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西省臨汾地區(qū)七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4 8:0:9
一、讀?書(12分)
-
1.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晉祠”,山水相映,風光旖旎。駐足其間,賞讀古色古香的楹聯(lián),是一件樂事。這里呈現(xiàn)的是水鏡臺門口的楹聯(lián)。下列選項中對其評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h2>
組卷:21引用:3難度:0.6 -
2.學詩文,寄情懷,思人生。讀下面的語段,將空缺處的古詩文原句書寫在橫線上。
(1)
(2)商女不知亡國恨,
(3)《春夜洛城聞笛》中,反映詩人因聞笛聲而引發(fā)思鄉(xiāng)愁緒的詩句是:“
(5)《陋室銘》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6)《登幽州臺歌》中,抒發(fā)詩人失意的際遇和寂寞苦悶情懷的詩句是:“組卷:9引用:2難度:0.8
二、讀?思(38分)
-
3.小濤同學朗讀了下面的語段,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我們的少年時代,像是春天的百花,顏色多么鮮艷,姿形如此繁華,無風自飛舞,怡然笑春風,那是美好的。青年時期,飛揚浪漫,狂放恣肆,就有如夏日的涼風,一路的奔chí,歡暢的笑聲,那也是美好的。告別了春日和麗日,chà那間就到了中年的月色,月色微涼,只留下一片晶瑩與清透,那還是一種美好?;秀遍g,生命下起雪來,寒冷徹骨的老年到了,雪的白掩蓋了生命中一切灰暗與玄黑,一切明白了,生命依然美好。組卷:21引用:1難度:0.8 -
4.小麗同學為此次活動收集了以下資料,請你根據(jù)資料為“山西文旅”擬寫一則廣告詞。
三晉大地涵養(yǎng)了華夏文明的主根主脈,勾勒出“最初中國”的文明圖景,也因此凝練了一系列中華文明精神特質,成為追溯歷史記憶、探尋古老文明的“文化故里”。作為文旅行業(yè)的“梧桐樹”,持續(xù)出圈的文旅精品吸引了大量觀眾。話劇《于成龍》、歌舞劇《北魏長歌》、京劇戲歌《中華》、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又見五臺山》、實景劇《再回相府》、實景演藝《如夢晉陽》等系列山西印記,成為“晉”字號文化新名片。這背后,是對晉風晉韻的深度挖掘,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發(fā)展。組卷:5引用:2難度:0.8
三、讀?寫(70分)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學習動機是指引發(fā)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之指向一定學業(yè)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根據(jù)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直接動機與間接動機。直接動機與學習活動本身直接相關聯(lián),表現(xiàn)為對所學習的學科內容或學習活動的直接興趣和愛好。如喜歡音樂的同學,在聽音樂時體驗到愉快,因此,在學習音樂時表現(xiàn)出很強的學習動機。間接動機與社會意義相聯(lián)系,是學生內化了社會觀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師期望的結果,例如學生為了獲得教師或家長的表揚、獎勵而努力學習。一般來說,直接動機更能持久地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最早對學習動機和學習效率進行研究的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發(fā)現(xiàn),二者呈現(xiàn)的是倒U型曲線(見圖一)。
材料二
除了較強的學習動機,我們還要講究一定的學習策略,例如:
(一)整體學習和部分學習
根據(jù)所學材料的學習量不同而劃分的兩種學習方式。整體學習又稱全部學習,是把所學材料看作一個單元,一遍一遍地學習,直到學會為止;部分學習又稱分段學習,是把所學材料分成若干段落,逐段學習,最后把已學會的各段綜合起來。
(二)記憶術
1位置記憶法:通過與你熟悉的某種地點順序相聯(lián)系來記憶一些名稱或者客體順序的方法。
2縮寫與編歌訣:指利用每個調的第一個字形成一個縮寫,常常采用簡語或歌謠口訣來記憶。比如二十四節(jié)氣歌;理解、背誦柳宗元《江雪》時,記成“千萬孤獨”。
3諧音聯(lián)想法:是指學習一種新材料時運用語音聯(lián)想,假借意義,將無意義材料轉變成有意義材料的一種精加工策略。比如將“thank you”記成“三克油”。
4關鍵詞法:是指將新詞或概念與之相似的聲音線索詞,通過視覺表象聯(lián)系起來,一般用于外語學習,先選擇一個發(fā)音與外語生詞類似的母語詞(最好是具體名詞),然后利用表象或一個句子將外語詞的意義與母語詞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記憶外語單詞。例如記憶單詞“tiger”時,聯(lián)想成“泰山上一只虎”。
(三)及時復習
識記了的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要不斷遺忘的。對于遺忘的進程,心理學家們很早就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并做了大量研究。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提出了遺忘曲線(見圖二)。他發(fā)現(xiàn)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復習最好要及時。
(四)過度學習
“過度學習”又稱為“過度識記”,也是由艾賓浩斯提出,是指達到一次完全正確再現(xiàn)后仍繼續(xù)識記的記憶,例如一篇課文讀10遍剛好可以背下來,但讀完10遍之后最好再多讀幾遍。過度學習有利于識記材料的保持。但是也要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地重復。一般說來,學習程度以150%為佳,其效果也最好。
(五)利用元認知,監(jiān)控、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
這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指學生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的有效監(jiān)視及控制的策略。比如讀完一篇文章后,問自己“我讀懂這篇文章了嗎”,如果自認為讀懂了,便開始做題;做題時有意關注時間,判斷做題速度,如果太慢,就加快作答速度。
材料三
七年級(1)班“今日學習小結”精選
甲同學:上午老師講了“明朝的統(tǒng)治”這一課,我對這課的知識很感興趣,聽得比較認真。放學后,我留在教室做作業(yè),做了幾道題后,感覺答案寫的不是很全面,我覺得可能是自己還沒有熟練掌握,就沒再做了,隨即翻開筆記復習。復習后再做作業(yè),就輕松多了。
乙同學:今天,我們學了《愛蓮說》,老師要求我們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背誦全文。晚上,我拿出書來開始背。啊,太……難了吧,又是一個“酸爽”的晚自習,又是一個“愉快”的夜晚!
班里召開了以“高效學習”為主題的班會,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認真觀察圖一,請你談談學習動機與效率的關系。
(2)學習了很快就遺忘了,這是為什么?請結合材料二說說原因,想想應該怎么做?
(3)假如你是七年級(1)班的學習委員,請結合以上材料,對材料三中乙同學的困擾提出指導性建議。
寫作提示:①結合材料;②思路清晰,語言得體;③不少于100字。組卷:4引用:2難度:0.5 -
12.作文。
一個人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親人的呵護、師長的教誨、同伴的鼓勵、大自然的啟迪、書香的熏陶……無不在成長路上點亮一盞燈,這盞燈讓我們從懵懂走向成熟,從浮躁走向冷靜,讓我們收獲成功的果實,收獲滿滿的幸福。
請從以下兩個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題目一:《 ,是我成長路上的一盞燈》
題目二:請以《那一刻,我很幸?!窞轭},寫一篇記敘文。
寫作提示:①題目一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避開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如果選擇題目一,請務必先補全題目;④書寫規(guī)范,卷面整潔。組卷:4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