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大附中高二(上)月考語文試卷(9月份)

發(fā)布:2024/9/20 13: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樂感文化”是李澤厚提出的,在其看來,中國的“樂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種文化模式。《論語》在中華民族民族性格塑造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不體現(xiàn)著中國“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從《論語》來看,“樂感文化”有四重內(nèi)涵。
          第一,“樂生”的生命精神?!多l(xiāng)黨》云:“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笨鬃映鲇诒灸艿貑柸擞袥]有傷亡,可以看出夫子對人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皹飞钡纳褚搀w現(xiàn)為強調(diào)自強不息、韌性奮斗。《子罕》講:“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只有在冰雪嚴寒這般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中,才能磨礪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發(fā)人的生命潛能?!墩撜Z》中“慎終,追遠”(《學而》)的生命關懷也是這種“樂生”的生命精神的體現(xiàn)。中國人不僅較為重視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義,而且也重視死后的哀榮,因此要“慎終追遠”。正是由于對此世間的“人倫日用”的無比眷戀與喜愛,才產(chǎn)生這種以“慎終”“追遠”為核心的生命關懷?!皹犯形幕笔且环N立足于此世間的文化。
          第二,“樂群”的生存智慧?!皹犯形幕币浴耙粋€世界”的預設為立足點,不構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獄的存在。沒有上帝天國可以依賴,只得靠個人的奮斗、靠人與人彼此之間相互扶持,為此中國人重視儒家所強調(diào)的忠、孝、禮、義、仁,強調(diào)人際和諧。正如李澤厚所言:“人處于‘與他人共在’的‘主體間性’之中,要使這‘共在’的‘主體間性’真有意義、價值和生命,從儒學角度看,便須先由自己做起。”我們要“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學而》),我們才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皹犯形幕本哂幸环N“樂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樂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認為沒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賴,但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對生活悲觀失望,而是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衛(wèi)靈公》),這種堅信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便體現(xiàn)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體現(xiàn)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述而》),體現(xiàn)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梁漱溟先生將這種“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概括為“孔子生活之樂”,并對之闡釋說:“一個人不過幾十年頂多一百年的活頭,眼看要老了!要死了!還不趕快樂一樂么?”
          第四,“樂感”的人性追尋?!皹犯形幕钡膶蚴侨说闹黧w性的不斷進步與滿足,是尋求“人道”的不斷完成,是在音樂和藝術的熏陶下達到對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藝術化把握。因之,當孔子問及曾點之志時,曾子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先進》)的“曾點氣象”。此一“樂感”的人性追尋,最終培養(yǎng)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終將中國“樂感文化”這一“文化心理”結構內(nèi)在的詩性智慧完滿呈現(xiàn)出來。
          總之,“樂感文化”包含多重內(nèi)涵,蘊含著豐富的學術價值?!皹犯形幕钡难芯繉霌P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摘編自張鵬舉《從<論語>看“樂感文化”的四重內(nèi)涵》)      材料二:
          “憂患意識”說是徐復觀提出的,牟宗三曾予闡釋。他們認為,中國的人文精神躁動于殷周之際,其基本動力便是憂患意識。周人從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歷史嬗變中,發(fā)現(xiàn)了吉兇成敗與當事者行為有密切關系,及當事者在行為上應負的責任,從而形成了所謂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一種道德意識,是人確立其主體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發(fā)現(xiàn),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進。
          憂患意識在儒家思想體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種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詩云“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點全在一個“如”字上,未臨深淵而如臨,未履薄冰而如履,這才叫憂患意識;真的臨深而履薄了,斯時需要的便不再是憂患意識,而恰恰是它的對立面——臨危不懼、履險如夷、樂以忘憂之類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憂患并不在憂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對立面,在安樂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樂于所樂,真正的憂患便開始了,臨近了。
          儒家所津津樂道的是理性的快樂?!墩撜Z》以樂開篇,學而時習之悅,有朋遠來之樂,人不知而不慍,便都是理性之樂?!睹献印酚兴^君子的三樂,其“父母俱在、兄弟無故”即后來稱之為天倫之樂者,是宗法制度所規(guī)范的樂。而最要緊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樂,這種與道合一、與天地同體的超越之樂便是他們的極樂。這種樂當然也不應獨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與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樂,為同登樂土而服務的樂。進而言之,這種得道之樂,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憂。
    (摘編自龐樸《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樂生”是基于對此世間無比眷戀與喜愛而尊重他人生命價值,強調(diào)自強不息、韌性奮斗,重視“慎終追遠”的生命精神。
    B.“樂群”是基于“一個世界”的預設而強調(diào)人人“共在”的“主體間性”,重視彼此相互扶持、輕視個人奮斗的生存智慧。
    C.“樂觀”是基于沒有上帝、天主可依賴的觀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實,堅信“人能弘道”,對生活不悲觀失望的人生態(tài)度。
    D.“樂感”是在音樂和藝術熏陶下實現(xiàn)人的主體性的進步與滿足,進而完成“人道”,最終成為理想型“君子”的人性追尋。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對“樂感文化”的審視整體呈現(xiàn)出多方面、多維度的特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B.材料二先追溯“憂患意識”的形成,然后著重論述儒家的憂患與快樂都是一種理性精神。
    C.材料一談“樂感文化”,材料二談“憂患意識”,但兩則材料對人生憂樂都有所關涉。
    D.兩則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獻來闡釋、佐證觀點,但二者對文獻的分析有簡略與細致之別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B.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h樂府《薤露》)
    C.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蘇軾《定風波》)
    D.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組卷:1引用: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卻賢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難乎夫耀蟬者,務在其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其樹,無益也。今人主有能其德者,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
    (節(jié)選自《荀子?致士》)材料二:
          桓公問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無害于霸乎?”管仲對曰:“此極非其貴者耳;然亦無害于霸也?!被腹唬骸昂稳缍Π??”管仲對曰:“不知賢,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不信,害霸;信而復使小人參之,害霸?!被腹骸吧??!?br />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中行氏【注】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已而仇之。賢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注】中行氏:春秋時晉國掌權的六大家族之一。
    (節(jié)選自《說苑?尊賢》)材料三:
          馬周,博州茌平人也。貞觀五年,至京師,舍于中郎將常何之。時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周為何陳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對曰:“此非臣所發(fā)意,乃臣家客馬周也?!碧诩慈照僦粗灵g,遣使者四輩敦趣。及謁見,與語,帝大,詔直門下省。明年,拜監(jiān)察御史,奉命稱職,累除中書舍人。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于馬周,暫時不見,則便思之?!笔四辏瑲v遷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又以本官攝吏部尚書。太宗嘗謂侍臣曰:“周見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既寫忠誠,親附于朕,實藉此人共康時政也?!?br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任賢》)(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上依次寫出句讀處的字母。
    口行A相反B而欲賢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難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任而不信”的“而”與《<論語>十二章》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義相同。
    B.“務在明其火”中的“明”與《大學之道》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第一個“明”含義不同。
    C.“舍于中郎將常何之家”的“家”與《兼愛》中的“雖至大夫之相亂家”的“家”含義不同。
    D.“帝大說”的“說”和《五石之瓠》中的“客得之,以說吳王”的“說”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使用“耀蟬”打比方,形象地闡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則天下歸之”的道理。
    B.針對桓公的疑問,管仲認為故意讓酒肉腐壞,這樣做不好,但并不妨害君主成就霸業(yè)。
    C.孔子認為假如中行氏沒有看輕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會產(chǎn)生仇恨,中行氏就不會滅亡。
    D.太宗讓百官上書談論得失,常何上奏了馬周給他講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賢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已而仇之。
    ②至于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
    (5)材料二中,管仲對重視賢人有明確的態(tài)度。你認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體現(xiàn)了管仲的哪些態(tài)度?

    組卷:6引用:3難度:0.5

五(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2分)

  •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按照嚴重程度不同,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死亡率為21%—63%。 ①_______:一類是勞力性熱射病,它對應的往往就是我們遇到的青壯年熱射病患者,由于高強度運動或者高溫下工作,體溫調(diào)節(jié)失衡,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來不及散發(fā),②_______;另一類是經(jīng)典型熱射病,對應的常常是老年熱射病患者,此類患者 ③_______,但由于老年人中樞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減退,散熱功能障礙,皮膚往往干熱無汗。
          熱射病患者院外搶救的關鍵就是降溫,快速有效的降溫方法就是直接將患者身體浸入冰水中,也可以直接將碎冰蓋在患者身體上,這尤為適用于勞力性熱射病的年輕患者。由于老年患者難以接受這么強的冷刺激,經(jīng)典型熱射病患者可以采用往身上噴霧或者擦浴,再用風扇吹的方法,通過蒸發(fā)和對流幫助患者降溫。注意不能使用大量酒精擦浴,否則可能會被皮膚、血管吸收而產(chǎn)生毒性;退熱藥對中暑患者無效,反而可能損傷肝臟。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簡述材料第二段主要內(nèi)容,要求使用包含轉折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50個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5

六、寫作(60分)

  •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不少產(chǎn)生于兩千多年前的經(jīng)典語句,至今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輝,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有些語句在新的時代下又可以辯證思考,從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闡釋。從下列語句中任選其一,準確理解其思想內(nèi)容,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闡述你的認識和思考,題目自擬。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大學》)      君子見利爭讓,聞義爭為,有不善爭改。
    (《文中子》)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      物物而不物于物。
    (《莊子》)      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墨子》) 

    組卷: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