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高教版基礎(chǔ)模塊下冊(第四版)《師說》2022年同步練習卷(2)

發(fā)布:2024/4/29 8:6:34

一、基礎(chǔ)知識:

  • 1.(1)韓愈,唐代
     
    家、
     
    家。字
     
    ,世稱
     
    ,謚號
     
    ,又稱
     
    。唐代
     
    的倡導(dǎo)者,主張
     
    ,恢復(fù)先秦兩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著有
     
    。后人推他為   
     
    。與柳宗元并稱為 
     
    ,有“
     
    ”和“
     
    ”之名。蘇軾稱韓愈為“
     
    ”。
    (2)《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說”的意思是
     
    ,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皫熣f”的意思是
     
    。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解答題

  • 2.注音。
     

     
     
     

     

     
     
     

     

     

     

    經(jīng)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3.用《師說》文中的原話填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
    (2)教師的職責是
     

    (3)從理論上闡明從師學習必要性的句子是
     
    。
    (4)擇師原則是
     
    。
    (5)文中概括弟子和老師各有長短原因的句子是
     
    ,如是而已。
    (6)“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币痪湔Z出《
     
    》,原句是
     
    。引述孔子言論得到的結(jié)論是
     
    。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4.填寫空缺的句子。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
     
    。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聞道有先后,
     
    ,如是而巳。
    組卷:9引用:2難度:0.5

三、閱讀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 13.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它也是統(tǒng)率全文的中心句。
    (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能無惑。(誰,哪一個) 其聞道也先乎吾。(本來)
    B.童子之師。(那些)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豈,哪)
    C.余其能行古道。(贊賞) 士大夫之。(類、輩)
    D.作《師說》以之。(贈送) 是故貴無賤。(沒有)
    (3)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與現(xiàn)在的用法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③今之眾人,其圣人也亦遠矣。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⑥吾從而師之。
    A.②③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
    B.①③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
    C.全不相同。
    D.全都相同。
    (4)從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時,學于余。
    D.圣人無常師。
    (5)下面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愚人”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的側(cè)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諷刺。
    (6)選出下列說法不當?shù)囊豁?
     

    A.韓愈是中唐散文家、詩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稱韓昌黎:以其官職,世稱韓吏部,死后溢“文”,故又稱韓文公。
    B.韓愈與同時代的另一位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導(dǎo)了著名的古文運動,反對浮夸不實的文風,主張“惟陳言之務(wù)去”,倡導(dǎo)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風。
    C.韓愈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了《師說》外,另有《馬說》《祭十二郎文》等。
    D.韓愈借《師說》告誡學生李蟠,論述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xiàn)了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斗爭精神。
    (7)解釋劃橫線詞語。
    ①則恥師焉,矣。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③其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人也遠矣。
     

    ⑤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
     

    ⑥官盛則近。
     

    ⑦彼與彼年相若也。
     

    (8)下面對文章前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cè)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作者對于那些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的士大夫,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諷刺。
    (9)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強調(diào)了教師的重要作用,認為教師能夠起到“傳道受業(yè)解惑”的功能。
    B.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師,不應(yīng)該因為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
    C.第二段作者分三層進行論述,并且運用了對比手法從不同的側(cè)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從于師的不良風氣。
    D.作者認為“童子之師”只能起到“授之書而習其句讀”,所以非??床黄稹巴又畮煛?。
    (10)翻譯下列句子。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③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⑤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⑦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⑧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組卷:8引用:2難度:0.5

四、閱讀文段:

  • 14.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第一段文字運用的論證方法是什么?論點是什么?
    (2)“之”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學者必有師。(結(jié)構(gòu)助詞,“的”)
    B.郯子徒,其賢不及孔子(指示代詞,這些)
    C.句讀不知。(結(jié)構(gòu)助詞,“的”)
    D.作《師說》以貽。(代詞,李蟠)
    (3)“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背鲎?
     
    ,這句話的意思是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六藝”是指
     
    這六種經(jīng)書。
    (4)“
     
    ”從句式上看,是一個被動句,意思是不受時俗的限制。
    (5)解釋。
    ①六藝經(jīng)習之。
     

    ②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
     

    ③作《師說》以之。
     

    ④圣人無師。
     

    ⑤余其能行古道。
     

    (6)翻譯。
    ①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組卷:8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