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9/10 6:0:10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戰(zhàn)國時期,各國有權勢的大臣都私家養(yǎng)士,培植學派,為自己制造輿論。其中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秦國的文信侯呂不韋,門下食客動輒幾千人。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源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2.秦獻公時政府以五家為“伍”編排戶口;秦戶籍實行分類登記制度;漢承襲秦的戶籍制度,且在每年八月進行戶口清查,年終還需將戶口變化層層上報,接受中央的審查。據(jù)此可知秦漢時期( ?。?/h2>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3.如表是唐代周邊胡族成員改從漢姓表,作為直接論據(jù)可以用來探究的論題是( ?。?
    姓名 原出身民族 資料出處
    王武俊 契丹 《舊唐書》卷142
    王廷湊 回鶻 《舊唐書》卷142
    張寶皋 新羅 《新唐書》卷220
    劉崇望 鮮卑 《舊唐書》卷179
    高仙芝 高麗 《新唐書》卷135
    白元光 突厥 《新唐書》卷136
    裴玢 疏勒 《新唐書》卷110

    組卷:7引用:1難度:0.5
  • 4.清雍正帝認為“桑木可以飼蠶,棗栗可以佐食,柏桐可以資用,即榛檔雜木,亦足可以供爨”;乾隆帝也強調:“農田為生民之本,而樹畜尤王政所先”,因此“更令地方有司,化導民人,自勤樹植,以牧地力,以益民生”。據(jù)此可知清朝時期(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5.19世紀中后期,有學者斥責英商人行徑“其鴉片之售中國者,常十之八九,是英夷之剝我元氣而富強其國者,專在是矣。犬羊之族不知信義,唯利是圖,處心積慮于百余年之前”。據(jù)此可知,該學者旨在( ?。?/h2>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6.北洋政府成立后,1915年與智利簽訂《中華智利友好條約》,互享互惠國待遇,且無明文給予領事裁判權;1917年中國對德奧宣戰(zhàn),收回了其在中國享有的租界、領事裁判權及協(xié)定關稅等不平等特權。這反映了(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7.淞滬會戰(zhàn)前,西方軍事專家預測中國軍隊最多可以堅守一個星期,結果戰(zhàn)爭打了一個月以上;在張華洪車站,面對中國軍隊的猛攻,日軍只有全力投入部隊才能穩(wěn)住戰(zhàn)線;黃浦江上的日本艦隊,僅僅勉強守住陣地。這可以說明(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8.在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有參會人員談到: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科學技術在多數(shù)領域大約滯后15到20年,有些領域差距更大;經濟上的差距可能是20年、30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50年。這可以從側面說明(  )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9.中世紀西歐國家封建貴族因為繼承權問題戰(zhàn)爭頻發(fā),而戰(zhàn)爭又會導致國家疆域的不穩(wěn)定。1337年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起因便是法國王位繼承問題,戰(zhàn)爭后英國基本喪失了在歐洲大陸的領土。這反映出中世紀西歐(  )

    組卷:0引用:1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3題,50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紀中期以來,在商業(yè)化影響和黑死病沖擊下,英國以教俗貴族和勞動者為代表的傳統(tǒng)等級發(fā)生顯著分化,以鄉(xiāng)紳和中產階級為主體的新興階層異軍突起,社會結構處于新舊交替之中。傳統(tǒng)貴族鋪張浪費和新興階層模仿攀比更高階層,形成了過度消費問題。過度消費造成有限資源大量消耗,物價上漲,消費者負擔加重,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奢靡之風盛行,等級界限模糊不清,也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鑒于此,英國議會頒布了11部禁奢法令,以強制規(guī)范城鄉(xiāng)居民的飲食和服飾等生活消費標準,全社會初步養(yǎng)成了理性消費的風氣。
    ——摘編自徐浩《14-16世紀英國社會的過度消費問題與禁奢法令的實施》材料二:宗教改革從精神層面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瑞士人的思想觀念,使瑞士較早地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乃至孕育了瑞士人執(zhí)著的工匠精神,為鐘表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了積極的因素。新教的出現(xiàn)推動了“合理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加爾文的神學明確了人間的國和天上的國的區(qū)別,從而為追逐利潤的商人和放債者的冒險活動正了名。加爾文賦予節(jié)儉、勤勉等商業(yè)美德以宗教價值,新教徒一方面聚斂財富,一方面又推崇禁欲主義,為資本主義初期的原始積累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思想迎合了當時瑞士新興資產階級追逐財富的要求,為瑞士新教同封建王權的斗爭和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
    ——摘編自馬丁《歐洲宗教改革與瑞士鐘表業(yè)的崛起》(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中期以來英國和瑞士兩國民眾思想觀念轉變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世紀中期以來英國和瑞士兩國民眾思想觀念轉變的不同原因,簡析其共同影響。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史籍記載
    17世紀末,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2中載:“閩、粵銀多從番舶而來。番有呂宋者,在閩海南,產銀....故閩、粵人多賈呂宋銀至廣州”。
    材料二:西班牙人的檔案記載
    1574年,利格爾報告:1573年與中國商人的交易很順利,“因為我們在這兒積蓄了大量銀幣,而這些中國人需要他們,”同年,米蘭道拉給西班牙國王的報告中也說:“為了償付商品的價值,他們取走了金子和銀子。他們非常精明,其余任何東西都不接受”。
    圍繞材料中某一個現(xiàn)象,選取角度,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達準確、邏輯清晰)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