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上海市普陀區(qū)回民中學高一(下)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2/21 14:0:2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2分,共50分)

  • 1.……簽訂,不僅打破了大清帝國的天朝體制,而且還開啟了近代不平等的條約制度。文前省略的是( ?。?/h2>

    組卷:18引用:5難度:0.9
  • 2.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zhàn)爭作為開始的標志,主要是因為這場戰(zhàn)爭使中國( ?。?/h2>

    組卷:41引用:4難度:0.7
  • 3.“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zhàn)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zhàn)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安得魯?韓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國被迫接受他們的“條件”后發(fā)生的變化有( ?。?br />①中國開始喪失內(nèi)河航運權(quán)
    ②列強獲得在通商口岸設(shè)廠權(quán)利
    ③中國開始喪失關(guān)稅自主權(quán)
    ④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開始發(fā)生變化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4.咸豐帝在逃亡路上,曾諭令奕?“與該夷將本年所議續(xù)約,畫押蓋印,并將八年天津和約互換”。文中所言的“續(xù)約”是指(  )

    組卷:11引用:4難度:0.5
  • 菁優(yōu)網(wǎng)5.近期據(jù)媒體報道,“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舉行。據(jù)此推算圓明園馬首銅像(圖)流失時間約(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7
  • 6.“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是( ?。?/h2>

    組卷:18引用:5難度:0.7
  • 7.“這場持續(xù)了約35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納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方面-如政治體制、經(jīng)濟制度、哲學、文學和藝術(shù)等卻被完全忽略了”?!斑@場運動”是( ?。?/h2>

    組卷:3引用:2難度:0.8
  • 8.如表史料中所評述的是( ?。?br />
    粵(廣東)匪竊外夷之緒,崇天
    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
    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此外
    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
    姊妹也。--《討粵匪檄》

    組卷:1引用:2難度:0.6
  • 9.魏源在19世紀50年代寫到,“西方人講禮貌、正直、有知識,根本不應(yīng)該稱之為‘夷’”。四五十年代的許多著作把西方人稱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這些著作再版時都改作“洋”了。該變化反映了(  )

    組卷:1引用:43難度:0.6

二、綜合題(共50分)

  • 26.“狼狽西逃”還是“微服西狩”?
    注:“西狩”一詞,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說的是魯哀公去西邊打獵,獵獲了麒麟。
    材料1:《狼狽西逃的慈禧》(1900年8月29日法國畫報《笨拙》)
    菁優(yōu)網(wǎng)
    材料2: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蒙塵巡幸”的慈禧太后以朝廷名義頒布一道上諭,內(nèi)稱:“世有萬祀不易之常經(jīng),無一成不變之治法。……大抵法積則弊,法弊則更,惟歸于強國利民而已。……自丁戊以還,偽辯縱橫,妄分新舊,康逆之禍,殆更勝于紅巾……”
    ——余麗芬《清末新政評議》(浙江學刊,1991年04期)材料3:庚子之役,國家以亂民肇釁,外國連衡而入京師。兩宮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懷來縣知縣吳永具衣冠恭迓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進饘粥、備供帳?!∶铮嗯c公相遇客邸。有以前事詢者,公為述其大略,乃與外間所傳迥異。同坐劉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數(shù)萬言……
    ——《庚子西狩叢談?序》材料4:《庚子西狩叢談》封面
    菁優(yōu)網(wǎng)
    (1)干支紀年法中“丁”和“戊”均屬天干,是不能相互搭配來紀年的,那材料2中的“自丁戊以還”大意是什么?
    (2)材料2中的“康逆之禍”、材料3中的“亂民肇釁”指代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材料2中“紅巾”指代哪一類歷史現(xiàn)象?
    (3)以北宋時期的改革為例,說說“法積則弊,法弊則更”是如何體現(xiàn)的
    (4)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材料1、材料3有著完全不同的記錄。如何看待材料1、材料3的證史價值。
    (5)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微服西狩”“蒙塵巡幸”“倉皇出逃”說法都有。你認為該稱作什么?請結(jié)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

    組卷:4引用:2難度:0.5
  • 27.“體”“用”之變。
    材料一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袊詮?,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1864年)材料二 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治也,蓋自三權(quán)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酥髯馂樯袷?,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會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1898年)問題:
    (1)分別簡述李鴻章、康有為提交函奏的時代背景。
    (2)分別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表達的主要觀點。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觀點分屬晚清歷史上的
     
     
    (政治派別
     

    (4)你怎樣看待李鴻章與康有為的不同觀點?

    組卷:3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