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湖北省鄂東南省級示范高中高考歷史模擬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4/28 8:51:19

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48分)

  • 1.四川三星堆遺址和安徽阜南都出土過龍虎尊(如圖1、2),兩者在造型、紋飾方面幾乎一樣。阜南出土的龍虎尊系商代晚期青銅酒器,年代更久遠,做工更精細。這可以用來證明( ?。?img alt="菁優(yōu)網"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305/237/135f4037.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2難度:0.6
  • 2.據《漢書》載,漢武帝時,公孫弘和太常、博士等商議,提出“以治禮掌故以文學禮儀為官”,并且選通一藝以上的小吏“比百石以下補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邊郡一人”,得到武帝批準。這一建議的實施( ?。?/h2>

    組卷:8難度:0.6
  • 3.下表是兩宋時期部分宋廷詔書。由此可知,兩宋時期( ?。?br />
    時間 內容
    淳化二年(991)二月 “峽路州軍于江置撞岸司,賈人舟船至者,每一舟納百錢已上至一千二百,自今除之?!?/td>
    宣和元年(1119)正月 “應客人興販米斛,般赴災傷州縣,并免沿路力勝稅錢。候豐熟日依舊。”
    紹興二十九年(1159)正月 “應客販食米若無他貨,并實時放行,應禾谷皆合免稅。如有違慢,許民戶經監(jiān)司、御史臺越訴,當議重作施行。”

    組卷:3難度:0.6
  • 4.明代的軍戶和匠戶,必須不時離開家鄉(xiāng),前往數百里乃至數千里的地方當差。以此為契機,在明前期相當長的時間里,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民眾跨地域流動,形成了一個涵蓋整個明帝國的跨地域網絡。這一數量龐大的流動人群和跨越南北的服役網絡的存在( ?。?/h2>

    組卷:7引用:7難度:0.6
  • 5.清代府制基本沿襲明制,但是清朝有意識地劃小府域,將邊疆與民族地區(qū)的軍民府、土府向內地府制靠攏,并將諸多治理繁重、區(qū)位里安的直隸州升府,使清末府數較明末清初增加了36%。同時,118個屬州降為散州,不再領縣。清朝這些舉措意在( ?。?/h2>

    組卷:2引用:3難度:0.6
  • 菁優(yōu)網6.如圖解讀合理的是( ?。?/h2>

    組卷:7難度:0.5

四、近現代西方職業(yè)教育

  • 19.材料一 路易十四時期,重商主義思想萌發(fā),重商思想與教會強權在碰撞中開始法國職業(yè)教育世俗化的進程。在國家的重視下,培養(yǎng)制造業(yè)工人被視為當務之急,職業(yè)教育、軍事教育、工藝和高職院校相繼出現。1791年頒布《塔列蘭法案》規(guī)定,以學區(qū)為單位設立中等教育機構,一方面進行普通教育,另一方面教授為生活做準備的職業(yè)科目。1792年孔多賽提出取消宗教課程,除了教授基礎知識外,也應學習技能,例如測量土地、農業(yè)、手工業(yè)等。1880年頒布《關于徒工手工學校和初等補習學校的法律》將徒工于工學校劃歸國家初等學校,由教育部、商業(yè)部共同管轄,管轄方式為財政補助。
    ——摘編自潘雅《法國職業(yè)教育世俗化:歷史演進及特點》材料二 1933-1934年,職業(yè)教育工作者與聯邦緊急救援署密切合作,為失業(yè)工人提供培訓機會。同時,聯邦緊急救援署聘請了許多失業(yè)的職業(yè)教師來培訓其他工人。在大蕭條期間,這些新政救濟機構開展的職業(yè)教育培訓,極大的豐富和補充了學校的職業(yè)教育。職業(yè)培訓課程包括非全日制和夜校課程保證了學員可以在業(yè)余時間參加職業(yè)再培訓,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受場地和設施所限,學校內的職業(yè)課程偏向理論和學術型課程;而大蕭條期的這些職業(yè)培訓以快速就業(yè)獲得薪水而開設的,因此針對性更強,甚至有的是邊實際工作,邊進行培訓,可以更快的獲得職業(yè)所需的技能。
    ——摘編自李純童《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研究》(1)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推動近代法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因素。
    (2)根據材料二,指出與近代法國相比羅斯福新政時期職業(yè)教育的新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斯福新政時期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社會影響。

    組卷:10引用:5難度:0.5

五、中國與世界

  • 20.小楚同學在進行歷史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發(fā)現某雜志以“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為主題開展了一期專題討論,原刊編者按如下: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新時代中國史學,既要立足中國,又要放眼世界,推動歷史學相關學科融合發(fā)展。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對話與融合,是歷史學永恒的命題,將中國史與世界史互寓其中,有助于對中國史有更深刻的詮釋,有助于對世界史有更全面的認識,有助于在對人類歷史的科學探索中,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解釋人類文明的真諦。
    請以“中國與世界”為主題,自擬命題,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征文。(要求:自擬命題,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