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實驗高級中學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6/24 8:0:9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
1.如圖是距今大約5000年前后,自北向南出現(xiàn)的紅山、仰韶、大汶口、屈家?guī)X、良渚等幾支重要的中華文明考古學文化分布圖。該圖展現(xiàn)了( ?。?/h2>
組卷:5引用:5難度:0.6 -
2.吳起治楚,規(guī)定“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廢公族疏遠者”;商鞅治秦,規(guī)定“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上述舉措有利于( ?。?/h2>
組卷:5引用:6難度:0.6 -
3.《史記》是西漢史學的代表性成就。有史家將其記述人物籍貫的內(nèi)容摘錄如下:“陸賈者,楚人也?!薄芭碓秸?,昌邑人也?!保◤埵毓?jié)正義:“漢武更山陽為昌邑國?!保八抉R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據(jù)此材料,無法得出的結論是( ?。?/h2>
組卷:4引用:7難度:0.7 -
4.有學者認為,先秦時期,大一統(tǒng)的制度認同、血緣認同、文化認同觀念已經(jīng)產(chǎn)生。當時能體現(xiàn)這一觀念的思想主張有( ?。?br />①“定于一”
②“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
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④“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組卷:4引用:4難度:0.6 -
5.荀子主張“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墨子主張“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兩者的主張都( ?。?/h2>
組卷:40引用:4難度:0.6 -
6.春秋時期,華夏民族深感異族內(nèi)遷給華夏文明帶來的危機,因此強調(diào)“夷夏之辨”。至戰(zhàn)國時期,被稱為夷狄的許多內(nèi)遷民族已為華夏所吸收、融合,出現(xiàn)了華夏居中、“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觀念。這一變化( ?。?/h2>
組卷:31引用:13難度:0.7 -
7.他“因族人大量死于傷寒,立志從醫(yī),博采眾方,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斑M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是他行醫(yī)的信條?!八钡拇碜鳎ā 。?/h2>
組卷:9引用:7難度:0.6 -
8.《漢書?食貨志》載:“天下既定……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這表明漢初( ?。?/h2>
組卷:29引用:6難度:0.5 -
9.“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現(xiàn)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辈牧纤从车馁x稅制度( )
組卷:18引用:5難度:0.5
二、材料題(50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國”含義的歷史演變周代 青銅器“何尊”上有銘文“宅茲中國,自茲義民”,其意為武王滅商之后成周(今河南洛陽)作為天下的中心,統(tǒng)治民眾。 漢代 將漢朝所統(tǒng)治區(qū)域視為中國,《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南與中國界于故塞” 魏晉南北朝時期 據(jù)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權被稱為“中國”,而蜀、吳兩國亦皆以魏為”中國”。 唐朝 《唐會要》里曾多次將“中國”與“波斯”和“大秦”(東羅馬帝國) 并列。 宋元時期 遼金元自稱“中國”的記載有很多。部分漢族文人學士,認同其為“中國”。北宋與南宋也都自稱中國,并認為“正統(tǒng)”。 清朝 康熙晚年接觸到大量西方國家的人員與事物之后,對臣子發(fā)出警告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后中國恐受其累。“中國”這個詞得到了更多的運用。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皇帝都喜歡飲茶,并常將北苑(屬福建)進貢的建茶賞賜給皇親貴族、近臣與功臣。這一時期,比試茶品高低的斗茶風氣盛行,經(jīng)過丁謂、蔡襄等士大夫的倡導,逐漸傳播到上層社會,最終成為一種清新雅致的茶道藝術。當時以福建建州為中心燒制出的各種瓷器稱“建盞”。宋初,當?shù)匾恍└G工技師在黑釉盞中有意加點白釉燒造而成的“鷓鴣斑”,是當時生產(chǎn)工藝中的新技術,“點試茶家珍之”。此外還有兔毫盞、油滴盞等種類,僅宋代建陽水吉一帶就有龍窯99條,其窯爐的長度短則幾十米,長則百余米,一窯的裝燒量最高可達十萬余件。
——摘編自楊靜《宋代建茶的崛起與茶文化興盛關系探論》
(1)根據(jù)材料,指出宋代福建建盞制造業(yè)發(fā)展的表現(xiàn),并簡析其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項推動宋代建盞制造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并說明理由。組卷:7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