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潮州高級中學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鄉(xiāng) 土 本 色
    費孝通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那些被稱土氣的鄉(xiāng)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土氣,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糠N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農業(yè)直接取資于土地,種地的人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fā)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一位外國學者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xiāng)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huán)境。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摩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學”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這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lián)。在鄉(xiāng)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
          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xiāng)”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
    (1)下列對“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鄉(xiāng)民是中國社會的基層,他們以種地為基本生存方式,從土地中獲取生活資源,因此與土地分不開,為土地所束縛。
    B.人與人在空間排列上的不流動性,造成鄉(xiāng)土社會里鄉(xiāng)民個體之間彼此的孤立與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鄉(xiāng)土社會里的個體為了謀生這一共同目標,分工協(xié)作,有機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沒有陌生人的“熟人”社會。
    D.無論是生活的環(huán)境還是所接觸的人物,對鄉(xiāng)民而言都是生而與俱,再熟悉不過的,于是他們選擇固守鄉(xiāng)土,終老于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生活在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們,彼此之間相互了解,沒有隔閡,相比現代社會,更容易獲得一種從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鄉(xiāng)民從小習得禮俗,與周圍的人都熟如親人,因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對他們來講“從俗即是從心”。
    C.鄉(xiāng)民之間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來進行的,法律不是調節(jié)鄉(xiāng)土社會中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基本依據。
    D.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產生于對一種行為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這種信用遠勝于法理社會中的一紙契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禮俗社會,而現代社會是陌生人組成的社會、法理社會,兩者的人際交往原則有別。
    B.禮俗是鄉(xiāng)土社會里應對社會生活的根本原則、抽象真理,也是人們處理具體事務時目的與手段間的普遍聯(lián)系。
    C.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從熟悉里獲得的認識是個別的?!墩撜Z》中孔子因人而異地解釋“孝”,能讓我們體會到這種特性。
    D.在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暴露出弊端,“土氣”一詞因而有了貶義。

    組卷:168引用:63難度:0.7

二、古詩文閱讀(34分)

  • 2.課內古詩閱讀
    夢游天姥吟留別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A.虎瑟兮鸞回車
    B.深林兮驚層巔
    C.云青青兮欲
    D.對此欲倒東南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云霞明滅可睹 或:有時 迷花倚石忽已 暝:昏暗
    B.我欲之夢吳越 因:因為 行即騎訪名山 須:等待
    C.勢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水蕩漾清猿啼 淥:清澈
    D.煙濤微茫難求 信:確實 熊咆龍吟巖泉 殷:震動
    (3)以下對這首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游歷了天姥山之后而寫的一首留贈給友人的詩歌。
    B.這首詩隨詩人情感與思緒的變化,句式與節(jié)奏也在不斷變化?!傲腥迸Z,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四句連用四字句,節(jié)奏緊湊,生動地描繪出洞天石門打開時的雄偉氣勢。
    C.詩中特意提到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因為謝靈運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過,李白有意仿效之。
    D.這首詩寫于唐玄宗天寶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卻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所以在詩中既表現出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思想,又有無力回天的感傷。
    (4)對“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四句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這四句與“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相照應,作為過渡句,一個寫進入夢境,一個寫回到現實。
    B.句中“忽”寫出了對好夢不常惆悵,“恍”寫出了夢幻破滅的煩惱,“長嗟”“惟”“失”寫面對現實的痛苦。
    C.“向來之煙霞”指詩歌開頭“海客”“越人”的言論及詩人自己對天姥山高大雄偉的描寫。
    D.這四句寫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即破滅,不能隨心所欲地在夢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達對現實的不滿。
    (5)下列各項中,沒有使用夸張修辭的一項是
     

    A.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B.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D.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組卷:12引用:2難度:0.1

(二)課外古詩鑒賞(8分)

  •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各題。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貫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可食、可編席、制扇。②鸂鶒(xī chì):一種像鴛鴦的水鳥。③柘(zhè):一種樹。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東鄰西舍無相侵”一句,寫出了農家生活祥和寧靜,沒有恃強凌弱、爾虞我詐、互相爭奪等社會現象,寄托了詩人的理想和情趣。
    B.“蠶娘洗繭前溪淥”一句,通過描寫“蠶娘”在淥溪邊漂洗蠶繭的場景,既寫出了農家生活非常艱辛,也表現出“蠶娘”的辛勤和豐收的喜悅。
    C.本詩末尾用一“熟”字寫“西坡瓜豆”,描繪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回應上文滿塘黑壓壓的蒲與到處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節(jié),然而詩人卻只字不言農忙而著墨于寫寧靜,由寧靜中見農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綺麗纖弱的詩風中,這詩給人以清新之感。
    (2)本詩前三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組卷:8引用:3難度:0.3

(三)課外文言文閱讀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各題。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于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惫唬骸爸Z?!?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
    注:①郎中:官名,宮內侍衛(wèi)。
    翻譯下列句子。
    (1)少卻,吾惡紫臭。
    (2)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組卷:3難度:0.7

四、語言文字運用(12分)

  •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中、日、韓三國專家在韓舉辦研討會,決定共同為筷子申遺,此舉引發(fā)網友熱議。乍一聽,把使用廣泛的筷子,①
     
    ,的確讓人有些難以理解。應該說,筷子本身并不稀罕,更算不上遺產,②
     
    ,卻很有遺產價值。古老的東方文化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③
     
    ,筷子就是很好的介質。

    組卷:17引用:12難度:0.3

五、作文(4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我們身邊最平凡瑣碎的生活場景里,總有一些美好的、彌足珍貴的或讓人心儀的因素,這個因素可以稱為詩意。詩意也許是最親近的人給予你的愛意,也許是不經意間心靈受到的觸動,也許是驀然回首時記憶里的一縷溫情……
          請以“發(fā)現詩意”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性文章。注意要選取自己最熟悉的事件、場景、細節(ji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字數不少于800字。

    組卷:5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