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某校的化學興趣小組對該實驗進行了探究。
探究一:第一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改進。
【查閱資料】
物質 |
顏色、狀態(tài) |
熔點/℃ |
燃燒所需最低溫度/℃ |
密度/(g?cm-3) |
紅磷 |
暗紅色固體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固體 |
44.1 |
40 |
1.82 |
(1)把紅磷更換為白磷,理由是
。
(2)與教材提供的實驗裝置相比,圖1裝置的一個優(yōu)點是
。
探究二:第二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圖2所示的裝置,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其中A是底面積為50cm
2、高20cm的圓筒狀玻璃容器(帶密封蓋),上面標有以cm為單位的刻度,B是帶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輔助裝置略)。他們的操作過程如下: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加水并調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處;
c.將過量的銅粉平鋪在惰性電熱板上,蓋緊密封蓋;(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銅)
d.通電加熱銅粉,待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原來的狀況,調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記錄液面刻度。(注:A容器內固態(tài)物質所占的體積忽略不計)
(1)在操作a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蓋緊A的密封蓋,再把B管向上輕提,若出現(xiàn)
(填現(xiàn)象),則氣密性良好。
(2)在操作d結束時,裝置A中液面的刻度約為
cm(填整數(shù))。如果在操作d結束時,裝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處,則實驗結果比理論值
(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