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安徽省銅陵五中山南班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7/9 8: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題(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天人之學是貫穿中華文化數(shù)千年發(fā)展史的主線之一。在很長時間里,一提到天人關系,人們就會想起“天人合一”,認為它是最恰當?shù)谋硎觥_@個看法值得商榷。“天人合一”出自西漢時期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卑雌渌枷塍w系,這種提法其實是“天人感應”論的一種表述,認為天、人之間存在一種神秘的聯(lián)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為也能感動天,這明顯帶有天命決定論的色彩。
          我國古代思想家對“天”的認識,大概始于夏、商時期。從西周時起,“天”的概念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是天命、天神,一種是自然界的天體。以《周易》的經(jīng)文為例,其中有些對“天”的理解是指自然界的天體、天象,但多數(shù)是關于天命、天神的記載。至于西周時的重要政治文獻《尚書》,其中“天命”一詞比比皆是。這種狀況到春秋時期才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了重人事而輕天道的觀點。
          思想上的這種變化,首先見于兵家著作。齊國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中首次提出天時、地利、人和的理念。他說的“天時”指陰陽、寒暑、四時等自然現(xiàn)象;“地利”指路途遠近、面積大小、形勢險易、環(huán)境利弊等方面;“人和”指得民心、得民力、上下同心同德。《孫子兵法》認為,軍事家運用好這三個方面,才能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戰(zhàn)國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認為,天時、地利與人和這三者缺一不可,而人和最為重要。我國古代重人事輕天道的理論來自戰(zhàn)爭實踐,同時又能提升到理論的高度予以總結(jié),因此不是思想家們空想的產(chǎn)物。
          孟子之后的大儒荀子提出的天人之學則認為,在天人合一之前先要有天人相分,這和天命決定論大異其趣,將古代的天人之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荀子本著孔子的思路,尋求“和”而否定“同”。“和”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建立在事物相互區(qū)別的基礎上;而“同”是排除矛盾的一致,是沒有生命力的單一。荀子探討天人之學的名篇《天論》,把這個道理闡發(fā)得深刻而清晰。他認為人在自然面前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他又說,“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如果看不到人的作用,只是祈求天的恩賜,就和天人關系的真實情況相背離?;谏鲜龇治觯髯诱J為:“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币馑际钦f,只有深刻認識了天人之分的內(nèi)涵,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強調(diào)人的地位與作用,這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色。中華文化以人為核心進行探索,才產(chǎn)生了天人之學、變易之學、為人之學、會通之學,構(gòu)建了內(nèi)容豐富的理論體系。在這方面,荀子關于天人既相分又相合的理論,在中華思想文化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東漢的王充、唐代的劉禹錫和柳宗元等都在這個重大課題土做出了貢獻。歷史上的宋、元、明、清時期,由于本土和外域文化的交流交鋒交融,產(chǎn)生了新的思想課題,但天人之學在此期間并沒有失去它的光澤,只是變換了形式。
    (摘編自張豈之《從天人之學看中華文化特色》)(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對“天”的認知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到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我國古代“重人事輕天道”理論來自戰(zhàn)爭實踐,不是思想家們空想的產(chǎn)物。
    C.與天命決定論大異其趣的是天人相分的觀點,這使荀子攀上了當時學術的巔峰。
    D.源遠流長的天人之學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內(nèi)容豐富的理論體系。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對人們認為“天人合一”是天人關系最恰當?shù)谋硎龅馁|(zhì)疑開篇,有其針對性。
    B.文章采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以突出天人之學在構(gòu)建中華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C.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列舉了古人有關天人之學的觀點,通過辯證分析使論證層層深入。
    D.文章站在中華文化發(fā)展史的高度,闡釋了天人之學在古代產(chǎn)生、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是天主宰人還是人定勝天,歷來被思想家熱議,業(yè)已成為中華文化賡續(xù)的兩條路徑。
    B.如果沒有兵家對“天”的概念的再認識,就不可能改變前代有關“天命”的思想。
    C.荀子本著孔子的思路,尋求“和”而否定“同”,并在《天論》中對天人之分的內(nèi)涵進行了深刻而清晰的闡發(fā)。
    D.天人之學的理論要發(fā)展,就必須堅守傳統(tǒng)的立場,保持與外來文化交流的態(tài)度。

    組卷:3引用:4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袁隆平出生在戰(zhàn)亂年代,1930年的北平。“隆”字輩,于是被起名“隆平”。父親是國民政府鐵路局官員,他從小便與父母、兄弟顛沛流離:北平、江西、湖南、重慶。1953年從西南農(nóng)學院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nóng)校做老師。他沒有政治身份,家庭歷史又“成分”不佳,偏居鄉(xiāng)下小城,多的是土地,少的是機遇。
          1956年,黨中央號召向科學進軍,國務院組織制定全國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袁隆平意識到這是讓自己發(fā)揮長處的機會,他帶領學生科研小組做試驗,希望能研究出一種高產(chǎn)的作物。當時蘇聯(lián)生物學家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在中國流行,袁隆平就嘗試無性嫁接,最后均以失敗告終。無性雜交不能改變植物的遺傳性。1960年全國大饑荒,填肚子只能用雙蒸法(米飯蒸兩次,看起來更多)。袁隆平曾在路邊、橋底、田埂上看見5具餓死的尸體,走出校門就是狼藉一片。湖南農(nóng)民對他說“施肥不如勤換種”,他就開始用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學研究育種,最后在茫茫稻田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從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雜交水稻研究。整個60年代,他經(jīng)歷過“文革”的動蕩、海南的烈日、云南的地震,在經(jīng)費短缺的情況下不斷實驗,尋找最佳的雄蕊敗育野生稻。1970年,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沼澤里發(fā)現(xiàn)了一株完美的雄性不育野稻,40歲的袁隆平驚喜發(fā)現(xiàn)這就是他尋找10年之久的目標,并為它起名“野敗”。野生敗育的稻子成了成功的先鋒?!耙皵 背蔀殡s交稻的第一個母本,從此雜交水稻登上了中國農(nóng)業(yè)舞臺的中心。到今天,那一株幸運之稻,已經(jīng)演化為覆蓋全國農(nóng)田近60%的后代。
    “野敗”之后,時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的華國鋒在1970年的湖南省農(nóng)業(yè)科技大會上將袁隆平請上主席臺,他說:“一些人囿于認識的局限和世俗的眼光,對袁隆平這樣一個安江農(nóng)校的普通教員及其雜交水稻研究,還抱有種種成見,袁隆平面臨著僅僅靠他們自身努力根本無法克服的困難?!?br />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幾萬株“野敗”;1975年,升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華國鋒,提出在南方13個省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的決定;第二年多事之秋的中國在糧食上卻迎來了大豐收——這一年全國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增產(chǎn)幅度在20%以上。跨入80年代,雜交水稻迎來了最輝煌的10年,袁隆平在1981年菲律賓召開的國際水稻研究科研會議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96年,在成功突破“兩系法”后,袁隆平主動請纓立項“超級雜交稻”,4年后,他的稻種已經(jīng)能在每畝土地上收獲700公斤的糧食,轟動世界。2006年,在袁隆平提出超級稻后的第十年,聯(lián)合國停止對華的糧食援助,標志著中國26年糧食受捐贈歷史畫上了句號。
    “失敗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時間,是什么支撐著你?”記者問。他說:“講大道理的話,就是為人民服務。但我覺得還有一方面是我的好勝心,有個內(nèi)在的動力,我就是還想爭取新的東西?!?br />      這便是科學家的本心,他們天然對獲得答案有著強烈渴望。為了這種渴望,袁隆平錯過了母親的彌留之際,錯過了兒子的成長,70年代里唯一一次請假還是妻子突發(fā)病毒性腦炎的時候。一連10天在醫(yī)院照顧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時代與妻子最長的一次獨處:在病床前為她念詩、唱歌、講故事……等妻子醒來,他又踏上了前往田野的道路。
          科學家、富豪,袁隆平對這些稱呼都不太滿意,他喜歡說自己是“種田人”。為了那畝田,他其實愿意放棄很多東西。80年代他最盛名時,湖南省組織部請他出任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院長,正廳級。他拒絕說:“我不適合,當院長,意味著我要離開雜交水稻的研究崗位。“
          他說:“我們一生有很多東西需要堅守,如果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些事情,我們也要勇于放棄,必要的放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堅守。”
    (1)下列對文本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袁隆平之所以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是因為他受到1960年全國大饑荒的巨大震撼。他曾在路邊、田梗上看到5具餓死的尸體,心情沉痛。
    B.袁隆平1996年成功突破“兩系法”后,主動承擔“超級雜交稻”的研究項目。4年后取得轟動世界的成就,于是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C.袁隆平謙遜低調(diào),對自己定位清晰,他認為自己不適合當院長,即使他是做科研的,也不希望被叫做“科學家”,只是自謙為“種田人”。
    D.袁隆平秉持科學家的本心,對獲得答案有著強烈的渴望。為此,他沒因家事耽誤工作一天,無法盡到孝敬父母、關愛兒子、照顧妻子的義務。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交待袁隆平的家庭背景與社會地位,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凸顯他輝煌的事業(yè)成就與人格魅力作了鋪墊。
    B.文章為了凸顯培育雜交水稻的艱難,描述了袁隆平從培養(yǎng)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雜交水稻,到種出畝產(chǎn)700公斤糧食的過程。
    C.袁隆平的“超級雜交稻”對我國的糧食增產(chǎn)有巨大的推進作用,他大大推動了我國結(jié)束糧食受聯(lián)合國援助這一時刻的到來。
    D.文章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袁隆平突破技術研究、客觀條件、世俗認知等困境,促使雜交水稻登上中國農(nóng)業(yè)舞臺中心的故事。
    (3)袁隆平為什么會達到如此高的科學成就?請結(jié)合文本,說說你的看法。

    組卷:18引用:5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 3.閱讀下面的作品,答題。
    五叔春荊
    鄭振鐸
          祖母生了好幾個男孩子,父親最大,五叔春荊最小。
          當五叔夭死時,我還不到七歲。到了現(xiàn)在,自然已記不得他是如何的一個樣子了??刹恢醯模@位不大認識的叔父,卻時時系住了我的心,成為我心中最憶念的人。
          這個憶念,祖母至今還時常嘆息著把我挑動。她每每微嘆著說,五叔是你幾個叔父中最聽話的,三叔常常挨打,二叔更不用說,只有他,從小起,便不曾給她打過罵過。五叔讀書又用功,常常幾個哥哥都出去玩了,他還獨坐在書房里看書,一定要等到天黑了,方才肯放下書本。也寫得一手好楷書,那些字,個個工整異常,他記賬也是這個樣子的,慢慢的一筆筆的寫下來,從沒有寫過一個潦草的字,也沒有做過一件潦草的事。那個時候,家里的雜事,沒人管,要不是五叔在家,她真是對付不了。二叔有時還打丫頭,三叔也偶有生氣的時候,只有五叔從沒有對丫頭、對老媽子、對當差的說過一句粗重的話,他對他們都是一副笑笑的臉兒。在他死時,家里哪一個人不傷心,連小丫頭也落淚了。唉,你這樣好的五叔,可惜死得太早!每當回憶起傷心的情景,祖母總是默默的不言一會兒,沉著臉,似乎心里很凄楚。
          每到夜晚,祖母便在煙鋪上坐著,慢慢的燒著煙,嗤、嗤、嗤的吸著。她是最喜歡我在這時陪伴著她的。在煙興半酣時,她有了一點感觸,又對我說起五叔的事來。
          祖母道:“唉,你不曉得你五叔當初怎樣的疼愛你!他常常把你抱著,在天井里打圈子,他抱得又穩(wěn)又有姿勢。你那時也很喜歡他呢,見了你五叔走來,便從奶娘的身上伸出一雙小小的又肥又白的手來,叫道‘五叔,抱,抱!’,你五叔便接了你過來抱著。你在他懷抱里從不曾哭過。我們都說他比奶娘還會哄孩子呢。像你二叔,他未抱你上手,你便先哭起來了。全家都說,你和你五叔緣分特別的好。有一年,你出天花,你五叔真是著急,書也無心念了,天天拜菩薩,請醫(yī)生,取藥,就是煎藥,也親自動手。你現(xiàn)在都不記得了罷?”
          真的,我如今是再也回想不起五叔的面貌和態(tài)度了,然而祖母屢次的敘述,卻使我依稀認識了一位溫厚仁愛的叔父。
          祖母曾把五叔病死的原因,很詳細的告訴過我們,而且不止告訴過一次。她凄楚地述說著,我們也黯然的靜聽著。夜間悄悄無聲,如豆的煙燈,在床上放著微光。
          那一年,祖母回故鄉(xiāng),五叔跟隨著。她在家里住了幾個月。恰好祖姨新死了丈夫,心里郁郁不快。祖母怕她生出病來,便勸她搬到我們家里來同住。她躊躇了幾時,便同意了。她把房子和重笨的器具賣掉,然而隨身帶著的還有好幾十只皮箱。這樣多的行李,當然不能由旱路走。五叔便專雇了一只閩船,護送著祖姨從水路走。祖母則由五老爹伴隨著從旱路走。哪想到,那條船途中觸了礁。祖姨只得帶了些重要的細軟,和五叔上了舢板。不想岸邊沙灘上水很淺,舢板靠不上岸。五叔便把長衫卷了起來,脫了鞋襪,負著祖姨,在水中走上了岸。
          五叔身體本來很細弱,自涉水上岸之后,便覺得不大舒服,時時在夜間發(fā)熱,但他怕祖母擔心,一句話也不敢說。病一天天的加重,以至于臥床不能起。祖母忙請醫(yī)生給他診看,這病已是一個不治的癥候了。臨死時,他除了說自己辜負了養(yǎng)育的深恩而不能報,勸祖母不要為他悲愁,一句別的吩咐也沒有。他平安而鎮(zhèn)定的死去。在五叔安靜的躺在床上、微微的斷了最后的一口呼吸時,祖母的心碎了!她整整地哭了好幾天。到了一年兩年后,想起來還是哭。到了如今,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還是常說:“唉,你五叔,可惜死得太早!”
          前幾年,我和三叔歸到故鄉(xiāng)掃墓,我們立在陰沉沉的松柏林下,面前是一個圓形墓,墓石上的字,已為風雨所磨損,但還依稀的認得出是“亡兒春荊之墓”幾個大字。我黯然的站在那里,山中無比的寂靜,烏鴉呀呀的由這株樹飛到那株樹上去。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三段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通過先寫二叔、三叔的不好,再寫五叔的好,初步呈現(xiàn)了五叔的形象。
    B.文中先后兩次寫到祖母說五叔“可惜死得太早”,表現(xiàn)了祖母對五叔的懷念,也流露出祖母對五叔早逝的傷感。
    C.五叔夭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祖母擔心而延誤了治療,當然也有體質(zhì)較弱、涉水受寒以及操勞過度等因素。
    D.小說選取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敘述舒緩,語言平實,有助于刻畫五叔經(jīng)歷平常、性格平和、行事從容的形象。
    (2)從文中看,五叔的“溫厚仁愛”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3)請?zhí)骄啃≌f結(jié)尾的表達效果。

    組卷:10引用:4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喝粥能養(yǎng)胃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家喜歡煲粥,尤其是廣東地區(qū)。遇到消化道問題,比如胃腸炎拉肚子,①              ,說是可以休養(yǎng)腸胃幫助恢復。這樣說,大概是認為粥是一種半流質(zhì)食物,不怎么咀嚼就可以吞下,粥到了胃里,也不需要腸胃怎么工作,就能很輕易地被消化吸收,腸胃于是得到了休養(yǎng)。
          ②                  。事實上,人是雜食動物,人的消化道能消化很多種食物,只要不是不能消化、不耐受、過敏、過量的食物,對腸胃來說就不能算是額外的負擔。粥作為一種半流質(zhì)食物,相比于米飯、面包、水果、蔬菜這些固體食物,被胃排空的時間更短,是可以更快被消化掉,但這并不等于它對腸胃就更友好。
          這是因為,消化道和肌肉一樣,存在“用進廢退”的問題。就像一個肌肉強壯的大人,本可以自己行走或奔跑,但如果整天坐在輪椅上,③                 ,運動能力反而會減弱。有的孩子由于某些疾病,完全不能吃東西,只能依靠輸注營養(yǎng)液來維持生命。在這期間,消化道就處于休養(yǎng)狀態(tài),但這不會令消化道或身體更健康。相反,閑置狀態(tài)的胃腸道,反而容易出現(xiàn)胃腸功能紊亂、小腸絨毛萎縮、膽汁淤積等問題。
    (1)下列句子中的“人家”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人家”,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楊夫人對張氏說:“女兒大了,你也該考慮給她找個人家了。”
    B.小苗說:“原來是你呀,半夜三更的,差點兒沒把人家嚇死!”
    C.人家不像個人家,吃飯連張桌子也沒有,一家人都捧著碗吃。
    D.陳熠拿起筆暗自思忖:“人家是人,我也是人,我就學不會?”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1引用:4難度:0.5

四、作文

  • 9.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寫作。
          “繼續(xù)奮斗、繼續(xù)拼搏。如果我活著拼不上去,我死了大家繼續(xù)往前拼!”近日,在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播出的《親歷非凡2020》特別節(jié)目里,時代楷模、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張桂梅的一段采訪讓人淚目,她堅毅的目光、鏗鏘的誓言給人奮力向前、拼搏進取的無窮力量。
          拼,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斗爭精神。面對艱難險阻,是迎難而上、敢于拼搏,還是屈服命運、不戰(zhàn)而降,張桂梅用有力的行動作出回答。
          根據(jù)材料,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字跡工整;②卷面整潔;③思想健康;④感情真摯。

    組卷:0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