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河南省焦作市博愛一中高二(上)第一次半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9/17 7:0:9

一、現代文閱讀(18分)

  • 1.現代文閱讀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長于直覺的辯證思維,后期墨家與名家(主要代表人物為惠施、公孫龍)則特別發(fā)展了理性的邏輯思維,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邏輯命題。但兩漢魏晉以來,儒、道、釋三家互補成為影響中國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張直覺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覺、道家的藝術直覺、佛家的宗教直覺,都把主客體當下冥合的高峰體驗推到極致,認為對于宇宙本體,不能依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的認知方法去認識,只能靠直覺、頓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國文化重直覺思維、輕邏輯思維的特點,一般缺乏嚴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論探索,更欣賞和滿足于在模糊籠統(tǒng)的全局性的整體思維和直觀把握中,去追求和獲得某種真理和領悟。
          如錢穆所說:“東方人好向內看,而西方人則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邏輯的思想與理論,在中國不甚發(fā)展,中國人常愛在活的直接的親身經驗中去領悟。”中國文化重直覺感悟、輕邏輯思維的傳統(tǒng)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其長處是對世界、對事物容易進行整體、系統(tǒng)的把握,具有較長遠的歷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經驗,好歷史,民族心態(tài)總的講比較冷靜、沉穩(wěn),能夠比較從容地應付歷史的大史大變,使民族文化不斷延續(xù)、發(fā)展。其短處則在于由于輕邏輯思維,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絲不茍的精確性,不容易形成科學的觀念,不容易建立起對世界、對事物的有理有據的科學認知。
    (摘編自《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二:
          儒家在許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無需客體認可。所以,儒家除學理依據周禮之外,其余的內容不是客體社會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規(guī)定,后存在的。
          儒家的學理錯誤是自命無證。這會導致錯誤的學風,只要主觀意志,而無需客觀實踐。重言輕行,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學風也與現代性格格不入?,F代性的認知是創(chuàng)造性推動的,現代性的實踐是積極協(xié)作,恰恰是動手動口的結合。主觀的東西必須被客觀證實,自命無效,證實才能有效。這樣從古典時期的權威獨霸脫離群眾,演變成大眾認證、客體認證、監(jiān)控認證,說明自命都是無效的?,F代性在學理上是客體認證大于主體自命。凸顯客觀性認證,把認知變成客體化的,這是現代性的特點。
          本質而言,主體性必須經過客體認證,才能檢測主體性是不是適合現實。儒家的心學實際是自命無證的。這正是佛教指責的,“想入非?!保釛壙腕w,無法正心誠意。朱熹格物致知說基本導向客體認證。對知識進行客體認證,會使知識成為真實的知識。傳統(tǒng)思想走的是權威主義之路,圣人之言無需客體認證?,F代性恰恰與此相反,科學知識就是被客體認證的知識,這種知識是確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傳統(tǒng)文化歷經三個階段:第一是遠古時代,文字初創(chuàng),人文初建的時期,以原始人文意識、宗教為特點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會,文明開啟,文字統(tǒng)一,歷史演義家天下大一統(tǒng)第三是元宋明清時期,晚清時期,客觀性認識不斷增加,自我認識開啟,接納城外文明。從古典時期的自命無證,到晚清時期追求知識的客觀化標準,接納了西方的科學技術,現代性更是把客觀化的標準作為知識的尺度,思想的依據,認識的來源。所以現代性的自命無證被淡化為客觀認證?,F代性必須經過客觀認證才能反思知識作為自身的合理性,從實踐認識知識的可行性。最終以事實作為知識的結果,以客觀化作為自我意志的標準。現代性雖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謂的誠信,但是總體上建立了個人認知的可信度。這種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現代年輕人“未老先衰”,他們沒有古人少年時期的疏狂,但是整個傳統(tǒng)文化因為自命無證而變咸整體性的謊言。古人的言辭散漫正是自命無證透咸的,因為擁有無須客觀化的認知,自己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這就會造成言辭與現實的背離,而古典時期一直不顧這種背離。這是認識論的歷史——不斷增強的客觀化,不斷使思想回到現實,工具理性和客觀化的理性不斷完善。
    (摘編自《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材料三:
          道與器的相互促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一個“道”字和一個“器”字,對宇宙萬物的生發(fā)及其關系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現了中華文化卓越的思維魅力。
          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學范疇,是宇宙的總根源,或一切事物運動的總體規(guī)律,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宇宙觀。另一方面,與無形的道相對的是有形的器。在道與器的關系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態(tài)度是以道取器、重道輕器,由此形成傳統(tǒng)文化特別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則等重大問題的特點,但也具有急視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問題不在于道,而在我們未能擺正道與器的關系,只看到道高于器、統(tǒng)御器的一面,沒有充分重視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賴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滿競爭的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道文化的優(yōu)勢,駕取器物之用,引導人類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與器協(xié)力,使傳統(tǒng)文化道的優(yōu)勢和現代化器的優(yōu)勢,形成互補互進的良性狀態(tài),促進經濟建設、生態(tài)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等更好更快發(fā)展。
    (摘編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協(xié)力共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文化重直覺思維,強調對世界、對事物進行整體、系統(tǒng)的把握,而非窮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態(tài)總體比較冷靜沉穩(wěn)。
    B.材料二可以從學理上解釋材料一中的現象,并指出現代性的特點是主觀的東西必須被客觀證實才能有效,客體認證大于主體自命。
    C.在現代性體系下的年輕人“未老先衰”,沒有古人少年時的疏狂,仍有古人的誠信,總體上建立了個人認知的可信度。
    D.材料三認為應發(fā)揮道文化的優(yōu)勢來駕馭器物之用,這里的“道”與材料一中“窮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內涵上無差別。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墨家與名家發(fā)展了理性的邏輯思維,提出了富于思辨精神的邏輯命題,但它們未成為中國文化主流。
    B.儒道釋主張直覺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體當下冥合的高峰體驗推到極致,肯定直覺、頓悟的認知方式。
    C.儒家學理錯誤會導致錯誤的學風,只要主觀意志,無需客觀實踐,朱熹格物致知說卻基本導向客體認證。
    D.由于古典時期言辭與現實的背離,古人言辭散漫,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造成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自命無證。
    (3)下列選項,不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中“中國文化重直覺思維、輕邏輯思維”特點的一項是
     

    A.《論語》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寨其如命何!”
    B.《中庸》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br />C.《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br />D.《莊子》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
    (4)結合對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請簡述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請結合材料三,談談如何發(fā)揮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發(fā)展中的作用?

    組卷:15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與周瑜相遇
    遲子建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因為月色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當時我穿著一件白色的睡袍,烏發(fā)披垂,赤著并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濕的水氣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著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著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曠野,那里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為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著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了。
          因為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那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
    “戰(zhàn)事還未起來,你為何而發(fā)抖?”周瑜說。
          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fā)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fā)抖,可我說不出話來。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戰(zhàn)事要發(fā)生。這么大規(guī)模的安營扎寨,這么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zhàn)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zhàn)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zhàn)爭才算結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里,生起厚厚的銹來。
          周瑜并沒有在意我的發(fā)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墒窍惹八劦墓慕锹暷??
          周瑜轉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后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著:為這戰(zhàn)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fā)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
          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他說:“什么聲音不令你心煩。”
          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br />      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
          我說:“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br />      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將帳篷前的軍旗刮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
          我們相對著。
          他說:“你來自何方?為何在我出征前出現?”
          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后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才來到這里,沒想到與你相遇?!?br />“你不希望與我相遇?”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蔽艺f。
    “難道你不愿意與諸葛孔明相遇?”
    “不。”我說,“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br />“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敝荑ぜ恿恕?br />“英雄氣短有何不好?”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br />      周瑜不再發(fā)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了,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動也不動,他看著我。
          我站了起來,重復了一遍剛才說過的話,然后慢慢轉身,戀戀不舍地離開周瑜。走前打著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周瑜的影子??熳叩胶影兜臅r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fā)現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著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著銀白的月光。戰(zhàn)馬仍然安閑地吃著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世紀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我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淚水打濕。
    (選自《中國當代小小說精品庫》)
    文本二:
          2020年12月,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在溫州舉行。遲子建獲“杰出短篇小說作家獎”。評委會認為:遲子建的短篇小說,始終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與突出的個人風格。自然景觀與社會景象的相勾連,生物靈性與各色人性的相貫通,使得她的小說,地氣與元氣相得益彰,靈氣與生氣融為一體,從而使小角度的故事總是蘊含著深邃與豐沛;小人物的悲歡總是攜帶著希冀與溫暖。以地域文化為基點,以底層生存為焦點,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使遲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識度,更使她具有了卓爾不群的重要性。
    (摘編自《澎湃新聞》)
    (1)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小說前后“我顫抖不已”和“我打著哆嗦”這兩處動作描寫,表明了“我”對周瑜的傾心和不舍。
    B.文中劃橫線處有關周瑜“敲鼓”的描寫,既照應了前面的鼓角聲,又塑造了周瑜沉醉于戰(zhàn)爭的形象。
    C.當“我”說要回去“奶孩子”喂豬雞時,周瑜“動也不動地看著我”,說明我們的談話沒有觸動他。
    D.文中的“我”認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戰(zhàn)場、在血腥的搏殺里,脫下鎧甲的和平守衛(wèi)者更是大英雄。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理解與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第二段中環(huán)境描寫突出了夢境的安靜、荒涼、開闊等特點,渲染了戰(zhàn)前緊張激烈的氛圍,為周瑜出場做鋪墊。
    B.小說多次寫到“燒艾草”這一細節(jié),營造“我”和周瑜相見的氛圍,“艾”與“愛”諧音,象征友愛和睦。
    C.小說人物形象鮮明,作者除了運用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方式外,還借助典型化場景描寫烘托人物形象。
    D.小說采用夢境方式,講述了“我”穿越歷史時空,與歷史人物進行了傾心的交談,表達了珍愛和平這一主題。
    (3)“我”在這篇小說中起到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文本二中說遲子建的短篇小說“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與周瑜相遇》中哪些方面體現了這種“詩意美學”?請結合文本分析。

    組卷:30引用:10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炎熱的天氣,人們需要大量補水,然而有人會因為喝水而進急診。原來這位患者口渴難耐,一口氣喝了兩瓶涼水,導致了“胃痙攣”。
          胃痙攣是指胃部肌肉抽搐,通常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并常會伴有嘔吐癥狀。胃痙攣的發(fā)生常常與體質和飲食等因素有關。
          ①_____?多數是因為不會正確喝水。當我們口渴難耐時,機體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細胞已經處于脫水狀態(tài),此時喝水已是”被動喝水”,不宜喝涼水,一次性喝水也不宜超過人體胃生理容量(成年人為大于500mL)的三分之一。一次性大量水分進入胃內,不僅容易增加心臟、腎臟負擔,還會引起胃痙攣,影響消化功能。正確的喝水方式,應是將一杯水(200mL)緩慢喝完,小兒或老年人可將一杯水分為兩次(每次100mL)緩慢飲用。②_____,可將第一口水含于口中,再慢慢咽下,使口腔及身體適應水溫之后,再緩慢增量飲用。
          若因喝水過多導致胃痙攣怎么辦?專家建議,此時胃肌肉強烈收縮,③_____,如鹽酸屈他維林、腹可安片等,同時使用抑酸藥物——鋁碳酸鎂保護胃黏膜;非藥物干預,可以熱敷疼痛部位,注意防止燙傷,熱敷時間小于30分鐘。如果仍得不到緩解,應盡快就醫(yī)。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組卷:1引用:4難度:0.5

四、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孔子提出“禮之用,和為貴”,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子提出“兼愛非攻”,老子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諸子學說中有著共同的“和”的基因。
    “和”有和諧、和睦、調和等多種內涵,“和”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對“和”的追求與踐行,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選準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6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