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一(下)月考歷史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5/25 8:0:9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發(fā)現(xiàn)了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崗遺址,發(fā)掘出了大量石鏟、斧、石刀、石鐮、石磨盤等實用性器物。這些“器物”的發(fā)現(xiàn)證明(  )
    組卷:16引用:3難度:0.7
  • 2.陜西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記載了周成王對宗族小子的誥命,其中有“余其宅茲中國,自之義(治理)民”。周人認為,商滅夏、周滅商,都不過是“惟恭行天之罰”。周之所以受命,是文王、武王能行敬天、明德、安民。這反映了西周統(tǒng)治者具有( ?。?/div>
    組卷:3引用:10難度:0.6
  • 3.春秋時期,社會變化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出現(xiàn)了“公室”與“私家”的爭斗,魯國一度出現(xiàn)“公室卑,三桓強”“四分公室”的現(xiàn)象,再有齊國的“田氏代齊”、晉國的“三家分晉”等。這主要是由于(  )
    組卷:18引用:7難度:0.7
  • 4.先秦諸子思想各有“奇謀”,如道家“謀道”,儒家“謀(圣)心”,墨家“謀利”,法家“謀勢”“謀霸”,兵家“謀勝”。先秦諸子的“奇謀”旨在(  )
    組卷:9引用:6難度:0.6
  • 5.《中國通史》中寫道:“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實行郡縣制,這就構建了從朝廷到地方,從三公諸卿到鄉(xiāng)里什伍的一套龐大的、多梯級的統(tǒng)治結構。”這一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div>
    組卷:3引用:9難度:0.5
  • 6.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令天下非三官(中央政府的鐘官、辨銅、均輸三官,掌鑄錢)錢不得行,諸郡國前所鑄錢皆廢銷之,輸入其銅三官”。這一措施旨在( ?。?/div>
    組卷:1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

  •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春秋政治家管仲認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笨鬃诱怼对姟贰稌贰抖Y》《樂》《易》《春秋》,即后世的儒家經(jīng)典,歷史教育蘊含其中。
    漢武帝詔令在長安建立太學,設“五經(jīng)博士”,以《詩》《書》《易》《禮》《春秋》作為教學內(nèi)容,其中《春秋》就是魯國編年史。
    唐高祖李淵即位不久,就組織人專門修史,目的在于“考論得失,究盡變通……多識前古,貽鑒將來”。唐代設有太學、國子學等學校,學生都必須讀《春秋》《國語》等史書。開科取仕將《左傳》等史書列入考試范圍,在考策論時,常以歷史典故作為題目。
    北宋司馬光著《資治通鑒》,著書目的在于“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此書成為宋代及后代學校的重要教材。宋代科舉考試“每至命題考試,主典籍而參以正史”。
    元朝在京師設立蒙古國子學,用蒙文編譯《貞觀政要》等史籍,供蒙古官僚子弟學習。
    明代的學校將《資治通鑒》等史書列入教材,要求學生閱讀。
    清代統(tǒng)治者規(guī)定將《資治通鑒》作為學校學生的教科書。
    ——梁勵《中國古代歷史教育特點探析》(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中國古代歷史教育有哪些特點?
    (2)說明古代歷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組卷:1引用:3難度:0.5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棉花的品種是亞洲棉和草棉,均從國外傳來。亞洲棉最早發(fā)現(xiàn)于古印度,西漢時期傳入我國,在華南地區(qū)先種植,逐步推廣至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東北。草棉原產(chǎn)于非洲,先傳到阿拉伯地區(qū),后傳入伊朗等國,東漢時期傳入我國新疆地區(qū),并向甘肅擴展。三國時期,珠江、閩江流域已普遍種植棉花。在取得栽種技術和紡織技術的突破后,棉種約在宋元之際完成了向中國內(nèi)地的傳播。元世祖曾設立江西、福建、浙東、湖廣、江東五省木棉提舉司,強迫百姓每年繳納棉布十多萬匹。明太祖于1367年下詔:“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麻,畝征八兩;木棉,畝四兩?!苯?jīng)過元至明約兩百年的傳播,棉花種植和棉紡織已基本推廣到全國?!短旃ら_物》中記載:“棉布,寸土皆有,織室,十室必有?!?br />——摘編自丁培利等《中國古代“布”的材質演進——兼論棉花在中國的普及》材料二:清乾隆年間,植棉專家、直隸總督方觀承主持繪制了一套棉花圖冊,記錄了從植棉到紡織印染成布的整個過程,包括布種、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揀曬、收販、軋核、彈花、拘節(jié)、紡線、挽經(jīng)、布漿、上機、織布、煉染等共16幅圖,每圖附有言簡意賅的文字說明。據(jù)《清史稿》記載,乾隆三十年(1765年),“高宗南巡,觀承迎駕,條舉木棉事十六則,繪圖以進”,乾隆皇帝對《棉花圖》反復誦讀,嘆為觀止,倍加贊賞,欣然在圖上題寫七言詩16首,下詔頒行天下?!睹藁▓D》因此也稱《御題棉花圖》,它全面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清代前期我國北方,特別是冀中一帶棉花種植業(yè)及紡織手工業(yè)的實況,是迄今已知國內(nèi)最早而較完備的棉作學圖譜。此后,方觀承精心臨摹副本,并將其付諸石刻。《棉花圖》原本不知所歸,但刻石完好流傳至今。
    材料三:如果一種思想成為擁有權力的意識形態(tài)而籠罩一切,這時,會有一些空洞的套話反復,這些話語不僅會常常寫在書里而且會成為背誦的教條,甚至當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經(jīng)相當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權運用普遍主義的真理觀念對思想的壟斷和遏制。
    ——摘編自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導論:思想史的寫法》(1)根據(jù)材料一,簡述棉花傳入中國并得到推廣的歷史過程。
    (2)根據(jù)材料二,《御題棉花圖》頒行天下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者的什么思想?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御題棉花圖》的歷史價值。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之際中國思想界存在的問題,概括這一時期儒學的新發(fā)展。
    組卷: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