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9-2020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辛集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50小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

  • 1.中國服飾在不同歷史時期特征各異,如商的“威嚴莊重”,周的“秩序井然”,戰(zhàn)國的“清新”,漢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豐滿華麗”,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壯豪放”,明的“敦厚繁麗”,清的“纖巧”。這里周的“秩序井然”、戰(zhàn)國的“清新”、唐的“豐滿華麗”、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歷史內涵分別是(  )
    組卷:41引用:87難度:0.9
  • 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從后來的歷史看,秦帝國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fā)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tǒng)一文字。由于這種文字所共有的性質,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tǒng)一的粘合劑”。這說明秦帝國統(tǒng)一文字(  )
    組卷:159引用:60難度:0.9
  • 3.中國在春秋以前沒有大型水利工程。從春秋末期開始出現(xiàn)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戰(zhàn)國出現(xiàn)了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 ?。?/div>
    組卷:22引用:24難度:0.9
  • 4.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齊桓公伐魯,敗于長勺;齊國隨后聯(lián)合宋國攻魯,敗于乘丘。次年,宋國伐魯以報乘丘之敗,魯國再勝。周莊王十七年,齊、魯會盟于柯。上述記載表明當時(  )
    組卷:8引用:21難度:0.8
  • 5.商周時期,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國人”的意見,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來干預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勸諫周厲王不要限制民眾的輿論。這說明商周時期( ?。?/div>
    組卷:112引用:66難度:0.5
  • 6.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評價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說:“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笨たh制為“公天下”之開端,主要體現(xiàn)在( ?。?/div>
    組卷:9引用:34難度:0.7
  • 7.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處稱“行在所”,所居稱“禁中”,服食之物稱“御”,所用車馬稱“乘輿”,皇帝有病稱“不豫”,皇帝去世稱“駕崩”。入葬的墳墓稱“陵”?;实鄣母改福捩蛢号灿袑iT的稱號。此稱謂( ?。?/div>
    組卷:18引用:47難度:0.9
  • 8.觀察如圖所示兩幅圖示,對其本質異同分析得最為準確的是( ?。?br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12引用:9難度:0.5
  • 9.唐代科舉制以士人“名”的高低為評鑒的標準、錄取的依據(jù)。這 里的“名”不僅是文學教養(yǎng)的程度,更關鍵的是士大夫社會里文 壇領袖給予的評價。這一現(xiàn)象表明唐代科舉取士( ?。?/div>
    組卷:15引用:8難度:0.6
  • 10.宋朝范成大詩云:“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痹娋渲蟹从车男畔⒉话ǎā 。?/div>
    組卷:14引用:25難度:0.7
  • 11.下面是秦漢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災害發(fā)生次數(shù)及其頻率一覽表。據(jù)此可以推知( ?。?br />
    朝代 秦漢
    次數(shù)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頻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9.9次/年
    組卷:10引用:40難度:0.7
  • 12.《氾勝之書》寫道:“種禾無期,因地為時?!薄洱R民要術》則提出,播種施肥要講“時宜”。南宋《農書?六種之宜》寫道:“種蒔之事,各有攸敘。能知時宜,不違先后之序,則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用,種無虛日,收無虛月,一歲所資,綿綿相繼?!辈牧媳举|上反映了古代中國農業(yè)( ?。?/div>
    組卷:6引用:39難度:0.7
  • 13.據(jù)《史記》記載,漢中期以前,江南“地廣人稀”,百姓“無積聚多貧”,而據(jù)《宋書》記載,南朝前期江南已經“地廣野豐”,“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組卷:21引用:70難度:0.9
  • 14.從漢賦、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文學表達由詞藻華麗、對仗工整到句式靈活,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學( ?。?/div>
    組卷:9引用:68難度:0.7
  • 15.《續(xù)封泥考略》所收漢朝齊魯封泥(古代用泥團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由此可知,漢朝( ?。?/div>
    組卷:49引用:11難度:0.5
  • 菁優(yōu)網(wǎng)16.如圖是戰(zhàn)國水利工程圖。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孫叔敖治楚,西門豹治鄴,頗有成效;秦”渠就……,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這一現(xiàn)反映了(  )
    組卷:91引用:14難度:0.5
  • 17.“籍禮”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種農業(yè)勞動開始前,由首領帶頭舉行的集體耕作儀式,行籍禮時,有天子親執(zhí)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撥,表示先天下而耕種。這一禮儀在《國語》、《漢書》、《唐書》中均有記載。這反映了( ?。?/div>
    組卷:17引用:14難度:0.6

二.主觀題(共25分)

  • 5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不同的文明塑造了人們不同的時間觀念。由于中西方文明在哲學觀、歷史背景、社會模式等諸多方面千差萬別,其對時間的觀念和態(tài)度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時間取向模式。
    材料一 在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里,人們對時間的認識比較模糊,因而人們在用時、計時、守時等習慣上也比較模糊。中國人在時間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燈時分”、“日上三竿”、“不見不散”等相當模糊說法。“掌燈”的時間和季節(jié)有關,和天氣有關,和地理位置及生活習慣也有關,反映了深厚的農耕文明氣息。雖然,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比喻,但是多數(shù)中國人只是從個角度來看待時間價值,并沒有把這種高尚的時間觀推廣到社會交往當中去,因而,最終并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性時間觀念和惜時的社會風尚。
    --摘編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異與時間觀念的沖突》
    材料二 清末以后,隨著城市生活的變化,中國人對西人情況愈加了解,人們的時間觀念隨著鐘表的普及變得精準化。張謇在《政聞錄》中曾特別強調:“最可寶貴者莫如時,愿國人均奮起力求時間上的經濟。”新學制規(guī)定學堂授課需有定時,一些政府機構在實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時,也開始實行工作定時制度。近代中國人新式時間觀念的產生并不依靠一種自然的發(fā)展狀態(tài),而是一個伴隨著壓迫去強行消化的過程,沿海地區(qū)更新快一些,內地相對緩慢;城市更新快一些,農村相對緩慢。
    --摘編自范雪梅《近代計時工具與生活節(jié)奏變遷》(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人時間觀念的特點,并分析原因。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古代相比,近代中國人時間觀念的變化,并簡析這一變化出現(xiàn)的社會背景。
    組卷:3引用:5難度:0.4
  • 5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漢武帝時期,司法部門在審理案件時,甚至會拋開國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決獄》進行審判。例如漢代一婦女改嫁,有官員認為“夫死未葬,法無許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嚴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則依據(jù)《春秋》之義,指出“夫死無男,有更嫁之道”,這位婦女的行為符合儒家經典的義理,因而應判為無罪。
    材料二:“西漢元帝……柔仁好儒,見先帝(漢宣帝,漢武帝曾孫)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瓘娜菰唬骸菹鲁中烫睿擞萌迳?。’宣帝面有怒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請圍繞“儒與法”,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中國古代治理國家時儒與法的運用確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論證。
    組卷:7引用:16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