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遼寧省丹東市高三(上)第一次段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我們把“五四”以來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詩經(jīng)》研究范式稱為現(xiàn)代詩經(jīng)學或現(xiàn)代詩學。它的特點是把《詩經(jīng)》只做詩講,對于其中篇章和其他的愛情、婚姻、家庭、勞作、軍事題材的詩有什么區(qū)別,在歷史上起了什么作用,普遍說明不夠不透甚或闕如。事實上,《詩》在歷史上是以“經(jīng)”的形式而非以“詩”的形式發(fā)揮其作用的,《詩》首先是“經(jīng)”,其次才是詩。今天應當給它一個“經(jīng)”的定位,這其實也是恢復它原有的地位。
          作為“經(jīng)”和作為詩區(qū)別甚大?!敖?jīng)”是維系中華文明的精神世界及其發(fā)展脈絡的基本文獻?!对娊?jīng)》作為“經(jīng)”在歷史上起的作用是教化,及培養(yǎng)人的溫柔敦厚的中正性情,這叫“詩教”??鬃诱f“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可謂是對《詩》作為經(jīng)的作用的最早最精練的說明?!抖Y記》記載:“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詩經(jīng)》通過比喻、聯(lián)想等文學手段感發(fā)人的心志情意,使人從美的情感體驗上升到善的理性認知,在性情、人格與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塑造。把《詩》作為“經(jīng)”就是把它作為塑造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傳統(tǒng)、文明傳統(tǒng)的典籍對待。
    《詩經(jīng)》是中華文化重德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源頭。《論語》講“為政以德”?!洞髮W》三綱領第一條就是“明明德”。在儒家文化中,道德具有照耀和溫暖天下的作用。那么,“明德”“明明德”的概念來自何處?《大雅?皇矣》有“帝遷明德”“予懷明德”,當是“明德”的來源。此篇又有“其德克明”一句,《尚書?堯典》也有“克明俊德”一句,這兩個“明”都是動詞?!懊髅鞯隆碑敒椤翱嗣鳌迸c“明德”的結合。從歷史線索來看,從上古先秦到漢唐宋明,“明明德”的思想一以貫之。
          從“經(jīng)”的角度看,通常被視為表現(xiàn)手法的賦、比、興,其實是反映人的存在方式的手法?!缎腥敗烽_頭“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四句,若只作修辭上的興看,便索然無味;若作“經(jīng)”看,則韻味濃郁。興類似電影中由遠漸近、漸近,然后出現(xiàn)人的鏡頭的表現(xiàn)方式,通過自然場景引出人,透露出人存在于自然、與自然具有關聯(lián)的內(nèi)涵?!睹姟芳凑J為,此段表達了“周家忠厚,仁及草木”的道德。鄭玄提出:“仁,愛人以及物?!辟Z公彥解釋道:“云‘仁,愛人以及物’者,仁者內(nèi)善于心,外及于物,謂若《行葦》詩美成王云‘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是愛人及于葦,葦即物也?!笨追f達說:“作《行葦》詩者,言忠誠而篤厚也。言周家積世能為忠誠篤厚之行,其仁恩及于草木。以草木之微,尚加愛惜,況在于人,愛之必甚?!惫湃税选对姟纷鳛榻?jīng),引申出“仁,愛人以及物”的哲學命題,把仁者“愛人”推進到了愛自然,這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義是巨大的。可是,這些豐富內(nèi)涵在現(xiàn)代詩學中幾乎是看不到的。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2年09月24日11版喬清舉《論<詩經(jīng)>“經(jīng)”的意義》
          材料二:
    《詩經(jīng)》是“詩”,是原始先民的古老歌謠集;而作為“經(jīng)”,《詩經(jīng)》更有著建構、傳承中國乃至東亞文化圈的主流文化精神與意識形態(tài)的意義。錢穆說:“故向來經(jīng)學家言《詩》,往往忽略其文學性,而以文學家眼光治《詩》者,又多忽略其政治性。遂使《詩》學分道揚鑣,各得其半,亦各失其半。”鄭振鐸把《詩經(jīng)》注疏比作“重重疊疊的瓦礫”,認為必須掃除,而《毛詩序》“是一堆最沉重、最難以掃除,而又必須最先掃除的瓦礫”。不可否認,《毛詩序》《鄭箋》以經(jīng)學論《詩》,過于強調(diào)詩篇的政治性,的確壓抑了詩歌的文學特性;但在當時的歷史文化語境下,這樣的解讀方法有其正當性和合理性?!睹娦颉贰多嵐{》自覺擔負起了傳播儒家倫理、和諧人際關系、重建社會秩序的歷史責任,將先秦儒家所崇尚、所宣傳的禮樂教化貫穿于詩解之中,伴隨著《詩》的傳播而行使“化下”“刺上”的雙重職能?!多嵐{》偏重美刺、多有附會的解詩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偏離了詩歌本身的審美屬性、表現(xiàn)內(nèi)涵,如今看來也未免迂腐牽強;但以歷史的眼光來看,《鄭箋》對《詩經(jīng)》文本的這種“誤讀”“曲解”恰有其必然成因與重大意義,并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特質(zhì)、中國人的精神品格產(chǎn)生深遠影響。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1 年10月23日11版邊家珍、徐瑛子《作為“經(jīng)”的<詩經(jīng)>》)(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現(xiàn)代詩學只關注了《詩經(jīng)》“詩”的特性,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詩經(jīng)》是塑造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傳統(tǒng)、文明傳統(tǒng)的典籍。
    B.《詩經(jīng)》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源頭之一。《大學》中“明明德”的思想就來源于《詩經(jīng)》的大雅,這種思想幾乎貫穿各個歷史時期。
    C.把賦、比、興僅僅看作某種修辭,有時會讓人感到索然無味;如果從“經(jīng)”的把它當作反映人的存在方式的手法,就會更有韻味。
    D.古人能從《詩經(jīng)》中引申出“仁,愛人以及物”的哲學命題,進而把仁者“愛人”推及愛自然,這些內(nèi)涵在現(xiàn)代詩學中很難看到。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詩經(jīng)》借助比喻、聯(lián)想等文學手段,可以使人從美的情感體驗上升到善的理性認知,得到人格塑造。
    B.孔穎達評述《行葦》一詩時由“小”見“大”,認為如果對微小的草木都能加以愛惜,對于人就一定會更加仁愛。
    C.作為“經(jīng)”而存在的《詩經(jīng)》,超越了原始先民古老歌謠集的功用,對中國主流文化精神與意識形態(tài)有著建構意義。
    D.兩則材料都對《詩經(jīng)》及相關研究著作的內(nèi)容有所引用,這既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也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
    (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開篇用下定義的方式,解說了什么是現(xiàn)代詩經(jīng)學,隨后指出了它存在的缺憾。
    B.《尚書堯典》有“克明俊德”一句,可以佐證《尚書》是沿用了《詩經(jīng)》的說法。
    C.第四段用電影的漸近鏡頭來解說《行葦》中“興”的手法,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D.選文采用并列結構,全篇以“應當恢復《詩經(jīng)》原有‘經(jīng)’的地位”為中心論點。
    (4)請根據(jù)材料一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無衣》一詩的詩教內(nèi)涵。
    (5)鄭振鐸把《詩經(jīng)》注疏比作“重重疊疊的瓦礫”,認為必須掃除。對此,材料二是如何進行辯證地闡釋的?

    組卷:5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麻鞋之歌
    葉梓
          天水謠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這樣的地方,的確如其所名,有一條碧波蕩漾的河,曰牛頭河;這樣的地方,因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說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東北角的一塊綠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這塊綠松石上一簇簇鮮嫩的絨毛。其實,早在久遠的《詩經(jīng)》年代,麻作為一種傳統(tǒng)種植作物,就已經(jīng)成為人們衣著的原料了。這種遠至《詩經(jīng)》年代的植物,至今還在清水一帶廣泛種植,想想,這是一件多么詩意的事。
          就像小麥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樣,麻乃生靈飲食之需。而麻鞋,顯然是飲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隱隱顯現(xiàn)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幾乎每年夏天,天一熱起來,就能看到天水人會穿一雙精致的麻鞋出門。當然,那些所謂的愛美的女子,已經(jīng)不穿了,寧愿去穿一雙走起來咣當作響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一盛載著時光痕跡的麻鞋,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年代里大抵屬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這種剛過而立之年卻喜歡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別人視為神經(jīng)質(zhì)。其實,燠熱的夏天,穿一雙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氣,腳下風聲習習,醫(yī)學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學上還有鞋幫上的種種變化萬千的圖案。
          況且,一雙麻鞋的誕生,是真正來自于雙手,不似流水線上出來的皮鞋、運動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著手藝的光芒,是農(nóng)業(yè)文明的一則注腳,是一段固定下來的美好時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縣草川鄉(xiāng)的一戶貧寒人家,見到了麻成為一雙麻鞋的漫長過程。主人五十開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種麻,不是為了食麻籽油,而是為了穿麻鞋。秋天的陽光照在他家的院落里,安靜,美好。他在門外大樹過濾后的點點陽光里,埋頭,認真地做一雙麻鞋。先把早就編成的麻辮置于一平案上,盤成底,復用麻繩左右穿緊。這時,他抬頭,有點木訥地說:“這就叫千層底。這樣,走的路長,腳也舒服?!比缓?,像栽秧苗一樣,在鞋底的邊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繩,做成鞋幫,一一串起來,再做成鼻梁。這時,就得用一種清水人名日楦頭的工具,把鞋鼓起來——一只麻鞋的雛形,大抵就出來了——但還遠遠不夠,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需要不斷地打磨一樣,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種專門用來編織的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備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著和女人一樣的精巧的手。他說,做慣了,手哪會生呢!那雙有著刀刻般紋理的雙手,一挑一鉤地完成這些動作時,額角都流出點點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訕訕一笑:“太緊張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個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會更加自如,得心應手。
          他還拿出家里攢下來的幾雙麻鞋。有腳尖頂端是紅色麻穗的“慈母思親”,有“單鞭救主”。每種樣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還藏著一個遠古的故事或者傳說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都隱藏在一雙鞋里。這時候,再看它,就會發(fā)現(xiàn),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在天水且留下“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之佳句的大詩人杜甫,到底是穿一雙什么樣的麻鞋踟躕在秦州大地上的。但在他詩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個詩人的傷感和無奈。莫非,正是一雙產(chǎn)自清水的麻鞋,陪著他從天水到隴南,從隴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貴于麻”之說,就是對麻的一種尊重,是對一種手藝的尊重,更是對大地恩情的尊重。我們善于忘記的現(xiàn)代人,真應該學會尊重手藝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雙雙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發(fā)著自然的本質(zhì)之美,如同一場大自然移動的展覽。
          但我更想穿上一雙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國西北的土地上。
          文本二:
    胡同文化(節(jié)選)
    汪曾祺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tài)。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墻。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們舍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老舍《茶館》里的王利發(fā)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tài)。
          我們樓里有個小伙子,為一點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么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shù)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胡同里的)說,大家應該主持正義,讓小伙子當眾向小姑娘認錯,這二位同志說:“叫他認錯?門兒也沒有!忍著吧!一‘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睡不著瞇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shù)“宅門”還在那里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jīng)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jīng)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棱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吊。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chǎn)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再見吧,胡同。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作者把清水種麻延綿至今說成是一件“詩意的事”,與下文寫麻的實用價值形成了對比。
    B.文本一中,作者并不認同“所謂的愛美的女子”,“咣當作響的高跟鞋”流露出作者鄙夷厭惡的態(tài)度。
    C.胡同這一居住方式極大地影響著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可以說“胡同文化”就是北京文化。
    D.文本二中,作者用生活瑣事表現(xiàn)北京人善于忍耐,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作者細致描繪麻鞋制作過程,突出傳統(tǒng)手藝的光芒,引出偉大的文化常深藏于僻遠民間的感慨。
    B.文本一作者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方法,刻畫了制鞋老人憨厚本分、鐘愛麻鞋制作手藝的特點。
    C.文本二中,畫線句子渲染了胡同衰敗沒落后的凄慘景象,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作者懷舊傷感的情緒。
    D.兩則文本的語言風格都平淡質(zhì)樸又流暢奔放,善用口語又字簡意豐,風俗情味十分濃郁,富于表現(xiàn)力。
    (3)如何理解“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這句話?請結合文本一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
    (4)兩則文本都寫了文化載體的沒落,但兩位作者對此的態(tài)度不盡相同,請結合文本作簡要評析。

    組卷:26引用:4難度:0.1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13分)

  • 7.下面一段文字節(jié)選自袁隆平院士寫給已逝母親的信,請閱讀后完成下列各題。
          媽媽,每當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當我在國際講壇上_①_,每當我接過一座又一座獎杯,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
          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個風雨如晦、_②  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從南京到贛州再到德安,沒有您的執(zhí)著和鼓勵,我怎么能夠獲得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_③  的膽識?無法想象,沒有您跟我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是一粒夢想的種子,也是一粒智慧的種子,更是一粒信念的種子!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還留著熟悉的歡笑?隔著21年的時光啊,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谷子在陽光中噼啪作響,水田在夕曬下泛出橙黃……
          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啊,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
          ……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文中寫到自己的母親,稱呼由“媽媽”轉為“母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本文情感濃烈、真摯動人,這一表達效果是怎樣取得的?請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組卷:7引用:3難度:0.7

四、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皮膚黝黑,笑容憨厚,身背頗具民族特色的竹編小背簍,里面放著他心愛的球拍和網(wǎng)球……近日,在2022亞瑟士青少年網(wǎng)球巡回賽廣州站,來自云南臨滄的“背簍少年”王發(fā)受到關注。他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奪得U14組男單冠軍。
          一副小背簍,標記著少年的來路;一雙網(wǎng)球拍,寄托著少年的夢想。王發(fā)每天不到6點就起床,揮拍7000余次后,等待他的還有體能訓練和文化課。他不知疲倦地奔跑、擊球,渴望著成為一名職業(yè)球員,在更大的舞臺上為國爭光。體育饋贈給這個山里娃最好的禮物: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奮力奔跑的勇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背簍少年”的故事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以“少年應有的模樣”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