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遼寧省丹東市高考歷史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饕餮紋最早出現(xiàn)在良渚、龍山等文化的玉器、陶器上,也稱獸面紋,融合蟲、魚、鳥、獸等多種動物元素,有“驅鬼辟邪”之義。青銅器上的獸面則出現(xiàn)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紋飾神態(tài)愈加生動,形狀復雜多變,應用更普遍。饕餮紋的流變說明( ?。?/div>
    組卷:5引用:9難度:0.6
  • 2.漢賦最初是典型的宮廷文學,其內容多是為天子歌功頌德,描寫國家的富強,篇幅普遍較長,稱大賦;漢末以來,小賦流行,篇幅更加精簡,文風更加樸素、自由,內容側重于抒發(fā)個人心志或針砭現(xiàn)實。漢賦的變化說明( ?。?/div>
    組卷:19引用:9難度:0.6
  • 3.如表是隋唐時期成丁、入老年齡變化統(tǒng)計表。表反映出當時( ?。?br />
    時間 成丁年齡 入老年齡
    開皇二年(公元582年) 18 60
    大業(yè)元年(公元604年) 22 60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21 60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 22 58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 23 60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 25 55
    組卷:33引用:9難度:0.5
  • 4.1272年,元帝國于嶺北行省設和林宣慰司,由中書省直轄,并在此后的22年間,向嶺北行省調入大批漢軍、南宋降軍、南人及蒙古軍民,給予耕牛、農具,于怯鹿難、杭海、五條河、和林等地屯種。這些措施( ?。?/div>
    組卷:21引用:5難度:0.5
  • 5.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員,必由六部官員、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計議,而后推薦,再經皇帝批準任用,稱“廷推”。大臣們若未經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簡拔的話,則深以為恥。據(jù)此可知,廷推制度( ?。?/div>
    組卷:21引用:16難度:0.5
  • 6.晚清《賞奇畫報》記錄了男女著新式衣裝上茶樓品茗,當眾牽手遭非議的往事;《時事畫報》繪制的“酸儒末路”,描繪了廢除科舉制時舊文人結伴專程前往官府查看張貼出的公告,“驚駭異?!鄙踔廉斀謶Q哭之狀。這反映了當時( ?。?/div>
    組卷:7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均為必做題,共52分。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紀中葉,烏克蘭東部承認了俄羅斯對其的統(tǒng)治權。沙皇政府在此地限制烏語推行俄語。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友好各民族關系的“本土化”政策在蘇聯(lián)推廣。這一時期,蘇聯(lián)支持烏語發(fā)展,烏語在蘇聯(lián)的烏克蘭地區(qū)獲得了官方語言地位,有80%以上的學校把烏語作為教學語言,政府官員能用烏語進行工作。1945年,加里奇、沃倫等地并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領土獲得歷史性統(tǒng)一。烏克蘭恢復俄羅斯化運動,西烏克蘭的蘇維埃化時間較長且伴隨暴力。此階段,斯大林以培養(yǎng)蘇維埃人民為目標,間接降低了烏語地位。
    ——摘編自戴曼純《烏克蘭語言政治與烏克蘭化》材料二 直到16世紀,愛爾蘭語還是絕大多數(shù)愛爾蘭人的主要交流語言。17世紀,英國征服愛爾蘭,此后大力強化在愛爾蘭的英語推廣政策。到1911年,僅有12%的愛爾蘭人還使用愛爾蘭語,且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愛爾蘭西部偏僻農村。但愛爾蘭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一直十分強烈。1922年,愛爾蘭通過武裝斗爭脫離英國贏得獨立。
    ——摘編自田鵬《原蘇聯(lián)民族語言政策的失誤與思考》(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蘇聯(lián)對烏語政策差異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合理積極的語言政策對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意義。
    組卷:6引用:3難度:0.5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
    1888年 康有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國”,“欲行教于美,又欲經營殖民地于巴西,以為新中國。”
    1900年 梁啟超期望建立具有民權、法律和主權觀念的“新中國”,即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中國。
    1904年 孫中山提出“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yōu)椤腥A民國’”。這是“中華民國”一詞的最早出現(xiàn)。
    民國初年 報刊雜志和政黨也以“新中國”命名?!靶轮袊~,三尺孩童皆知之”。
    1915年 陳獨秀希望從思想文化領域入手,通過改造國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國”。
    1923年10月 中共提出“統(tǒng)一中國,造成新中國”。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5年12月 中共提出“把自己改變?yōu)樘K維埃人民共和國”。
    1936年8月 中共將“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
    1940年 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相結合,這就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就是我們要造成的新中國”。
    1947年10月 毛澤東提出要“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一個“獨立、自由、富強和統(tǒng)一”的“新中國”。
    1949年10月 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據(jù)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國”一詞的概念內涵與話語演進》等從整理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圍繞“新中國”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jù),表述清晰。)
    組卷:2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