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陜西省西安市鐵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9/21 7: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作詩一定是“精動于中而形于言”。中國古典詩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發(fā)之力量為最基本的特色?!扒閯佑谥卸斡谘浴?,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內(nèi)心感動,然后用詩歌表達出來。使人心動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間的死生離別更加使人心動。如杜甫寫在天寶亂世年間的詩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碑斈憧吹窖赝居叙I死、凍死的人,難道不會去關(guān)心嗎?所以,作詩的真正動機和興起,可以使人對宇宙萬物、社會產(chǎn)生一種關(guān)懷。
          詩歌的吟誦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詩詞是一種美文,它包括了形、音、義等幾個方面,所以詩詞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中國的語言有四聲——平、上、去、入。這種單音獨體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特色。因此,詩歌有平仄和結(jié)構(gòu),有一種獨特的聲調(diào)。而這個平仄的結(jié)構(gòu)和聲調(diào),不是古人生編硬派給我們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对娊?jīng)》大多是四個字一句,就是因為我們獨體單音的語言,四個字一句才能夠表現(xiàn)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聲調(diào)和節(jié)奏。中國的傳統(tǒng)詩歌吟誦是結(jié)合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特色,經(jīng)過一個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過程所形成的一種音調(diào),雖然現(xiàn)在聽來會覺得奇怪甚至單調(diào),但它卻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因此,我認為中國的傳統(tǒng)吟誦很重要。
          讀詞背詩,要懂得它所隱藏的深厚內(nèi)涵。我們來欣賞一首李白的作品《憶秦娥》。這首詞寫于唐朝由盛而衰的時候——安史之亂。中國的詩詞講究出處,字字有來歷?!扒囟稹背鲎詽h朝的一首樂府詩:“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币虼饲貥巧系呐忧囟鹁痛碇利惖呐?。李白的這首詞看起來是一首尋常的描寫相思怨別的詞,可是它寫在天寶的安史之亂之時,其中就有了深意?!昂嵚曆?,秦城夢斷秦樓月”,你聽到那吹簫的聲音,像哭泣一樣的嗚咽,那樓上的女子,每當月明的夜晚,就懷念起那個遠離她的人?!扒貥窃?,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灞陵是首都長安送別人的地方,有人要遠行,就到灞陵道別。可是這首詞中讓人懷念的人,可能不是指愛人,而是逃難到西蜀的唐玄宗?!皹酚卧锨迩锕?jié)”,樂游原是長安郊外的一處草原,樂游原到了凄清冷落的秋季,越發(fā)慘淡?!跋剃柟诺酪魤m絕”。從長安出發(fā),在咸陽古道遠行的那個人,一直沒有回來。玄宗到了四川,“音塵絕”,留在長安的詩人或百姓心斷望絕?!拔黠L殘照,漢家陵闕。”在讀清冷落的秋天,在夕陽殘照之下,一陣秋風吹過。“漢家陵闕”,是我們大唐漢民族的陵墓,是我們的宮闕。從最后的兩句可以看出,這不是普通的描寫男女相思怨別的詞。在這首詞里,有詩人對國家危亂的無盡悲哀和無限感慨。所以,讀詩詞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會背就算了。你要知道那首詩寫作的時代、寫作的背景,你要把它的內(nèi)容、深刻的感情讀出來。
          中國古典詩歌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為中國古典詩歌重視心、物之間的興發(fā)感動,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無窮;以內(nèi)心的感發(fā)為主,“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感情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nèi)心的感動寫出來,千百年后再讀其詩作,依然能夠受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詩歌的生命。
    (摘編自葉嘉瑩《傳統(tǒng)詩詞到底美在哪兒》)材料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道德的重視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門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養(yǎng)和完善??鬃哟蠹s從30歲開始收授弟子,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詩禮樂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內(nèi)容,被視為達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徑。如何進行道德修養(yǎng)?《論語?泰伯》中記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笨鬃又赋隽说赖滦摒B(yǎng)的三個層面,首先應該先學詩,而后以禮來立身,最后用音樂完善人性。
          禮樂文明的創(chuàng)立者是周公姬旦,“禮樂”是中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是社會秩序和諧的標志。春秋時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xiàn),禮樂文化無法適應變革時代的社會要求,禮壞樂崩的局面開始出現(xiàn),如何對待周代的禮樂文明,也是先秦百家爭鳴的議題??鬃友裕骸坝粲艉跷脑眨釓闹堋?,他崇尚禮樂文明中蘊含的仁愛精神。附時,孔子也崇尚詩,他甚至把詩與禮樂并立,之于道德修養(yǎng),孔子甚至認為詩的作用在禮樂之上,孔子認為首要的關(guān)鍵是學“詩”。他說“不學《詩》,無以言”,他說“人高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孔子將《詩經(jīng)》這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視為修身養(yǎng)性的教科書。
          在道德修養(yǎng)層面,《詩經(jīng)》為何受到孔子的重視?從《詩經(jīng)》已有的篇章記載來看,敬德、愛民、德政、忠孝皆與道德修養(yǎng)有關(guān)。“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詩經(jīng)》中記述了后極、公劉、文王等圣君明主進德修業(yè),強調(diào)天命降福,修德配命;“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應以愛民為根;“明明天子,今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君主要實行德政,非暴力強制,而是通過禮樂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禮儀、行為規(guī)范等,對人的道德規(guī)范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有君予,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壽豈”,“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出則忠,入則孝。忠孝兩全,方能成為道德楷模。
          孔子授徒講學,重視道德修養(yǎng)層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學詩,無以言”,《詩經(jīng)》確實承載了道德修養(yǎng)的積極意義,孔子的“詩教”觀也為中國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源遠流長,敬德、愛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國文學的重要精神內(nèi)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成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錚錚誓言,即使在當代,余華、陳忠實、莫言等優(yōu)秀的作家仍然承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在生動再現(xiàn)歷史現(xiàn)實的同時,以悲天憫人的情懷,表達著自己對國家、對民眾、對個體深沉的人文關(guān)懷。
          孔子論“詩”與道德修養(yǎng)的關(guān)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響之下的中國文學的精神文化內(nèi)核,對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中國文學思想的傳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礎。
    (摘編自房瑩《孔子以“詩教”為核心的詩學觀述評》)(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詩歌從誕生開始就以給人直接的感發(fā)力量為最基本的特色,這感發(fā)力量都來源于外界的自然景物或人世間的生離死別。
    B.中華詩詞有平仄和結(jié)構(gòu)的特殊要求,這是中華民族詩詞所獨有的,這種平仄和結(jié)構(gòu)的要求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吟誦一開始就固定下來的。
    C.如何對待周代禮樂文明是先秦百家爭鳴的議題,孔子依然崇尚詩禮樂,他認為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詩的作用在禮樂之上。
    D.《詩經(jīng)》蘊含了許多倡導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內(nèi)容,也為中國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詩背詞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會背就算了;要能夠知人論世,把詩歌所隱藏的深厚內(nèi)涵和深刻感情讀出來。
    B.葉嘉瑩認為李白的《憶秦娥》可能不是描寫男女相思怨別,而是詩人或百姓在思念玄宗。這種深層解讀,未必是定論。
    C.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道德,源于孔子對道德人格的重視,孔子認為達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徑是學習詩禮樂。
    D.孔子重視道德修養(yǎng)層面的人格完善,他認為敬德、愛民、德政、忠孝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精神內(nèi)核。
    (3)下列各項中,與上述兩則材料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辛棄疾有兩句詞:“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币馑际?,每一棵松樹、每一根竹子都是我的朋友,山上的一只鳥、一朵花都是我的弟兄。我們也要有這種愛惜和關(guān)懷宇宙萬物之心。
    B.閱讀杜甫的詩《春夜喜雨》之后,我們不但感受到了順應時節(jié)下得恰到好處的春雨,還可能了解到杜甫對于老百姓的關(guān)懷。
    C.普希金《致大?!分羞|闊而又自由、深沉而又有力、驕傲而又倔強的大海,正是詩人反抗意志的象征,其中體現(xiàn)出詩人在重重束縛下迸發(fā)出的斗爭激情。
    D.《論語?陽貨》篇記載:“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可見孔子十分重視《詩》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證上的共同點。
    (5)孔子主張“不學《詩》,無以言”,請結(jié)合材料二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概括孔子提出這一主張的原因。
    組卷:3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滾燙的土地
    閻秀麗
           秋陽很毒,像針,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頭看了看天,說:“歇一會兒吧,這日頭忒毒,曬得人脫層皮。”
          爹沒有言語,只是把鎬頭掄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勁兒地落下。堅硬的山土在他的鎬頭下只是蹦出了一個亮晃晃的鎬印,幾塊細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著的胸膛和臉上,和臉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變成渾濁的小溪淌下來。娘便生了氣,叨咕著說:“非得刨那點兒地,不知道能種幾粒糧食!”
          爹回了頭,擦了把汗,眼睛一橫,說:“你懂啥,這片小山包荒著也是荒著,我刨出來就能有用,要不種地,要不栽幾棵樹,咋了!”
          娘說:“咱家的糧食也不是不夠吃,你費那大勁兒刨這點兒地有啥用!樂意干你干!”
          我在旁邊看了看爹,娘能扔鎬頭耍脾氣,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氣,不敢拿我娘撒氣,要是有個不小心,那火準定得燒到我身上。
          爹頭也沒抬,只是把手里的鎬頭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極不滿意爹到處“開荒”的行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縣上,機關(guān)里一個科室的科長,是村里人人羨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換上一身舊衣裳,扛了鎬頭就往山里走,娘阻攔不住。村里人也說,不值當,吃公家飯的,還差那點兒地?正兒八經(jīng)的莊稼人都沒人弄。
          為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沒有去地里,爹也沒有喊我,一個人扛著鎬頭下了地。
          娘并沒有想象的清閑,反而在家里走來走去,把地掃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幾件簡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著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時不時地扒著后門,一遍又一遍地望著爹去干活的山溝溝。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個小山包,何況是一個人。
          到了中午,爹還是沒有回來,娘讓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來吃飯。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違拗娘的意思,只能慢騰騰地向著那山溝走去。
          太陽火辣辣地懸在正空,不知名的蟲兒有氣無力地嘶鳴著,連風都是熱的。我心里暗暗氣著,這么熱的天,不好好在家待著,拐帶得我也跟著遭罪,刨了那點兒山邊子,還能富了?
          氣歸氣,還得去,這么熱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溝處,遠遠地就看見爹掄著鎬頭,高高地舉起,重重地落下。鎬頭落下的時候,他的身體彎成了一把蒼勁的弓,站起身掄鎬頭的時候,身體微微向后仰著,和手里的鎬頭成了一個別樣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結(jié)的老松。陽光從他的背上灑下來,在爹重復的動作里,紛紛地跳躍不停。
          我心頭一熱,趕緊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聲,把手里的一瓶水遞給他。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氣就把一瓶水喝了個干干凈凈,嘟囔出一句話:“這天,真要命,咦?你咋來了?”
          “娘讓你回去吃飯?!?br />      “不急,我先把這塊兒刨完了再回?!?br />      我靠在一棵樹的樹蔭下,懶洋洋地看著兩只螞蟻爬來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鎬頭。
          “別刨了,就那點兒山邊子地,種啥也長不出好莊稼來?!狈叛虻膹埨贤岜е桓拮?,從山的另一邊趕著羊群過來,蹲在離我爹不遠的一塊石頭上說。
          “你是白當了一輩子的莊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懶了,地也懶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虧待你,你得信得著這兒,”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說,“心里裝著啥,地上就長啥?!?br />      張老歪點點頭又搖搖頭說:“話雖在理,不過你看,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幾塊地都撂荒了,你還開荒!你信不信,等將來你不在了,刨出來的地還得撂荒,圖個啥!”
          “人哪,是地養(yǎng)著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還能給你懸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還在,人活在地里呢。他們還能在外漂一輩子?早晚得回來,這里是根兒!”
          張老歪沒有說話,看著天空上的幾朵白云,嘴里嚼著一根草葉子,半晌說了句:“這人養(yǎng)地不假,還沒聽說地養(yǎng)人的?!?br />      “話可不能這么說!”爹站直身子,手里拄著鎬頭說,“一百年這樣,一千年也這樣,哪塊土地上都有人。咱們不在了,埋在這里,有魂在這兒呢,種上一棵樹,樹吸收著咱們的營養(yǎng),越長越大,開花結(jié)果,誰說咱們就沒了?那是以另外一種方式活著,這不就是地養(yǎng)人嗎?”
          “兒子說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來嘍。”張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說,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驚得回頭沖著他“咩咩”地叫了幾聲。
          “那你就去唄?!?br />      “要不我能去哪兒?”張老歪硬撅撅地撂下這句話,轉(zhuǎn)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腳下瓷實,刨吧,我的腳底下可就空嘍……”
          風里隱隱傳來張老歪的話,瞬間就被陽光炙烤得沒了蹤影。
          爹沒說話,低下頭,看著腳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鎬頭高高地掄起。
          爹和鎬頭已經(jīng)渾然一體,山野間回響著鎬頭撞擊大地的悶響。爹的身影緊緊貼服著大地,渾然一體,像大地上移動的圖騰。
          娘扛著鎬頭出現(xiàn)在彎彎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著,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腳下的土地被太陽炙烤得滾燙,那股熱氣源源不斷地傳入我的四肢百骸,讓我的心也變得通透起來。
          我走過去,把鎬頭從爹的手里拿過來,也像爹一樣,將鎬頭高高地掄起。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的行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著后門一遍遍張望的動作里,包含著對爹的怨恨,更有擔心和牽掛。
    B.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喊爹吃飯的情節(jié),寫出了我內(nèi)心的不情愿,為最后寫“我的心也變得通透起來”這一發(fā)展轉(zhuǎn)變做了鋪墊。
    C.在爹的心里,“地是通人性的”人哪,是地養(yǎng)著呢”,這包含了爹對土地的信任和依戀,也體現(xiàn)了爹特立獨行的性格。
    D.小說使用了兩次“渾然一體”,將爹、鎬頭和大地三者緊緊地結(jié)合在一起,生動貼切地寫出爹在山溝勞作的場景,意蘊深刻。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多處描寫天氣的炎熱,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烘托了爹的形象,同時還暗示了農(nóng)耕環(huán)境正在逐漸惡化。
    B.小說語言形象生動又不失質(zhì)樸,如“叨咕”“拐帶”“嘟囔”等口語化詞匯,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點,又展示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C.小說寫張老歪與爹的對話,表現(xiàn)了二人對土地都飽含深情,但認識不同,襯托出爹對人與土地關(guān)系的認識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說主題。
    D.小說以“我”的視角來敘述故事,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顯得真實親切,同時便于表現(xiàn)“我”對爹刨地的看法的轉(zhuǎn)變。
    (3)小說中多次寫到“掄鎬頭”這一細節(jié),有什么作用?
    (4)小說題目“滾燙的土地”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
    組卷:10引用:6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古者先王盡力于親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則忠臣勸;罰必,則邪臣止。忠勸邪止而地廣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黨比周以隱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東是也。亂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強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踐恃大朋之龜與吳戰(zhàn)而不勝,身臣入宦于吳反國棄龜明法親民以報吳則夫差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諸侯者危其國。曹恃齊而不聽宋,齊攻荊而宋滅曹。邢恃吳而不聽齊,越伐吳而齊滅邢。許恃荊而不聽魏,荊攻宋而魏滅許。鄭恃魏而不聽韓,魏攻荊而韓滅鄭。今者韓國小而恃大國,主慢而聽秦、魏,恃齊、荊為用,而小國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廣壤,而韓不見也。荊為攻魏而加兵許、鄢,齊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鄭,而韓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國,恃外以滅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于治之數(shù),則國雖小,富;賞罰敬信,民雖寡,強。賞罰無度,國雖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無地無民,堯、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強。人主又以過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以明古之功者,上任之以國。臣故曰:是原古之功,以古之賞賞今之人也。主以是過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過予則臣偷;臣徒取則功不尊。無功者受賞,則財匱而民望;財匱而民望,則民不盡力矣。故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有賞不足以勸,有刑不足以禁,則國雖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謀事,小忠不可使在法。
    (《選自《韓非子?飾邪》,有別改》)材料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撫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選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刪改》)【注】大朋之龜;又稱“十朋之龜”,指用以占吉兇、決疑難的十類龜,古人視為大室。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
    身臣入[A]宦于吳[B]反國[C]棄龜[D]明法[E]親民[F]以報[G]吳[H]則夫差為擒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朋黨”,指為爭權(quán)奪利,排斥異己而結(jié)合起來的集團,在本文意為拉幫結(jié)派。
    B.“幸”,意為僥幸,與《鴻門宴》中“婦女無所幸”的“幸”意思不相同。
    C.“民望”,民眾心生怨恨,與現(xiàn)代漢語“眾望所歸”的“眾望”意思不同。
    D.“其安易持”中的“安”與《大學之道》中“靜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似,都指安然未變。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篇運用了舉例和對比論證,以秦國和山東六國的國運對比,來證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
    B.材料一選用越王勾踐的故事,也從正面上論證了治理國家要顯明法度。
    C.材料一中用較大篇幅說明韓國的滅亡,指明其滅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
    D.材料二運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會現(xiàn)象說明“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的觀點。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忠勸邪止而地廣主尊者,秦是也。
    ②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5)在治國理政的理念上,老子和韓非子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選文簡要評析,并說明你的觀點。
    組卷:1引用:6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Ⅲ(本題共1小題,3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當有人說歐諦德謨克說謊時,他狡辯說:“誰說謊就是在說不存在的東西,而不存在的東西是無法說的,所以沒有人能說謊?!?br />      歐諦德謨克的詭辯違反了邏輯中的什么規(guī)律?請簡要說明。
    組卷:2引用:2難度:0.4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論語?顏淵》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br />——清?彭端淑《為學》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br />——習近平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聯(lián)系實際生活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0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