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鄭州市六校聯盟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講好中國故事本質上是一種跨文化傳播,國家間的語言障礙、經驗障礙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國故事的傳播渠道,造成傳播路徑不暢。將本土表達與精準送達相結合,是拓展中國故事傳播路徑的有效手段。
本土表達就是在了解國際受眾思維方式、接受習慣和理解框架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適時適地地調整傳播路徑,通過采取針對不同國家的本土化表達,構建起中國故事的國內外對話體系,增強傳播的針對性。一方面,要深入目標傳播國的文化背景,準確把握其接受特點,以尋求中國故事傳播的突破點,為調整傳播路徑做好準備;另一方面,針對國別差異,用目標國聽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話語和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讓雙方在互通的基礎上開展互動交流。
精準送達就是運用以數據為核心的算法技術,將中國故事融入高效的傳播載體和平臺,分析受眾的個性需要、喜好和習慣,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推送和個性化傳播,以提高講好中國故事的精準度。一方面,要開發(fā)運用國內外受眾使用率高、表現力強的載體,以高效的載體助推中國故事的精準送達;另一方面,用適宜的表達方式推送故事內容,以個性推送實現精準送達,滿足個體的差異性需求。
(摘編自吳倩倩、張一《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大國精彩的三大著力點》)材料二:
隨著媒體融合發(fā)展不斷深入,其對我國國家軟實力建設,特別是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顯現。
內容融合是媒體融合中最直觀的層面。在國際傳播中,媒體可以利用自身特點,對內容進行充分挖掘,從多角度滿足國際受眾的分眾化需求。與此同時,還可以改變以往單一媒體、單一形態(tài)的傳播局限,利用新技術加強與國際公眾的互動,增加趣味性。同時,充分利用新技術實現傳播交互,提升國際輿論場的活躍度。在新技術助力下,國際傳播不再是傳統(tǒng)的單向傳播,能實現與受眾的互動。國際受眾在接觸網上信息時,擁有跟帖、留言等表達的機會,可獲得更多的參與度和體驗感,這能增強國際輿論場上相關議題的活躍度。
在國際傳播中,不僅需要有優(yōu)秀的作品和豐富的內容,還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傳播載體或渠道,才能將我們精心烹飪的“精神大餐”送達國際公眾手中。多樣化的終端連接增加了國際傳播的途徑。這些終端設備能適用于多樣化的情景,發(fā)揮其獨特作用,各司其職又融為一體。國際受眾在不同的生活場景,甚至是碎片化的時間里,也都全天候、全方位地被納入國際傳播的網絡。在此意義上,渠道融合極大增加了我國國際傳播的空間和規(guī)模。
平臺融合是渠道融合的升級階段,一個成熟的平臺往往運營多個渠道。在國際傳播中,可以建設自己的平臺“造船出?!?,也可與成熟的平臺合作“借船出海”,通過吸引多種傳播主體的廣泛參與,進行模式創(chuàng)新,將中國的故事和聲音傳得更遠更深。當前,要加強國際傳播,除了傳統(tǒng)的官方對外媒體,還要強調其他行為主體的積極作用,如政府部門、高校、企業(yè)、非政府組織、公眾等。平臺融合為多元主體參與、形成矩陣化傳播提供了可能。如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不僅自建平臺,還在全球十多個社交平臺上運營了20多個官方賬號,其在臉書上的賬號擁有7000多萬粉絲。
當今,“西強我弱”的國際傳播格局并未發(fā)生根本改變,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媒體融合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這種“傳播逆差”擁有不斷縮小的可能,中國面臨贏得國際傳播戰(zhàn)略主動的歷史機遇。未來,我國的國際傳播體系必然與媒體融合的大勢相適應,無論在內容、渠道和平臺方面,我們的國際傳播能力都擁有極大的提升潛能。
(摘編自張明新、文子玉《媒體融合促進我國國際傳播的功能探析》)材料三:
講好中國故事,在當前西方話語霸權語境下,必須尋求并獲得在國際場域的傳播力。要想國際社會了解和接受我們,就要主動把我們的想法說清楚,讓真實的聲音先入為主。中國故事內容上豐富多彩,但在精神內涵和價值立場上,我們必須根植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充滿自信地向世界介紹中華文明為世界帶來的豐富歷史智慧和歷史貢獻;必須圍繞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向世界講好中國人民砥礪奮進、自強不息建設新中國的故事,講好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故事。
如果說中國故事是中國話語、中國立場的形象化表述,那么,修辭手法就是對中國故事表述系統(tǒng)的加工和裝飾。修辭手法包括語言修辭和視覺修辭。語言修辭強調使用語言符號及對比、隱喻、象征等修辭策略,以講述真實感人的個案、生動有趣的故事等。視覺修辭則是用圖像化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要求必須了解目標受眾的視覺文化心理。運用視覺修辭,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層的文化符號輸出上,而應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當代價值內嵌于視覺圖像中,以有效的視覺修辭策略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聲音。
在跨文化傳播實踐中,情感認同往往是達成意義認同的有效手段,當我們被一個故事感動時,往往也就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承載的價值觀。中國故事的對外傳播,必須能夠塑造喚起國外受眾情感認同的敘事語境。一方面?zhèn)€人了解他人的獨特經歷,并設身處地地體會和理解
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尋求在特定議題上的共同見解,秉持“求同存異”的精神,尋找中外共同的情感認同點。當然,中國故事的對外傳播,不能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要經由故事引人入“道”。入“道”就是經由中國故事的對外傳播,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事務和公共議題的中國方案、中國價值、中國智慧。
(摘編自連子強《中國故事對外傳播敘事的體系性規(guī)定》)(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土表達需要針對我國現實,尋找與不同文化間的契合點,進而開展互動交流。
B.精準送達主要針對個體受眾,既離不開高效的載體,又要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
C.單一媒體不能夠表現一個好故事的諸多要素,因而需要借助全媒體、融媒體等。
D.修辭手法訴諸文化符號,從而能讓外國人更好地“聽得懂、聽得進”中國故事。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真實客觀、積極主動對外傳播中國故事是對抗西方話語霸權的有力手段之一。
B.根植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圍繞新中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講好中國故事。
C.增進理解、尋求共識,能喚起國外受眾情感認同,提升我國對外話語感召力。
D.情感認同是達成意義認同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國故事對外傳播的最終落腳點。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國日報網推出系列視頻,在主流社交媒體平臺上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不同需求的公眾推出分眾化賬號,實現精準傳播。
B.“這里是海南”系列活動聘請多種語言的運營人員與不同國家的粉絲進行線上互動,及時回復各國粉絲的提問。
C.“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題影像展,善用隱喻、映襯、雙關等修辭敘事,設計出“一帶一路”動漫、吉祥物、表情包等。
D.中國國際電視臺在移動客戶端上打造了聚合新聞、社交、直播、視頻等多渠道的平臺,吸引了海外數百萬用戶的參與。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
(5)請依據三則材料中的觀點,對下列國際傳播案例進行簡要點評。
動畫片《雪人奇緣》在全球46個國家上映。影片中雪人大毛的冒險之旅途經千峰競秀的黃山、波光瀲滟的千島湖、臨江危坐的樂山大佛……讓海外觀眾足不出戶游遍大美中華;片中大毛對家的渴盼與期待,奶奶的操心與嘮叨,伙伴們的團結與勇氣,都讓觀眾倍感溫暖。組卷:41難度:0.3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過封鎖線
茅盾 昨夜朦朧的月光下只覺得這大房子像個堡壘,今天白晝再進來一看,嘿,這簡直可以說是一座要塞。
那一圈圍墻,團團四周全是上下兩層槍眼,門樓頂上居然雉堞式,而且是平頂,必要時這就是機關槍陣地。說它像一座城,實在不嫌夸大?,F在這“城”中就住了十幾家老百姓。他們騰出一間招待那五個客人——逃難的外江佬。
五個客人洗過臉,都坐在闊大的木板鋪上,看一個十六七歲的大孩子擦步槍的機件。而那大孩子是被派來招呼他們的。他們要問的話很多。最要緊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他們還想多知道一點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過去兩個晚上的夜行的經驗,特別是行列常常脫節(jié),走不快的人急得要命——這一些不大好的秩序,使得他們想起了就滿心不安,問話就多了。但是這大孩子只能說客家話??腿酥械睦闲炷苷f半生不熟的廣府話。和這大孩子雙方都半懂不懂地攀談了好一會兒,仿佛弄明白了:今晚走的路要通過敵人在公路上的兩道封鎖線。
一個年青人帶著個墨水瓶走進房來,就在靠近窗洞的桌旁坐下,在一本筆記簿上寫起什么來。
客人們認識這面孔。昨夜在半山松林里,他是徹夜擔任警衛(wèi)的。雖然看樣子他并不有閑,可是五個客人不肯放過他,談話就開始了。
這青年懂得國語,也能說幾句,雖然十分生硬。他告訴他們:今晚能走,不過要通過兩道封鎖線。
“是不是你送我們去?”
“現在還沒曉得?!?br />“我們希望你能去。因為你能說國語,我們路上方便些?!?br /> 他點一下頭,不說什么,談話暫時中斷。
他拿出一本相當厚的書,很用心地讀著,時時在筆記簿上記下些什么。
客人們瞥見了這書名是《論民族民主革命》,話題又來了。客人們一次一次追問,才知道他是南洋華僑,在新加坡做機器工人,廣州失陷以后和許多熱血的華僑子弟跑回祖國來,參加了抗戰(zhàn)的陣營,他姓張。
……
下午三時許,客人們看見阿張還是捧著那本厚書,坐在窗洞下的桌子旁邊。
離動身還有兩小時,那個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掛,——軍氈,糧袋,胸前交叉的子彈帶,手榴彈兩顆,一支長槍則斜掛在肩頭。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調和。
“你也去嗎?”客人之一好奇地問了一句。
他笑嘻嘻點著頭。
“還有誰是去的?阿張呢?”又問。
他很快的說著客家話。
“他說什么?”客人之一問他的同伴。
“他說,路上如果碰到了敵人,就請他們吃手榴彈?!泵銖娔苈牰睦闲旎卮稹?br />“不要只顧快走,以至失了聯系……”這是客人們向姓張的青年提出的要求。
阿張都答應了??墒撬偃冢骸安豢梢源蚴蛛?,不可以吸煙,不可以談話。昨晚我們看見遠遠有火光,還當是敵人呢!”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阿張的肩頭斜掛著卷成一團的軍氈,腰間是手榴彈,手電筒,手里是一支手槍。開路是四支長槍,壓隊是兩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長槍則在中間,五個客人緊接著他,兩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
他撮口吹了一聲,這一行人就在夕照中移動。
第一次休息以后,月亮已經高掛天空,照的田野里一片蒼白。這對于通過封鎖線,是一種威脅?!安灰髀?,不要吸煙”的叮嚀又重復了一次,“不要太走快”的要求也重復了一次,于是又上路了。一片樹林橫在前方,疏疏落落的,但月光已被遮去了不少。穿過這樹林,又走過一大片曠野,猛看見遠處有像高墻一般的東西,卻是連綿的山岡。一行人和這遙遠的山岡平行而進,又走了若干時,便見白森森地橫在前面的像是一條河。隊伍先頭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腿藗兏欢鄷?,已經走近那“河”邊,這才知道原來是一條公路,“這該就是所謂封鎖線罷?”客人們心里這樣想。然而隊伍還是不停地走,而且還是急急地走,終于又遇到了樹林,這才停下來休息。
“剛才走過的就是封鎖線罷?”客人們問。
“不是,下去才是封鎖線。不過這里兩邊山上全有敵人的哨位,這里是危險區(qū)域。”神情又緊張起來了??墒遣换?。因為客人們最怕在這陌生地方掉了隊,可是今晚的秩序很好,整然是行軍的姿態(tài),就增加了他們不少勇氣。
上路的時候,客人們又看見他們這休息的地點原來也是經過選擇的;不但有樹木隱蔽,而且還是個洼地。在他們休息的時候,還有兩個瞭望哨在兩三丈樹林外的高地上呢!
一小時以后,所謂的封鎖線也平安通過了,然而隊伍忽在曠野中停止。阿張和其他的隊員聚在一處,悄悄地說了一些話,便又發(fā)令再走。大概十多分鐘以后,隊伍又停止了。這回是在平坦的曠野里,遠遠近近有些矮小的松樹。他們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張將他的手電筒也藏在衣襟里。
“前面的山頭,就有敵人的哨位,”阿張悄悄地對客人們說,“我們要從山腳下偷偷地過去。不要作聲,連咳嗽也要耐住。腳步也要輕些。二十多分鐘就可以過去。”
這是第二道封鎖線了。月光很好。前面那山頭看的很清楚。隊伍靠緊著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著山腳,像一條蛇,輕輕溜過去。
當人們躺在樹下休息時,樹蔭外的斜坡上,有一個蹲著的黑影,槍托在手里。這就是那個大孩子,現在擔任了瞭望哨。
客人想起出發(fā)以前這大孩子說的,要是遭遇了敵人,就請他們吃手榴彈,都不禁微笑。
“今晚過封鎖線,然而沒有昨晚路上那樣慌亂,無秩序?!笨腿酥蛔匝宰哉Z地,“可見調度是不可少的?!?br />(寫于1942年11月,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五個客人不斷找機會跟人對話,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陌生的地方缺少安全感。
B.文中兩次寫阿張在桌旁看書的畫面,以此來表現他在掩飾內心的緊張和焦慮。
C.小說提到那大孩子和阿張身上的“裝備”這一細節(jié),暗示了過封鎖線的危險。
D.阿張再三叮囑客人們三個“不可以”,是因為他們昨晚的三種行為太過散漫。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寫像“堡壘”的大房子,極具地方特色,也體現游擊隊的選址用心,為人物出場和情節(jié)展開提供場景
B.小說以全知視角進行敘事,無論是對五個客人,還是對阿張和那個大孩子,都有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
C.小說在處理過封鎖線這一情節(jié)時,未寫敵我雙方的火力交鋒,但情節(jié)張弛有致,給讀者極好的閱讀體驗。
D.小說以時間為序,講述了游擊隊護送五個客人過封鎖線的故事,寫出了游擊隊勇敢機智、富有戰(zhàn)斗經驗。
(3)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過封鎖線》如同《荷花淀》,小說也沒有交代革命者的具體姓名。《過封鎖線》塑造了哪些革命者?請結合文本賞析革命者群像特征。
(4)文中沒有寫與敵人的正面交鋒,但籠罩著緊張的氛圍,這種氛圍的逐步強化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組卷:2引用:3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13分)任務一:
-
7.在不同語體和語言環(huán)境中,同一內容的表達方式往往不同。假如由你負責策劃一場講座,為了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場,需要將“歡迎對方按時參加”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條件表述出來,每句不超過10個字。
(1)在給兄弟單位的請柬中:
(2)在給下級的通知中:
(3)在給專家的邀請函中:
(4)在邀請朋友捧場的口頭約定中:組卷:2引用:1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儒家的擔起。
(2)《法句經》:“勝者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諍自安。”鼓勵擺脫外物的束縛,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這是佛家的放下。
(3)《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鄰,導大窾,因其固然……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币赖蓝?,順應規(guī)律,這是道家的看開。
擔起,放下,看開,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對于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任意結合兩家的觀點,或綜合三家的觀點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8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