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1《4.11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2021年同步練習卷(30)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0分,滿分0分)

  • 1.中國皇帝最早知道世界有五大洲的地理概念,是在( ?。?/h2>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2.下列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途徑不包括( ?。?/h2>

    組卷:8引用:9難度:0.9
  • 3.下列對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3引用:4難度:0.9
  • 4.從遼、宋、夏三者關系的發(fā)展變化中,可以看出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 ?。?/h2>

    組卷:10引用:8難度:0.6
  • 5.康熙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的主要特點是( ?。?/h2>

    組卷:1引用:5難度:0.6
  • 6.下列關于漢武帝開辟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0引用:3難度:0.7
  • 7.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歷代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問題都十分重視。下列有關少數(shù)民族的行政機構表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3引用:8難度:0.7
  • 8.明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與金國博易。三處榷場,其歲人百余萬緡?!比秷龅脑O置( ?。?/h2>

    組卷:12引用:4難度:0.6
  • 9.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蹦軌蝮w現(xiàn)這一思想理念的做法是( ?。?/h2>

    組卷:7引用:7難度:0.8
  • 10.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下詔“其辮發(fā)、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復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發(fā)于頂”。明太祖這一統(tǒng)治舉措( ?。?/h2>

    組卷:4引用:3難度:0.6
  • 11.漢唐中國遵循古代文化秩序與政治秩序疊合的理想形態(tài),在中國與四鄰的關系中,形成一個多重同心圓網(wǎng)絡,中國居于中央,編織列國于四周。這一網(wǎng)絡的形成根源于( ?。?/h2>

    組卷:19引用:21難度:0.6
  • 12.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幾千年來不斷積淀的結果。在秦朝對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作出的貢獻中最重要的是( ?。?/h2>

    組卷:3引用:13難度:0.6

四、材料分析題(共3道)

  • 37.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存、共同發(fā)展的國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響,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進著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華夏國家、民族從春秋戰(zhàn)國起就逐漸加快了它的一體化進程。這種一體化進程打破“邦國”“宗族”壁障,使國家、人民不論在政治制度、個人身份、族類從屬上都發(fā)生極大變化。
    ——摘自李禹階《華夏民族與國家認同意識的演變》材料二: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發(fā)諸嘗逋亡人(逃離原有戶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贅婿、賈人……以適強戍”,在直抵陰山的地方置“四十四縣”,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萬北逐戎狄。
    ——《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三:(漢元帝竟寧元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
    ——《資治通鑒》司馬光 卷二十九(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國家和民族的變化。
    (2)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秦漢時期在民族關系處理上有哪些方式?

    組卷:2引用:6難度:0.5
  • 38.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源遠流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造成中華文明這一鮮明個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國歷史上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統(tǒng)”思想的潛移默化,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而秦漢時期正是這種理念完全定型的關鍵階段。秦漢時期的最高統(tǒng)治者,都對統(tǒng)治思想進行了選擇,用以規(guī)范、整齊全國上下的思想,并構筑了統(tǒng)一的制度文化。秦漢時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揚“春秋所以大一統(tǒng)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摘編自黃樸民《論秦漢文化的時代精神》材料二
    菁優(yōu)網(wǎng)
    材料三 10到15世紀,在我國西北到東北的廣大地區(qū),先后建立了“遼”“西夏”和“金”三個民族政權。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和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它們都在漢字的影響下,創(chuàng)制了本民族的漢字系文字。
    --摘編自王鋒著《從漢字到漢字系文字》材料四 我國北方草原歷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園,他們以部落為基本的社會組織,各部落在草原上遷徙不定,往往為爭奪草地、水源相互仇殺。清朝入關前,統(tǒng)一漠南蒙古,開始分定各地部界,嚴禁互相侵越;入關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會,形成新的管理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為數(shù)旗,小者自為一旗,旗長由蒙古各部首領世襲擔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統(tǒng)屬,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來亦受限制。合數(shù)旗為一盟,盟長、副盟長以及會盟地由朝廷指定,對各旗進行監(jiān)督,處理各旗不能解決的事務,盟不是一級行政機構,盟長不得干涉各旗事務。
    --整理自2011年全國文綜卷(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秦漢文化蘊涵的時代精神及作用。
    (2)分別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并簡述其共同影響。
    (3)根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區(qū)事務采取的措施。

    組卷:1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