說,便也伸手去摸一下那塊寶貝。
          取錢的時候,手又碰到自己正楷抄寫的那張單子,老趙微微一怔,但是他仍然很痛快地付了錢,拿起年糕,奮步走出了那店鋪。
          現(xiàn)在只有老婆交辦的差使了。要是這也順利完成使命,那就連夫道也盡了,老趙真可以自傲是一個善良的堂堂公民。而手里的一斤豬油年糕又那么重甸甸地怪窩心,一絲開朗的皺紋掠過了老趙的蒼白的面孔。
          天黑的時候,老趙回到家里了,這時候,在他這家所在的那條小巷子外邊,而且麻雀的煞拉煞音的也在那整齊的樓房里響起來了。
          在小巷子里,也有個醉漢扯緊了嗓子,似哭非哭地,在哼著什么小調(diào)。從那些破爛平屋里閃出來的點點桐油燈光,加倍襯出了這地段的陰森——但并不冷落。擠在這里的人家照例是不能啞起嘴巴來的,今晚當然不會例外,不過跟坡上那一帶整齊的樓房比起來,這里是另一種調(diào)子罷了。
          老趙的家也是這樣。他的老婆檢點著丈夫買來的東西,檢一樣,就問一次價錢,又嘮叨了一回;兩個小孩子拉住父親一會兒問他明天放不放假,一會兒又夸說他們天黑以前在坡上那一帶樓房前面所見的好吃的好玩的種種;這個說了一遍,那個又搶著重說一遍,似乎光是說說也夠快樂似的。
          老趙不作聲?;仡^看一眼兩個睡著的孩子,好像自己回答自己似的說:“總也快過完了,抗日戰(zhàn)爭就要勝利了?!?br />“哦,打完了仗,天上就落下金子來么?”老婆生氣地大聲說著。
          老趙低了頭,半晌,這才偷偷嘆口氣說:“人,總得有個希望呵,人是要希望來喂養(yǎng)的罷!”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天是陰沉沉的”“沒精打采似的”,寫出了自然環(huán)境的晦暗,給全文打上了暗淡的底色,奠定了感傷的情感基調(diào)。
    B.老趙在大街上,“心里感到點空虛”,既指對那些同事們閑談中間夾一點笑聲的不解,也指他面對物價飛漲的不知所措。
    C.老趙回到家,兩個小孩子纏住不放,“這個說了一遍,那個又搶著重說一遍”,寫出了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及對父親的關心。
    D.小說前后兩次出現(xiàn)“偷偷嘆口氣”,都很好地反映了老趙的心理,同中有異,前者是無奈中有憤慨,后者則是無奈中有期待。
    (2)有人說茅盾的作品體現(xiàn)了“矛盾”,請概括老趙生活中的矛盾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文中老趙是特定時代的特定人物,雖然生活不易,但其身上依然有許多亮色。請分析小說是如何刻畫這種亮色的。

    組卷:53引用:6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8.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張并踐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為儒家對后世的遺囑。只要是中國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目不識丁,①           ,而絕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遺囑,也就變成了整個中國文化的主要遺囑。
          其實,孔子完整的人生規(guī)劃是“②           ”,但一輩子下來,治國、平天下的目標不但自己沒有達到,講給別人聽也等于對牛彈琴。十余年奔走于一個個政治集團之間,并無成效。回來一看,親人的離世使“齊家”也成了一種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實踐了的可讓別人信賴的結論,也只有這一條?!靶奚怼北臼撬?guī)劃的起點,沒想到,竟變成了終點。不錯,做人,是永恒的起點,也是永恒的終點。因為與人人有關,所以能夠代代感應,③           。
          做君子、不做小人,這是一種永不止息的人格動員,它使多數(shù)社會成員經(jīng)常發(fā)覺自己與君子的差距,然后見賢思齊,產(chǎn)生對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修身”、鍛鑄人格的過程,而“即時打造、批量生產(chǎn)”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實。
          總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揚及現(xiàn)代青年一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遠意義的包含個人修身的具體內(nèi)容和方法的研究儒家文化不可或缺的孔子的修身之道是一套完整科學的儒學思想體系。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長句改成四個短句,要求用“孔子的修身之道”作為首句的開頭,保持原意,語句通順,語意連貫,符合邏輯,可以調(diào)整語序,增刪個別詞語。

    組卷:12引用:1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zhuǎn)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406引用:19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