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天一中學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1/8 22:0:1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卜辭中經常有先王賓于上帝的記載,商人認為先王死后會升入天國且經常賓于帝所,他們接受人王的獻祭,然后影響上帝,使人王得到好的收成及各種福佑,所以在商人的各種祭祀中,對于祖先神的祭祀特別隆重。這說明商( )
組卷:48引用:6難度:0.6 -
2.如圖所示是陜西綏德延家岔出土的一幅漢代畫像磚,描繪了一個農夫手持短鐮,其前有七棵谷穗下垂的谷子,農夫準備持鐮收割成熟的谷子。據(jù)此可知,當時( )
組卷:1引用:3難度:0.7 -
3.從如表中的材料可知,在兩漢時期實行的戶籍制度之下( ?。?br />
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 《漢書?食貨志下》 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 《漢書?昭帝紀》 (蓋寬饒)身為司隸,子常步行,自成北邊 《漢書?蓋寬饒(西漢宣帝時名臣)傳》 孔氏子孫,不免編戶 《漢書?梅福(西漢末年名臣)傳》 (曹魏時期)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td> 《漢書注》(唐朝?顏師古) 組卷:18引用:4難度:0.6 -
4.江南運河是隋代大運河的最南一端,隋煬帝時期全部疏通,地處運河上的常州“在唐稱望縣,地大人眾,政繁務殷”,其出產的細纻、棉布、紙張被列為唐代貢品。這表明隋唐時期( ?。?/h2>
組卷:103引用:42難度:0.6 -
5.宋朝針對購自少數(shù)民族的馬匹不合標準的問題,大臣上奏:“朝廷與蠻夷互市,非所以取利也。金山前后五部落仰此為衣食,一旦失利侵侮,不知費直幾馬也。臣念蜀久安,不敢奉詔?!背ⅰ皩と缗f制”。據(jù)此推知,北宋貿易的主要目的是基于( )
組卷:4引用:7難度:0.6 -
6.宋代有的商品的包裝上帶有廣告形式的文字和商標圖形,有的還留有特殊墨色印記,標明店址,以免顧客在購買時上當,如出土的宋代磁州窯的瓷器就有書寫“趙家美酒飄香”的酒壇和“長生不老”的藥瓶。廣告在宋代獲得發(fā)展主要是因為( ?。?/h2>
組卷:16引用:2難度:0.5 -
7.據(jù)《阿拉伯通史》記載:“(巴格達城)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燃料;從中亞細亞和突厥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睂Υ死斫庹_的是( )
組卷:95引用:93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40分,其中第21題14分,第22題15分,第23題11分。
-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時期,每年都有大量的各國朝貢使團來到長安,政府對這些朝貢使團人員設立了多種優(yōu)惠政策和待遇,饋贈給他們的物品遠遠超過其進貢品的價值。這些所謂的朝貢者,其中很多都是商人,他們往往只是打著朝貢的幌子,而行國際貿易之實。對于中國人與外國人的通婚,政府都完全不加以干涉;對國外的各種專業(yè)人才,也盡量吸納到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中;對于外來文化,全社會也形成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包容風尚。
——摘編自梁盼《唐朝的對外開放政策》材料二:清政府正式的閉關始于乾隆廿二年(1757),皇帝下令關閉海口,僅開廣州一地,而且對廣州貿易也加以種種限制。到道光時,更制定嘶的防外律法:“如有洋人秘密印刷書籍或設立傳教機關,希圖惑眾及有滿、漢人等受洋人委派傳揚其教,擾亂治安者,應嚴加防范,為首者立斬?!?br />——摘編自蔣作舟《評明、清兩朝的“海禁”、“閉關“政策》材料三:從1948年年底到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確定了一個重要的外交方針,將承認問題由新政權的單向“被承認”變成與外國政府之間的雙向承認。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出:新中國將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xù)存在,并采取有步驟地、徹底地摧毀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控制權的方針。在具體實施步驟上,毛澤東主張應首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殘余勢力和影響,而對于爭取帝國主義國家承認的問題,“不但現(xiàn)在不應急于去解決,而且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后的一個相當時期內也不必急于去解決”。
——摘編自張勉勵《毛澤東在1949年三大外交決策中的形勢判斷——以中美蘇三方文獻檔案對比研究為視角》材料四: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0年來,國際格局風云變幻,中國的外交政策也隨之不斷調整,然而,新中國外交堅持外交宗旨和原則始終堅持“不變”。在“變”與“不變”、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的對立統(tǒng)一中更好地實現(xiàn)國家利益和國家目標。
——摘編自金燦榮、董春嶺《中國外交現(xiàn)狀與發(fā)展戰(zhàn)略》(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初和清中期外交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2)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中共中央在外交上確立“雙向承認”方針的意義。
(3)根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后外交政策的“變”與“不變”的內涵。并指出在“變”與“不變”中體現(xiàn)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什么特點?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23.城市化是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由農村向城市不斷轉移以及城市空間不斷擴大的過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城市化進程及地區(qū)差異
——資料來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學》,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78、81頁
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2002年人類發(fā)展報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頁。2015年為預測值。
材料二:1949年至1952年三年間,全國市鎮(zhèn)人口從5765萬增加到7163萬,市鎮(zhèn)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從10.6%上升到12.5%,城市職工總數(shù)從1952年的1603萬增加到1957年底的3101萬。這當中包括幾百萬由城鎮(zhèn)個體勞動者轉變而來的職工,但仍有至少幾百萬農業(yè)勞動力進入工廠和礦山就業(yè)。這些進城農民大多數(shù)是國家計劃招來的,也有不少農民自發(fā)進入市鎮(zhèn)謀業(yè)被城鎮(zhèn)企業(yè)接納。
——摘編自肖冬連著《中國二元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考察》材料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隨著人口,資源等生產要素的聚集效應逐步放大,城市群在整個國家發(fā)展中的權重日益增強,與此相應,治理問題就顯得越發(fā)緊迫。國際經驗也表明,與高速城市化進程相伴生的城鄉(xiāng)分割、公共衛(wèi)生、老齡化風險積聚、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堵等社會問題將會凸顯,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成為制約城市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自覺站在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高度,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不失時機地推進城市治理現(xiàn)代化。
——摘自求是網(wǎng)(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19世紀以來世界城市化發(fā)展特征。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市鎮(zhèn)人口增加的原因。
(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推進城市治理現(xiàn)代化的原因。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為我國推進城市治理現(xiàn)代化提出合理化建議。組卷:5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